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IgE(sIgE)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玛西亚公司的免疫CAP诊断系统,以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IgE。结果 26 种吸入性及22 种食物性过敏原的sIgE中户尘螨、屋尘、蒿草、烟曲霉、鸡蛋白、牛奶、花生、黄豆8 种过敏原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蒿草过敏原的阳性检出率为57.14%(20/35),年长儿检出率明显高于年幼儿,其秩和检验组间有明显差异(P< 0.05),户尘螨、屋尘等过敏原组间秩和检验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上述8 种过敏原是引起儿童外源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过敏原,随年龄增长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的sIgE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3.
细胞因子主要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近年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哮喘)炎症调控,如细胞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在诱发、维持和加重哮喘的变应性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与哮喘的关系及其在哮喘治疗中的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儿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讨免疫分子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液中细胞粘附分子 1(ICAM 1)、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 ,白细胞介素 1(IL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进行了检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根据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 ,选取哮喘发作组43例 ,男 2 5例 ,女 18例 ;哮喘缓解组 30例 ,其中男 18例 ,女12例 ,健康对照组 3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以上各组年龄均为 3~ 13a。二、方法 取肝素抗凝血 3ml ,立即分离血浆 ,贮存于- 30℃冰箱内待测。ICAM 1、VCAM 1试剂购于比利时Medg…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IgE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萤光法及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方法对45例哮喘儿童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测定IgE,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照组为20例健康儿童。结果:哮喘发作期、缓解期CD_3~+,CD_4~+ T细胞及CD_4~+/CD_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CD_8~+ T细胞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作期CD_4~+ T细胞及CD_4~+/CD_8~+高于缓解期(P<0.05)。发作期IL-2,EFN-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IL-4,IL-6,IL-8和IgE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IL-2,IFN-γ低于对照组(P<0.01),IL-4,IL-8,IgE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缓解期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哮喘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提示儿童哮喘应长期抗变应性炎症治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23-2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特异性Ig E(s Ig E)过敏原与哮喘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04年12月至2013年4月就诊的2 239例1~14岁单纯哮喘患儿(n=1 415)和非过敏性疾病患儿(n=824)的血清s Ig E过敏原进行检测,分别建立所有样本、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单纯哮喘与非过敏性疾病的病例对照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过敏原与哮喘发生的关系。结果 2 239例患儿中,血清s Ig E阳性者1 028例(45.91%),过敏原阳性率居于前三位的为户尘螨(15.68%)、屋尘(14.29%)和霉菌类(13.40%)。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户尘螨、霉菌类、屋尘、腰果/花生/黄豆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年龄组与哮喘发生相关的过敏原有所不同,1岁~组儿童仅屋尘与哮喘的发生有关,户尘螨和屋尘是3~14岁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霉菌类是6~14岁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户尘螨和屋尘是男、女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腰果/花生/黄豆和霉菌类仅是男性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户尘螨、屋尘、霉菌类为哮喘患儿最常见过敏原,且与哮喘发生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陈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3):174-175
细胞因子(cytokinesCKs)是细胞释放的肽类介质,能调控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起着细胞间相互调控作用。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细胞因子在哮喘的炎症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按其对炎症形成的影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促炎作用为主的因子,如白介素(IL)回~9、11~15、a肿瘤坏死因子(TNF-a)、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它们主要由活化的T辅助细胞释放,在哮喘的免疫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一类则是以抑炎… 相似文献
9.
儿童支气管哮喘与遗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哮喘发作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住院的255例成人患者的3~14岁亲生子女272人进行调查,观察两组儿童哮喘患病率。结果亲代为哮喘儿童46名的调查对象有19名诊断为哮喘,发生率为41.30%;2.亲代为非哮喘患者226名的调查对象中13名确诊为哮喘,发生率为5.75%。两组儿童哮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X^2=46.538 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子代患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子代。诊断时应注意询问家族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oluble stem cell factor,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90例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血清sSCF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sSCF水平较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SCF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检测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PD反应与发作期哮喘患儿ECP,IgE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实验分健康对照组和哮喘发作组,均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观察PPD反应与哮喘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测定。血清ECP、IgE等的关系以及PPD试验后哮喘患儿外周血IFN-γ,IL-4,IL-12P40 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患儿PPD阴性者(24/32例)明显多于阳性者(8/32例),且PPD反应阴性患儿哮喘中/重度发作(16/24例)较PPD阳性患儿(2/8例)多,P<0.05。PPD阴性的哮喘患儿血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IgE较PPD阳性的哮喘患儿明显增高(P<0.05)。哮喘患儿PPD试验后IL-12 P40 mRNA,IFN-γ mRNA无明显变化,而IL-4 mRNA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致IFN-γ/IL-4 mRNA比值下降。结论:PPD反应阴性的哮喘患儿可能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PPD正向免疫刺激作用在哮喘患儿中受到抑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20-22] 相似文献
12.
魏云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6,(6)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清总IgE含量。结果5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中血清总IgE升高占93.1%,32例正常小儿血清总IgE升高占2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IgE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哮喘儿童淋巴细胞IgE低亲和力受体的表达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儿童淋巴细胞IgE低亲和力受体的表达和调控韩连书苏渊王永午须倩戴家熊孔宪涛李莉张玲珍我们对64例哮喘儿童淋巴细胞IgE低亲和力受体(CD23)进行了检测,并观察了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对CD2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CD2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选取同期149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糖检测数据及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无特异性皮炎、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史、哮喘家族史及喂养史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AIP、TG及HDL-C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AIP、TG、HDL-C预测支气管哮喘的价值。 结果 哮喘组AIP、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LDL-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身高、体重、有无特异性皮炎、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史、哮喘家族史、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及血糖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P、TG、HDL-C均与支气管哮喘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AIP取-0.333是预测支气管哮喘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55.0%,阳性预测值为50.71%,阴性预测值为82.85%。比较AIP、TG、HDL-C预测支气管哮喘的AUC发现,AIP的AUC显著高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但AIP与HDL-C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 结论 AIP、TG、HDL-C均与支气管哮喘相关。AIP对支气管哮喘的预测价值高于TG,与HDL-C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IgE高亲合力受体β链基因的I181L,V183L和E237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及血浆总IgE的关系。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RMS-PCR)检测技术对50例四川地区哮喘儿童和40例健康对照儿童进行181,183,237三个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分析其与儿童哮喘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哮喘儿童中检测到I181L突变5例、V183L突变2例、E237G突变7例,在对照组中未发现突变子;有突变的哮喘儿童的血清IgE明显高于无突变和正常对照儿童。I181L和E237G突变与儿童哮喘和血清IgE升高有显著相关性。结论:FcεR1β基因I181L和E237G基因多态性是儿童哮喘发病的重要候选基因,与血清总IgE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哮喘患儿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哮喘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哮喘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T细胞的激活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哮喘患者的T细胞亚群改变 ,各家报道结果不一。现将我们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对象1998年 1月~ 1999年 1月间在我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 38例 ,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1] 。发作期 38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8±4)岁 (2~ 14岁 )。其中有 2 7例缓解期时第 2次采血 ,距第 1次采血时间间隔为 (2 0± 3)d。对照组 2 0例 ,均为我院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儿童 ,其中男 14例 ,女 6例 … 相似文献
20.
哮喘儿童 PBMC培养上清中 IL-13变化及其与嗜酸细胞计数、IgE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白介素13(IL-13)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细胞(EOS)、IgE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32例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其中20例测定了恢复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20例正常儿童PBMC培养上清IL-13作对照,同时检测外周血EOS及血清IgE。结果 哮喘儿童在急性期和恢复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3水平变化与EOS、IgE呈显著正相关(r=0.7498,0.9218,P均〈0.001)。结论 IL-13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在嗜酸细胞激活、活化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IgE分泌、合成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减少IL-13生成的治疗对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