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张锡纯运用龙骨牡蛎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盈 《陕西中医》1996,17(3):135-135
<正> 张锡纯临床善用龙骨、牡蛎,且两药往往同用治疗各种疾病。张氏认为两药质相同,性相近,功相似,合用相得益彰,“每能益其功而又补各自之不足”。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略论张氏合用龙骨牡蛎的特点。 1 敛汗 张氏视龙骨,牡蛎为止汗要药,认为“其味咸质粘,最具翕收之力”能收敛元气,止汗液,常与具有酸收之性的山萸肉合用,一般多入复方中,也可重用两药,单独煎服以敛汗。 2 摄血 张氏认为“龙骨,特蛎最能摄血之本源,况龙骨善化瘀血,牡蛎善消坚积,二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区分龙骨和牡蛎的功效,摆脱一些中医师们时常龙骨牡蛎不分的情况。方法借用《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出龙骨和牡蛎的功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结果在仲景方剂中两药皆有的方剂中皆有同一症状。结论两方皆具收敛之性、皆有镇惊作用,但龙骨甘平属土,入足厥阴肝经太阴脾经,敛养归于木土也,牡蛎咸平属水,入少阳经少阴经,升发春木之气且敛阳归于水且能软坚散结也。  相似文献   

3.
牡蛎为海生介类药物,其质重,咸涩而凉,归肝、胆、肾三经。重可去怯,咸能软坚,涩可收敛,故功擅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海药本草》谓其:“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伤寒论》中用牡蛎有6方(次)。该药在方中的配伍作用,除“同龙骨入  相似文献   

4.
桂枝龙骨牡蛎汤在精神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德正 《河南中医》2007,27(9):11-12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主并治第六》。原文谓:“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其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3两。方中以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生姜、大枣和中,龙骨、牡蛎潜敛固精;对由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阳浮越所致失精、梦交类精神疾病,施之效果颇佳。兹将笔者运用此方治疗精神疾病之点滴经验,简介于下。1抑郁性神经症赵某,女,24岁,未婚,1980年5月12日诊。素体阴亏,头晕,易怔…  相似文献   

5.
介绍严兴茂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怪汗的临床经验。严兴茂认为,怪汗由阴阳失调、阳浮于外、阴泄于表所致。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具有调和阴阳、潜阳敛阴之效。方证相应,可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辨治:或加引经药物,常以汗出部位立法;或合方而用,治其兼证;或加收敛止汗之品,加强敛汗之功;或加滋阴助阳之味,加强扶正固表之效,灵活运用,以收捷效。  相似文献   

6.
二加龙骨汤附载于《金匮要略&#18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注文“《小品》云:虚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可知两方证均为阴阳两虚之虚劳所设.《外台秘要》第十六卷虚劳梦泄精条载“疗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陈修园《时方歌括&#183;重可镇怯》同样指出“治虚劳不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吐血,下利清谷,浮热汗出,夜不成寐”.并总结该方“探造化阴阳之妙,用之得法,效如桴鼓.”笔者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证治规律将本方临床中用于治疗因阴阳两虚、阴不敛阳、虚阳浮越出现的诸多病证,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木瓜青黛木瓜酸温,《海药本草》谓“敛肺和胃”;青黛,《本草再新》云“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肺胃三经,功能清热凉血。《症因脉治》有青黛海石丸以青黛为主药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两者相配,一敛肺一清热,收敛不碍邪,苦寒清降不伤肺气,对于痰热博阻于肺或木火刑金而致咳嗽者,清热止咳效果颇好。钩藤薄荷钩藤,《本草汇言》引钱仲阳先生曰:“钩藤温平无毒,其性捷利,祛风寒,开气闭,……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楂、朴消久  相似文献   

8.
龙骨牡蛎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宁  李耀 《陕西中医》2008,29(3):352-353
龙骨,其味甘涩,性平微凉,入心肝肾经;牡蛎、性味咸平微寒,入肝胆肾经.二药皆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收敛固涩之功用.其不同者,惟牡蛎又具软坚散结之效.余遵循先贤诸论,结合本人多年之治疗经验,对龙骨牡蛎之临床应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龙骨、牡蛎是张氏最常用的对药之一,因二味能补能泻,能收能开,质皆重镇,性最粘涩,故用途甚广,凡心悸怔忡,多汗淋漓,吐血便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泄,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痰饮咳喘等,皆能治之。尤对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  相似文献   

10.
龙牡,即龙骨、牡蛎。《神农本草经》将之列为药中上品,用以滋补强壮、延年益寿。龙骨、牡蛎均属质重介石之类,有沉降收敛之性,功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尤为治疗心悸失眠、头目眩晕、滑移带下诸证的常用药。  相似文献   

11.
周子权 《中医研究》2001,14(6):62-62
牡砺咸、微寒 ,归肝肾经 ,生用能平肝潜阳、软肾散结 ,煅用能收敛固涩。临床常用于阴虚阳亢之精神神经疾患、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虚汗、崩漏、遗精等病 ,并试治于肾病及癌症。1 平肝潜阳中老年精神病 :中老年精神病如脏躁、不寐、郁证、百合等证 ,大多表现阴虚阳亢 ,用生牡蛎配伍生龙骨、珍珠母、白芍等药以育阴潜阳、镇心安神 ,而起到较好疗效。早搏 :早搏以虚实夹杂为主 ,临床多见气虚阴亏血瘀 ,在治本基础上用生牡蛎配伍苦参、红花等药可抗心律失常 ,较早缓解心悸等自主症状。2 散瘀消肿《本草纲目》谓牡蛎“消疝瘕积块” ;《别录》…  相似文献   

12.
龙骨为古代动物化石。性味甘、涩、平。后世多言其入心、肝、肾经。《本草》言其:“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瘢坚结。小儿热气惊痛。”自晋唐以后本草及现代中药学多言其镇惊固涩、平肝潜阳之功,少谈及“主咳逆”之效。究竟本品能否治咳逆,其机理何在?颇堪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 梦交是指梦中与异性交媾。《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云:“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之下极少有专篇论述,仅或偶在医学杂志中可见其名,记得五十年代初期曾有过《奇病怪症》一书,内载女子梦交症之  相似文献   

14.
桂枝龙骨牡蛎汤,《金匮》原治阴阳两虚之遗精虚劳证。深究其义,方中桂枝汤外可解肌去邪,内可补虚调阴阳;而龙骨、牡蛎则能收敛浮阳,重镇安神;合而用之,则能使阳固阴守。故临床又可用治心悸、怔忡、失眠、自汗、盗汗等症。笔者用其治疗盗汗、呃逆二证,略有体会。  相似文献   

15.
龙骨、牡顿出于《本经》,将其列为上品,“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仅坚结,小儿热气惊病”,“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羡怒气,除拘级,鼠疾,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张仲景先师在他所撰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擅用龙骨牡螨伍于不同之方药中,随其所直,治疗诸多病种,有效地扩大了是药的应用范围,并对后世运用是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兹就其运用龙骨牡损之心法及对后世的影响,择要述后。未过之处,高贤正之.至二药合用1.1平肝熄民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在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在《…  相似文献   

16.
龙骨,牡蛎是临床应用中经常配伍使用的药对。龙骨优于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牡蛎擅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后收敛固涩。临床两药配合使用,治疗多种疾病效果甚佳,本文浅谈该药对临床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17.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由桂枝、炙甘草、龙骨、煅牡蛎四药组成,故名。本方出自《伤寒论》,其第118条云:“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历代医家多数认为,本方是治太阳病误火劫津复下、重伤心阳。以致心阳虚损而烦躁惊悸之主方。然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本方治疗郁怒伤肝、肝胃气逆所敛之顽固性呃逆、呕叶、嗳气等多例,无一不效。兹将典型病例三则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8.
龙骨、牡蛎配伍为中医临床经典药对之一,总结李浩教授运用龙骨牡蛎药对的临床经验。即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借鉴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取其安魂镇惊、镇静止痒、潜镇肝阳、敛阳入阴、收敛固涩、强筋健骨之效,治疗多种相关疾病,并列举两则医案加以佐证,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金匮要略》,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所组成。原为治“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而设。笔者常细玩方药组成,每感寓义无穷。药味虽简,配伍精当,其加减应用,远出《金匮》条文之范围,可广泛应用于  相似文献   

20.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举隅张秀云河北省滦县中医院(063700)主题词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应用,癫狂/中医药疗法,遗精/中医药疗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是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方。由桂枝、芍药、龙骨、牡蛎、甘草、生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