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对4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其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素比值,胰岛素峰值/空腹胰岛素比值,胰岛素高峰出现时间。结果表明:微血管病变组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非微血管病变组(P<0.01),空腹C-肽/胰岛素比值明显低于非微血管病组。微血管病变组餐后1小时胰岛素高峰出现率明显低于非微血管病变组,餐后3小时胰岛素高峰出现率高于非微血管病变组(0.05>P>0.01),两组之间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BMI、胰岛素峰值/胰岛素空腹值,胰岛素敏感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分为早期和晚期两型后,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对照,并以系列亚硝酸钠作标准对照,比色法测定血清NO-2/NO-3.[结果]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清NO-2/NO-3值明显增高,为69.1±25.4.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组血清NO-2/NO-3值增高更显著,为82.5±29.3,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晚期组血清NO-2/NO-3值为68.9±24.7.[结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NO增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早期显著而晚期趋缓.  相似文献   

3.
<正> 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是DM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本文通过对68例Ⅱ型糖尿病(Ⅱ型DM)患者及28例健康成人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用微血糖仪检测周围血糖(BS)含量,并就Ⅱ型DM患者GH变化与微血管并发症间的关系进行初探。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Ⅱ型DM组:68例DM患者均按WHO1985年DM诊断标准确诊为Ⅱ型DM,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9.8±10.28岁,受  相似文献   

4.
蒋兴亮  周京国  唐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3):3610-3612,3615
目的探讨血清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nantlipoprotein-cholesterol,RLP-C)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分离法测定112例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其中微血管病变7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40例)及4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LP-C水平。结果112例2型DM患者的血清RLP-C水平比42例正常对照显著增加[(0.29±0.17)mmol/Lvs(0.19±0.13)mmol/L,P<0.01],糖尿病组中微血管病变者的血清RLP-C[(0.39±0.21)mmol/L]水平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血清RLP-C[(0.22±0.15)mmol/L]水平(P<0.01)。RLP-C与甘油三酯(P<0.01)、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成正相关。结论2型DM患者RLP-C水平显著增加,且在并发微血管病变者的2型DM患者增加更显著,血清RLP可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并发症52例,无微血管并发症50例,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并进行了比较。结果糖尿病两组血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血粘度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血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持续性高血粘、高血糖。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由基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何圆圆  肖常青 《医学综述》2009,15(3):431-433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2型糖尿病是一种低度炎症性疾病。SAA可能在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意义,还直接参与了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SAA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餐后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单纯2型糖尿病组56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50例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病程、甘油三酯较单纯糖尿病组升高、而HBC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病程、甘油三酯、HBCI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多元性回归分析提示餐后2 h血糖与空腹血糖、HbA1c、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HBCI呈负相关,餐后2 h血糖对HbA1c的贡献比空腹血糖大.结论 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以餐后高血糖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DM患者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危险性较普通人群高 2~ 3倍 ,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细胞水平 ,引起DM微血管病变的基本因素是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各种细胞因子和激素失衡 ,近几年研究多集中在脂代谢的紊乱和各种细胞因子的失衡上 ,现仅就DM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况 ,概述如下。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概念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 ,管腔直径在10 0 μm以下的毛细血管网。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1 ]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血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氧化应激因子、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A1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IL-6、IL-8、TNF-α、CRP、MDA、Cys C、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T-AOC、SOD、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血脂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胰岛素抵抗,调节...  相似文献   

11.
血清 TNF-α在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血清 TNF- α检测采用生物素 -链霉亲合素 EL ISA方法检测。 结果 :2型糖尿病组及有微血管病变组的血清 TNF- α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 (P<0 .0 5 ) ;糖尿病患者 TNF- α与血清甘油三酯 ,空腹胰岛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 )。 结论 :TNF- α检测对 2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汪恕萍 《四川医学》1992,13(4):200-201
测定80例NIDDM患者的WCD,结果显示其降低与尿AER水平增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且同时并发上述两种病变组的WCD显著低于仅有白蛋白尿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而后者WCD又显著低于无上述病变组。提示糖尿病患者WCD降低可能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是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近年来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及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1,2]。在各种高血压及心、脑、肾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3,4]。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是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4.
血清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联系。方法根据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不同部位,将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四组:糖尿病肾病组(DN)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32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3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对照组)55例。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和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的LP(a)、HbAlc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结论高水平IJP(a)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有着紧密的联系,血清LP(a)的升高可能引起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李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51-151
目的: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PDW)宽度的变化,探讨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的PLT、MPV、PCT、PDW4个参数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空腹血糖水平。结果: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对比:MPV、PDW显著增高,PCT计数减低,PCT测定值无显著变化。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无显著变化,有微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C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结论:测定血小板参数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4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A组)和4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B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采用干化学法监测指尖血糖7次/d,连续7 d,并在患者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1次空腹(FPG)和早餐后2 h血糖(2hPG),连续6个月,作出血糖谱.根据血糖谱得出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作为血糖波动系数,反映血糖波动.结果 B组 SD-BG、2hPG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波动系数是影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OR值为3.17(P<0.05).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对防止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6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镁、血脂与糖尿病结膜微血管病变的关系。与无结膜微血管病变者比较,有结膜微血管病变者(13例)血清镁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显著升高,提示低镁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可能是糖尿病病人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锌是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微量元素之一。在DM病人中,研究发现血清锌的浓度下降,在DM微血管病变的进展中,低锌逐步加重。机体缺锌使锌酶类合成不足,影响红细胞代谢,红细胞脆性增加,变形能力降低则易于聚集,有利于形成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有无微血管病变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150例和微血管病变组350例,其中108例糖尿病肾病,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较上述各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锌是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微量元素之一。在DM病人中,研究发现血清锌的浓度下降,在DM微血管病变的进展中,低锌逐步加重。机体缺锌使锌酶类合成不足,影响红细胞代谢,红细胞胞性增加,变形能力降低则易于聚集,有利于形成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