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感染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病理改变的关系。 方法 采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IgAN患者118例、健康体检者89例和慢性肾脏病(CKD)90例的血液标本,用试剂盒方法提取血清DNA。用PCR技术检测Mpe p35脂蛋白,对阳性标本采用Southern 印迹方法进行验证。根据IgAN患者Mpe感染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9例健康体检者中仅1例Mpe p35脂蛋白为阳性,阳性率为1.1%。90例CKD患者中2例阳性,阳性率为2.2%。118例IgAN患者中19例阳性,阳性率为16.0%,显著高于健康组及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Mpe阳性组42.1%患者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显著高于Mpe阴性组(P < 0.01)。Mpe阴性组24 h尿蛋白量、Scr、Lee病理分级显著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间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gAN患者的Mpe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和CKD患者。Mpe阳性患者更多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Mpe感染可能与IgAN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mns,Mpe)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致病性支原体,1991年由Lo等首次从艾滋病(AIDS)患者尿液中分离出来,和发酵支原体(Mf)、梨支原体(Mpi)共称为艾滋病相关支原体。1999年Yanez等首次报道从非HIV感染-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呼吸道的分泌物中分离到Mpe(HFI-3株)。提示Mpe也可从非HIV感染人群中分离。后又有报道发现IgA肾病患者的血液中Mpe检出率较高,提示Mpe与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具有相关性。采用Mpe(HF-2)经尿道上行感染小鼠成功制备了小鼠IgA肾病模型,并观察到IgA—Ab免疫复合物在系膜沉积以及电镜下相应的病理改变,提示Mpe可诱导IgA肾病的发生,但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Mpe的基本特性进行综述,并探讨Mpe感染诱发IgA肾病的可能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是一种进展性肾脏疾病,IgA肾病伴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背景、体重、蛋白尿程度、血肌酐水平及血尿程度、肾脏病理改变等有关.尽早积极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以及控制体重,早期行肾活检干预治疗等均有助于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不同的病因基本是通过足细胞的损伤而启动IgA肾病的进程,尤其对足细胞多种蛋白分子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IgA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不同的病因基本是通过足细胞的损伤而启动IgA肾病的进程,尤其对足细胞多种蛋白分子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IgA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在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型肾小球疾病,它是各年龄段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对于降低IgAN进展为ESRD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至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能改变IgA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本文综述最近发表的一系列关于IgAN致病和治疗的文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有较多探讨与研究,对治疗仍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就近年疾病的进展因素与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gA肾病是目前肾内科临床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一个病种,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3,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诱因,近年来,对IgA肾病的研究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上都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将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不同的病因基本是通过足细胞的损伤而启动IgA肾病的进程,尤其对足细胞多种蛋白分子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IgA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与血氨水平的关系。方法65例肝硬化患者经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T)和脑电图(EEG)检查异常的SHE,检查血氨水平。其中经胃镜下取胃窦和胃体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作病理学检查检测Hp,两项均阳性判断为Hp感染的SHE30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标准三联方案根除治疗1周,停药6—8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情况。所有研究对象于停药6~8周后或第1次检查后7—9周复查血氨水平、NCT、DST和EEG。结果SHE患者Hp感染率(46.2%,30/65)高于健康志愿者(33.3%,20/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Hp感染患者根除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E患者中Hp感染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后NCT、DST和EEG检查结果未见改善。结论SHE的发生和血氨水平及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研究Hp感染与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90例来本院就诊的胃癌患者,根据感染Hp与否分为感染组(57例)和非感染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3年内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5.75±4.25)个月高于未感染组的(14.32±3.96)个月(t=12.601,P<0.05)。不同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深度、远处转移以及根治性切除方面Hp感染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间接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但并非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的毒素相关蛋白基因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具有cag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 (Hp)菌株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 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30例胃癌患者的胃窦部活检组织进行cagA基因的测定。结果cagA基因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为 33% ,在胃癌的检出率为 80 %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cagA基因在弥漫性胃癌中的检出率为 33% ,在肠型胃癌中的检出率为 92 %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具有cagA基因的Hp菌株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其中与肠型胃癌发生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胆囊炎的相关性。方法将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先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保守治疗无效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对比临床疗效探讨Hp感染与胆囊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5.6±1.2)d,住院时间为(9.4±1.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6/48),对照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8.2±1.6)d,住院时间为(15.6±2.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1/36)。观察组术后炎性因子和白细胞水平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968,P =0.033)。两组Hp感染呈阳性患者71例,阳性率为84.5%,32例重度感染患者中29例行手术治疗,占90.6%。结论老年胆囊炎患者由于体质较弱,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宜选择创伤较小的PT-GD术;临床结果显示大部分Hp重度感染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无效,Hp感染是胆囊炎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研究口腔可摘义齿修复患者的义齿性口炎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及控制义齿上白色念珠菌对治疗义齿性口炎的有效性。方法:2004-2007年40例可摘义齿修复后出现义齿性口炎患者,将初诊时白色念珠菌检查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饭后常规刷牙漱口并清洁义齿,睡前将义齿浸泡于清水中;治疗组每日饭后刷牙漱口之后用3%碳酸氢钠漱口(100ml,分3~5次漱完),另嘱患者睡前用3%碳酸氢钠浸泡义齿。比较两组白色念珠菌菌丝量、黏膜颜色和自觉症状的变化。结果:全口义齿和局部义齿的白色念珠菌阳性率分别为87.5%和83.3%。可摘义齿修复后义齿性口炎患者的白色念珠菌阳性率85%。治疗2周和4周后治疗组白色念珠菌减少及自觉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义齿性口炎的发生与白色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控制好白色念珠菌感染,可以减少义齿性口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 研究胆管癌中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法对80例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标本及30例对照标本进行HP检测,对所有阳性结果用PCR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 A)、空泡细胞毒素(VacA)的三个基因亚型sla、m1和m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法或Fisher精确计算法,应用多元Logistic分析模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80例胆管癌中HP阳性检出率(71%),显著高于对照组(20%)(x2=23.418,P<0.05);57例HP阳性胆管癌中CagA、VacA sla、VacA m1和VacA m2阳性分别为30例、40例、5例和43例;HP的感染与肿瘤的位置相关(x2=27.580,P<0.05),与肿瘤的分期无关(x2=1.204,P=0.54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阳性的患者发生胆管癌的可能性为阴性者的10倍之多( OR=10.53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P的感染(HR =8.105,P=0.032)、TNM分期(Ⅱ/Ⅲ期HR =9.141,P=0.040,Ⅳ期HR=29.071,P=0.040)、手术根治情况(HR =9.531,P=0.015)均为胆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寿命表分析显示HP的感染对胆管癌术后生存时间存在影响(u=10.074,P=0.002),HP感染阳性的中位数生存时间较HP阴性者短7.25个月.结论 胆管癌患者中可能存在HP的感染,其感染的主要基因型为VacA sla/m2型;HP的感染与胆管癌的发生有关,对胆管癌预后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