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喜马拉雅旱獭进行实验动物化初步研究。方法 根据喜马拉雅旱獭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探索旱獭的实验动物化技术和方法,开展了旱獭在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结果 建立了动物的人工饲养、微生物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以及动物的保定、标记、麻醉及一般外科的一套技术和方法,动物模型建立等研究。结论 人工饲养条件下,动物成活率达到89%;繁殖率为33%;动物实验方法可行、实用,可应用于旱獭一般的动物实验。展开人类疾病喜马拉雅旱獭模型的建立研究,证实喜马拉雅旱獭是理想的人类乙肝、高原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癌症、抗乙肝和艾滋病新药毒性评价的动物模型动物,应用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开展喜马拉雅旱獭动物实验,探讨建立适宜的喜马拉雅旱獭饲养和动物实验用笼具.方法 在旱獭饲养和进行动物实验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设计了不锈钢旱獭专用饲养和动物实验笼具.结果 设计了较为科学的适合喜马拉雅旱獭饲养和动物实验用的笼具,解决了实验用旱獭的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问题,为旱獭动物模型建立和动物实验工作提供了动物实验笼具.结论 设计的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笼具已经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3.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因其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喜马拉雅旱獭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对其进行了实验动物化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的研究进展,提高对喜马拉雅旱獭的认识,以期推动旱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现喜马拉雅旱獭的实验动物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人工饲养成年喜马拉雅旱獭的体质量和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进行测定.方法 选用成年喜马拉雅旱獭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体质量和15个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性别间比较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脑重量雄性显著大于雌性旱獭(P<0.01);雌雄个体间心脏、胸腺、褐色脂肪等器官组织重量雄性略大于雌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重量雄性略小于雌性,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脏器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喜马拉雅旱獭各脏器系数雌雄个体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成年喜马拉雅旱獭雌雄间脑重量差异显著,而体质量、其他脏器重量及各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野生来源喜马拉雅旱獭的繁殖性能及仔獭的哺育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经济实用、规模化的繁殖方法,取代以往从野外获取试验用旱獭的方式。方法 提供适合的饲养环境和条件,由母喜马拉雅旱獭自然哺育新生喜马拉雅旱獭,统计怀孕率、产仔数、成活率、观察仔獭生长情况。结果 建立了56对旱獭繁殖群,成功离乳92只F1代旱獭,自然繁殖成活率为90.76%。目前已建立野生来源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群50对,F1代繁殖群20对,为建立达到标准要求的喜马拉雅旱獭种群奠定了基础。结论 该方法的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率和成活率较高,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为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喜马拉雅旱獭活体肝穿刺方法。方法动物经盐酸氯胺酮(45mg/kg)肌肉注射麻醉后,活检穿刺枪于动物右侧上腋中线第3、4肋间,距离胸骨剑突下方1.5cm,肝实音区进针,快速采集肝组织。对20只旱獭施行了肝穿刺,间隔15d穿刺1次,共80次。结果80次组织穿刺取得组织72份,穿刺成功率90%。HE染色证实72例穿刺组织均为肝组织,其中70例穿刺组织在镜下可见至少3个门管区。因肝穿刺导致的旱獭死亡2例,死亡率1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间隔重复采集肝组织,适用于旱獭肝组织病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和胰酶-G带法,对喜马拉雅旱獭染色体进行了G-带核型研究。通过雌雄7只旱獭80个G-带细胞的观察,均能看到各要色体所具有特征带型。按喜马拉雅旱獭核型2n=38剪排了G-带带型见封二。并绘制出G-带核型模式图。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法的国际体制,描述了各号染色体的带型特征。为旱獭属动物的染色体研究积累了资料,进而探讨该类动物的分类及系统演化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和比较人工饲养正常毛色与白化喜马拉雅旱獭的血液学指标,为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21只3岁龄健康、成年白化旱獭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白化旱獭和正常毛色旱獭比较显示,除淋巴细胞百分率(t=2.154)和单核细胞百分率(t=1.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化旱獭雌性与雄性间比较,淋巴细胞百分率(t=2.693)、单核细胞百分率(t=2.796)、总胆红素(t=3.282)、白蛋白(t=2.784)和肌酐(t=3.174)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色表型变异对喜马拉雅旱獭的血液生理生化水平没有直接影响;初步建立了健康成体白化喜马拉雅旱獭血液学生理生化指标参考值,为该动物实验动物化及其它应用性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铧尖地区喜马拉雅旱獭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祁连山铧尖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的分布密度、寄生虫和生态习性等,并对其防治作了简单的讨论,旱獭主要分布于干旱草原、灌丛草原、草甸草原和森林草原。其体表寄生虫主要有草原硬蜱、嗜鸟硬蜱、谢氏山蚤和斧形盖蚤。其带蜱率和带蚤率都很高。此区旱獭的防治重在安全猎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白化旱獭重要病原体的自然感染状况, 为建立白化旱獭寄生虫学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对21只野生的白化旱獭和30只正常毛色旱獭采用粪便检查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了蠕虫、弓形体、棘球蚴等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 51只野生白化喜马拉雅旱獭和正常毛色旱獭检出蠕虫1种, 弓形体和棘球蚴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应用阿苯达唑片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了旱獭体内寄生虫驱虫和净化, 效果良好。结论 监测结果初步表明白化旱獭寄生虫学质量符合种群动物的寄生虫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微量法间接检测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为后续噬菌体和哺乳动物免疫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噬菌体治疗、噬菌体与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分离的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和实验室诊断用鼠疫噬菌体为抗原,利用微量板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定性检测青海高原同德县、贵南县、共和县、兴海县、天峻县5个疫源县采集于2020年、2021年7—9月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的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结果 4株鼠疫噬菌体分别与847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通过点滴法均未检测到与鼠疫噬菌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噬菌体免疫抗体。结论 青海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清中未发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抗体,这与2020—2021年青海省天峻县、同德县、共和县、兴海县、贵南县5个鼠疫疫源县采样地点的鼠疫流行病学显示为静息期无鼠疫病原体存在的流行特点一致,即无鼠疫病原体的存在,间接说明这些鼠疫疫源地鼠疫噬菌体不存在或者比较微弱的存在,故检测不到特异性鼠疫噬菌体免疫抗体。可能反映了宿主动物与鼠疫噬菌体自然接触频率少,抗噬菌体抗体可能与鼠疫感染的形式和疾病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流感病毒动物感染实验具有一定生物危害风险,对研究人员乃至公众的健康都会造成威胁。不同型和亚型的流感病毒的危险度又有所不同,故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法规标准及文献资料并结合工作实践,针对流感病毒动物感染实验生物安全分级及生物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模型动物的营养要求与饲养管理规范。方法利用人肝癌细胞系接种于BALB/c裸小鼠(nu/nu)建立人肝癌动物模型,从提高饲料营养成分和加强饲养管理入手,逐步控制了模型动物瘤体生长,为肿瘤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结果改进了饲料营养和加强了饲养管理,模型动物的生存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带瘤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饲料蛋白质营养的高低,可直接影响模型动物的生存质量和动物实验效果,对其他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ress the 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 (CRD) of the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 H1 and H2 subunits of Marmota himalayan in vitro, and develop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RT-PCR was used to amplify ASGPR CRDH1 and CRDH2 from the liver tissue of Marmota himalayan. The products of amplification were subcloned into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RSET-B, and expressed in E.coli BL21(DE3)plysS.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were purified using Ni-NTA spin column. The purified proteins were inoculated into BALB/c mice to develop polyclonal antibodie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antibodies were evalua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HC). The polyclonal antibodies showed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gainst both denaturated and native ASGPR proteins. W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and expressed the ASGPR CRDs of Marmota himalayan. The nucleic sequences of ASGPR CRDH1 and CRDH2 of Marmota himalayan have been submitted to Genbank and the sequence ID are DQ 845465 and DQ845466, respectively. The proteins and antibodies prepared can be used for targeting gene therapy in a new animal model-Marrnota himalayan—— for the research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hepatitis viruses and liver canc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N—乙基—N—亚硝基脲的合成和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hylnitrosourea (ENU) was synthesized with raw materials such as ethylamine and sodium nitrite. The product was a yellowish powder. Its melting point, solubility and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coincided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result form elementary analysis for the product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e theoretical value. The product was applied to rats by various methods. It was found that ENU was a cancerogenic compound, especially to the nervous system. More details about the animal experiments will be published in some other pap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