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小鼠肺组织超微病理改变 ,对肺炎衣原体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或静脉接种Icr小鼠 ,在不同时点 (1、3、7、14、2 1、2 8和 6 0天内 )处死动物 ,以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超微病理改变。 结果 :小鼠吸入肺炎衣原体后第 3天在肺间质、支气管腔和肺泡腔可见明显多形核白细胞浸润 ,病原体感染肺泡上皮细胞 ,形成各种发育阶段的肺炎衣原体包涵体。 7天后在支气管及肺泡间质中单核细胞浸润呈上升趋势 ,肺泡隔中见Ⅱ型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 ,但未再见到肺炎衣原体的包涵体。静脉接种组引起上述类似改变 ,但程度轻 ,时间短 ,未见包涵体形成。 结论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肺组织超微病理改变 ,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的诊断提供依据。本组资料还显示 ,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局部感染比血行感染的病理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规范其操作方法。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对小鼠进行免疫抑制后,选择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和非白念珠菌(C.parapsilosis)分别接种ICR小鼠,从免疫抑制、菌株制备、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等方面对建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通过生存分析、组织载菌量和病理学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我们建立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显示肾脏为靶器官,多器官弥散性真菌感染的典型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 通过对建模过程各环节进行规范,可得到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的致病机理,免疫防御及抗真菌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侵袭性烟曲霉菌感染模型,为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予昆明种健康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环磷酰胺(CY)200mg/kg,观察其对小鼠一般状况和白细胞数的影响。4d后,经小鼠双侧鼻孔滴注烟曲霉菌孢子悬液30μl引起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IPA),并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进行组织培养及病理分析。结果:环磷酰胺注射后,小鼠白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病理切片可见免疫抑制小鼠感染烟曲霉菌后肺组织大量烟曲霉菌聚集,组织坏死,形成肺脓肿。结论:成功建立了免疫抑制小鼠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动物模型,为研究人类烟曲霉菌病的致病机制、诊断和防治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连对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小鼠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10231(candida albicans)的方式,建立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病动物模型。观察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死亡率随时间推移变化的情况,及黄连水煎液灌胃对模型小鼠生存率及肾组织白色念珠菌集落数的影响。结果:黄连高剂量灌胃组与氟康唑灌胃组生存时间均长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制作方法.方法用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小鼠,尾静脉注射马拉色菌悬液,对感染死亡及处死小鼠心、肺、肝、脾、肾标本进行HE染色、PAS染色进行观察.结果各实验小组小鼠一般状况变差,陆续死亡;各脏器均可见PAS阳性孢子、组织变性坏死、肉芽肿改变、真菌孢子栓子及坏死组织栓子等病理改变.结论免疫抑制小鼠经尾静脉注射菌悬液可成功制作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小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表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小鼠肺组织免疫组化 ,对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方法 :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或静脉接种Icr小鼠 ,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 :小鼠吸入肺炎衣原体后第 3、7、14天 ,肺组织中肺炎衣原体的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呈阳性。炎性肺组织阳性染色呈不均一性 ,为局限性分布。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等部位。静脉接种组引起上述类似改变 ,但程度轻 ,肺炎衣原体抗原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肺泡巨噬细胞及间质细胞中。 结论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 ,有助于肺炎衣原体肺炎急性期的诊断。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局部感染比血行感染的病理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UVC)免疫动物攻击感染后的局部组织免疫病理变化.方法 将7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疫苗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疫苗组小鼠接种紫外线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后5周,再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800±50)条;感染对照组经皮肤感染同量尾蚴.于攻击感染后6~120 h的不同时间点各剖杀小鼠5只,取攻击部位皮肤及/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UVC疫苗免疫小鼠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皮肤炎症反应较感染对照出现早、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EOS百分比高,但肺部出血斑点出现时间(72 h)迟于感染对照组(48 h).72~120 h,疫苗组小鼠肺部局灶性炎症明显,肉芽肿样结节形成,肺泡壁多正常.而感染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轻,但肺泡壁水肿明显,且有较多红细胞渗出.结论 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免疫增强了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的细胞反应及其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8.
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为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予昆明种正常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环磷酰胺(CY)200 mg/kg,观察其对小鼠一般状况和白细胞数的影响。继之,分别给予前述小鼠尾静脉接种1.5×105/ml(低浓度组)、1.5×106/ml(中浓度组)、1.5×107/ml(高浓度组)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建立感染模型。结果:正常小鼠腹腔注射CY后,各组均出现喜静、少动、消瘦、饮食明显减少、多尿、皮毛欠光滑等现象以及白细胞数的降低。小鼠尾静脉分别接种1.5×105/ml(低浓度组)、1.5×106/ml(中浓度组)、1.5×107/ml(高浓度组)浓度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后,连续观察3周。低浓度组小鼠死亡率为20%,中浓度组死亡率为50%,高浓度组则全部死亡。组织真菌培养证实白色念珠菌已经侵染小鼠内脏,证明感染模型建立成功。结论:CY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白细胞数,导致免疫力低下。在此基础上经尾静脉接种合适浓度的白色念珠菌可建立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脾虚小鼠感染白色念珠菌后,肠道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为临床脾虚证的防治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健康SPF级昆明种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N组,20只)及脾虚模型组(M组,20只)。对脾虚模型组小鼠采用饮食不节加劳倦过度的方法复制脾虚小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再次分别将N组及M组小鼠各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N1组,10只)、空白感染白色念珠菌组(N2组,10只)、脾虚模型对照组(M1,10只)、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组(M2,10只)。脾虚模型复制成功的次日对N2组和M2组小鼠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浓度为2×108 CFU/m L,剂量为0.2 m L/10 g体重,N1、M1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经口灌胃。染菌第14天,处死各组小鼠,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各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各组小鼠小肠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小肠组织黏膜完整,绒毛排列整齐,肌层薄厚均匀适中。脾虚对照组小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明显,仅偶见小肠绒毛排列不均匀。空白感染白色念珠菌组和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病变,尤以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组小鼠病理改变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绒毛缺失,排列不整齐,黏膜下层有炎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小鼠小肠微绒毛排列整齐,细胞内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清晰可见。脾虚对照组小鼠小肠微绒毛略短,排列比较整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空白感染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微绒毛稀疏,长短不一,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偶见空泡样改变。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微绒毛明显减少,排列紊乱,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消失,呈空泡样改变,内质网扩张,表面核糖体脱落。结论:脾虚状态下的机体需时刻注意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预防白色念珠菌菌感染将是脾虚证疾病转归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为研发新型靶向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BALB/c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每日1次,连续2次,第4天经鼻腔灌注白念珠菌菌悬液50μl(10~7 cfu/ml),第7天取肺组织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培养、病理检查、(1,3)-β-D-葡聚糖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小鼠被注射环磷酰胺的第4天,白细胞2.48×10~9/L、中性粒细胞16.8×10~9/L降至最低值。免疫抑制的小鼠经鼻腔灌注白念珠菌菌悬液后的第7天,取肺组织标本进行真菌镜检,镜下可见大量菌丝及芽生孢子,沙堡培养有白念珠菌生长,组织病理可见大量菌丝及芽生孢子及炎性细胞浸润、坏死,(1,3)-β-D-葡聚糖检测(5 181.33±223.67)pg/ml与生理盐水对照组(75.62±18.3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6,P0.01),透射电镜可见白念珠菌细胞壁为多层板状结构、清晰的细胞膜及细胞器。结论对免疫抑制BALB/c小鼠鼻腔灌注白念珠菌菌悬液后,经取肺组织标本进行真菌检查、培养、病理检查、(1,3)-β-D-葡聚糖检测及电镜观察方法,成功建立了免疫抑制BALB/c小鼠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为观察药物在体内对真菌细胞壁及(1,3)-β-D-葡聚糖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肺炎衣原体肺炎的实验鼠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以小鼠作为肺炎衣原体感染实验动物模型的价值。方法:以肺炎衣原体鼻内接种Icr小鼠,通过不同时点(60天内)处死动物,观察其肺部的病理改变。结果:鼻内接种衣原体后,Icr小鼠产生肺部感染,特征性病理改变是斑片状间质性肺炎,早期(7天以内)病变较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并伴有泡沫细胞堆积;后期(14天以后)病变开始减轻,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浸润为主,并逐渐转为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结论:给Icr小鼠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可引发肺部感染,该模型有助于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动物模型,探讨免 疫抑制宿主曲霉菌病致病机制.方法:以甲基强的松龙为免 疫抑制剂,造成小鼠免疫抑制,对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进行 计数.双侧鼻孔滴注烟曲霉菌孢子引起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 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进行组织培养及病理分析.结果:糖皮 质激素注射后小鼠免疫细胞数量急剧下降,腹腔巨噬细胞数 量明显减少[(6.33±1.76)×106vs(3.18±0.57)×106, P<0.01],脾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下降(P<0.01);病 理切片可见免疫抑制小鼠感染烟曲霉菌后肺组织大量烟曲 霉菌聚积,组织坏死,形成肺脓肿.结论:成功建立了免疫抑 制小鼠侵袭性肺烟曲霉菌病动物模型,为研究免疫抑制宿主 易于感染烟曲霉菌的致病机制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奠定基 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急性期肺白念珠菌病CT表现与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21)及对照组(n=3),实验组通过经皮气管穿刺法建立兔肺念珠菌病模型,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生理盐水。于接种后每隔1 d行胸部CT扫描,观察CT表现,并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成功建立13例兔肺念珠菌病模型,首次CT阳性表现出现于接种后2~10 d,包括实变影10例:其中小叶性分布6例,病理表现为肺泡炎性渗出;叶段性分布4例,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坏死或出血性渗出。磨玻璃影6例,多与其他征象并发,病理表现为出血或炎性渗出;结节影3例,聚集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病理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结论:原发性肺白念珠菌病急性期CT表现以实变影最多见,其次为磨玻璃影和结节影,各种征象可并发,不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刘曼  陈莹  赵莹  黄世光  郭虹  吕芳丽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4):363-365,381,498
目的探讨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的易感性及其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腹腔接种1×106个感染伯氏疟原虫的红细胞,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症状。感染后第2天开始每天采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片,Giemsa染色,计数血虫率。感染后第4天开始经肛门测小鼠体温。小鼠临死时取脑、肺、肝和脾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以上,脱水、包埋后制成4μm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昆明小鼠腹腔接种感染伯氏疟原虫后的生存时间为8~21d;小鼠感染后第2天外周血可检出疟原虫,小鼠临死前血虫率达高峰;肉眼观察肝、脾体积增大,颜色变深,显微镜下见大量疟色素沉着,肝实质组织可见少量灶性炎性细胞聚集;脑和肺组织见感染疟原虫红细胞沉积在微血管壁,引起脑血管堵塞、大脑皮层出血灶和肺水肿、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渗出。结论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易感性较高,脑、肺、肝和脾组织均呈现出典型的疟疾病理特征,可作为研究疟原虫致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在光滑念珠菌肺部感染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A组)、未免疫抑制肺部光滑念珠菌感染组(B组)及免疫抑制肺部光滑念珠菌感染组(C组)。每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1、3天各处死大鼠6只,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肺组织 TLR2、TLR4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TNF-α蛋白水平。结果 A组肺组织正常;B组部分肺泡塌陷、炎症细胞浸润,未见孢子或菌丝;C组大部分肺泡塌陷,部分扩张,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有孢子菌丝聚积。第1、3天 TLR2 mRNA和 TNF-α蛋白表达水平C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B组高于A组(P<0.05);C组第3天 TLR2、TLR4 mRNA ,TNF-α表达水平高于第1天(P<0.05,P<0.01),且TLR4表达高于A组(P<0.05)。结论 TLR2和 TNF-α可能参与光滑念珠菌肺部感染的发生发展,TLR4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鼻腔将H5N1禽流感病毒接种ICR小鼠,观察其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麻醉ICR小鼠后将100恤L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用移液枪滴入接毒组小鼠鼻腔,接毒后14d内每隔24h取材一次.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ICR小鼠后表现出明显的病理改变。ICR小鼠的肺部病变最严重,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间质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有充血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宽,血管充血,有的肺泡溶合,呈气肿状。肝、肾、脑等其它脏器也出现病变。【结论】禽流感ICR小鼠模型能复制出人类禽流感疾病的许多病理特征,禽流感H5NI病毒感染ICR小鼠的肺病理类似于人禽流感严重病例的肺病理。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肺念珠菌感染常继发于严重肺部疾病抗生素治疗过程中,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治疗颇感棘手。我院在抢救一例肺心病呼吸衰竭并发气管、支气管、肺白色念珠菌感染中应用龙胆紫液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气管内滴注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鼻腔将H5N1禽流感病毒接种ICR小鼠,观察其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麻醉ICR小鼠后将100 μL H5N1禽流感病毒原液用移液枪滴入接毒组小鼠鼻腔,接毒后14 d内每隔24 h取材一次,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 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ICR小鼠后表现出明显的病理改变?ICR小鼠的肺部病变最严重,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间质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并有充血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宽,血管充血,有的肺泡溶合,呈气肿状?肝?肾?脑等其它脏器也出现病变?【结论】 禽流感ICR小鼠模型能复制出人类禽流感疾病的许多病理特征,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ICR小鼠的肺病理类似于人禽流感严重病例的肺病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肺泡形成基因P311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作用;方法:64只早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空气组置于室内,高氧组置于密闭的氧浓度>90%的氧舱中复制BPD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1、3、7及14天取小鼠肺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鉴定造模是否成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P31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早产小鼠肺组织发育不成熟,高氧组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小鼠表现反应迟钝、体重增长缓慢、毛发发涩无光泽、鼻尖发绀、呼吸急促,肉眼见肺组织表面有散在甚至弥漫的淤血点、小血管扩张充血,第3天镜下见肺泡腔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第7天肺泡腔增大、肺间质增生,第14天肺泡腔内间质增生、少数肺泡融合、肺泡数量减少、肺泡结构简单化,说明BPD模型造模成功;第3天时2组P311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随后下降;高氧组P311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同一时点空气组(P<0.05).结论: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成功构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动物模型,P311基因可能是影响肺损伤修复的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为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性、研发抗病毒药物提供模型动物。方法将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鸡胚尿囊腔扩增后,滴鼻接种小鼠,4 d后将小鼠处死,挑选感染体征严重者进行实时荧光PCR(FQ-PCR)检测肺中的流感病毒,将检测阳性的肺上清在鸡胚尿囊腔扩增,接种于下一代小鼠。比较各代小鼠对流感病毒的适应情况,直至小鼠出现明显的感染体征,取肺研磨制成匀浆,获得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并检测其半数致死量(LD50)。将10 LD50的病毒液接种于小鼠,建立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观察模型小鼠的一般活动状态、体质量变化、肺部病变,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切片,计算肺指数,FQ-PCR检测病毒RNA。结果人季节性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传代4次后,鼠肺适应株制备完成,其经鼻的LD50为10-2.41/0.05 mL。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一般状态差,体质量明显减轻,肺指数增大,70%出现死亡。病理切片观察病变明显,FQ-PCR显示流感病毒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小鼠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