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oody等曾报导服用丙咪嗪的病人再同时服用氯丙嗪后三环抗抑郁剂的血浆浓度升高。Gram等用~(14)C—去甲替林进行研究,证  相似文献   

2.
强迫障碍(OCD)的研究是新近的一个热门课题,它的发病率约占普通人群的1%~3%,三环类抗抑郁剂盐酸氯丙咪嗪(CMI)可有效地治疗这一障碍。为了使研究更具说服力,本文选取了一组较大样本的严重原发性 OCD 的儿童,用 CMI 与 DMI(去甲丙咪嗪)双盲交叉对照研究,旨在阐明这两种药物治疗 OCD 疗效是否不同;若有差异,那么,  相似文献   

3.
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治疗孤独症[英]/CordonCT…∥ArchGenPsychiatry.-1993,50(6);-441-447治疗强迫症和其他重复行为如拔毛癖、咬指甲癖,氯丙咪嗪比去甲丙咪嗪和安慰剂更有效。本文作者假设,用5-HT回收阻滞剂氯...  相似文献   

4.
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对青少年ECG的影响尚有争议。本文研究了儿童及青少年用药期间的ECG变化,并对PR间期延长至少0.02秒的病例与其余病例就年龄、性别、药物选择,用药方法及疗前ECG进行了对比。方法:研究对象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4.6~17.6岁,平均12.6岁。21例和18例分别接受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治疗。每人疗前作过ECG,疗中至少一次ECG检查。24例进行过血药浓度检测。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的平均维持剂量分别为3.00mg/kg/日(0.44~5.71/mg/kg/日)和2.92mg/kg/日(1.68~4.27mg/kg/日),平均血浆浓度分别  相似文献   

5.
氯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治疗发育性口吃【英】GordonCT…JClinPsychiatry.1995,56(6);-238~242ICD-10中口吃定义为:“声音、音节或单词的频繁重复或延长,或因频繁反复的踌躇或暂停而使语流中断”口吃多为发育性,有些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对用丙咪嗪治疗患重性抑郁的青春前期儿童追踪了7年多,共设两组,一组为固定剂量,一组为安慰剂对照,研究期间,监测丙咪嗪血浆浓度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去甲丙咪嗪。研究过程中80例中有3例(全是女孩)出现丙咪嗪所致的谵妄,总危险率为3.75%。这3例儿童均立即停药,谵妄迅速消失(1周内)。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美散酮用于维持治疗阿片样物质依赖的患者。阿片样依赖者易患情感性疾病,这种情况除美散酮治疗外,有时还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去甲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同时用美散酮,观察到给予相对低剂量的去甲丙咪嗪时患者有效,但出现副作用,去甲丙咪嗪血浓度比预期的高得多。为此,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美散酮与去甲丙咪嗪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尽管精神振奋剂是治疗注意缺陷障碍(ADD)的传统药,但多达30%的ADD儿童用此药治疗效果不佳,精神振奋剂作用时间短,每天需服2~3次,儿童常难于遵从医嘱服药,在校服药的儿童常受到嘲弄,且停药后症状易回升,此外青少年用此药治疗易发生滥用和药物依赖的危险性。有人报告丙咪嗪对ADD有效,如经证实,用抗抑郁药有以下优点:①作用期较长,无症状反跳和失眠;②每天可只一次给药,剂量可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9.
咬甲癖(习惯性咬指甲)是一种较广泛的行为,存在于儿童、各年龄阶段及各社会阶层的人中。一般最早出现在4岁左右,10~18岁达高峰,女性比男性更普遍(1.5比1),儿童中的发病率约50%,到17~18岁后咬甲行为逐渐减少。但有人对2500名新入伍海军士兵调查发现,发病率达23%,另有人对60岁左右的人群研究发现仍有4.5%的人有咬甲习惯。方法:本文受试者25例,男6例,女19例,平均年龄32.7±6.3岁(21~42岁),初发病年龄小于12岁。均有10年以上咬甲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三环类抗抑郁剂过量中毒已有人报告过。其主要有害作用涉及心血管(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及心收缩不全)与神经系统(包括抽搐发作、迟钝、意识模糊及幻觉)两个方面。本文报道一例因企图自杀而过量服用  相似文献   

11.
服去甲丙咪嗪引起睾丸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近,发表了不少关于抗抑郁药治疗引起性功能障碍的文章,诸如性欲及性乐高潮的改变、阳萎、射精不能和阴茎异常勃起。另尚有一种未被人们普遍认识的副反应是睾丸肿胀。据我们所知,自1964年去甲丙咪嗪用于临床以来,尚无引起睾丸肿胀的公开报道。本文报告2例可能因服去甲丙咪嗪引起睾丸肿胀的病例。例1,54岁,因重症抑郁症而就医于精  相似文献   

12.
氯丙咪嗪血浓度与抑郁症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13例抑郁症病人以固定翼丙咪嗪剂量治疗的血清浓度,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等评定疗效,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副反应。研究表明,氯丙咪嗪血清浓度与治疗后第3、5、7周疗效呈正相关(P<0.05),与副反应评分无关。稳态浓度在个体之间差异显著,平均为134.68±65.05ng/ml,最低有效浓度79.6ng/ml,未发现治疗上限。氯丙咪嗪有效率84.6%,是一种良好的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13.
Mirin等人曾描述过在撤除三环类抗抑郁剂后出现躁狂症的病例。这似是一种矛盾现象,因为产生躁狂症状较常见于用药初期而在撤除药物后应出现抑郁。本文报导2例病人在停用甲丙咪嗪后36小时内产生轻躁狂症状。病例1:18岁,男性,因严重的抑郁发作而住院。连续服用去甲丙咪嗪250mg/天,共4个月。病情进步,其后逐渐减药至50mg/  相似文献   

14.
方法受试者7例(男5,女2),年龄为6~18岁(平均9.6岁),符合 DSM-Ⅲ-R 诊断标准。既往体健,体检正常。研究开始前至少三个月未服对精神活动有明显影响的药物。研究的前10周为氯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随机交叉双盲对照试验,后2周为单盲安慰剂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丙咪嗪治疗伴抑郁的嗜酒[英]/NunesEV…∥AmJPsychiatry.-1993,150(6);-963~965研究对象为85例成年嗜酒者,男40例,女45例,其中20例符合DSM-Ⅲ-R酒滥用诊断标准,65例符合酒依赖标准;同时34例还符合D...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以氯丙咪嗪合并应用心痛定治疗抑郁性神经症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均系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门诊病人 ,符合CCMD- 2 - R抑郁性神经症诊断标准。共 6 6例 ,男 30例 ,女36例。年龄 2 3~ 49岁 ,平均病程 3.3年。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严重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心脏病时常并发抑郁症,心肌梗塞后尤为常见,据各家报道心肌梗塞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2~22%。过去对这类病人用三环类抗抑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丙咪嗪对缺血性心脏病人的心脏传导与节律的影响,和缓慢增加至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发现部分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患者,在精神症状急性发作缓解后接着出现精神病后“抑郁样”症状,在用神经阻滞剂和抗巴金森氏征药治疗的同时,再加丙咪嗪治疗可能获益。然而,对抗抑郁剂治  相似文献   

19.
6例诊断为重性抑郁症的患者(男女各3例),平均年龄44岁(23~73)至少于研究前二周起除硝基安定外不服任何精神药物,35岁以上患者经眼科检查删除了青光眼。所有病人都用去甲丙咪嗪治疗,迅速加到中度剂量。在治疗后的第1周、第3周测定其血清浓度。并在治疗开始前、第1周、第3周时进行三次瞳孔检查。就瞳孔对于匹鲁卡品、新福林和酪胺的反应连续几天采用照相术分  相似文献   

20.
认知疗法与丙咪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认知疗法和丙咪嗪治疗对2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二组治疗后HAMD总分均减分明显,认知治疗组略优于丙咪嗪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