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改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14例风湿性心脏病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8 h、术后1、2、3、7 d 6个时点取静脉血和尿测定下列指标: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尿肌酐水平,计算校正的24小时肌酐清除率,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并比较各项指标检测肾功能损害与肌酐清除率的关系.结果 尿素、肌酐、肌酐清除率术前术后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胱抑素C在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肌酐、尿素、胱抑素C术后均有上升趋势并于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肌酐清除率术后呈下降趋势,也于第3天达到峰值,各指标均于术后第7天恢复到术前水平.胱抑素C倒数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r=0.756,P<0.01)优于肌酐、尿素倒数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r=0.462、r=0.536,P<0.01).尿素、肌酐、胱抑素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713、0.772.约登指数分别为血尿素:0.352,血清肌酐:0.325,血清胱抑素C:0.373.结论 血清胱抑素C能准确判断心肺转流换瓣术后肾功能改变,优于或至少不亚于肌酐和尿素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兆恒 《中外医疗》2009,27(9):21-22
目的总结2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监护经验。方法28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返ICU,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结果28例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功能受损严重,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呼吸机、维持良好的心功能、精确的液体管理,可有效地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 988年 6月~ 1 998年 1 2月共为 1 2 2例风心病患者实施了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现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处理进行讨论 ,以协助临床医师提高对风心病瓣膜置换手术和术后监测难点以及常见死因的认识 ,以便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1 2 2例 ,男 5 7例 ,女 6 5例 ,年龄 2 2岁~ 6 1岁 (中位年龄 41岁 ) ,病程 3年~ 2 2年 ,平均 (8.8± 3 .2 )年 ,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 (MS) 1 2例 ,狭窄瓣关闭不全 (MS +MI) 84例 ,二尖瓣病变伴三尖瓣反流 (TR) 6 3例 ,主动脉狭窄 (AS) 8例 ,联合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接受终身抗凝治疗的特殖群体的鼻衄患者处理。方法:采用浸有凝血酶的敷料在出血部位局部压迫,配合全身药物治疗。结果:49例中44例迅速止血,48h拔除填塞物,无活动性出血,黏膜愈合好,有效率达89.71%。结论:此法临床应用,收到满意效果。且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1年3月开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为46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置换人工机械瓣膜均获成功,其中二尖瓣32例,主动脉瓣14例,女29例,男17例,最大年龄42岁,最小15岁,术后均选用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2例女性患者,因在妊娠期害怕华法林致胎儿畸形而中断抗凝治疗引起瓣膜血栓,其它均未发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向迅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8):2834-2835,283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大小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2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进行随访,经术前、术后7~30d平均(18.5±6.3)d、60~90d平均(70.8±7.8)d、150~180d平均(169.3±10.6)d、300~360d平均(337.4±15.2)d的胸片、心脏超声检查,对心胸比例(CTR)及左室舒张末经(LVED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7 ̄30d首次胸片及心脏超声复查,心脏大小没有明显变化。60~90d与术前及术后第一次复查比较心脏缩小非常明显(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50~180d复查与第2次比较亦有明显缩小(P<0.05)。术后300~360d心脏已无明显改变。结论心脏瓣膜病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后1个月内心脏大小变化不大,2、3个月内心脏缩小最为明显,心功能恢复最快,4~6个月,心脏仍有明显缩小,半年以后,心脏大小基本趋于稳定,心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2月我科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464例患者中,再入院29例次的再入院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2例未愈,死亡l例,2例辨周漏者再手术,26例病人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正确的后续治疗,坚持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阳娇  郭颜芳  凌云 《广东医学》2006,27(4):601-602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监护。方法对172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住ICU 24 h持续监护,就其临床特点及监护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3例治愈出院,19例死亡,病死率为11%。结论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及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控制高血压,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疾患是常见的心脏病,其病因可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获得性)。后天性心脏瓣膜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最常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次之,三尖瓣很少见,肺动脉瓣极为罕见。其病变可以单独损害一个瓣膜区,也可同时累及几个瓣膜区,以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膜病变较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病治疗中瓣膜置换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6例,其中10例患者行二尖瓣单瓣置换手术,16例双瓣置换手术;17例患者用机械瓣进行置换,9例患者采用生物瓣置换手术。同时对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三尖瓣成形手术,6例合并左心房扩大者行左心房折叠手术,5倒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者行左房血栓清除手术,另有4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早期死亡1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3例,切口及纵隔出现感染1例。结论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提高,术前准备要细心,手术时机要适当,术后处理要完善,才能保障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需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推注0.02 mg/kg盐酸戊乙奎醚,体外循环预充液加入0.04 mg/kg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时推注等量生理盐水,体外循环预充液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 min (T2)、CPB开始后1 h (T3)、CPB开始后1.5 h (T4)时间点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力指数(RI)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结果两组患者在T1时的IL-6、TNF-α、RI和P(A-a)D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间点的IL-6、TNF-α、RI和P(A-a)DO2均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肺功能的保护作用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42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接受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生物瓣置换术,其中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5例,Ⅱ~Ⅲ级190例,Ⅳ级37例;心胸比例0.6~0.7者138例,0.5~0.6者55例,≥0.7者49例;合并心房颤动185例,合并糖尿病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2例。行二尖瓣置换146例,其中三尖瓣成形36例;主动脉置换术22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置换49例;再次瓣膜置换25例。术后病人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期间死亡10例,死亡率为4%(10/242),术后心率过缓3例,并发呼吸道感染10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肾功能不全3例。术后随访190例,死亡5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75例,Ⅲ级10例。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施行生物瓣膜置换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可行,尤其适用于重症瓣膜病变及巨大心脏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接受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后,肾功能、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动员剂G-CSF对CPB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EPCs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G-CSF,600μg/d,术前共7d)和对照组(不施加干预),每组20例。患者入院时(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以及术后第7天(T4)采集外周血,测定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e C,CysC),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分离、培养EPCs、并测定其数量。检测2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水平。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GFR水平低于术前,其余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GFR、SDF-1、EPCs数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GFR水平均达到最低谷,其余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SDF-1、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EPCs数量、SDF-1水平均持续增高,但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加显著(P<0.01)。SDF-1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呈正相关,治疗组CR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PB患者术后肾功能在第3天明显降低,第7天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G-CSF可增高SDF-1的水平,有效动员CPB瓣膜置换患者外周血EPCs,亦可降低CRP,对术后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令凤  杨康  张玉霞  廖克龙  王海东 《重庆医学》2004,33(12):1773-1774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3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其余均采用中低温(26~31℃)体外循环方法.选用膜式氧合器,大剂量胶体预充,氧合血持续灌注,术中行常规和改良超滤相结合.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时间43~232min,心肌阻断24~161min,停循环时间25~62min,心脏自动复跳率76%,死亡21例,余康复出院,随访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救治率.  相似文献   

15.
浅低温心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行二尖置换术的效果。方法:65例风心二狭和/或二漏的病人在浅低温体外循环的心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除了不阻断主动脉和不灌注心停跳液外,其他手术操作与心停法相似。术中使心脏缓慢空跳,注意回心血的吸引及排气问题。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4.61%随访48例,晚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17%,90%的病人心功能I ̄Ⅱ级。结论:浅低温不停跳下行MVR方法简单,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俊珩  葛卫红  于锋 《吉林医学》2012,33(31):6759-6760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对109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统计血栓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发生血栓1例(发生率0.98%),出血8例(发生率7.8%),口服华法林剂量(3.125±0.5)mg,实际INR值(1.7±0.5)。结论:口服华法林抗凝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0时,能降低血栓或出血的发生率,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肌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以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予以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T0)、术中(T1)、术后24 h(T2)的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素氮(BUN)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SpO2、HR和VAS评分比较:①不同时间点的MAP、SpO2、HR和VAS评分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MAP、SpO2、HR和VAS评分有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MAP、SpO2、HR和VAS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CK-MB、CysC和BUN水平比较:①不同时间点的CK-MB、CysC和BUN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CK-MB、CysC和BUN无差异(P >0.05);③两组患者CK-MB、CysC和BUN随时间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呼吸抑制、剧烈疼痛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会对血流动力学、心、肾功能产生额外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晓雷  汪华  陈旭  明波  刘仕强  曾安强 《西部医学》2011,23(6):1016-1017
目的比较常规二尖瓣置换术与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将69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B(常规二尖瓣置换)两组,收集术前及术后心脏彩色超声检测左心功能的结果,并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B组较对A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较不保留瓣下结构者更有利于心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2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告23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替换术经验,完善手术技术。方法 浅低温体外循环(30-32℃),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保持心脏缓慢空跳进行二尖瓣替换术,结果 全组23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早期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0.85%。结论 心脏不停跳二类瓣置换术是一6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可有效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进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瓣膜手术的原因,探讨手术方法及对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6年1月~2006年6月瓣膜置换后行再次瓣膜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同期同类病例做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共52例再次手术中,生物瓣衰败18例,继发其他瓣膜病变13例,瓣周漏6例,非机械性瓣膜功能障碍10例,机械性功能障碍2例,心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3例;手术方式:单独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5倒,主动脉瓣置换(AVR)1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14例,瓣膜修复7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共40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例;手术难度明显大于首次手术,并发症增多,围术期死亡率5.77%.结论 注意术前心功能的改善,术中体外循环尽早建立,完善术中心肌保护、手术技巧的掌握,术后积极纠正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手术死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