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规律和再放疗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5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情况以及复发后放疗的预后。26例采用局部野放疗,19例采用扩大野放疗。结果:T2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枚或≥20%的病例占复发病例的73%。复发的部位依次为锁骨上、多部位、胸壁、腋窝、内乳。复发后2a生存率40%、无瘤生存率24.4%,2次局部区域复发率31%,术后2a以上复发的2a生存率64%,2a以下29%。首次复发累及多部位生存率18.2%,较单一锁骨上(47.4%)及胸壁(30%)低,累及锁骨上局部复发率高于胸壁,远处转移率低于胸壁,2次局部复发胸壁最高达57%,照射野采用广泛野的局部复发率低于采用局部野。结论:对Ⅰ期、Ⅱ期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阳性≥4枚或≥20%的病例应常规行术后放疗,对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病例应采用包括胸壁及锁骨上下大范围照射。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的价值。方法 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 184例 ,12 6例接受术后放疗 ,5 8例行单纯手术 ,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及 5年生存率。结果 在早期 (Ⅰ、Ⅱ期 )子宫内膜癌 ,术后放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7.5 %、2 1.9% (P <0 .0 1)。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1%、6 8.2 % ,两组差异呈显著性 (P <0 .0 1) ,在晚期 (Ⅲ、Ⅳ期 )子宫内膜癌 ,两组的 5年生存率为 35 .6 %、2 9.4 % (P >0 .0 1)。结论 术后辅助盆腔放疗可以提高具有高危因素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 5年生存率 ,降低局部复发率 ,对于Ⅲ、Ⅳ期子宫内癌 ,术后放疗不能改善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2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23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手术病例的3.86%,病理学类型多为浸润性导管癌,Ⅲ期患者复发率为13.9%,腋窝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多发率最高为12.5%,原发灶ER(-)及PR(-)的患者复发多发生于术后第1、2年内,复发后12例2年内死亡。所有病例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6.7%、54.5%。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术中应采取措施预防癌残留及种植,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应行规范化的治疗,同时应实施胸壁放疗,可望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行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的单纯手术组与术后预防性放疗组局部复发的模式,评估术后放疗对局部控制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5~2010年行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239例,分为单纯手术组(175例)与预防性放疗组(64例),分析比较二者局部复发模式的差异。结果 23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中,单纯手术组与预防性放疗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类型均以淋巴结转移最为多见,分别占90.29%与95.31%;在淋巴结转移中均以纵隔淋巴结转移为多见。单纯手术组胸上段食管癌腹部淋巴结的复发显著低于胸中段及胸下段(χ2=9.452,P=0.009)。术后预防性放疗组的患者上纵隔淋巴结的复发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χ2=7.615,P=0.006)。而单纯手术组与术后预防性放疗组的颈部淋巴结复发(χ2=1.242,P=0.265)、中纵隔淋巴结的复发(χ2=0.023,P=0.880)、腹部淋巴结的复发(χ2=1.470,P=0.2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上纵隔区、中纵隔区是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预防性照射上纵隔区对减少该部位的复发有很大价值,术后放疗靶区须包括上纵隔区。胸下段食管癌及原腹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是腹部相应转移区域预防性放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宫颈低分化癌术后复发及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宫颈低分化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回顾性分析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宫颈低分化癌(Ⅰ~Ⅱ期)158例的术后复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宫颈低分化癌术后2a复发率为30.8%,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盆腔复发率为40.0%,远处转移率为38.0%。治疗方法明显地影响术后复发转移。对于Ⅱ期或宫颈深肌层浸润的病例,手术结合化疗或放疗者的复发率较单纯手术组或手术+化疗+放疗三联疗法组低(P<0.05);淋巴结阳性者术后加放疗可降低复发率(P<0.05);手术加化疗可能对控制远处转移有益(P<0.05)。提示宫颈低分化癌术后的复发转移与临床期别、宫颈病灶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治疗方法及机体免疫力有关;术后适当的化疗或放疗有助于降低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男性乳腺癌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和术后放疗的疗效。方法对2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13例。其中13例手术后未放疗,9例行术后放疗。设胸壁野和区域淋巴结野,每个野肿瘤剂量平均为50Gy左右。11例行辅助化疗。5例接受了内分泌治疗。结果经过72个月中位随访期,5年总生存率为70.1%,无瘤生存率为57.9%。其中IIB+III期患者的5年复发率,手术组为61.31%,术后放疗组为18.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19)。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为唯一的临床预后指标。结论男性乳腺癌术后放疗可减少局部区域的复发。腋窝淋巴结转移为唯一的临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Xiao Z  Yang Z  Liang J  Miao Y  Wang M  Yin W  Gu X  Zhang D  Zhang R  W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608-611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20例)。术后3-4周开始放射治疗。双锁骨上区为5周50Gy,25次;全纵隔为5-6周50-60Gy,25-30次。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39.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447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Ⅲ期患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13.1%和35.1%(P=0.0027)。术后放疗组的胸内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复发率分别为16.2%、3.1%和0.5%,单一手术组分别为25.9%、13.2%和5.8%(P<0.05)。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单一手术组为1.8%,术后放疗组为4.1%(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放疗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1980年至1990年间,我院对56例有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进行了放疗,放疗后病灶完全消失30例,残存20例,6例无变化或恶化。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58、9%、26.8%。手术组与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9.0%与24.0%),作者统计,术后腋淋巴结转移数目与胸壁复发有直接关系,乳腺癌术后腋淋巴结阳性数目递增,胸壁复发率随之增高。而乳癌术后放疗有可能延迟复发时间,故绝经前妇女、雌激素受体阳性及腋下淋巴结阳性患者,不仅要进行内分泌治疗而且要进行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放疗,对术后胸壁复发患者,应积极行放射治疗,复发灶放疗剂量以50Gy~70Gy为宜。  相似文献   

9.
口舌鳞状细胞癌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口腔舌鳞癌复发及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初治的210例原发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病例,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复发率,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210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1.1%,总复发率为31.9%,局部复发率为23.8%,区域复发率为16.7%,远处转移率为5.7%。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术前放疗组、术后放疗组患者总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1%、42.7%、17.3%、8.5%。多因素分析中局部复发率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法、T分级,区域复发的影响因素为局部复发,而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为病理分化程度和区域复发。局部和区域复发分别有92.0%和91.4%治疗后2年出现,复发患者经再治疗后分别有24%和34.3%获得控制。结论:局部和区域控制是舌癌治疗的关键,早期舌癌可选择单纯手术,晚期舌癌应选择综合治疗,治疗后应密切随访至少2年,对复发病例进行及时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局部及区域控制.  相似文献   

10.
于锋  焦粤龙  张浩亮 《肿瘤》2006,26(12):1113-1116
目的:探讨喉癌cN0患者颈部处理的方法,降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复发率。方法:回顾分析87例T3、T4期cNo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颈部处理方式为颈改良性清扫术或颈分区清扫术,分析手术组阳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及病理特点,观察颈清扫术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肿瘤复发及生存趋势。结果:87例颈部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36.8%,声门上型喉癌40.4%,声门型喉癌32.5%;淋巴结转移分布为:声门上型喉癌89.5%(17/19)位于Ⅱ和Ⅲ区,声门型喉癌92.3%(12/13)位于Ⅱ和Ⅲ区;5年颈部复发率:隐性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为13.5%,无隐性淋巴结转移复发率6.7%;5年生存率:有淋巴结隐性转移生存率为53.8%,无隐性转移为71.1%。结论:晚期喉癌隐性转移率较高,分区清扫术后,隐性转移复发率与无隐性转移复发率无差别,分区清扫术十分必要,注意双侧Ⅱ、Ⅲ区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1.
肾嗜酸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肾嗜酸细胞瘤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本组例1术前疑诊为肾嗜酸细胞瘤,并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证实,行保留肾脏的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2年,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无转移。例2术前诊为肾癌,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无转移,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要点:(1)肿瘤无明显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肿瘤生长缓慢,无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多为单发;(2)肿瘤突出于肾轮廓之外,呈外突性生长;(3)肿瘤切面呈棕褐色;(4)CT示肿块密度均匀,无出血、坏死,有完整包膜;(5)病理检查:光镜下肿瘤由单一的嗜酸细胞构成,电镜下细胞富含线粒体。一旦确诊,应尽可能行保留肾脏的手术,避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肾盂输尿管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8年间 103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行术后辅助三维适形放疗,66例单纯手术。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单纯手术组、术后放疗组随访率分别为89%、92%,其中随访满 5年者分别为33、17例。单纯手术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74%、72%,术后放疗组分别为94%、90%、90%(χ2=3.90,P=0.048)。单纯手术组1、3、5年无膀胱癌发生率分别为87%、60%、57%,术后放疗组分别为94%、79%、79%(χ2=4.50,P=0.037)。单纯手术组1、3、5年总生存率为90%、71%、65%,术后放疗组分别为84%、65%、62%(χ2=0.32,P=0.57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断端阳性与总生存率相关(χ2=7.91、64.69、40.20和5.08、17.23、8.22,P=0.005、0.000、0.000和0.024、0.000、0.004)。结论 术后辅助三维适形放疗能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膀胱癌发生率,但在改善患者生存方面尚未现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治疗的肾癌及肾盂输尿管癌放疗结果。方法 2006—2015年间 29例无法行肾癌及肾盂输尿管癌手术患者实行了放疗,其中男 18例、女 11例,年龄 41~95岁(中位数 76岁);肾癌 17例,肾盂输尿管癌 12例;临床血尿 14例,腰背痛 7例。采用剂量递增放疗模式,其中伽马刀治疗 17例、HT治疗 12例。伽马刀50%等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3~5 Gy/次,PTV边缘 40~50 Gy,GTV边缘 60~70 Gy。HT 50、60、70 Gy分 15~20次。结果 原发灶CR率为17%(5/29)、PR率为69%(20/29),总有效率(CR+PR)为86%。血尿消失93%,腰背痛消失100%。3、5年样本量分别为15、11例,肾癌和肾盂输尿管癌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1%和69%、69%。治疗期间1、2级消化系统反应 25例,1、2级骨髓抑制 20例,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肾癌和肾盂输尿管癌伽马刀和HT安全有效切可提高LC和OS率,为不能手术肾癌和肾盂输尿管癌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免疫栓塞治疗对中晚期肾癌的疗效。方法46例中晚期肾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4例采用化疗栓塞,B组22例采用免疫栓塞。结果B组无论是T细胞活性,还是近期疗效、Karnofsky评分均好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栓塞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中晚期肾癌患者,免疫栓塞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He Q  Yang Y  Hong BF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6):477-478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少见,我院1998年至2005年间发现5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肾嫌色细胞癌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29~69岁,平均54岁。左侧2例,右侧3例。病程1~24个月,平均6.8个月。临床症状:肉眼血尿1例、腰胀痛2例、体检发现2例、腰部不适2例。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病,余3例无特殊既往史。3例患侧肾区叩痛阳性。  相似文献   

16.
肾癌组织中CD15和nm23/NDPK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评估肾细胞癌预后因素的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60 例肾癌中细胞粘附分子CD15 和nm23 蛋白表达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肾癌细胞中CD15 和nm23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 .0% 和55 .0 % 。肾细胞癌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CD15 高表达和nm23 低表达有关(P 均< 0.05) 。CD15 表达与nm 23 表达呈负相关性( P< 0 .005,γ= - 0.42) 。结果提示,CD15 高表达和nm23 低表达对判断肾细胞癌分化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是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41例上尿路肿瘤患者。结果 4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0~22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天数7~10 d(平均8 d)。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40例,小细胞癌1例。随访1~69个月,平均28个月。2例患者出现膀胱肿瘤复发,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肝脏和脾脏转移,1例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全身多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0岁.2006年12月因体检发现双肾占位伴左腰区隐痛酸胀来我院就诊.CT检查示:左肾上和右肾下实质性占位,大小分别为11.0 cm ×9.4 cm×8.5 cm和3.5 cm×4.3 cm×4.1 cm,肝右叶和左下肺见可疑转移灶.同位素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查示:左肾20.39 ml/min,右肾25.40ml/min,总为45.79 ml/min.左肾肿瘤活检诊断为透明细胞癌.根据以上检查结果,临床确诊为双肾肾细胞癌、转移性肾细胞癌.考虑到手术风险较大,遂决定暂缓手术,先以索拉非尼400 mg,2次/d,持续治疗.治疗9 d后,患者出现双手肿痛、脱屑,对症治疗不能缓解,考虑减量治疗.第11~25天,索拉非尼减为1次/d,每次400 mg,患者手足皮肤症状缓解.第26~30天,将索拉非尼恢复至400 mg,2次/d,患者手足皮肤症状再次加重.第31天后,再次将索拉非尼减为400mg,1次/d,患者手足皮肤症状再次缓解,随后维持治疗.治疗2个月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一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K-2基因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泌尿系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erbB-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65例泌尿系移行细胞癌(包括47例膀胱癌和18例肾盂癌)的表达。结果:c-erbH-2蛋白在膀胱癌和肾盂癌的表达率分别为40.4%和38.9%;EGFR的表达率分别为膀胱癌46.8%。肾盂癌44.4%;c-erbB-2和EGFR表达均与膀胱癌和肾盂癌的分级和分期有关,c-erbW-2和EGFR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c-erbB-2和EGFR表达反应了癌细胞增殖状态,可作为膀胱癌和肾盂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Li XD  Cheng S  Rui XF  Li GH  Chen YB  Yu DM 《癌症》2005,24(11):1394-1397
背景与目的:肾癌下腔静脉癌栓临床处理困难,肾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再切除肾静脉癌栓和取出下腔静脉癌栓,预后仍然良好。术前明确诊断,特别是对癌栓延伸范围的判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本研究结合我们的经验,进一步探讨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6例肾癌并发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和预后。结果:6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CT和MRI明确诊断,肾静脉型1例,肝下型3例,肝内型2例;1例肝内型患者术中死亡,余5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3~30个月,1例肝下型和1例肝内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3个月死于远处转移,其余3例仍存活。结论:CT、MRI是目前无创诊断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最佳方法;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癌栓的延伸范围以及是否侵犯下腔静脉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