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癌相关蛋白CAIX/MN/G250mRNA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手术前后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7例RCC患者癌组织及术前外周血中CAIX/MN/G250mRNA的表达情况,并选择15例癌旁肾组织、15例正常肾组织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对照,对术前外周血CAIX/MN/G250mRNA阳性RCC患者术后随访4周,并对其外周血CAIX/MN/G250mRNA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57例RCC患者,其CAIX/MN/G250mRNA阳性率在外周血中为59.6%(34/57),癌组织中为78.9%(45/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AIX/MN/G250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6.2%(32/42)和95.2%(40/42),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RCC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AIX/MN/G250mRNA阳性率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1)。34例外周血阳性患者CAIX/MN/G250mRNA水平术前2h、术后7、14、21和28d分别为0.54±0.13、0.56±0.15、0.34±0.13、0.29±0.18和0.22±0.11。RCC患者外周血CAIX/MN/G250mRNA水平在肾癌根治术后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使用RT—PCR技术检测CAIX/MN/G250mRNA对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外周血CAIX/MN/G250mRNA检测可作为肾癌微转移的检测指标用于RCC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正>肾细胞癌简称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90%,其中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1]。临床使用最广泛的RCC分期系统是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taging, AJ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存活素、bcl-2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存活素、bcl-2在82例RCCC和20例正常肾组织的表达。RCCC患者年龄26~78岁,肿瘤大小0.8~7.2cm。结果存活素在RCCC的阳性表达率为78%(64/82),高于正常肾组织的0%(0/20),P〈0.01,存活素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bcl-2在RCCC的阳性表达率为70%(57/82),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5%(7/20),P〈0.01,bcl-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RCCC组织中存活素表达与bcl-2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存活素、bcl-2异常表达与RC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存活素高表达预示不良预后。存活素可能成为RCCC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肾细胞癌(RCC)并发静脉癌栓(VT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快捷法检测57例并发或未并发VTT的RCC组织和10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状况。实验分为三组,A组:并发VTT的RCC组织27例;B组:未并发VTT的RCC组织30例;C组:远离肿瘤的正常肾组织10例。结果:VEGF在三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63.3%和20.0%,其中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RCC并发VTT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抑制VEGF蛋白及其受体作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在RCC并发VTT的治疗中应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肉瘤样肾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瘤样肾细胞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SRCC)是肾细胞癌向高恶性度转化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非是独立的病理学亚型。近年来文献报道的SRCC发病率增加。确诊主要依赖免疫组织化学,上皮和间质标志物同时表现为阳性。治疗上仍然以根治性肾切除为主,预后较原发病理类型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wist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40例R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wist蛋白、E-钙粘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RCC组织中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87.5%)明显高于癌旁肾组织中Twis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2.5%);RCC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2.5%)明显低于其在癌旁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Twist蛋白和E-钙粘蛋白表达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wist的异常表达与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E-钙粘蛋白的异常表达与R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两者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直径、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Twist蛋白可能是RC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肾肿瘤中80%以上为RCC,约40%的RCC病人最终因肿瘤进展恶化而死亡。当诊断为RCC时已有20%。30%发生转移,即使能切除,术后仍有30%-50%在局部复发。Pantuck等报告自1950年肾恶性肿瘤发病率与病死率逐渐上升,至2001年发病率上升了126%,病死率上升了36.5%。  相似文献   

8.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而居第2位.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我国RCC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年龄与成年人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年龄与成年人肾细胞癌(renalcell carcinoma,RCC)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病理确诊的成年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10岁以下组(≤40岁)、40-60岁组、60岁以上组(≥60岁),对三组患者的症状表现、病理学特点、淋巴结转移进行比较,以此了解年龄与成年人RCC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40岁以下组偶发癌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10-60岁组(X^2=3.294,P=0.070),60岁以上组则显著低于40-60岁组(X^2=3.950,P=0.047);分化不良RCC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1.6%vs.5.2%vs.2.7%),且40岁以下组与60岁以上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8);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同样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且40岁以下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Ⅰ期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Ⅱ期在10岁以下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Ⅰ期+Ⅱ期在40-60岁组中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偶发癌在各年龄组的不同比例值是导致不同年龄组患者临床分期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不良RCC是导致这种差异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中bcl—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SABC)法分析34例RCC标本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苦(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34例RCC标本中,15(44.1%)例bcl-2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与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及RCC病理学参数无关;仅有3例p53表达阳性;PI为6.0%--24.0%(平均为12.3%),AI为2.0%--8.0%(平均为5.4%);PI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关系,AI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结论 明显增高的PI和AI与肿瘤恶性表型有关,提示在RCC中肿瘤细胞过度增殖伴有频繁的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病肾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例VHL病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初诊年龄、肿瘤部位、同时或异时癌、肿瘤的组织病理等与散发性肾癌进行比较。结果VHL肾癌初诊年龄44.6岁,双肾癌15例、多灶性肾癌16例、伴双侧多发肾囊肿20例。共切除87个实性肿瘤。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86个,Fuhrman分级Ⅰ级73个、Ⅱ级12个、Ⅲ级1个;钙化结节1个。TNM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Ⅲ期分别为8例、7例、8例和1例。与散发性肾癌组相比,VHL病肾癌组患者发病年龄早(P〈0.05),双肾多灶性肾癌及伴双侧多发肾囊肿比例高(P〈O.001),高级别肿瘤比例低(P〈O.05)。结论VHL病肾癌不同于散发性肾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这对该病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偶发肾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方法对346例肾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生存情况的随访;分为2组,偶发肾癌153例,非偶发肾癌193例,按Robson分期统计各组的病例数,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偶发性肾癌与非偶发肾癌Robson分期的构成比不同,偶发癌分期较低(x^2=31.741,P〈0.01)。偶发癌3、5、10年生存率为84.20%、72.86%、67.15%,非偶发癌为67.78%、60.54%、47.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8.53,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相同分期偶发癌与非偶发癌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肾癌是否偶发不是影响愈后的因素(β=1.367,P=0.179),分期是影响愈后的独立因素(β=2.44,P〈0.01)。结论偶发肾癌多低分期,术后生存率较非偶发肾癌高,但同一分期内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的意义,偶发不是影响愈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组织中人造血相关的PBX相互作用蛋白质(HPIP)的表达,研究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和手术标本,平均随访时间41.2个月,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IP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肿瘤分期、分级、转移、生存率等临床病理资料与HPIP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肾细胞癌中,HPIP的表达水平与非肿瘤组织相比显著增加,并且与肿瘤的转移(P0.001)、存活率(86.2%vs.72.7%,P0.005)存在相关性;HPIP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PIP的表达水平对肾细胞癌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预测意义。结论:HPIP的高表达与肾细胞癌的进展呈正相关,检测HPIP的表达水平可用于肾癌的分期、分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拮抗剂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l)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肾细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肾组织的SFRPl、SFRP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两者与肾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SFRPI和SFRP2在癌旁肾组织中较肾细胞癌组织明显增高(P〈0.01)。SFRPl和SFRP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肾细胞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Pl和SFRP2表达主要与病理分期、肿瘤细胞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临床表现无关(P〉O.05)。在肾细胞癌中,SFRPl与SFRP2表达具有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得出:SFRPl表达与SFRP2表达呈正相关(r=0.392,P=0.003)。结论:wnt信号通路拮抗剂SFRPl和SFRP2在RCC中表达下调或减弱,SFRPl、SFRP2可能为预防RCC及RCC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滋养层糖蛋白5t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17例癌旁肾组织以及14例非癌因素的肾脏组织标本中5t4的表达,并对5t4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t4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0.8%,癌旁肾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1.2%,两者具有差异性(P0.05)。5t4在肾癌组织学分级中低分级与高分级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5t4可作为判断肾透明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肾癌肿瘤分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150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1.41±19.68)岁。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120例、乳头状癌11例、嫌色细胞癌6例、囊性肾癌8例,其他类型5例。TNM分期:Ⅰ期87例(T1a45例,T1b42例),Ⅱ期24例、Ⅲ期22例、Ⅳ期17例。N0111例、N1 17例、N2 22例,M0 133例、M1 17例。病理明确诊断为肾良性肿瘤1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结果肾癌组患者术前Fib值(4.08±1.12)g/L,对照组(3.23±0.52)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组PT(10.65±1.38)s、APTT(31.11±3.56)s、INR(0.95±0.72),对照组分别为(11.02±7.44)s、(31.24±3.05)s、(O.96士o.6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5个亚组术前Fib分别为(3.75±0.59)g/L、(3.31±0.64)g/L、(4.34±0.52)g/L、(4.99±0.38)g/L、(6.04±1.06)g/L,其中T1a、T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Fib>4.0g/L)者68例(24.1%)。结论肾癌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血清Fib升高,肿瘤分期为Ⅱ期、Ⅲ期、Ⅳ期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血清Fib对肾癌预后具有独特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27(P27 kipl)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简称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3例肾癌中的PCNA和P27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肾癌组织中PCNA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肾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27则反之。结论 PCNA蛋白表达增高与肾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与P27负相关。联合检测PCNA及P27可以作为反映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肾细胞癌组织中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中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并探讨Oct4的表达同肾细胞癌分型和分期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27例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0例肾细胞癌组织病理标本进行Oct4表达的检测。结果在绝大多数(25/27)的肾细胞癌标本中有4.6%~5.5%的Oct4阳性细胞,RT-PCR显示10例肾细胞癌组织在相应位置均出现目的基因Oct4的条带,正常肾皮质组织和癌旁组织并没有出现Oct4条带。Oct4表达的阳性率及强度与肾细胞癌分期和分型无明显相关。结论 肾细胞癌组织中有少量表达全能干细胞标志物Oct4的细胞,是否为肾癌干细胞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CD40分子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CD40分子的表达与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Envision法)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肾细胞癌组织(32例)和癌旁组织(10例)中CD40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CD40分子表达水平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D40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87.5%,与肾癌癌旁组织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0的阳性过度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CD40分子在肾癌中的异常表达可为肾癌的诊断、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实验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肾癌的生物学,尤其是为抑制Fas和TNFR介导的细胞凋亡与基因治疗肾细胞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