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天然沉香品质,并建立天然沉香中苄基丙酮和白木香醛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天然沉香进行显微鉴别、萜类显色反应及浸出物、沉香四醇、苄基丙酮和白木香醛含量测定,GC-MS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并鉴定41批样品中共有组分和差异组分。结果:苄基丙酮、白木香醛分别在2.4~60.0μg/mL(r=1.0000)、12.6~1512.0μg/mL(r=0.999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0%、97.54%,RSD分别为0.82%、1.83%。GC-MS指纹图谱共鉴定出18个共有成分和8个差异成分。不同类型天然沉香中浸出物含量与GC-MS指纹图谱表观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沉香四醇、白木香醛含量及GC-MS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浸出物含量越高,沉香品质越好。结论:不同类型天然沉香中浸出物含量与沉香树脂形成的组织部位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全面评价不同类型的天然沉香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沉香中白木香酸含量的方法,研究其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进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采用CNW Athena C18-WP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40∶6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17 nm,柱温35℃。结果:白木香酸线性范围0.24~24 mg·L-1(r=0.999 7),精密度(RSD)0.4%,24 h内稳定性RSD 0.9%,白木香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7.86μg·g-1,平均回收率96.4%,RSD 2.8%。结论:高效液相法可准确测定人工沉香中白木香酸的含量,所选结香方式中综合法的白木香酸平均含量最高,且白木香酸的含量随着浸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合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可为人工沉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与评价国内外沉香药材的质量,对沉香品质进行分类。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沉香鉴别项下相关要求测定样品醇浸出物的含量;采用HPLC法,Altima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0℃,测定样品中的沉香四醇含量;结合醇浸出物和沉香四醇含量结果探讨沉香品质分类。结果:沉香四醇在2.0~750.0μg(r=0.999 6)与其峰曲线下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1%,RSD 2.8%。52种沉香样品中沉香四醇质量分数在0.10%~6.60%,醇浸出物质量分数为6.07%~57.06%。沉香醇浸出物与结香方式、种源无相关性。沉香四醇含量高低与种源、结香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种源为白木香的人工和天然沉香2种结香方式中沉香四醇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67%,0.1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天然沉香种源为Aquilaria malaccensis与A.crassna,沉香四醇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7%,0.70%,两者有差异(P0.05);与白木香(0.15%)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沉香按沉香四醇含量高低进行品质分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天然沉香中白木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进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和理化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NW Athena C_(18)-WP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1%(体积分数)磷酸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7nm,柱温35℃。结果白木香酸在2.000~80.00μg·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1%,RSD为3.0%(n=6)。在理化鉴别和浸出物含量合格的情况下,天然沉香中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呈正比关系。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准确测定天然沉香中白木香酸的含量,结合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天然沉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树龄白木香经火烫法处理所获得沉香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探讨树龄对结香效果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6年、9年及20年树龄火烫法结香沉香样品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按2015年《中国药典》版比较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及浸出物含量。结果 GC-MS结果显示三组样品均具有苄基丙酮等沉香特征性成分及4种色酮,但相对含量有所不同。三组样品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及浸出物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但20年树龄组醇浸出物含量达到20.35%,显著高于对照药材,且其薄层色谱更接近对照药材。结论不同树龄白木香经火烫法处理所得沉香品质有一定差异,树龄可能为影响结香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沉香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的基础上,通过探讨不同品种间的r DNA TIS2序列差异及系统发育分析,为商品沉香的鉴定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以白木香、商品沉香及人工诱导沉香为材料,对其进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性状及显微鉴别,提取总DNA、扩增r DNA ITS2片段并直接测定序列,MEGA5.0软件计算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邻接树(NJ)和最大简约树(MP)。结果人工沉香、商品沉香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高于10%,性状和显微鉴别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有关规定。沉香种内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003,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05~0.023。白木香、人工沉香和商品沉香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结论在沉香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浸出物含量分析的基础上,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可以准确鉴别沉香基源植物,为商品沉香的鉴定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白木香树在自然条件下不产生树脂,以自然、微生物或人工方式可使之形成沉香树脂。"小孔滴注法"接种镰刀菌人工诱导白木香结香,8个月后野外采集白木香结香部位(分泌黑色树脂的树干组织),提取其总RNA,为阐明沉香特征产物的代谢途径、揭示人工诱导白木香结香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小孔滴注法"人工造香,手工割取白木香结香部位。分别采用CTAB-Li Cl法、Trizol试剂法、RN09试剂盒法、改良异硫氰酸胍-CTAB法和Qiagen试剂盒法提取总RNA并检测完整性。结果与其它四种提取方法相比,Qiagen试剂盒法提取的RNA条带清晰,OD260/OD280比值在1.8~2.0的范围内。结论 Qiagen试剂盒法适用于镰刀菌人工诱导白木香结香部位总RNA提取,对其它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较高的植物中提取总RNA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完善畲药"小香勾"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小香勾的粉末显微特征、指标性成分(补骨脂素)进行鉴别和测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小香勾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小香勾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补骨脂素的线性范围为0.645 6~21.52μg·m L-1(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5%(n=6,RSD=1.13%)。14批小香勾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补骨脂素的含量为0.02~1.07 mg·g-1,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为7.1%~10.4%、3.4%~6.7%和9.3%~12.0%。结论:研究所得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小香勾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沉香药材中色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白木香结香方法的药材质量,为评价沉香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VS)以磷钨酸钼-硫酸锂为显色剂,以Aquilarone E色酮作为对照品溶液,在760 nm波长下测定沉香药材试液中沉香总色酮的含量。HPLC法测定沉香5种色酮含量,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B),流速1m L·min-1,检测波长为252 nm,柱温30℃。结果所建立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 h内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6.71%(RSD=2.12%)。HPLC法测定5种色酮含量在进样量0.1432~7.16、0.00884~0.442、0.01536~0.768、0.01264~0.632、0.0154~0.77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5种色酮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98%、97.19%、96.19%、96.52%及95.69%。不同批次沉香含量差异显著,与自然结香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人工诱导组白木香的结香质量优于传统火烫法,与结香周期较长的自然结香组相近。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沉香中色酮类成分含量测定。人工诱导白木香快速结香可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资源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通体香沉香药材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与评价采用“通体结香技术”在不同产地白木香树上所产沉香药材的质量。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沉香药材的性状描述、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理化鉴别和浸出物含量等方法,对抽检沉香样品质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4批通体香沉香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显色反应均与对照药材相同,其浸出物含量为11.15%~24.02%。结论:4批通体香沉香药材的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离、纯化经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的白木香木质部真菌,筛选能够高效促进白木香产生优质沉香的菌株。方法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真菌;将真菌菌液接种到白木香树4个月后进行功能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沉香项下薄层色谱、浸出物含量测定、沉香四醇含量测定及特征图谱方法分析菌株诱导效果。结果 从白木香木质部中分离出48株真菌,优势菌株为镰刀菌;经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渐进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viridescens诱导的沉香薄层色谱斑点与对照药材一致;经镰刀菌属(Fusarium sp.)、黑曲霉、渐进绿木霉诱导的沉香浸出物质量分数均大于10%,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可可毛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黑曲霉、渐进绿木霉等6株菌诱导的沉香特征图谱与对照药材一致,沉香四醇质量分数均大于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白木香木质部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可诱导沉香形成,其中黑曲霉和渐进绿木霉能够较快速诱导白木香结香,结香所得的树脂品质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  相似文献   

12.
苏木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平  毕丹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6):2068-2071
目的:建立中药苏木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巴西苏木素和(±)原苏木素B为对照,建立其定性鉴别;采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建立浸出物的测定;采用HPLC建立其主要有效成分巴西苏木素和(±)原苏木素B的含量测定。结果: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8∶4∶1)为展开剂,苏木中各成分能够得到较好分离,收集的18批样品显示基本相同的斑点。18批样品中醇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为6.4%~11.3%。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表明,巴西苏木素在0.362~5.425μg,(±)原苏木素B在0.313~4.695μg,各自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798 999.57X-219 666.54(r=0.999 7),Y=930 296.63X-123 330.67(r=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100.5%。18批样品含量测定表明,巴西苏木素的质量分数为1.18~17.26 mg.g-1,(±)原苏木素B的质量分数为5.94~17.04 mg.g-1,不同样品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别。结论: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具有很强的专属性,可用于苏木的鉴别。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苏木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9,(2)
目的:比较不同树龄的白木香经火烫法处理所得沉香样品的色酮类成分含量,探讨树龄对结香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沉香样品中7种色酮含量。结果:20年树龄组有5种色酮含量最高,其中沉香四醇含量为9.0212 mg/g,远高于6年树龄组(5.4773 mg/g)。但6年树龄组沉香Aquilarone D含量最高(0.1561 mg/g)。结论:不同树龄白木香经火烫法处理所得沉香品质有一定差异,树龄可能为影响结香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黄花杜鹃油滴丸中苄基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DB-5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 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结果:苄基丙酮在1.03-16.4 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 2.3%;结论:本方法简单、稳定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花杜鹃油滴丸中苄基丙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通体结香技术诱导沉香形成的作用过程。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沉香质量标准,对通体结香技术处理30 d内产生的沉香样品进行性状、沉香四醇质量分数、结香面积比率、特征图谱分析,并对部分特征型倍半萜类和芳香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体结香技术处理白木香第4~5天,木间韧皮部和射线细胞出现树脂类物质,形成环形沉香层,沉香结香率由4.31%急剧上升至8.11%。结香30 d可形成明显的沉香层结构,薄层色谱和特征图谱结果与对照药材一致。沉香四醇质量分数在结香30 d内由0.001%增长至0.034%,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芳香类化合物和沉香特征性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在第1~8天和第9~16天开始产生并累积。结论:通体结香技术处理30 d能够诱导沉香快速形成和稳定积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藏药洁白丸(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对制剂所含药材特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的总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DB-WAX(柱长30 m、内径0.25 mm)毛细管柱,检测器(FID)温度为280℃,分流比5∶1,程序升温,流量为1.5 mL/min,进样量为1μL。结果:制剂中红花、翼首草、寒水石显微特征突出;诃子、丁香、沉香斑点清晰可靠,阴性对照无干扰;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气相色谱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499~0.1997 mg/mL(r=0.999)、0.0417~0.1670 mg/mL(r=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为96.05%~97.72%(RSD=0.64%,n=6)。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提高洁白丸(胶囊)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人工结香沉香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多种方法处理“白木香通体造香技术”所结沉香,全面分析其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动态顶空吹扫捕集法、丙酮萃取法三种前处理方法提取沉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共检测出113个化学成分,以倍半萜类、芳香族类成分为主,其中有67个成分是未报道过的;同时检出了沉香特征性有效成分沉香螺旋醇、苄基丙酮、甲基色酮。结论:通过对沉香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全面分析,发现新方法所结沉香的化学成分与天然沉香相似,且含有天然沉香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8.
商品沉香及类似品真伪质量的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代贤  郭月秋  品浩然  于黎明  解海 《中药材》2007,30(11):1380-1383
目的:考查沉香商品及饮片的真伪、质量情况。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比较的方法。结果:来源于药材市场及医疗使用单位的30批商品沉香及类似品样品中,其外观性状大多数不合格;鉴别项有6批样品呈正反应,24批样品不呈正反应;醇溶性浸出物有25批合格,5批不合格。结论:市场和临床上出售和使用的商品沉香及饮片的品质多数较次,并有伪品假冒;文献记载的鉴别项目方法的专属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党参清蒸前后党参炔苷、党参多糖、5-羟甲基糠醛(5-HMF)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变化。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苯酚-浓硫酸法和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分别对党参炔苷、5-HMF、党参多糖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清蒸后,党参炔苷、党参多糖含量降低,5-HMF、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增加。结论:党参清蒸后,成分含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功效。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法测定进口沉香中苄基丙酮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凌  季申 《中草药》2003,34(3):227-228
进口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 Aquilaria agal-locha Roxb.含有树脂的木材 ,是传统的进口中药。文献报道 [1] 其主要含有倍半萜类、芳香族成分和2 - ( 2 -苯乙基 )色酮衍生物等成分 ,其中芳香族成分苄基丙酮具止咳作用 ,并与沉香中树脂的形成有关 ,黄白色木材 (未形成树脂的组织 )中没有苄基丙酮[2 ] ,因此本实验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苄基丙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证明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 ,可作为控制沉香质量的有效方法。1 仪器与试药HP- 68 90 Plus气相色谱仪 ,FID检测器。苄基丙酮 ( Fluka AG,CH- 9470 Butchs) ,丙酮、乙醚、石油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