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1例自发折返性 (房室结折返或房室折返 )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患者行运动心电图试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心动过速终止后 ,30例 (4 2 .3% )出现倒置T波 ,均行运动心电图试验 ,5例呈阳性改变的病例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 ,3例呈铊阳性改变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支血管管腔直径≥75 %的明显狭窄 ,但均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结论 :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代表一种常见的现象 ,可能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根据常见的临床和心电图指标不能预测其是否发生。冠心病似乎不是这种复极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DTI)观察冠心病病变节段收缩波特征。方法 用DTI检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 2 8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 15例心肌梗死 )室壁运动频谱。结果 心肌缺血段 :收缩波速度降低 ;心肌坏死段 :收缩波速度明显降低 ,可有时相缩短或延迟 ;也可有频谱紊乱 ,各波群难以区分 :收缩波也可出现负向。结论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DTl)可作为直观、有效、可靠的反映冠心病病变节段收缩波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 心电学工作者观察到,冲动传经房室结的过程中,可以折返而发生心房及/或心室回波,表现为房性及/或室性“早搏”,如果折返连续进行,则形成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之一)。冲动的折返必须有双重传导途径(折返径路的前传支和逆传支),而且这两条径路的电生理特性(特别是应激性和传导性)有所不同。房室结的折返(及环形运动)途径,传统称为房室结双径路,包括快径路和慢径路。迄今为止,此种现象只是通过电生理检查阐明,而尚不能在房室结组织内观察到结构-形态学上的两条传导途径(“束”),所以将其视为“功能性纵向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4.
运动试验心电图QRS波振幅间期乘积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经(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明确有心肌缺血(n=21)和无心肌缺血(n=17)病人的运动试验心电图QRS波振幅(△R_v5和∑_R)、间期及其乘积的变化.心肌缺血组运动后3项指标明显增加(4.1和7.9mm、10.6ms、45.2和88.7mmms);而无心肌缺血组运动后反而下降(-1.4和-2.8mm、-3.4ms、-5.1 和-10.1mmms).QRS波振幅间期乘积运动前后变化与心肌缺血范围关系优于QRS波单纯振幅或间期变化.  相似文献   

5.
螺旋波(150)     
正近年来,螺旋波(Spriral wave)及螺旋波折返一直是心脏电生理学术领域中的热点。研究表明,螺旋波折返在房颤、室颤的发生及终止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定义]转子(Rotor)常指功能性折返的最初激动源,其围绕着二维或三维空间的一个关键点进行快速旋转。转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例如龙卷风、银河系等。转子在二维平面上的运动形成螺旋波(螺旋波折返)。目前常说到的房颤转子也属于二维平面  相似文献   

6.
在心房颤动特别是慢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中,心房附加线消融这一重要的步骤能够限制心房颤动波在面积较大的心房组织中传播,阻断心房内的大环折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食道心房调搏(TEAP)对窄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鉴别。方法:采用无创性TEAP技术,对145例有心动过速史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检查,诱发窄QRS汉心动过速。结果:检出的窄QES波折返阵性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占约大多数,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极少。结论:TEAP是鉴别窄QRS波PSVT机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室壁运动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尚不清楚。一种可能性是机械负荷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与不应期。这种机制已被离体组织和动物研究所证实。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1.机械诱发的反应:受损心肌激活较慢,当周围正常心肌收缩时它仍处于电舒张状态。如心室收缩,受损节段被伸展而诱发电活动。电波面缓慢到达周围正常组织,此时后者不再处于不应期,从而再次激活。2.机械诱发的折返:除开梗塞心肌和心肌疤痕,相邻心肌纤维组不应期的不均匀改变可以诱发“功能性”单向阻滞。心房组织不应期相差11~16ms,心室肌不  相似文献   

9.
<正>与逆钟向折返的房扑相比,顺钟向折返的房扑发生率较低,其折返波锋沿房间隔正向前传,沿右房游离壁逆向上传,而缓慢传导区仍位于下腔静脉与右房下部的欧氏瓣及其邻近部位。结果在心电图形成下壁Ⅱ、Ⅲ、aVF导联的F波直立,V_1导联的F波为负向。应当注意,正常时右房的电激动向左房突破的部位有三处,分别  相似文献   

10.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发生在房室传导系统、房窀旁道以及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构成的大折返环路内的环形运动,依据激动在折返环路内运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0%~95%)和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10%)。  相似文献   

11.
病史是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基石。只要病情允许,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从仔细询问病史开始。一.有助于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的病史1.猝死生还猝死生还者的宽QRS波心动过速绝大多数是室速/室颤。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宽QRS波心动过速是室速的可能性大,但并非绝对如此[1]。3.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方式(1)突发突止:折返机制室速的发作可以呈突发突止的特点,但其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如窦房折返、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不易鉴别。但部分室上速可能通过Valsalva动作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有助于鉴别[2]。(2)药物终止心动过速:腺苷/ATP能终止室上速(敏感性90%,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和  相似文献   

12.
运动员T波改变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动员T波改变的发生机制。方法 观察24例青少年运动员的T波改变,分析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结果 24例T波倒置者在做极量运动或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后T波均直立。结论 运动员引起的T波改变是良性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系长期运动后,心脏发生的适应性改变,使得调控心血管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衡。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各自为政,失去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心肌复极异常,致T波倒置。认为系运动员良性T波倒置,属运动员心脏综合症。  相似文献   

13.
Coumel定律又称Coumel-Slama定律,由法国著名心脏电生理学家Coumel于1973年提出[1,2]。1.Coumel定律的定义(1)预激综合征伴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显性预激综合征或隐匿性房室旁路的患者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房室结、希氏束及束支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路的前传支,旁路为折返环路的逆传支,心房、心室均参与折返,QRS≤0.11s,属于窄QRS波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多种功能性折返中,各向异性折返是其中一种。过去一直把心肌细胞或心肌组织的电扩布认为是各向同性,这是把心肌细胞、心肌、甚至整体心脏都视为一个合胞体,认为其向各个方向的电传导速度都相同而称为各向同性。仅仅当心肌出现病变,各方向电传导的速度才会改变,才可能发生折返,因此认为折返都在异常情况时才能发生。而现代观点认为,心肌与心脏的电传导本身就呈各向异性,即激动在心肌细胞或心肌中的纵向传导速度远比横向传导快,使电传导本身就不稳定,当纵、横两个方向的传导速度比值≥4时,电传导将失去安全性而容易发生折返。  相似文献   

15.
坏死性Q波与等位性Q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心肌梗死基本的心电图改变是心肌缺血性T波改变、损伤性ST段改变和坏死性Q波。其中坏死性Q波是心肌坏死的标志,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坏死性Q波的诊断标准及产生条件心电图诊断坏死性Q波(即病理性Q波)的标准为:Q波的时限大于0.03s,振幅≥0.1mV。产生坏死性Q波的条件:(1)梗死心肌  相似文献   

16.
折返和折返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义和机理心脏某部位发生的激动经环形通路折回再次兴奋该部的现象称为折返。形成折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一定部位结构上或功能上有环形通路;2.环形通路中有单向阻滞,使激动仅循一个方向传导;3.环路内有充分的传导延缓,使最初发生激动的部位有足够的时间脱离不应期,  相似文献   

17.
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对窄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元芳  丛培鑫 《心电学杂志》2003,22(3):135-136,160
目的 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对窄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98例窄QRS波群心动过速食管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结果。结果 98例窄QRS波群心动过速97例分型诊断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2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2例,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各5例,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6例房性心动过速与5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源两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对窄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分型诊断和初步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故可作为必要检查,有助筛选射频导管消融病例。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机制,经历了局灶快速激动,折返环形运动到多发子波理论。现在由于标测技术的发展,从三维标测观察了心房激动的整体过程,发现为螺旋波或"转子"。由于各标测方式的不同,看到的现象有所不同,其关于"转子"的命名或描述也有差异。深入认识"转子"有利于认请房颤的维持机制,指导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9.
房间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房间柬传导延迟或阻滞.在体表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P波时间〉120ms)、有切迹或双向。房间传导阻滞导致心房电活动不同步,易引起房间折返,诱发快速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以及体表心电图对形成机制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所有数字化心电图数据入选统计。结果①窄QRS波心动过速,共计心电图记录1184人次,采自于941例病例,最终713例入选统计。②按有无窦性或其他室上性异位心律心电图对照,将病例分为"有对照组"(316例)和"无对照组"(397例)。有对照组,58.5%被判断有P波,无对照组,44.8%被判断疑似有P波,有对照组更易判断有无P波(P<0.001)。③有对照组和无对照组,在有P波者中,RP间期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