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卒中患者危重症之一,病因主要以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为最常见,易并发血管痉挛、再出血、蛛网膜粘连及脑积水。脑血管造影可及时发现动脉瘤的大小、部位、数目、血管畸形的部位、形状、供血及侧支循环情况等,以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根治。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行造影术42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吕会玲 《吉林医学》2008,29(6):520-521
我科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股动脉脑血管造影16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其病因诊断手段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性检查。我们发现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检查目的。我院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共对35例蛛网膜下腔出蛳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蒋海华 《当代医学》2009,15(35):735-736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反复发作死亡率很高。方法行全脑血管造影能直接了解病变部位、出血量、能定性定量,是施行SAH病因治疗的根本方法,结论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副作用少,对患者较为安全的特点。结果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术后有针对性地施行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复查情况。结果 (1)临床表现: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73例出现脑膜刺激征,62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37例伴有高血压史。(2)实验室检查:86例患者CT扫描未发现单纯脑室内出血或单纯脑实质内出血,伴有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3例,纵裂血肿2例。有74例再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22例,其中14例伴高血压,术前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底大动脉或主干动脉血管壁不光滑。(3)治疗方法及复查结果:22例动脉瘤患者中8例保守治疗,7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4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载瘤动脉支架置入;复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颅内动脉瘤或其他病变的可能,必要时应复查造影。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位于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破裂引起的,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造影是关键。早期即发病后3天内行脑DSA可以早期作出病因诊断。早期病因手术根治治疗对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有帮助。我科1994年至1999年对SAH患者早期行脑DSA检查15例,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卒中病人危重症之一,引起蛛例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两者合计占全部病例的50%-80%。且易并发血管痉挛、再出血、蛛网膜粘连及脑积水。因此,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根治;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力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内科一种较少见的脑血管病变,具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其再发死亡率较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再出血,如及时抢救和治疗,做好急性期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的发生率,使患者转危为安,对防止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痔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护理水平。方法以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在进行内科治疗时,给予心理、饮食、活动及用药方面的护理,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 48例中治愈23例;好转1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5例;再出血6例;死亡2例。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e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以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治愈62例,好转18例,恶化4例,死亡22例,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患者,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和护理,防治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5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和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并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A及DSA的灵敏性、准确性、诊断指数及可用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有效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利于临床准确快速地诊断。  相似文献   

12.
现对我科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收住院1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至2002年1月入住我科160例SAH患者,男85例,女75例,年龄30~70岁,平均52岁。临床症状:意识障碍86例,精神症状49例,偏瘫53例,癫痫发作23例,剧烈头痛96例。病史:有高血压者92例,脑血管畸形56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自发性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资料。结果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266例显示异常202例占75.9%,正常64例占24.1%。异常者颅内动脉瘤157例占59.0%,脑动脉畸形29例占10.9%,动脉炎10例占3.8%,烟雾病6例占2.3%,各年龄段都以动脉瘤为最多见。动脉病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及分叉部、基底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结论颅内动脉瘤是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约占脑血管疾病的5%~10%,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可引起广泛的脑动脉痉挛而致微循环障碍,脑组织缺氧或引起梗死,从而出现偏瘫等相应的病灶的症状和体征;血液刺激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可出现激烈的头痛.只有及时地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才能缓解脑水肿,使病人的病情逐渐减轻乃至康复,但易复发,因而做好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降颅压、止血、解痉、稳血压、预防感染,如果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出现的并发症,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比较90例DSA阴性和171例DSA阳性SAH患者的性别,诱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癫痫发作,入院时Hunt-Hess分级,内科治疗后的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再出血率,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病死率,改良Fisher分级,CT表现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数量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 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男性居多,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较DSA阳性组少。DSA阴性的SAH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对较轻;经治疗后,头痛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均较短,再出血率、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及病死率均较低,预后良好。结论 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颅高压症状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现将我们收治的该病46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266岁。伴脑血管痉挛12例,其中TCD脑血管痉挛分级,轻度7例,中毒3例,重度2例;伴颅内动脉瘤18例,其中,大脑中动脉瘤5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大脑后交通动脉瘤各3例,椎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瘤各2例,多发性动脉瘤、颈内-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翠平  王明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309-13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1],本病复发较多见,复发者病死率较高。因此,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7年9月我科共收治SAH126例,男67例,女59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术的特点。方法对110例SAH患者症状、病因及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2例,其中脑动脉瘤64例、血管畸形17例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是SAH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