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艳霞  那杰  孙媛  柴英  王桂莲 《医学信息》2009,22(6):894-896
在汶川地震之后的生命大营救中,人文精神旗帜高扬,把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珍爱生命的观念得以充分体现.但在日常的医学实践中,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务从业人员的摇篮,在教学和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及教育实施作进一步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以来,医疗教育受到严峻的挑战,传统医学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中人文精神存在不足.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分离的结果。因此,本文着重从医学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医学的本质和目的,探讨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走出现代医学的困境,有识之士指出必须高扬人性人道的旗帜,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将医学人文精神贯彻在临床医疗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医生的言行举止和医生的医疗行为之中。由姚志彬教授编写、南方出版传媒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人文与医学力作——《让人文照亮医学》出版,该书出版得到二位院士的推荐。《让人文照亮医学》一书,针对现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阐述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医疗行业的人文关怀水平重要性。书中配以许多优美的图片,着重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旧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也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人文护理也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趋势和主流[1-4].人文护理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但是由于目前医学教育规模偏大,教学模式不够合理,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比较欠缺.所以,如何很好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护人员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5-7].  相似文献   

5.
医学的人文精神决定了医疗服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这是高质量医疗服务和医学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改善医疗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本文旨在讨论实行人性化服务的必要性,及落实各项人性化服务的具体措施,以满足人民对健康服务的需要,促进康复科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思想界掀起了“人文精神”的讨论,对医学人文界也产生了影响。近年《健康报》也设立了“医学与人文的对话”专栏,除专家发表学术观点外,一批医务工作者也结合自己的医学实践参与讨论,在此影响之下,我们解剖学人已感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愿与同道探讨在解剖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新庆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1):1252-1255
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渗透着大量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不过,长期以来我国医学人文研究力量有待加强,教学内容及方法需要更新,医学生人文素养有待提高.作者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借助“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弘扬科学精神,重塑医学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8.
医学人文的核心是敬畏生命,尊重科学.局部解剖学(以下简称"局解") 课程作为连接基础和临床不可替代的桥梁,是医学生早期学习生涯中一门十分关键的基础课,在弘扬医学人文精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遗体标本不但是学习的主要客体,更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病家求医,寄以生死",治病救人,肩负千钧。"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也,所以,"妙手仁心"一直是对医学工作者最高的评价。关爱生命也始终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医学人文也终将是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必修课。医生这个职业是最美好、最崇高的事业。无论医学科技如何进步,人道、人  相似文献   

10.
精准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是生命医学发展的方向。目前临床医生普遍对其认识不足,需正确认识精准医学,并加强学习及应用。通过分析精准医学对医学生的要求,可以发现一个能胜任岗位的医学生必须具备以下特质:临床与科研能力并重、注重团队及合作精神、积极创新、拥有人文精神。对带教医师的培训、多学科协作联合教学查房、引入导师制和联合导师制等措施,可以让医学生既锻炼了临床能力,又学习和掌握了科研思维与相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