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血浆D-乳酸水平评价腹部外科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腹部外科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肠道屏障损伤的规律。方法 将63例患者按不 同标准分组:胃肠手术组和非胃肠手术组;大手术组和中等手术组;术后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和未发生SIRS组。术 前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法测定血浆D- 乳酸和内毒素(LPS)水平,不同组别间进行对比,同时将D- 乳 酸及LPS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IRS组术后2h血浆D 乳酸即开始升高,在术后24h达到高峰并维持至48h,术后各时间点 D -乳酸水平与无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手术组血浆D -乳酸水平与中等手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胃肠手术组与非胃肠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浆D -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浆D -乳酸水平与LPS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结论 血浆D- 乳酸可作为临床腹部外科手术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细菌移位、肠源性内 毒素血症形成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正加速度(+Gz)暴露对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的损伤,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标记为A组(对照组)、B组(+10 Gz组)、C组(+10 Gz+Gln组)。采用动物离心机模拟+Gz暴露,B组大鼠以+10Gz值旋转5 min,每日暴露1次,持续5 d,C组训练方法同B组,训练前灌服用生理盐水配置的Gln溶液。实验结束后次日麻醉大鼠,取大鼠肠黏膜标本及外周血清,镜下观察大鼠肠道组织形态特点,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 A)含量。结果 A组大鼠小肠组织无明显损伤;B组+Gz暴露后的小肠组织损伤最严重;C组小肠组织损伤程度不及B组。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D-乳酸、DAO水平明显升高(P0.01),s Ig A水平明显降低(P0.01);C组大鼠血清D-乳酸、DAO水平高于A组(P0.05),但s Ig A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血清D-乳酸、DAO水平高于C组(P0.05),s Ig A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Gz暴露可增加大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破坏大鼠肠道屏障。加速度暴露过程中补充Gln,对屏障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原急性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胃肠道的影响应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由平原急性高原个体胃镜检查、症状调查及血浆中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的含量的检测,旨在对急性缺氧个体血浆中D-乳酸及DAO的变化与胃肠道黏膜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作者选取原急进海拔3 658m的男性青年20例,年龄(17~20)岁,平均18.24岁,并对进入高原前1天、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进行胃镜检查,及进入高原后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同步抽取血液标本,  相似文献   

4.
烧伤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用酶学标志物如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 (LDH)、谷草转氨酶(AST)等来测定判断心肌损伤情况 ,但由于三者均同时表达于骨骼肌、平滑肌 ,使其测定心肌损伤时特异性低 ,较难准确诊断心肌疾患。近年来新发展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 -I)检测技术能灵敏、高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笔者动态观察了严重烧伤患者血清CTn -I变化规律并与CK、LDH、AST比较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自 1998年 6月至20 0 0年 6月住院烧伤患者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33.1岁。烧伤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组成观察组,于患儿入院当日及恢复期,抽取外周静脉血行D-二聚体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当日D-二聚体浓度非常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存在高凝和炎症反应状态,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监测和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患者肾间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衣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56例IgA肾病患者肾间质CD4^+、CD8^+细胞及间质纤维化的变化。结果显示:IgA肾病患者肾间质内CD4^+、CD8^+增多,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大,CD4^+/CD8^+的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脑梗死患者对血浆 D-二聚体 (D-dimer)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 3 6例正常人对照组、1 69例 HBO组与 87例同期常规治疗组的脑梗死急性期血浆 D-dim er含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HBO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第 1天、第 1 0天的血浆 D-dim e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HBO组患者第 1 0天的水平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 (P<0 .0 5)。结论  HBO治疗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dim er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栓塞及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心房颤动130例,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1年,对比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及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栓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6房颤动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栓塞及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中枢疲劳时大鼠脑乳酸和糖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运动性中枢疲劳时大鼠脑乳酸和糖原含量的变化.方法:运用Bedford递增负荷运动方案建立运动性中枢疲劳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一次性力竭组和过度训练组.检测大脑皮层乳酸和糖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性力竭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7天分别增加13.33±7.53g和10.00±6.32g;血尿素氮分别为4.78±1.99mmol/L和8.48±0.92mmol/L,过度训练组较对照组和一次性力竭组升高明显(P<0.05);各组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一次性力竭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大脑皮层5-HT含量分别为917.44±160.73ng/ml*g和730.89±392.25ng/ml*g,但无显著差异.过度训练组DA含量为309.04±63.68ng/ml*g,DA/5-HT为0.42±0.25,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SEP潜伏期延长,P1: 2.98±0.55ms,N1:4.23±0.35ms, P2:5.28±0.60ms.一次性力竭组脑5-HT含量、DA含量DA/5-HT及SEP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一次性力竭组大脑皮层乳酸含量(1.12mg/100g)和过度训练组(1.46mg/100g)明显高于对照组(0.92mg/100g).各组大脑皮层糖原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乳酸升高和糖原耗竭可能与中枢疲劳相关联,脑乳酸蓄积可能导致中枢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规治疗组97例、HBO治疗组13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在人院第2,10,20天对其血浆D-二聚体、Fg水平用STAGO公司血凝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常规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F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2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g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g水平下降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20天血浆D-二聚体、F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能调节D-二聚体、Fg水平,可减轻因缺血、血管损伤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凋亡率及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16例大面积烧伤85%±11.02%TBSA患者,入院后48 h行四肢削痂术,术前及术后1、7、142、8 d,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及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率的变化。结果:烧伤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即明显增加,术后1~7 d进一步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在烧伤后略有降低,术后持续处于较低水平。结论:重度烧伤及术后外周血免疫细胞凋亡率增加,但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率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必要的免疫功能监测和免疫调理治疗对烧伤的救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病人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肺部感染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对47例重症烧伤病人(面积50%~90%以上)的护理,提出重视烧伤病房的环境要求,湿化及雾化呼吸道,体位引流排痰,吸痰等治疗护理措施。结果:47例病人呼吸道通畅,无肺部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正确有效地做好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感染是重症烧伤病人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IgA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霉酚酸脂(MMF)与环磷酰胺(CTX)静滴治疗重症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重症IgA肾病患者分别采用激素联合MMF治疗(MMF组,n=21),或采用激素联合CTX静注治疗(CTX组n=20)。MMF剂量为1.5g/d,诱导疗程均≥6个月;CTX剂量为0.4 g,隔日1次静脉滴注,总量≤8 g。两组患者基础病情无差异,随访时间≥12个月,疗效指标包括临床缓解率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脂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①临床缓解率:治疗12个月时,MMF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CTX组,分别为90.4%和60.0%(P<0.05);②MMF组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CTX组(0.6±0.3和1.4±0.8,P<0.05);③MMF组血脂明显降低(P<0.05),而CTX组无变化;④MMF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TX组(9.5%和40%,P<0.05)。结论:激素联合MMF治疗重症IgA肾病,临床缓解率高于CTX静脉滴注疗法,能更有效降低蛋白尿,改善血脂水平,且副作用发生率低于CTX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烧伤休克期早期给予乌司他丁对全身血浆容量和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Beagle犬35%TBSAⅢ度模型,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C组):烧伤后不予治疗;(2)乌司他丁组(U组):伤后半小时按10 000 U/kg静脉注射乌司他丁。于烧伤前和烧伤后2、4、68、h抽血检测血细胞比容(H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吲哚菁绿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容量。8 h后处死动物,用伊文思蓝法测脏器血管通透性及干湿重法测脏器含水率。结果两组HCT、TNF-α和MDA伤后均升高,但U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C组,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两组血浆容量伤后均下降,但U组自伤后2 h开始,血浆容量明显高于C组(P<0.01)[U组4 h和8 h分别为(515±25)ml和(491±29)ml,而C组为(432±18)ml和(366±37)ml];伤后8 h U组肝、脾、肾、空肠的伊文思蓝(EB)含量及含水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1或P<0.05)。结论烧伤休克期早期给予乌司他丁能有效缓解伤后循环血量的快速丢失,降低远隔脏器的血管通透性,减轻脏器损害及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切痂及微粒皮移植对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的影响。方法 以直标荧光抗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 8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早期切痂及微粒皮移植术前后 ,及 5例整形病人术前外周血CD3 、CD4 、CD8 细胞及NK细胞变化。结果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 ,患者外周血中表达CD3 、CD3 CD4 、CD3 CD8 、CD1 6 CD5 6 的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 )。烧伤后早期切除焦痂 ,并移植自体微粒皮复合同种异基因皮肤后 ,患者外周血中表达CD3 、CD3 CD4 、CD3 CD8 、CD1 6 CD5 6 的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早期切痂及微粒皮移植可以明显改善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的免疫抑制状态 ;对烧伤切痂植皮术前后进行免疫监测 ,可以对患者感染风险进行预测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在治疗重症烧伤患者时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重症烧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治疗过程中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照组42例,给予生理盐水安慰剂。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生长激素、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前蛋白、血浆总蛋白、患者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使用rhGH 3d后,实验组的血生长激素浓度开始升高,且数值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第10天开始,患者血清中前白蛋白( PA)、血浆总蛋白( Tb)差异逐渐明显,同时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两组患者体内的皮质醇和胰高血糖素在整个观察期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hGH在治疗重症烧伤患者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严重烧伤后肝损伤时的变化意义和临床应用。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综述。结果:NF-κB是严重烧伤后肝损伤时出现最早的敏感指标。结论:深入研究N-κB对严重烧伤后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基层诊所治愈特重度烧伤病例经验。方法:两例病人全程应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0)进行系统性全身治疗和对创面的规范化处理。结果:两例烧伤面积90%、95%的患者分别在伤后28天、35天内治愈,未植皮,无功能障碍。结论:MEBT/MEBO是一种从局部到全身系统性治疗的先进医疗技术,它以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无需很高的医疗设备而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该疗法在基层诊所救治特重度烧伤方面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特技飞行对人体血浆甘丙素 (galanin,GAL)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关系。 方法 用放免法对 16名飞行员进行研究 ,观察特技飞行前后血浆 GAL、ET和 VIP含量的变化。 结果  1飞行后立即测试 ,血浆 GAL 较飞行前明显升高 ,分别为 (14.5± 3.0 ) pg/ m l和 (10 .7± 2 .8) pg/ ml(P<0 .0 1) ,至飞行后 6 h仍未恢复至飞行前水平 (12 .8± 2 .4) pg/ ml(P<0 .0 5 ) ;2飞行后立即 ,血浆 ET和 VIP也明显升高 ,分别为 (10 6 .6± 32 .1) pg/ m l和 (6 7.2± 14.2 ) pg/ m l(P<0 .0 1) ,至飞行后 6 h均已恢复至飞行前水平 (P>0 .0 5 ) ;3对照组 3个时间点的 GAL、ET和 VIP含量无明显变化 ,和飞行员飞行前的血浆浓度近似 (P>0 .0 5 ) ;4特技飞行后立即 ,血浆 GAL、ET及 VIP含量均明显升高 ,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 ,血浆 GAL 升高与 ET呈明显正相关 (r=0 .775 ,P<0 .0 0 1) ,而与 VIP无明显相关 (P>0 .0 5 )。 结论  1特技飞行可引起血浆 GAL、ET、VIP含量明显升高 ,至飞行后 6 h,血浆 GAL 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2特技飞行后 ,GAL 的升高与 ET升高呈明显正相关 ,提示 ET对 GAL 的升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