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内麻点和内关穴对食管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120例,随即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进行电针内麻点和内关穴,对照组进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VAS评分平均低于对照组,经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和内关穴用于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吗啡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单纯蛛网膜下隙麻醉可完成的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Ⅰ组鞘内舒芬太尼组;Ⅱ组硬膜外吗啡组;Ⅲ组鞘内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吗啡组。结果:Ⅰ组术后6小时后VAS评分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有效镇痛时间短于Ⅱ、Ⅲ组(P<0.05);Ⅱ组术后2~4小时VAS评分明显高于Ⅰ、Ⅲ组(P<0.05),在此期间的镇痛效果比Ⅰ、Ⅲ组差;Ⅰ组术后瘙痒发生率高(P<0.05);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Ⅲ组术后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Ⅰ组,Ⅱ组低;其他副反应如呼吸抑制、嗜睡、心动过缓等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具有明显早期镇痛作用,鞘内注射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小剂量吗啡不但镇痛作用时间长并且早期镇痛完善,副作用低,是一种更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组(BF组),术毕按3种方案实行PCIA.记录并比较术后2、4、8、18、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达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术后8 h、18 h、24 h,BF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4、8、18、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B组头晕发生率高于F组(P<0.05);BF组呕吐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种镇痛方法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不同术后镇痛方法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为静脉自控镇痛;Ⅱ组为硬膜外单次注射小剂量吗啡;Ⅲ组为硬膜外单次注射小剂量吗啡与静脉自控镇痛相结合,观察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Ⅲ组术后VAS评分较Ⅰ、Ⅱ组平稳,Ⅲ组PCA按压次数与用药剂量均少于Ⅰ组。Ⅱ组镇静较Ⅰ、Ⅲ组浅,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Ⅰ、Ⅲ组。结论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单次小剂量吗啡结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及硬膜外单次注射小剂量吗啡,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纳布啡麻醉,Ⅱ组接受舒芬太尼麻醉,Ⅲ组接受纳布啡+舒芬太尼麻醉。观察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12、24 h,Ⅱ、Ⅲ组VAS评分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4、12 h,Ⅰ、Ⅲ组Ramsay评分均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镇痛满意度均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CIA中效果显著,可提高镇痛、镇静效果及镇痛满意度,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奈福泮用于男性前列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81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7),奈福泮组(Ⅰ组)、奈福泮+芬太尼组(Ⅱ组)、芬太尼组(Ⅲ组),镇痛药液为;Ⅰ组奈福泮0.4 mg.ml-1,Ⅱ组奈福泮0.4 mg.ml-1+芬太尼2μg.ml-1,Ⅲ组芬太尼5μg.ml-1。镇痛持续输注剂量为3 ml.h-1,追加剂量为1 ml,锁定时间为15 min。PCIA静脉维持时间3天,观察病人镇痛效果(采用AVS评分)、镇静评分(用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评分术后各时段3组间比较相似(P>0.05)。SS(sedatin score)评分:术后24、48 hⅡ、Ⅲ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恶心发生率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P<0.01),Ⅲ组呕吐发生频率多于Ⅰ组(P<0.05)。结论奈福泮用于男性前列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79-38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128例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重度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32例。Ⅰ、Ⅱ、Ⅲ、Ⅳ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分别为舒芬太尼3.0μg·kg~(-1)、舒芬太尼1.0μg·kg~(-1)+右美托咪定1.5μg·kg~(-1)、舒芬太尼2.0μg·kg~(-1)+右美托咪定1.5μg·kg~(-1)、舒芬太尼3.0μg·kg~(-1)+右美托咪定1.5μg·kg~(-1)。比较4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及术后1、6、12、24、48 h吞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并观察4组患者术后头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及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Ⅳ组患者术后1、6、12 h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术后24、48 h疼痛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Ⅳ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Ⅰ、Ⅲ、Ⅳ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Ⅱ组(P<0.05);Ⅰ、Ⅲ、Ⅳ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4%(27/32)、9.4%(3/32)、15.6%(5/32)、50.0%(16/32),Ⅱ、Ⅲ、Ⅳ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Ⅰ组(χ~2=36.141、30.257、8.582,P<0.01),Ⅱ、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Ⅳ组(χ~2=12.655、8.582,P<0.01),Ⅱ、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05)。结论重度OSAHS患者UPPP术后应用舒芬太尼2.0μg·kg~(-1)联合右美托咪定1.5μg·kg~(-1)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刺激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困难气道患者行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拟行气管插管术且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电刺激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右美托咪定1μg/kg泵入,15 min内输注完毕再行气管插管;电针组在右美托咪定泵注的同时予以电刺激双侧内关穴、曲池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15 min。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及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插管舒适度评分。结果:与T0时刻比较,两组T1、T2时MAP、HR均增高(P<0.05);且T2时,电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两组MAP、HR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电针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阑尾手术后切口局部浸润罗哌卡因与硬膜外给药对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62例急性阑尾手术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常规关腹;Ⅱ组于关腹后用0.37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mg共6mL行切口内局部浸润麻醉;Ⅲ组:于关腹前硬膜外腔注入上述用药。三组病人均术前30min口服曲马多1片(100mg);术后分别于4、8、16、24、32、40、48h由专人对病人进行镇痛镇静评分,记录辅助应用哌替啶的情况,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在各时间段内Ⅱ组镇痛镇静评分均低于Ⅰ、Ⅲ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肌注哌替啶情况Ⅰ组52例,Ⅱ组2例,Ⅲ组5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除Ⅲ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Ⅰ、Ⅱ组有显著差异外,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局部切口内浸润联合术前口服曲马多用于手术后镇痛比椎管内给药效果好,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肋间神经冷冻止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开胸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12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I组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Ⅱ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Ⅲ组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I组病人在关胸前分别游离出切口部位及切口上、下各一个肋间和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处理;Ⅱ组病人于手术前行T6-7硬膜外穿刺置管,术后Ⅱ、Ⅲ组均安置一次性电子镇痛泵,分别于术后2h、6h、24h、48h进行随访,测定并记录VAS镇痛评分、镇静评分、MVV、FVC、FEV1.0值及所有不良反应。结果①三组病人均镇痛满意(VAS<3.0),I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Ⅱ、Ⅲ两组(P<0.01),Ⅲ组镇静评分高于Ⅰ、Ⅱ组(p<0.05)。②与术前比,三组病人肺功能均明显下降,但Ⅲ组下降幅度大于Ⅰ、Ⅱ两组(P<0.05);③Ⅰ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Ⅲ两组(P<0.01)。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镇痛效果好,维持时间长,对呼吸功能影响轻,且无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酒石酸布托啡诺、盐酸哌替啶术前超前镇痛辅助手部显微外科手术臂丛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使用药物0.5%罗哌卡因30 mL。麻醉前15 minⅠ组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 mg,Ⅱ组注射盐酸丙帕他莫2 mg,Ⅲ组静脉注射盐酸哌替啶50 mg,手术开始前再次重复上述操作。观察记录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和术中、术毕、术后4 h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Ⅱ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Ⅲ组(P〈0.05);Ⅰ组术中、术毕、术后4 h的VAS评分〈3分者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Ⅰ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结论手部显微外科手术臂丛麻醉辅助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行超前镇痛能够增强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宿颖岚 《海南医学》2012,23(18):30-32
目的 观察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75例(ASA Ⅰ ~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25),A组负荷剂量:地佐辛1.0 mg+0.15%盐酸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地佐辛10 mg+0.15%罗哌卡因100 ml.B组:负荷剂量:地佐辛1.5 mg+0.15%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地佐辛10 mg+0.15%罗哌卡因100ml.C组:负荷剂量:吗啡1.5 mg+0.15%罗哌卡因10 ml;镇痛泵剂量:吗啡3 mg+0.15%罗哌卡因100ml.镇痛泵输注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2h、4h、8h、12h、24h、48h各时点的V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4h、8h、12hA组VAS评分高于C组,C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B组,患者满意度B、C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1.5 mg地佐辛+0.15%罗哌卡因10ml为负荷剂量,10 mg地佐辛+0.15%罗哌卡因复合液行PCEA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腹腔内应用局麻药的镇痛效果及它对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LC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Ⅰ和Ⅲ组分别于术前、术毕腹膜腔喷洒罗哌卡因,Ⅱ组喷洒生理盐水.记录术后6、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于诱导前,拔管前,术后6、24、72 h取静脉血测血糖、皮质醇、胰岛素的浓度.结果 Ⅰ、Ⅲ组术后6、24、48 h VAS评分较Ⅱ组低(P<0.01),同时点Ⅲ组VAS评分较Ⅰ组低.与术前值比,各组拔管前,术后6、24 h皮质醇、血糖、胰岛素浓度均升高(P<0.01),Ⅰ、Ⅲ组术后第3天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Ⅱ组仍高于术前(P<0.01).与Ⅱ、Ⅲ组相比,术后6 hⅠ组皮质醇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高于Ⅲ组.术后24、72 hⅠ、Ⅱ组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血糖值高于Ⅲ组(P<0.01);Ⅰ、Ⅲ组在术后6、24、72 h血糖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术后6 h胰岛素浓度低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4 h Ⅲ组胰岛素低于Ⅰ、Ⅱ组,术后72 hⅠ、Ⅲ组胰岛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膜腔给局麻药镇痛效果明显,此方法可减少LC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刘林  肖飞  张引法 《浙江医学》2014,(14):1242-1244
目的 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患者静脉自控(PCIA)多模式镇痛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在全麻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Ⅰ组)和PCIA组(Ⅱ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Ⅰ组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Ⅱ组每侧注射等容量0 9%氯化钠溶液.术毕所有患者均行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PCIA的用量.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Ⅱ组相比,Ⅰ组术后2、4、8和12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0.01),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升高(P<0.01),术后24h内PCIA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与TAP穿刺相关的并发症.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阻滞联合PCIA多模式镇痛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能明显减少PCIA的需要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对中耳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中耳手术患者8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随机分为4组,诱导前10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10mL(Ⅰ组)、托烷司琼2mg(Ⅱ组)、盐酸戊乙奎醚1mg(Ⅲ组)、托烷司琼2mg加盐酸戊乙奎醚1mg(Ⅳ组)。记录术前、诱导后、术毕心率、血压的变化;术毕口干程度;术后24h PONV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补救措施。结果各组诱导后MAP均明显降低(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术毕MAP均明显增高(P〈0.05)。Ⅰ组和Ⅱ组诱导后和术毕HR明显增加(P〈0.05),Ⅲ组和Ⅳ组HR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和Ⅳ组明显口干,气道分泌物明显少于Ⅰ组和Ⅱ组(P〈0.05)。Ⅳ组术后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可以稳定术中血液动力学,减少气道分泌物,明显降低中耳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Ⅲ组,依次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NS 2 mL、氯诺昔康0.2 mg/kg、地佐辛0.1 mg/kg(每组30例)。记录3组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的HR和平均动脉压(MAP),T2的躁动评分、T3的Ramsay镇静和疼痛评分以及从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结果:3组T2的HR和MAP均较T1明显升高(P<0.05);Ⅰ组T3的HR和MAP较T1明显升高(P<0.05),Ⅱ、Ⅲ组比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T2、T3的HR和MAP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T2、T3的HR和MAP与Ⅱ组比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T2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和Ⅲ组比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T3的镇静和疼痛评分明显优于Ⅰ组(P<0.05);Ⅲ组镇静评分明显优于Ⅱ组(P<0.05),Ⅱ、Ⅲ组疼痛评分比无统计学意义。3组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能有效、安全地预防LC全麻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7.
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PCSA)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6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年龄28~63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4μg/kg·h舒芬太尼;B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6μg/kg·h舒芬太尼;C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8μg/kg·h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给与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手术结束后于病人三角肌处埋针置管连接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4h、8h、16h、24h、48h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间VAS评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多于A组和B组(P〈0.05)。结论0.06μg/kg·h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芬太尼为对照,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胸部肿瘤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开胸行食管、肺叶肿瘤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双盲分为4组,每组15例,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舒芬太尼0·25μg/ml(Ⅰ组)、0·5μg/ml(Ⅱ组)、0·75μg/ml(Ⅲ组)及芬太尼5μg/ml(Ⅳ组)。记录术后第4、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镇静程度,各组可能出现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Ⅰ组对应值比较,Ⅱ、Ⅲ组VAS、VAF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Ⅱ组对应值比较,Ⅲ组VAS、VAF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Ⅰ组术后8-24小时评分低于其他各组对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胸部肿瘤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小,舒芬太尼推荐浓度以0·75ug/ml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全麻腹部肿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行全麻腹部肿瘤手术45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Ⅰ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Ⅱ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Ⅲ组为对照组不给予帕瑞昔布镇痛,3组病人手术结束前45 min均给予负荷量地佐辛0.05 mg/kg,术后均予地佐辛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持续镇痛48 h,PCIA配方中地佐辛剂量为0.75 mg/kg;观察3组患者术后0.25 h、2h、4h、8h及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0.25h的Remedy镇静评分,术后PCIA总使用次数,观察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出血、皮肤瘙痒、发热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0.25 h、2h,Ⅰ组VAS评分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各时点,Ⅲ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5 h,Ⅰ组和Ⅱ组的Reme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Ⅲ组;术后48 hⅢ组的PCIA使用次数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Ⅲ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全麻腹部肿瘤手术具有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可显著减少地佐辛PCIA的按压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颖  骆龙坤 《黑龙江医学》2008,32(2):123-12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术前5 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Ⅱ组于术后患者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缓注氟比洛芬酯100 mg;Ⅲ组不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后2,6,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以及YU麻醉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 h,6 h的VAS评分Ⅰ组和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0.05),VAS评分从小到大为:Ⅰ〈Ⅱ〈Ⅲ,但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 h 3组间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0.0%,32.3%和55.0%;3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轻全麻术后咽喉痛,有一定的预注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