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自1964年4月~1983年12月住院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共522例,其中绒癌326例,恶性葡萄胎196例。治疗失败死亡共214例,其中绒癌173例,恶性葡萄胎41例,病死率分别为53.1%及20.9%。绒癌与恶性葡萄胎之比为4.2:1。现在总结、分析与研讨如下。一、材料及方法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失败死亡共214例,其中127例系住院死亡占59.3%,87例随访,  相似文献   

2.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虽不是一种高发病,但在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较为多见。它是人体中第一个能单独应用化学药物治愈的恶性实体瘤。它的突破,向人类展示了通过化学治疗根治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Neoplasms,简称 GTN)起源于妊娠滋养层细胞的恶变。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叫做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简称绒癌;另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叫做恶性葡萄胎(Malignant mole)或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恶性葡萄胎100%发生于葡萄胎妊娠的恶变;绒癌则可有不同的来源,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葡萄胎后,其余部分继发于流产或足月妊娠之后。截止50年代中期,绒癌曾被认为是人体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3.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妇科肿瘤,在我国比较多见,绝大多数发生在葡萄胎、流产和正常产后,来源于胚胎的滋养细胞(故又称滋养细胞肿瘤)。自50年代初期开始使用大剂量6-巯基嘌呤和60年代改用5-氟尿嘧啶治疗绒癌  相似文献   

4.
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一般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绒癌是一种继发于正常妊娠或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肿瘤,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临床肝转移少见,绒癌肝转移合并粒细胞减少症作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并做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微量全血~3H—TdR摄入试验,测定了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 T 细胞功能,其中完全葡萄胎11例,恶葡18例,绒癌13例,其 T 细胞功能以 cpm 表示。检测结果表明,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 T 细胞功能低于正常人(P<0.01),完全葡萄胎低于恶葡,绒癌低于完全葡萄胎。由于恶葡和绒癌患者之间 cpm 值差别大,这一指标可作为鉴别恶葡和绒癌的参考指标.这一检测结果也提示,葡萄胎和恶葡属良性,绒癌属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葡萄胎差异表达新基因F10在不同类型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例葡萄胎、6例侵袭性葡萄胎、8例绒癌中F10表达情况。结果 F10在全部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中均呈阳性表达,其在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强度递增,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F10可能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及其侵袭行为相关,在侵袭或滋养细胞恶变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其与前期介绍过的恶性葡萄胎(简称“恶葡”)均属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而绒癌的恶性程度更高,一旦发病,即很快向全身转移,因此,许多绒癌病人第一次就医时,所主诉的常常是一些转移瘤的症状。恶葡与绒癌在临床表现上,往往没有明显的质的差别,两者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病理组织学的不同特点作出的。例如,在显微镜下的肿瘤切片中,如果仍能看到绒毛或水泡(即葡萄胎)的结构时,就诊断为恶葡;如果滋养细胞原来的绒毛或葡萄胎的结构已完全消失,就诊断为绒癌。  相似文献   

8.
娜月51,上皮里俩钻附派在妊抓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衰达及与滋养细抢肿摘倪袭的关系瑚燕·‘·//实用妇产科杂志一20()3,19(3)一163一165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2例葡萄胎,巧例侵蚀性葡萄胎和19例绒癌进行上皮型钙粘附素(E一。d)表达的检测,以探讨E一cd的表达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结果发现:E一cd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的细胞滋养层细胞中表达存在差别(P<0.01)。E一。d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的病程进展过程中,阳性表达明显递减。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深度与F一cd的表达状况有差异性(P<0.05),侵人…  相似文献   

9.
滋养叶细胞肿瘤系由绒毛膜的滋养叶细胞过度增生而来,按滋养叶细胞增生的程度,有无绒毛侵蚀的能力及其生物学的特性而分为:良性葡萄胎(简称良葡),恶性葡萄胎(简称恶葡),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恶葡和绒癌恶性程度高,发病快,生长迅速,在早期即可随血行转移至全身器官,死亡率高,对妇女生命威胁很大。我院自1975年1月—1979年5月收治滋养叶细胞肿瘤患者68例,其中良葡33例;恶葡23;绒癌12例,其中11例发生于葡萄胎之后,1例为足月妊娠分娩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层粘蛋白(LN)及其受体(LN-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石蜡包埋组织中LN、LN-R的表达情况.结果:①LN、LN-R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中的表达存在差别(P<0.01).LN葡萄胎中表达阳性率达100%,在侵袭性葡萄胎中阳性率达75%,在绒癌中阳性率为5%;LN-R在葡萄胎中阳性率达7%,在侵袭性葡萄胎中强阳性率达30%,阳性率达65%,在绒癌中强阳性率达45%,阳性达50%.②LN、LN-R在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中的表达与葡萄胎比较存在差别(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除LN-R在侵袭性葡萄胎与绒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LN、LN-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异常与恶性滋养细胞的高侵袭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有了较大发展,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在国内外均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绩。据文献报道,葡萄胎恶变率在我国约为20%.恶性葡萄胎几乎全由葡萄胎而来,绒癌亦有50%左右由葡萄胎发展而来,抓好对葡萄胎之处理,对减少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病率有一定意  相似文献   

12.
滋养细胞肿瘤的预后自有效化学治疗后已有了极大改善。据国内外报道,葡萄胎恶变率约为10%。良性葡萄胎和恶性葡萄眙死亡率接近于零。绒癌患者的死亡率在20%左右。因此,早期诊断治疗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预测葡萄胎恶变,对降低绒癌发病率将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将近年来有关滋养细胞肿瘤早期  相似文献   

13.
石一复 《中国医刊》2001,36(1):16-17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主要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侵葡)和绒毛膜癌(绒癌)以及胎盘部位的滋养细胞肿瘤,其间有一定联系,葡萄胎可能延续发展为侵葡和绒癌。  相似文献   

14.
余海云  姜桦 《浙江医学》2007,29(8):860-861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981年由Scully和Young命名,成为与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并列的第4种滋养细胞肿瘤。本病临床一般呈良性经过,但有15%~25%的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PSTT来源于绒毛外中间型滋养细胞嘲,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异位妊娠、绒癌等疾病混淆,从而导致治疗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以下简称恶葡及绒癌)是恶性程度很高之肿瘤,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自应用化疗以来,治疗方法虽然不断改进,但晚期绒癌死亡率仍高,现将我院1972~1977年间收治的177例恶葡及绒癌总结于下,并对住院期间死亡的11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晚期患者的疗效。资料分析 1972~1977年,我院共收治177例恶性滋养细  相似文献   

16.
胎盘原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与绒毛膜癌、侵袭性葡萄胎、良性葡萄胎并列为第四种滋养叶细胞真正肿瘤.PSTT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妊娠实验大多为阳性,阴道不规律出血或闭经,除误诊为妊娠、良恶性葡萄胎外,还常常误诊为绒癌.近几年,文献曾报道该少数患者死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因此发现此肿瘤有恶性潜能,并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特异性和实用性,对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常可不必借助病理就能作出诊断。这一临床标准认为:继发于足月产的或流产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均应诊断为绒癌;继发于葡萄胎者,6个月以内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1年以上者诊断为绒癌,而6~12个月,有学者建议,为了便于统计学评价,均列入侵蚀性葡萄胎组诊断。本文结合我院病例,对此作一讨论及评价。  相似文献   

18.
绒癌和恶性葡萄胎均属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均以早期发生转移为特征,尤以转移至肺部和阴道为最常见,其次可转移至脑、肝、胃肠及骨骼等处,因此提高对恶性葡萄胎绒癌早期肺转移的X线改变的认识,对指导治疗有其积极意义。本文对我院确诊为绒癌和葡萄胎的住院病例的X线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与恶性葡萄胎(简称恶葡)统称之为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它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肿瘤。近十几年来,由于化疗的进步,对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的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很多报告,对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的治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被认为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富有成效的一个。但绒癌和恶葡的诊断、治疗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疗效也相差较多。现将我院1954.7—1972.11收治的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共计323例,做一简要分析,并对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问题做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滋养细胞恶变及侵袭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早孕(<12周)绒毛组织,20例葡萄胎,17例侵蚀性葡萄胎,6例绒癌中MMP-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特征做比较。结果(1)MMP-2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均有表达,但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显著升高(χ2=18.367,P<0.001);(2)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低危组MMP-2表达的定量评分明显低于高危组(P<0.05)。结论MMP-2与滋养细胞的恶变及预后有关,检测MMP-2对临床早期预测滋养细胞疾病恶变及预防性化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