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嗅觉信息在大鼠中毒伙伴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毒后大鼠散发的气味是否能诱导其他个体产生相同的味觉厌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5只分为3组:条件性味觉厌恶(CTA)组、CTA前嗅觉刺激组和CTA后嗅觉刺激组。CTA组大鼠在摄取糖精溶液后,腹腔注射LiCl使其获得对糖精的CTA;CTA前嗅觉刺激组暴露于正常大鼠滞留过的环境中,而CTA后嗅觉刺激组大鼠暴露于建立CTA后大鼠滞留过的环境中,用两瓶法比较三组大鼠对糖精溶液的嗜好比。结果CTA后嗅觉刺激组大鼠的糖精溶液嗜好性显著降低,但CTA前嗅觉刺激组的糖精溶液嗜好性无显著变化。结论对糖精获得CTA的大鼠散发的气味可引起其他个体对糖精的厌恶,嗅觉信息在中毒伙伴效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的条件性味觉厌恶对其他个体食物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中毒大鼠对其他个体食物选择的影响,本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分为对照组、条件性味觉厌恶(CTA)组和3个观察组,其中观察1组观察CTA建立和测试全过程,观察2组仅观察CTA建立过程,观察3组仅观察CTA测试过程。以摄取糖精溶液为条件刺激,腹腔注射LiCl为无条件刺激,让CTA组大鼠获得对糖精的CTA,然后观察其他组的糖精嗜好性变化。结果:CTA组、观察1组和观察3组的糖精嗜好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大鼠中毒后的味觉嗜好行为是影响其他个体的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味觉厌恶学习建立和保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对于味觉厌恶学习(CTA)建立和保持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CTA建立组、CTA建立前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腹腔注射组以及CTA建立后纳洛酮腹腔注射组,以纳络酮为工具进行行为学研究.结果:在动物获得对糖精溶液的CTA后,再次给以糖精溶液,各组大鼠的糖精溶液摄取量均呈逐日增多趋势.在给以糖精溶液前注射纳洛酮的大鼠,CTA消退较慢,而腹腔注射LiCl后20 min给以纳洛酮,对CTA的记忆保持无明显影响.结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可能参与了CTA形成过程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肽Y(NPY)在杏仁中央核(CeA)内对甜味觉信息的调节方式,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8只雄性SD大鼠,将其中10只随机分为饮用蒸馏水组与饮用糖精溶液组,每组各5只,2 h后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CeA内c-Fos及NPY表达的变化;将其余48只雄性SD大鼠行CeA内套管植入术,术后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2组CeA内注射NPY,2组CeA内注射生理盐水, 2 h后分别观测大鼠对糖精溶液或蒸馏水的摄入量;另24只术后大鼠随机分为4组,2组腹腔注射纳洛酮,2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in后大鼠CeA内分别注射NPY或生理盐水,2 h后分别观察大鼠对糖精溶液的摄入量。结果:大鼠摄入糖精溶液后CeA内NPY及c-Fos表达显著增加(P<0.05);大鼠CeA内注射NPY使糖精溶液摄入量明显增加(P<0.05);纳洛酮预处理使CeA内注射NPY后糖精溶液摄入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NPY在CeA内参与了糖精甜味觉信息的调控,其机制可能与阿片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品和解磷定对家兔敌百虫中毒的解救效果.方法 将1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各五只,观察组采用耳静脉注射5%敌百虫溶液,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5%敌百虫溶液,两组家兔均复制成敌百虫中毒模型;观察组注射阿托品进行解救,对照组注射碘解磷定进行解救,观察两种解救药对家兔的作用.结果 注射敌百虫溶液后,家兔均出现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除了瞳孔缩小症状没有差异外(P>0.05),其余三种中毒症状如唾液外流、大小便失禁和骨骼肌震颤出现的时间均有差异(均P<0.05).观察组家兔出现的毒蕈碱样中毒症状和部分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得到解救;对照组家兔出现的烟碱样中毒症状得到解救.结论 对中度、重度敌百虫中毒的治疗,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应配合应用,互相取长补短,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巢蛋白(nestin)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60只经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探索学习组(n=30)和手术对照组(n=30),探索学习组居于探索笼,手术对照组5只一组群居于标准笼;假手术组(n=10)仅开颅不电凝大脑中动脉,居于标准笼。探索学习组和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7、14、28天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第7、28天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即进行巢蛋白及突触素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其在脑梗死灶周围皮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探索学习组大鼠巢蛋白阳性神经元数在第7、14天明显多于手术对照组(P〈0.01),探索学习组突触素的表达在第14、28天明显多于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探索学习能促进梗死灶周围皮质巢蛋白及突触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病理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测定百草枯(Paraquat)中毒后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建立一种比较可靠、稳定的肺纤维化动物病理模型。方法:SD大鼠共96只,雌雄各半。5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给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百草枯溶液,计算并确定1、2周的半数致死量;确定半数致死量后,另备46只SD大鼠,仍为雌雄各半,其中28只作为中毒组,选取18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18只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等渗盐水,每天观察大鼠中毒症状,并于1、3、5、7、14、21、28、35和42 d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大鼠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1和2周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8.27和17.29mg/kg;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6.61~20.09和15.99~18.67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18 mg/kg剂量的百草枯溶液后,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了典型的中毒症状,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到百草枯中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及纤维化病理的演变过程。结论:百草枯对大鼠具有很强的毒性,选择适当剂量的百草枯溶液染毒,不仅可减少实验用鼠量降低实验耗材,还可导致大鼠肺出现典型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宣教、心理干预、注射部位选择、安全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检查成功率、患者依从性、对比剂灌注一次性成功率以及图像质量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患者依从性良好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造影剂灌注一次性成功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图像质量达标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CTA检查各个阶段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氟中毒大鼠机体内氟的蓄积情况。方法将20只12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氟中毒组,其中对照组8只,氟中毒组12只。氟中毒组每天腹腔注射1.0 g/L NaF(10 ml/kg),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0.9 g/L NaCl溶液(10 ml/kg),45 d后测定大鼠尿氟和骨氟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POMS 2.0版统计学软件包,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氟中毒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氟含量显著升高(t=2.8,P=0.012 8);尿氟含量显著升高(t=7.11,P〈0.01)。结论氟中毒大鼠机体内有过量氟蓄积。  相似文献   

10.
宁宗  余雷  莫康林  张剑锋 《广西医学》2012,34(10):1318-1320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对脑组织中多巴胺水平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毒组和对照组各10只。中毒组:敌敌畏用生理盐水配成溶液,按10 mg/kg腹腔注射诱发小鼠中毒;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在中毒组中毒后及对照组腹腔注射后的1 h、24 h、48 h、72 h和120 h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多巴胺水平,每个时间点取2只小鼠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血AchE活性、脑组织AchE活性均较中毒组高(P0.05)。对照组1 h、24 h脑组织多巴胺活性较中毒组高(P0.05);对照组72 h、120 h脑组织多巴胺活性较中毒组低(P0.05);两组48 h脑组织多巴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不但引起乙酰胆碱在脑组织蓄积,也可引起多巴胺水平异常增高,脑神经递质含量变化可能是导致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大鼠不同类型学习记忆的发育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学习记忆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被动回避反应(PAR)、空间分辨记忆(SDM)和味觉厌恶条件反射(CTA)四种模式对学习和记忆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2月龄(2m)大鼠在AAR、PAR两种模式中,学习和记忆成绩最好,1m大鼠成绩最差;在SDM测试中,2m、6m大鼠的训练和测试成绩都强于1m大鼠;以足电震为非条件刺激的CTA模式中,年龄越小建立越快。结论大鼠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学习记忆有独特的时间出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条件反射性细胞免疫抑制及其作用时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时程的特点。方法 利用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以糖精水为条件刺激(CS),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为非条件剌激(UCS)观察了两次性CSUCS条件结合训练后,再次呈现条件剌激诱导条件反射性味觉厌恶性反应(CTA)和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CIS)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调节作用。结果CTA可以稳定形成直至第30天,而在条件训练后再次给予条件刺激诱导CIS产生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在第5天可观察到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而在第15天表现为抑制作用减弱及第30天消退的现象。结论 味觉厌恶行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反应在表现时程效应和表现方式上并不同步,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反应并不是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的伴随反应,两者在脑中的调节机制可能相互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条件性味觉厌恶学习(CTA)对亮脑啡肽(LE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LEK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内的分布情况,并比较建立CTA前后丘脑5个核团内内源性LEK的表达水平。结果CTA组大鼠丘脑外侧背核、丘脑内侧背核外侧部及丘脑腹后内侧核内LEK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得CTA的大鼠脑内的LEK表达水平均降低,提示脑内一些核团的LEK表达在CTA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大鼠运动病前庭习服模型,探讨前庭习服行为过程中神经细胞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参与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条件性厌食症作为大鼠运动病评价指标,通过持续锻炼获得大鼠前庭习服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正常组、模型组和习服组鼠脑内前庭核与海马部位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采用Crampton旋转刺激装置进行连续锻炼,隔日1次,每次30min,连续28d的旋转刺激后,可明显提高大鼠对运动病的耐受力,产生习服。免疫织化学法结果显示,旋转刺激可以引起前庭区c-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习服后下降。但海马脑区c-Fos免疫标记阳性细胞数目习服后仍然维持在高水平。结论:海马脑区细胞和前庭核团的可塑性变化参与了大鼠对前庭刺激的耐受。  相似文献   

15.
饥饿和高脂餐对小鼠运动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  刘立 《医学争鸣》1992,13(6):423-4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铝与老龄大鼠痴呆的关系及原理。方法 实验前用花生米和节拍器建立大鼠条件反射。再用含铝和铝加柠檬酸的溶液饲养大鼠4个月,从条件反射恢复的时间和数量反映各组大鼠痴呆发病率,测定血液中铝和MDA含量,测定脑中铝合量和海马区细胞凋亡指数,其凋亡指数以平均光密度值(OD)表示。结果 实验二组与一组相比,铝、MDA及OD值增加,条件反射恢复,数量减少,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三组与二组相比,铝、MDA、OD值增加,条件反射恢复,数量进一步减少,与二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柠檬酸能增加机体对铝的吸收,使体内铝进一步增加,高铝能促进铝在脑细胞内的沉积,促进体内MDA生成和脑细胞的凋亡,因而增加大鼠痴呆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及味觉感受器的影响,为临床糖尿患者味觉功能紊乱的诊断、评估与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4)和糖尿病组(n=16).以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普通饲料喂养12周后取舌组织,以亚甲蓝染色光镜下观察两组大鼠舌菌状乳头数目以及类型.采用HE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两组大鼠菌状乳头、味蕾的组织学变化.采用Phtoshop软件测量味蕾的大小、面积,并以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味蕾数目减少、味蕾面积显著缩小(P<0.01),但两组间乳头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菌状乳头91.1%为有孔菌状乳头,8.9%为无孔菌状乳头,未发现丝状样变的菌状乳头;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有孔菌状乳头数仅占59.1%,无孔菌状乳头数目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出现丝状样变的菌状乳头.结论 1型糖尿病大鼠味觉感受器表现出一系列萎缩的形态学改变特征;菌状乳头味蕾的面积与味觉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条件恐惧刺激后大鼠海马内新生神经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恐惧情绪性记忆的神经牛物学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条件恐惧刺激组和对照组,实验动物刺激前3 d腹腔内注射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实验组动物采用单调声配对电击大鼠足底造成条件恐惧刺激模型,对照组仅给予单调声刺激.刺激前和刺激后7,14d分别行动物行为学检测(静止不动时间);动物存活7,14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条件恐惧刺激后,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静止不动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68%、91.33%)和(11.18%、14.23%),P<0.01]及电击前(24.11%、16.11%,P<0.01);Brdu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条件恐惧刺激后实验组7,14d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Brdu免疫阳性细胞少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分别为(1364±21)个、(296±22)个和(1567±28)个、(580±5)个,14d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条件恐惧刺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减少可能与恐惧等情绪性记忆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eurogenesis in the dentate gyrus of adult rat following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Methods 24 adult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nd all rat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bromodeoxyuridine(BrdU)3 days before conditioned fear stimuli.Animals in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group were given monotone matching foot shock and made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model,animals in control group only give monotone.Freezing time was detected before stimuli and 7th,14th days after stimuli,then rats were sacrificed 7th or 14th day after fear conditioned stimulus,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Brdu was detected.Results Behavioral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percents of freezing time in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group 7th,14th days after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88.68%,91.33%)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11.18%,14.23%,P<0.01)and before stimulus(24.11%,16.11%,P<0.01).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1567±28,580±5),Brdu positive cells in dentate gyrus of rat in conditioned fear stimulus group(1364±21,296±22)were decreased,and it reached to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 14th day (P<0.05).Conclusion The decreased neurogenesis in the dentate gyrus of adult rat following conditioned fear stimuli may have relation to fear and other emotion mem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