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特征,探究其有效术式。方法75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根据治疗方案被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31例,分别接受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术、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腺样体残留率、术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相比,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具有疗效确切、腺体切除干净、术后出血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可行性。方法:全麻下鼻内镜指导直视下经口刮除腺样体。结果:术后腺样体切除彻底,无残留,鼻咽结构显示良好,损伤小,术后有效率达98%。结论:对腺样体肥大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克服了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易残留复发及易损伤周围组织等弊端,操作简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鼻内窥镜下使用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与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的疗效。方法:对86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采用不同术式.43例行传统腺样体刮除术,43例行经鼻内镜腺样体吸切术、对其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常规腺样体刮除术治疗组5例存在腺样体残留,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鼻内镜动力系统切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无1例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在鼻内镜及电视监视下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可行性。方法:鼻内镜及电视监视下腺样体刮除术治疗62例儿童腺样体肥大,对于突入后鼻孔等隐蔽部位的腺样体,利用双极电凝烧灼配合。结果:术后腺样体切除彻底,无残留,鼻咽结构显示良好,出血量少,无副损伤发生。随访6个月~1年,62例患儿睡眠打鼾、鼻阻塞、流脓涕及听力障碍等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采取鼻内镜及电视监视下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经口腺样体刮除术,克服了单纯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易残留复发及易损伤周围组织这一弊端,对于突入后鼻孔等隐蔽部位的腺样体,刮匙不易接触,利用双极电凝烧灼配合,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祖鸿   《中国医学工程》2015,(2):106+110
目的比较传统腺样体刮除术、间接喉镜辅助下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使用动力系统腺样体吸切术的疗效。方法对9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采用不同术式,34例行传统腺样体刮除术,30例行间接喉镜辅助下腺样体刮除术,28例行鼻内镜下使用动力系统腺样体吸切术。对比分析疗效。结果常规组6例无效;间接喉镜组仅1例腺样体残留,鼻内镜组无腺样体手术残留及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或间接喉镜下腺样体刮除术疗效均明显优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且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精确、安全,而间接喉镜下腺样体刮除术需要器械简单,手术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用于经口腺样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将资料完整的12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分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78例(切除术组),常规腺样体刮除术42例(刮除术组),随访6-12个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切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25(1.25~15.75)min,刮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8.5(1.5—35.0)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切除术组术后腺样体切割干净,无残体残留,鼻咽部结构显示良好,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具有切除快、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统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经鼻腔腺样体切除术及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腺样体切除术的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接受腺样体肥大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不同手术切除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传统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后13例患儿存在腺样体残留,3例行二次手术,治愈率为62....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1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较传统腺样体切除的优点。方法 对125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施行了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50例先行传统的腺样体切除,观察残留情况,再在鼻内镜下对残留腺体进行彻底切除;其余75例采用鼻内镜下经口腔行腺样体切除术,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先行传统腺样体切除术50例中,47例存在腺样体残留,然后在鼻内镜下将残留腺样体彻底切除;其余75例患儿术后腺样体均无残留。全部患儿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 用鼻内镜能在直视下手术,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手术疗效明显,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及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儿童鼾症的疗效。方法60例鼾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腺样体刮除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鼾症患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经口咽腺样体刮除术治疗腺样体的手术技巧。方法通过内窥镜影像系统分析并总结腺样体刮除术的整个操作过程,规范手术方法及操作程序,透视手法技巧。结果腺样体肥大358例,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336例,其中11岁以上56例均在内窥镜直视下一次完整刮除;19例因患儿不合作改全麻下手术;3例停止手术。手术成功率93.85%(336/358)。3例成人采用刮除术与鼻内窥镜下切除联合术式。结论该方法简化了手术匹配及步骤,不须全麻,要求器械简单,不受条件限制,手法连贯快捷,容易掌握,适宜基层医疗单位普及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方法:为50例、78侧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手术前后检查咽鼓管功能,术后随访检查咽鼓管咽口,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50例7、8侧手术中,术前咽鼓管功能正常70耳,异常8耳,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56耳,异常22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肿胀8耳,咽鼓管功能异常组中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16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例、10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中,9耳咽鼓管咽口肿胀,1耳咽鼓管咽口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咽鼓管咽口炎性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至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和原因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 :动态观察分泌性中耳炎 5 1耳的咽鼓管功能。用鼻内窥镜检查咽鼓管咽口 ,根据咽鼓管功能状态行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以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 :5 1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 36耳 ,正常 15耳。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8耳 ,异常组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 32耳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咽鼓管功能异常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 ;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和局部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结论 :咽鼓管咽口病变影响咽鼓管的功能 ,咽鼓管功能检查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低温等离子与电动切割两种方法切除腺样体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方法手术由同一组医生操作,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方法(24例)与电动切割方法(38例)观察对比两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留和平均住院天数等。结果低温等离子方法组术中出血量(20±3)ml,术后残留1例(4.16%),术后填塞1例(4.16%),平均住院天数为(5±2)d;而电动切割方法组术中出血为(80±5)ml,术后残留6例(15.78%),术后填充38例100%,住院天数为(10±3)d。结论低温等离子切除腺样本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在观察比较项目中明显优于电动切割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儿童变应性鼻炎引起中耳咽鼓管及鼓膜的病变情况,并探讨其对中耳传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来济南军区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80例(160耳)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无变应性鼻炎儿童80例(160耳)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耳镜、鼻内镜检查,同时对其进行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儿咽鼓管咽口发病率为38.8%,鼓膜发病率为20.0%,中耳传导性听力减退发生率为36.9%,与对照组儿童比较(3.8%、3.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变应性鼻炎往往引起中耳中咽鼓管及鼓膜的病变,也会导致中耳听力功能的减退,因此,在临床上要注意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做好咽鼓管、鼓膜病变及中耳听力减退方面的检查及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炎对咽鼓管与中耳传音功能的影响及程度,观察治疗鼻窦炎后,中耳传音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方法:对儿童鼻窦炎100例和正常儿童50例行耳科检查、咽鼓管咽口观察、声阻抗检查、纯音测听,对比结果;对鼻窦炎合并耳病变的68例患者(128耳)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鼻窦炎患者中鼓膜异常率为64%、咽鼓管咽口异常率为62%、咽鼓管功能异常率为63.5%、鼓室导抗图异常率为62.5%,听力减退47.5%,与正常儿童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鼻窦炎、亚急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窦炎中耳病变的发生率和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鼻窦炎后,中耳传音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结论:儿童鼻窦炎引起咽鼓管功能的改变,中耳病变发生率较正常儿童显著增高;随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增高且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腺样体肥大儿童伴分泌性中耳炎(OME)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岁以下87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病史,分析AR、咽鼓管功能不良及OME的相关性。结果本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AR发病率为30.11%,AR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P〈0.01)。6岁以内发生咽鼓管功能障碍及OME的概率高,其中1~3岁组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最大(P〈0.01)。春季OME发病率高(P〈0.001)。与不伴AR患者相比,伴有AR患儿患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概率增加了0.4倍(P=0.042);但患有OME的检出率减少了32%(P=0.0472)。结论在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多种因素使咽鼓管功能不良乃至OME高发。其中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生理、病理、发育特点是最主要的因素,变态反应是次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前者因逐渐发育完善,致病性降低,后者致病性增高,但总的发病率是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17.
钟程  姜滔 《中外医疗》2014,(8):29-31
目的探讨双J管在泌尿系结石术中的应用,分析双J管置入的并发症原因。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306例上尿路结石手术留置双J管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6例双J管内引流所致的并发症主要有6种,共62例(20.26%),包括泌尿系感染(31例,50.00%)、肉眼血尿(16例,20.97%)、位置异常(11例,11.29%)、返流(6例,9.68%)、附壁结石(3例,4.84%)、双J管断裂(1例,1.61%),分别给予了对症处理。结论泌尿系结石手术中留置双J管出现的并发症通过积极治疗可避免或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titismediawitheffusion,0ME)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196耳)OME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24例患儿中51例(41.1%)存在腺样体肥大,225,1(17.7%)合并急慢性鼻窦炎,20例(16.1%)合并过敏性鼻炎,31例(25%)合并细菌、EB病毒感染。采用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治疗并积极对症治疗,124例(196耳)患儿治愈151耳,好转34耳,总有效率为94.4%(185/196),无效11耳(5.6%)。结论:腺样体肥大、鼻窦炎、变态反应疾病及细菌、EB病毒感染等可能是儿童OME的相关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魏景旺 《安徽医学》2012,33(4):439-44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高频电刀凝固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可行性。方法对29例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在鼻内镜直视下使用自制的高频电刀头进行凝固治疗。结果本组患者鼻塞、耳闷及张口呼吸等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无术中或术后出血、咽鼓管咽口闭锁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无腺样体残留复发。结论鼻内镜直视下儿童腺样体肥大高频电刀凝固术具有无出血、无残留、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设备简单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咽鼓管逆行灌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109例(133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就诊时编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68耳)采用丙酸氟替卡松250μg咽鼓管逆行灌注,对照组54例(65耳)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加注氟美松1 mg,2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2耳(61.8%),好转20耳(29.4%),无效6耳(8.8%),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治愈22耳(33.8%),好转23耳(35.4%),无效20耳(30.8%),总有效率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咽鼓管功能正常者观察组为5耳(7.4%),对照组为5耳(7.7%),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咽鼓管功能正常者分别为53耳(77.9%)、31耳(47.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咽鼓管逆行灌注法能改善咽鼓管功能状态,提高患者听力,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