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林  孙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164-2164,2166
目的用涂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9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疑肺结核患者和非结核患者痰标本用涂片、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9例痰标本中,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7.1%(12/169),PCR检测阳性率为32.54%(55/169);痰涂片、PCR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1.9%(5/42)、57.1%(24/42);检测82例临床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54%(7/82)、37.8%(31/82)。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9,P<0.01),检测45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结核病检测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技术与涂片抗酸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疑似患结核病的住院患者病例639份,同时进行了涂片抗酸染色以及Xpert MTB/RIF检测,以出院时的临床诊断为标准,比较Xpert MTB/RIF技术与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和符合率等,以及比较送检标本的类型情况。结果:在639例病例中,Xpert MTB/RIF阳性率为16.1%(103/639),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为12.7%(81/639),经卡方检验发现两种检测方法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pert MTB/RIF比常规的涂片抗酸染色检测的阳性率高。其中在诊断为结核的190个病例中,Xpert MTB/RIF的阳性符合率为50.0%(95/190),阴性符合率为98.2%(441/449);抗酸涂片的阳性符合率为41.1%(78/190),阴性符合率为99.3(446/449)。送检的标本主要以灌洗液和痰为主,灌洗液和痰的Xpert MTB/RIF阳性率分别为17.1%和19.2%,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12.4%和23.1%。合格痰与不合格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6%和15.2%,经卡方检验发现合格与不合格痰标本的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pert MTB/RIF技术在诊断结核病中有显著的优势,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结核患者进行早期快速的诊断治疗,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后简称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诊断肺部疾病感染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5例肺部疾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T-SPOT.TB,血清结核抗体(TB-Ab)、痰液涂片抗酸菌检测,结核DNA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T-SPOT.TB阳性率为39.26%,远高于TB-Ab(10.86%)、痰液涂片(1.23%)、TB-DNA(3.95%)的阳性率。结论 T-SPOT.TB在结核病中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检测方法,可有效检出结核潜伏感染,帮助临床鉴别诊治疾病,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结核病门诊初诊肺结核可疑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标本的痰培养阳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结核病门诊初诊肺结核可疑痰涂阴患者99例,对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阴性的标本进行痰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诊肺结核可疑痰涂阴患者痰培养阳性23例,阳性率23.2%。结论痰培养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积极开展痰培养检查,弥补痰涂片发现率的不足,以减少漏诊、误诊率,同时为以后开展结核杆菌药敏试验和肺结核耐多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技术在耐药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住院治疗的可疑耐药肺结核及初筛痰涂片阳性自愿行Xpert MTB/RIF及痰培养检查的161例患者,以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出结核杆菌及耐药菌的情况。结果 63例可疑耐药肺结核患者,Xpert MTB/RIF检测方法均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耐药24例,痰培养检出23例耐药,以痰培养耐药结果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检测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7.50%;98例初筛痰涂片阳性病例中,Xpert MTB/RIF检测法均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检出耐药9例,痰培养检出8例耐药,以痰培养耐药结果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检测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98.89%。结论 Xpert MTB/RIF是一种快速、有效、准确的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方法,对结核杆菌及耐药结核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可作为临床检出结核菌及耐药结核筛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诊断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48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病史;X线检查有2例考虑为结核病,确诊率为4.17%(2/48);有30例患者行CT检查,12例确诊,确诊率为40%(12/30);48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32例确诊,确诊率为66.67%(32/48);常规痰抗酸染色涂片有12例发现结核杆菌,阳性率为25%(12/48),结合支气管镜取材39例抗酸染色涂片阳性,阳性率为81.25%(39/48);确诊率为81.25%(39/48);病理检查38例确诊,确诊率为79.17%(38/48)。结论 X线、胸部CT、PPD检查、常规痰涂片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都存在盲区,但纤维支气管镜镜检联合镜下取材行痰抗酸杆菌培养及涂片检查或者联合病理学检查能大大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3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核病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和评价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高发现结核患者的不同诊断方法。方法对180例结核门诊就诊患者采用痰涂片、痰培养、血清结核抗体(TB-Ab)3种方法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体查人群对照。结果180例结核门诊就诊患者痰涂片阳性率为38.34%(69/180),痰培养阳性率为40.00%(72/180),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42.23%(76/180)。对照组50例痰涂片、痰培养均阴性,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为4.00%(2/50)。结论3种检测方法差异不大(P〉0.05),为提高结核患者确诊率,建议对可疑肺结核患者采用3种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SPOT.TB能否反映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病情及与痰涂片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肺结核患者(单一结核组)128例,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结核合并肺炎组)9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对患者抗凝血做T-SPOT.TB试验;收集痰液做齐尼抗酸染色。按T-SPOT.TB结果分组,分析患者病情及痰涂阳性率。结果:与单一结核组相比,结核合并肺炎组患者咳嗽、发热、胸闷、乏力发生率及痰涂阳性率明显升高。结核合并肺炎组T-SPOT.TB结果与痰涂片结果呈正相关。结论:T-SPOT.TB结果不能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T-SPOT.TB结果与痰涂片结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消化集菌法进行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10月门诊和住院疑似肺结核225例的痰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和消化集菌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并比较。结果 225例痰标本采用消化集菌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38.67%,直接涂片法25.78%,消化集菌法检出阳性率高于直接涂片法(P0.05)。镜下检出痰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数量时的阳性率消化集菌法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尤以结核分枝杆菌在(++++)时最明显,此时消化集菌法阳性率35.63%,直接涂片法12.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消化集菌法用于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检出阳性率高及实验室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9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组)和45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或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分别应用PCR实时荧光定量法、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检测,然后对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R法检测结核病组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4.1%(140/189),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的24.9%(47/189)及结核杆菌培养法的43.9%(83/189)。3种方法检测45例对照组患者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0%(45/45)。结论 PCR荧光定量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简便、快速、特异,适于在卫生检疫系统和临床实验室应用。对于结核病的及早诊断、预防和疗效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叉引物扩增技术(CPA)快速检测系统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唐山市第四医院2015年3~5月206例结核病就诊患者的痰液标本,其中肺结核患者95例(其中痰涂片阳性26例,阴性69例),非结核患者111例,分别采用RT-PCR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涂片法、罗氏培养法、EasyNAT~TB-CPA法检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的灵敏度分别为:27.37%(26/95)、50.53%(48/95)、56.84%(54/95)、51.58%(49/95)。以罗氏培养结果为诊断金标准,EasyNAT~TB-CPA法灵敏度为89.58%(43/48),特异度94.94%(150/158);RT-PCR法的灵敏度为83.33%(40/48),特异度94.30%(149/158);EasyNAT~TB-CPA与RT-PCR法相比,总体一致性为98.54%(203/206),Kappa指数值为0.92。结论 TB-CPA法在检测痰液标本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噬蒲体生物扩增法技术检测临床标本对结核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技术对8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7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30例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共计189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对非结核病患者痰标本10例、胸水5例、灌洗液5例共计20份标本进行检测.同份标本同时进行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结果 86例活动性结核患者痰标本、7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30例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3.49%(46/86)、49.32%(36/73)、60.00%(18/30);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4.42%(21/86)、2.74%(2/73)、20.00%(6/30);罗氏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4.19%(38/86)、4.11%(3/73)、36.67%(11/30).20份非结核患者标本,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涂片抗酸染色、罗氏培养都未检出阳性.结论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结核病标本的阳性率高于涂片法和罗氏培养,该方法 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对结核病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检测痰标本对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8例可疑肺癌患者的痰标本分别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和传统方法痰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后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8例患者中有21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手术病理切片确诊为肺癌,传统方法痰涂片检出肺癌89例,敏感性为41.4%(89/215),液基薄层细胞技术痰涂片检出157例,敏感性为73.0%(157/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液基薄层细胞技术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在肺癌诊断方面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朱国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822-1823,1825
目的对比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皮肤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和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4种方法诊断肺结核的结果,选择临床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8例和同期明确诊断为结核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T-SPOT.TB、皮肤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和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涂片,计算并比较各种检查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T-SPOT.TB的结核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皮肤结核菌素和痰液及肺泡灌洗液涂片,且具体数值相同;通过两两比较发现,T-SPOT.T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试验方法(P<0.05)。结论 T-SPOT.TB诊断结核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在临床诊断的肺结核与非肺结核两组患者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130例,其中临床诊断肺结核51例,非肺结核79例,分别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进一步寻找病原体。所有标本均送支气管刷检物行涂片抗酸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别行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及LAMP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计算LAMP法及培养法的阳性率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51例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中,抗酸染色阳性3例,阳性率为5.9%(3/51),18例BALF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5.3%(18/51),28例LAMP阳性,阳性率为54.9%(28/51)。非肺结核组79例标本中,支气管刷检物行涂片抗酸染色及肺泡灌洗液培养均阴性,LAMP法阳性2例(1例临床诊断为肺癌,1例临床诊断为肺炎)。结论在BALF标本中,TBLAMP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及阳性检出率高于罗氏固体培养,并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且LAMP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可替代抗酸染色法用于临床上早期发现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IGRA试剂A.TB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2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结核病组162例(肺结核112例,肺外结核50例),非结核病组122例。分别进行A.TB、结核抗体TB-Ab、痰涂片和结核菌素TST等试验检查。结果结核病组A.TB阳性率90.12%,明显高于结核抗体TB-Ab(59.88%)、痰涂片(19.14%)、TST(64.2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结核组A.TB的阳性率17.21%,TB-Ab阳性率36.89%,痰涂片为0,TST为33.61%。A.TB敏感性显著高于其它检测方法,特异性显著高于结核抗体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A.TB的阳性预测值87.43%,阴性预测值86.31%。结论 A.TB在结核病快速高准确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提高各级医院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我院痰涂片阳性的住院患者的性别比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贵阳市肺科医院2008年1~12月确诊为肺结核1882例住院患者的痰液涂片检查结果,痰液涂片采取萋尔-尼尔逊氏染色法。结果:1882例中共有痰涂阳性553例,痰涂阳性病人男女性别比例为2.41:1。男性痰菌阳性患者明显高于和女性痰菌阳性患者(P<0.01),20~29年龄组,女性病人的痰片阳性率(22.8%),明显高于男性病人的阳性率(12.5%)两者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我院痰涂阳性住院患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0~29年龄组痰菌阳性率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艾滋病(AIDS)中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断为AIDS且临床表现、胸部CT、实验室检查高度怀疑肺结核且痰结核菌阴性的65例患者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涂片(BAL)、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刷检、活检结果。结果 65例病例中,BAL液抗酸染色涂片阳性14例(21.54%),BAL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20例(30.76%),支气管镜刷检阳性24例(36.92%),35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予以支气管镜活检,阳性21例(60.00%),支气管镜联合不同方法确诊43例(66.15%)。结论在AIDS患者中,对痰菌阴性且高度怀疑肺结核患者进行支气管检查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在疑似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怀疑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101例分为关节炎组(17例)、胸腹膜炎组(32例)、浅表淋巴结核组(20例)、肾结核组(13例)、其他结核组(19例),分别取关节腔穿刺液、胸腹腔穿刺液、浅表淋巴穿刺液、尿液等标本采用实时FQ-PCR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检测,同时进行抗酸杆菌涂片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101例疑似肺外结核患者关节穿刺液、胸腹腔穿刺液、浅表淋巴穿刺液、尿液、脑脊液等TB-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1.18%、37.50%、50.00%、46.15%、35.87%;抗酸杆菌涂片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1.76%、9.38%、10.00%、7.69%、5.26%。抗酸杆菌涂片检测阴性标本采用实时FQ-PCR检测阳性率为35.87%,抗酸杆菌涂片检测阳性标本采用实时FQ-PCR检测全部为阳性。结论实时FQ-PCRR在疑似肺外结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结果比较痰液结核杆菌(TB)阳性率。方法:痰直接涂片和浓集涂片找抗酸杆菌;痰培养;实时动态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痰液TB—DNA。结果:浓集法较直接法阳性率有大幅提高,培养法阳性率较低。对50份来自临床诊断肺结核病人高度怀疑有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检测表明,FQ—PCR检出28份阳性,直接法检出6份阳性,浓集法检出16份阳性,培养法检出12份阳性,其中1例假阳性,其余证实无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几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结论: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应提倡用浓集法,FQ—PCR法检测TB—DNA可列入TB实验诊断常规项目,涂片。培养,及FQ—PCR同时检测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