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膈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为膈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24具尸体,男20具,女4具。对48侧尸体头、颈、胸部的标本与膈神经穿刺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 结果:①膈神经进针的深度:皮肤至膈神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上距其锁骨头25-30mm头侧为进针点)为26.0&;#177;0.3(21~30)mm。②膈神经与胸膜顶,肺尖、胸导管等结构毗邻的关系:胸膜顶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内侧界距胸骨柄上缘中点两侧均为10-19(14.2&;#177;0.3)mm。胸膜顶的外侧界与胸锁关节之间的距离左侧为43~70(55.3&;#177;0.6)mm。右侧为51~80(57.5&;#177;0.6)mm。胸膜顶的最凸点与锁骨之间的距离左侧为11~29(21.6&;#177;0.4)mm,右侧为11-39(26.5&;#177;0.5)mm.左侧锁骨上缘点位于胸锁关节外侧为19-28(22.5&;#177;0.3)mm,右侧为13-29(23.0&;#177;0.4)mm。胸膜顶的外侧界距颈正中线两侧均为50-90(72.1&;#177;0.8)mm,肺尖与颈正中线两侧均为31-52(38.1&;#177;0.4)mm。胸导管在颈动脉鞘后方,椎动脉、椎静脉及膈神经前方弓形入静脉角,胸导管末端的弓高平均为5.2~12.5mm。③膈神经与副膈神经、颈交感干联系的观测结果:颈交感干与膈神经和副膈神经联系的出现率为43.6%,主要与膈神经相联系,与副膈神经则较少。它们与颈下神经节联系最多为60.4%,其次与颈中神经节为17.5%。此外也有与椎动脉神经节、锁骨下袢、颈中、下神经常之间相联系,于此可见膈神经在颈部与交感干有广泛的联系。 结论:为膈神经穿刺的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膈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为膈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24具尸体,男20具,女4具。对48侧尸体头、颈、胸部的标本与膈神经穿刺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膈神经进针的深度:皮肤至膈神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上距其锁骨头25~30mm头侧为进针点)为26.0±0.3(21~30)mm。②膈神经与胸膜顶,肺尖、胸导管等结构毗邻的关系:胸膜顶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内侧界距胸骨柄上缘中点两侧均为10~19(14.2±0.3)mm。胸膜顶的外侧界与胸锁关节之间的距离左侧为43~70(55.3±0.6)mm。右侧为51~80(57.5±0.6)mm。胸膜顶的最凸点与锁骨之间的距离左侧为11~29(21.6±0.4)mm,右侧为11~39(26.5±0.5)mm。左侧锁骨上缘点位于胸锁关节外侧为19~28(22.5±0.3)mm,右侧为13~29(23.0±0.4)mm。胸膜顶的外侧界距颈正中线两侧均为50~90(72.1±0.8)mm,肺尖与颈正中线两侧均为31~52(38.1±0.4)mm。胸导管在颈动脉鞘后方,椎动脉、椎静脉及膈神经前方弓形入静脉角,胸导管末端的弓高平均为5.2~12.5mm。③膈神经与副膈神经、颈交感干联系的观测结果:颈交感干与膈神经和副膈神经联系的出现率为43.6%,主要与膈神经相联系,与副膈神经则较少。它们与颈下神经节联系最多为60.4%,其次与颈中神经节为17.5%。此外也有与椎动脉神经节、锁骨下袢、颈中、下神经节之间相联系,于此可见膈神经在颈部与交感干有广泛的联系。结论:为膈神经穿刺的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胸廓出口综合征指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处和在胸小肌与肩胛喙突附着处受到卡压引起的综合症状[1]。我科于2008年9月收治一名双侧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患者,曾被其他医院诊断过“颈椎病、脑供血不足、雷诺氏病”,并且给予过理疗等对症治疗,但均无明显好转。患者入院后  相似文献   

4.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由于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在颈肩部胸廓出品处受到各种先天或后天继发因素压迫所致的手及上肢酸痛、麻木、乏力、肌肉萎缩及锁骨下动脉、静脉受压征象等一系列临床综合表现,又称为臂丛神经血管受压症。我科1987-2002年收治6例血肿压迫致急性TOS病人,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爱兰  王芝云  林秋燕 《护理研究》2004,18(20):1841-1841
胸廓出口综合征 (TOS)是由于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在颈肩部胸廓出口处受到各种先天或后天继发因素压迫所致的手及上肢酸痛、麻木、乏力、肌肉萎缩及锁骨下动脉、静脉受压征象等一系列临床综合表现 ,又称为臂丛神经血管受压症。我科 1987年— 2 0 0 2年收治 6例血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经劈胸骨同时锁骨部分离断显露脊柱上胸段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标本采用劈胸骨柄,同时锁骨部分切断术(左侧径路)进行解剖,观察术中遇到的部分重要解剖结构。结果左头臂静脉属支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椎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左第1肋间静脉、左肋间最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左胸膜顶内侧部借疏松结缔组织、胸内筋膜与胸骨柄相连,易分离。左喉返神经较右喉返神经行程长,与气管食管交角小。胸导管大部分在 T4至T 6椎体平面越过中线(20例,66.6%),从右侧向左侧斜行跨过椎体。胸交感干和星状神经节位置固定。结论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及术中正确辨认前述解剖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双侧肩胛骨高位征1例杨效经①吴荣生单俊章钱学江患者女,10岁,颈部两侧畸形10年。以先天性短颈入院。X线检查:颈胸部片示两肩胛骨内上缘高达第4颈椎,肩胛骨下角在第4胸椎水平,两肩锁关节斜向外上方,关节盂较浅。并见上胸部胸廓不对称,颈胸段侧突,第...  相似文献   

8.
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锁骨下动脉造影技术赵忠仁①王茂强王力张金山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outletsyndrome;TOS)是上肢的神经、血管在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的狭窄部位中受到颈肋、异常韧带、前斜角肌等压迫而产生的一组症状。本症的诊断主要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胸神经阻滞广泛地应用于胸背部疼痛的治疗,其适应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围术期的疼痛、以及癌性疼痛等。胸神经阻滞的方法包括硬膜外胸神经阻滞、经椎间孔入路的选择性胸神经阻滞、胸椎旁(thoracic paravertebral,TPV)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传统的胸神经阻滞主要以骨性结构为标志,在盲探下进行穿刺,其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放射线以及超声可以对穿刺针的穿刺路径进行动态监测,大大提高了胸神经阻滞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胸椎特有的解剖结构,目前,超声技术主要用于硬膜外胸神经阻滞、肋间以及TPV神经阻滞。本文主要对超声下胸神经阻滞方法、并发症以及优缺点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颈神经丛由颈(C1-4)脊神经前支组成,支配颌下,锁骨上及颈侧方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缺盆穴位于乳中线直上,锁骨上窝正中点,颈阔肌、肩胛舌骨肌间.上有颈横动脉,内侧有锁骨下动、静脉.浅层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下有臂丛神经.其后面是第一肋骨前面.在经络上占有重要地位,属足阳明胃经穴,由此出入胸肋、络心、下膈络肝胆、三焦等.<针灸大成>注:"……忌深刺,不可捣,可灸;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2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分析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他检查阴性,X线胸椎小关节紊乱26例,对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胸椎小关节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6例患者胸椎平片均显示胸椎中下段多个小关节错位、错缝.胸椎局限性侧弯,大部分伴局限性生理曲度变直。经手法治疗后全部患者二周内痊愈,最快者1~3分钟止呃。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固性呃逆临床症状多样.表现复杂,很容易与其他内、外科常见病混淆而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这主要是由于胸椎小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尤其是与相邻组织、器官、神经组织关系密切以及临床医生“先人为主”等因素所造成。胸椎小关节紊乱,尤以胸6以下胸小关节发生紊乱时可引起膈肌周围部支配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其他神经的相互作用而引起膈肌的功能异常而产生呃逆。  相似文献   

13.
冯定祥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401-1402
实践证明,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在其支配区域麻醉效果确切,并且神经阻滞点相对表浅固定,利于操作。锁骨及其外周组织受臂丛、颈浅丛神经双重支配,故单一的某种神经阻滞很难为锁骨手术提供确切的麻醉效果。本科利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达到了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FI在胸廓出口综合征(TO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TOS患者Adson’s试验前后锁骨下动,静脉进行CDFI检查。TOS的超声诊断标准,左上肢过度外展的情况下,锁骨下动脉受压处峰速度≥中立位2倍或血流完全中止,锁骨下静脉血流中止或血流波型不受心跳呼吸的影响。结果:超声Adson’s试验(+)17例(68%)其中动,静脉均显著受压9例,动,静脉显著压迫分别为3例和5例,结论:C  相似文献   

15.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支配的枕区和上颈部的潜表性锐痛,发作性加剧,并向顶部放射,常因头颈部猛烈活动、咳嗽和打喷嚏而诱发。发作时常伴有局部肌肉痉挛,偶可见枕神经支配区有感觉障碍。枕大神经痛点位于乳突与第一颈椎间的风池穴处,枕小神经痛点位于胸锁乳突肌附着点的后上缘翳明穴处。  相似文献   

16.
例一,男性,67岁。自幼肩部两侧不对称,左侧高而活动受限、颈短。查体:右侧肩胛骨位置及活动未见异常,左侧肩胛骨位置明显升高而外形小,外展活动受限。颈胸脊柱呈“S”状畸形。既往患有肺结核。X线检查:胸部正位片(附图)左侧肩胛明显上移,外形短小,肩胛骨内上缘突出与第七颈椎椎体左缘骨性连接“肩椎骨”。肩关节盂浅小。第七颈椎及第一胸椎融椎畸形。左上肺野一二肋间有陈旧结核病灶。左胸肋间隙增宽。 例二,男性,17岁。右肩高起伴关节活动受限17  相似文献   

17.
人体颈部位于头与胸部之间,呈圆颈筒形,连接头、躯干和上肢。颈部的正前方有呼吸道及消化道的上段,正后方有颈椎及上段胸椎,两侧有大血管及神经,颈根部胸膜顶和肺尖,并有斜行的大血管和神经[1]。颈部肌肉组织较薄,除有丰富的神经、大血管外,还有甲状腺等重要器官。受伤后容易引起大出血,重者喉肌痉挛,气管堵塞以至危及生命。必须迅速采取急救措施,才能脱离危险。我科2005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了36例颈部切割伤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颈内静脉置管口问司于静脉输液、中心静脉压测定和肠道外营养治疗等。因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潜在严重并发症,自1994年以来采用导丝引导行高位颈内静脉置管120例,现介绍如下。回操作方法患者平卧,头低约20”,若有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取水平卧位穿刺。肩部垫高,首先右侧穿刺。头转向左侧,使颈部伸展”,确认胸锁乳突肌三角顶部皮肤为进针点。清醒患者如标志不清,可嘱患者抬头井深吸气,常可显露胸锁乳突肌轮廓;如仍不清可选择锁骨切迹上3cm处为进针点,穿刺点下如有搏动应向外避开动脉。用细针做局麻并行试探穿刺,针于与皮肤呈…  相似文献   

19.
为了长期静脉营养或化疗,常需插入右心房导管。沿用办法是经头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作者连续5例经颈外静脉插入,未产生任何并发症。因此推荐颈外静脉作为右心导管的插入进路。颈外静脉在下颌角后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约于锁骨上方约2.5cm 处穿过深筋膜,与颈横颈前静脉汇合后,进入锁骨下静脉(图1)。绝大多数营养不良与恶性肿瘤患者,颈外静脉均清  相似文献   

20.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臂丛神经血管和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处和胸小肌在肩胛骨的喙突附着处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文章通过对20例临床诊断符合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及相应肌肉针电极肌电图检测,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意义及临床诊断的一致性。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8年4月~1999年7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手外科及门诊确诊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患者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31~67岁,平均46.0岁。病程2~7年,平均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