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来本院就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开颅术治疗+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随访3个月,研究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及GCS评分。结果实验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且实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第10天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第5天及第10天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0天及术后3个月的GCS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采取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GCS评分,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在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11—2017-12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2组患者均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脑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促进临床症状早期缓解,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高压氧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脱水、抗感染、止血、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高效性、安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早期救治策略,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5例,对其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早期救治策略进行总结。结果 8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ISS评分为27~70分,平均(38.7±11.4)分;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生命体征评估,进行了相应控制性复苏策略的制定,急诊抢救室有48例行气管插管,1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5例患者急诊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通过骨盆外支架固定术、介入治疗或腹膜外填塞等方式对骨盆出血进行控制,术后采取针对性对症处理措施。术后24小时内,4例患者由于出血性休克死亡,术后10天内,5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10.6%;生存患者住ICU平均时间为(14.8±4.7)天;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GOS评分判定,45例恢复良好,占53.0%,18例轻度残疾,占21.2%,7例重度残疾,占8.2%,6例为植物生存状态并自动出院,占7.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应积极评估患者全身状态,对相应的控制性复苏策略进行制定并实施,采用综合方式对患者骨盆出血情况进行控制,以使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加高压氧治疗,21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高压氧组显效21例,无效5例。常规组显效11例,无效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侧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伴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7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治疗,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脑积水与颅骨缺损。所有病人均给予同期V-P分流术和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患者意识状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行颅脑CT检查以观察其术前、术后脑积水状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3、6个月时GCS评分分别为(10.17±2.27)分、(12.58±2.86)分明显高于术前(8.75±2.01)分,P0.05;术后6个月时GOS评分平均为(4.75±0.28)分,其中恢复良好者为65例(87.84%);患者术后6个月时KPS评分平均为(79.14±5.11)分。颅脑CT检查提示患者脑室明显缩小,且恢复正常大小;脑积水消失者为68例(91.89%);术后并发症率为10.81%(8/74)。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V-P分流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伴脑积水患者可增加早期颅骨修补术与V-P分流术的协同效应,从而可更早地保护患者神经系统,加速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的监护及其临床意义;盐酸纳洛酮治疗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单核吞噬细胞在创伤性非断离性轴索损伤继发断离的作用;小儿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镁离子在治疗缺血性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S-100B蛋白与NSE评估重型脑外伤预后的临床研究;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和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额颞顶大骨窗开颅术治疗192例重型颅脑损伤;鞘内给氧与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2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对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2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脑感染8例,感染率为3.6%;感染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与颈项强直,临床体征为脑膜刺激征,影像学主要特点为脑室均匀性扩大;实验室指标检查方面,脑脊液呈浑浊改变,脑脊液多表现白细胞水平、糖蛋白水平升高,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单因素分析,手术时间长、多种合并症、GCS评分低、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置管、开放性损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症治疗后,治疗有效率87.5%,病死率为12.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多具有明显临床特点,且具有多项复杂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7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予急诊手术治疗,11例因病情平稳而保守治疗,9例因生命体征紊乱无法手术。结果恢复良好31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5例(34.7%)。结论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变化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对提高生存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及有效治疗策略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 2010年5月期间收活5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骨窗压力、连续头颅CT扫描结果来确诊恶化因素并参照《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和《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处理.结果:本组5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主要因素有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22例占42%;弥漫性脑肿胀13例占25%;创伤性脑梗死15例占15%;创伤性脑积水14例占11%.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镇静、预防感染、脑保护剂、止血、维持血容量和水电平衡及促醒等药物治疗,全部行气管切开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或加内减术,术后52例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术,36例行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术,脑积水早期行脑室外引流术,后期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统计格拉斯哥结果分级( 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的评价:良好12例(55.8%),中度残疾11例(9.6%),重残8例(8.3%),植物生存4例(5.1%),死亡17例(21.2%).结论:高度警惕颅脑损伤后恶化因素,强调连续CT扫描的重要性,积极防范,果断决策手术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颅脑损伤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疗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本组122例中治愈94例,总治愈率为77.05%.其中轻、中型病例全部治愈,而且疗程短.重型36例,治愈8例.组间治愈率有显著差异第1、2组明显高于第3组.结论 颅脑损伤后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越早越好,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05—2016-04间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给予脱水剂控制颅内压;纠正低血容量、低血氧、酸中毒;有效抗感染及预防高热和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4例)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对照组(32例)不使用纳洛酮。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意识觉醒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意识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使用大剂量纳洛酮,可改善脑血流,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缩短伤后昏迷时间,减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方法:对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2例。手求治疗86例,其他行保守治疗。恢复良好和中残52例,重残21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27例。结论: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等院前及院内急救措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防治各种并发症,高压氧和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重型颅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分为常规组和神经节苷脂组。分析比较昏迷时间、死亡率、GOS等神经功能指标。结果:神经节苷脂组昏迷时间和GOS明显优于常规组,死亡率低。结论:神经节苷脂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时间,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大骨瓣减压术与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8-10间淅川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行常规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4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2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与第30天,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昏迷指数,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6月随访,根据GOS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良好18例(39.1%),中残7例(15.2%),重残4例(8.6%),植物样成活4例(8.6%),死亡13例(28.2%)。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效果好,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玮  王君 《护理学杂志》2011,26(8):43-44
目的 探讨高压氧舱内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国产大型压缩空气氧舱,对95例气管切开伴颅脑疾病、脑出血、颅脑术后昏迷患者,在高压氧舱治疗中全程医护人员陪护.高压氧治疗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道内痰液,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氧中毒.结果 治疗后14例患者神志运渐恢复至完全清醒,79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例因肺部...  相似文献   

18.
李琴 《护理学杂志》2016,(24):41-43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出现呼吸困难进行监测并实施护理干预,以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方法 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46例治疗中出现呼吸困难,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加压5min时出现呼吸困难,25例在稳压吸氧时出现呼吸困难,6例在减压阶段出现呼吸困难,均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后缓解;2例出现间停呼吸,紧急减压出舱,中止治疗。结论高压氧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治疗前和治疗中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的吸氧方式和氧流量,及时发现处置病情变化,是保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在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期间,做好基础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护及颅内压监测、复温等措施。结果本组死亡4例(13. 33%),植物生存1例(3. 33%),重度残疾2例(6. 67%),中度残疾6例(20. 00%),轻度残疾17例(56. 67%)。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脑亚低温治疗中,规范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术后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的经验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型颅脑损伤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2例脑积水患者分流术后2周内,4例清醒,18例醒状昏迷。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疗效显著,术中减少手术的创伤,严格无菌操作及严格控制手术指征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