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概述 Michael L.Pollock是美国心脏康复先驱、一代宗师、一位科学家,对于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持续时间、运动类型)的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发展当代心脏康复模式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主编了《心脏病和康复》(与Don Schmidt合著,1979年首次出版,1995年第三版,  相似文献   

2.
吕教授信箱     
吕教授:您好!我叫惠皓,今年18岁。我在《糖尿病新世界》杂志上读了您为病友开出的营养处方,所以就给您写了这封信,恳请您也为我开一张营养处方。我把我的病情说说:我患病已十年,有慢性腹泻、神经病变、大疱病并发症。我身高1.37米,体重36公斤,我在2005年10月安装了胰岛素泵(是由厂家赠送的),胰岛素用的是诺和灵R。恳求吕教授百忙之中赐教,万分感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心力衰竭(CHF)患者69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50例)和对照组(340例)。评估患者情况,以确定活动类型、强度、持续时间、频率、耐受力,判断恢复活动的潜力。运动前后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整个运动过程有专人监护,确保安全。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占80%,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6.84,P〈0.01)。结论:康复运动可使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适度的康复运动对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是安全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运动对糖尿病确有治疗作用,但每个病人病情不同,是否适宜运动?做什么运动?运动强度多大合适?也不完全一样。所谓“运动处方”就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而量身制定的个体化运动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运动的方式;②运动的强度;③运动持续的时间;④运动的时机;⑤运动的频度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杂志》2006,14(6):445-445
体育活动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危险,但能一过性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短期及长期体育活动与骤死的关系还不清楚(JAMA,2006,295:1399-1403)。该文目的在于研究妇女中一强度运动时与轻一无运动时骤死的危险的比较。在1980—2004年内,护士健康研究项目中69693名无心血管病的参加者中发生骤死288例,在36.5百万小时的体育运动中只有1例骤死,中一强度运动与小量无运动比较,骤死危险虽有一过性增加(RR为2.38,95%CI为1.23~4.60,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药物标准治疗的30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年运动训练组(ET,Ⅰ组,n=15),和非运动训练组(Ⅱ组,n=15)为对照组。运动前、后测6min步行试验和检查超声心动图。结果:1年后,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减少[Ⅰ组:自(71.1±9.7)mm降至(61.0±6.6)mm;Ⅱ组:自(69.1±9.5)mm降至(64.8±8.1)mm],两组的LVEF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明显改善[Ⅰ组:LVEF自(30.8±9.9)%升至(48.0±10.1)%;6min步行距离:自(378±81)m升至(545±96)m;Ⅱ组:LVEF自(29.9±8.7)%升至(40.7±7.2)%;6min步行距离:自(369±89)m升至(463±101)m](P均〈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运动训练组的LVEDd明显减少,而LVEF和6min步行距离也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长期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使心力衰竭病人在标准药物治疗获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增加6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康复医疗9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康复运动对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0例病人对等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90例),康复治疗组(Ⅱ组,常现治疗十康复运动,90例)。结果:2周内血压控制(降至正常)率:Ⅰ组56%,Ⅱ组83%(P<0.005);平均住院日:Ⅰ组是18日,Ⅱ组11日;1年内血压控制率:Ⅰ组67%,Ⅱ组89%(P<0.005);长期适应工作率:Ⅰ组72%,Ⅱ组91%(P<0.005)。结论:康复运动可显著提高对高血压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运动靶心率的判定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研究如何准确判定冠心病人运动靶心率。方法:220例冠心病(CAD)患者(其中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130例)在医疗监护下进行运动训练。156例病人通过分级运动试验确定靶心率(THR).运动试验的运动终点是出现心绞痛或收缩压>180mmHg,ST下移或抬高0.2mV,达到最大心率的85%,然后以运动的峰心率的70%~80%为初始靶心率(相当于57%~65%HRmax);41例不能进行运动试验者以公式(170~180)一年龄之差为THR.靶心率在运动1~3周后进行调整。结果:156例由运动试验确定的靶心率有114例(73%)适应,而41例由公式确定的靶心率适应率仅12.2%。结论:中老年冠心病人适合的靶心率是60%~65%HRmax;科学判定初始靶心率的方法是分级运动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长期的中等强度运动对大鼠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来探讨MT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中等强度(90rain)运动训练组(B组);一次性力竭运动组(A组);每组10只。B组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中等强度运动。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的MT、组织中钙、丙二醛(MDA)、硫基(-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Na^-K^+-ATP酶的活性。结果:中等强度运动组较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T的含量、GSH—px活性和Na^+-K^+-ATP酶的活性显著增高(P〈0.05),MDA含量和总钙量显著降低(P〈0.05);-SH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SH含量有升高趋势。力竭运动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T和-SH含量,GSH-px和Na^+-K^+-ATP酶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和总钙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心肌中MT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对205例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以区分低危、中危、高危病人,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康复方案。方法:从临床上收集的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205例,分为介入组(79例)和药物溶栓组(126例),在病情稳定后3~6月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电脑系统自动描记并分析12导联的心率、ST变化的各种数据。结果:较之药物溶栓组,介入组运动试验阳性病例所占比例明显降低(32.9%:73%),ST段下移最大幅度降低[(0.12±0.06)mV:(0.17±0.08)mV]+总的运动时间延长[(9.2±2.3)min:(7.2±2.4)mini,P均〈0.01.最大运动负荷增加[(8.7±2.5)METs:(6.5±2.6)METs,P〈0.05]。试验结果评定介入组高危2例,中危9例,低危68例,显著优于药物及溶栓组(依次为26.64,36例,P〈0.001)。结论:介入治疗AMI后运动平板试验各参数均比药物溶栓组有明显改善,说明利用平板试验可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以便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血清肌钙蛋白T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负荷中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负荷前后血清肌钙蛋白T(TnT)的变化,拟间接推断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心脏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方法:对54例高血压病患者(ET)进行次极量运动平板试验,并与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进行对照,采用固相酶联免疫法进行运动前、后(6分钟及24小时)血清TnT的测定。对运动试验阳性及心电图有T波变化的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运动试验阴性患者中,有T波改变的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为92%,阳性为8%)血清TnT在运动后均高于运动前(P<0.05)。无T波变化患者仅于运动后6分钟时血清TnT增高,24小时血清TnT恢复正常。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试验阳性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为26%,阳性为74%)及冠心病、心绞痛组,运动负荷后血清TnT6分钟及24小时均有明显改变(P<0.01及P<0.05),并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运动后血清TnT值随之增高,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负荷后血清Tn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间接推断其心肌及冠状动脉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运动对T2DM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优化运动治疗处方。方法选择54例T2DM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餐后非运动组与运动组,每组各27例,非运动组进行静息试验,运动组按照三因素(餐后开始运动时间A、运动持续时间B、运动强度c)三水平正交设计进行运动锻炼。以餐后150min内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为评价指标。结果(1)运动、非运动组AUC分别是(589.66±31.89)mmol/L·min和(616.34±36.48)mmol/L·min。(2)A因素三水平(A1:餐后10min;A2餐后20miniAs:餐后30min)中以凡最佳(P=0.018)。B因素三水平(B1:持续20mimB2:持续30miniB3:持续40min)中以B3最佳(P=0.016)。C因素的三水平(c1:4km/h速度步行,C2:6km/h速度步行,C3:8km/h速度步行)对AU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运动可改善糖代谢,餐后20mim开始以4km/h的步行速度,运动40min可能是T2DM运动治疗的较好处方,但需个体化调节运动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时运动后心功能及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有心肌缺血症状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于运动前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然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同时分别测量运动前、中、后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计算出QTcd≥50ms为阳性标准。运动试验结束后即刻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再次测量EF,以EF下降为阳性标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50%为异常。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59.9%、64.1%;以EF下降为阳性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35%、86.36%、84.6%;以运动后QTcd≥50ms为依据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1.3%、95%。结论运动后EF下降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平板运动试验中QTcd≥50ms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特异而敏感的指标。如将三者结果综合判断,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期运动锻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心肌梗塞后患者304例,随机被分为锻炼组和对照组,各15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梗塞血管、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锻炼组严格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疗程4~20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锻炼组的心脏指数[(3.99±0.97):(4.90±0.41)],运动代谢当量[(3.90±2.06):(7.88±1.26)METs],肌力[(30.93±9.81):(38.99±6.78)kg,12min步行距离[(733.98±219.76):(1132.62±180.30)m]等指标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心肌梗塞后运动锻炼可提高心功能,改善心肌代谢,恢复体力,有利于社会回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运动对缓激肽表达的影响.方法:(1)急性实验:70只普通Wistar大鼠按数字法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低、中、高强度运动组(各21只),分别给以不同强度运动刺激,时间30min,分别于运动后1h、2h、3h取血,以ELISA法测定血清缓激肽(BK)含量;(2)慢性实验:根据急性实验结果设定中、高强度运动组(各28只),每组内分1、2、3、4周四个亚组,30min/d,在每一周实验终点时取血,ELISA法测定缓激肽含量.结果:急性实验:BK含量:低强度组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强度组BK水平2h时较1h、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3h较2h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强度组1h BK水平即显著升高,2h时更高,显著高于1h (P<0.05),3h时虽有下降,但与2h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强度组BK水平1~3h均显著高于中强度组(P<0.05~<0.01).慢性实验:BK:中等强度组在第一周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4周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强度组第一周BK水平即显著高于中等强度组(P<0.01),在第二周达到高峰,显著高于第一周[(530.88±47.86) pg/ml比(469.09±34.53) pg/ml,P<0.05];第三周BK水平开始下降,但与第二周无显著差异(P>0.05),于第四周BK水平继续下降,但仍显著高于中等强度组(P<0.05).结论:运动可以刺激缓激肽含量显著升高,且适当提高运动强度可以使缓激肽含量升高程度更高,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6.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9):734-734
胰岛素分泌个体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对低脂(LF)饮食效果好,为什么有些人对低糖(LGL)饮食效果好。医生做一个简单的糖耐量试验就可以知道对减肥应当采用哪种饮食了。该文选73名肥胖成年(18~35岁),6月饮食干预(JAMA,2007,297:2092—2102)。LGL指饮食中含409/6糖,主要是35%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LF是指饮食中55%糖,20%脂肪。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85年开始,对冠心病(CAD)及心肌梗塞后恢复期(MI)患者实施运动处方锻炼。研究证实,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可增强左心功能,提高体力耐力负荷,对此,已有报道但运动锻炼对老年CA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则探究较少。此研究旨在确定锻炼对CAD、M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驻地10余个干休所的老干部。其中有经本院运动处方锻炼出院随访220例。1.2病人人选条件;①按1979年WHO组织的诊断标准,符合CAD、MI诊断者。②近半年病情稳定、无心、脑、肾严重并发症、痴呆或明显抑郁症,可配合调查者。1.3分组标…  相似文献   

18.
有智商测试、情商测试,有没有一种测试方法可以测出您对运动知识的了解程度呢?本期小编精心准备了10道运动知识测试题,测测您对运动知识知多少,做对做错没关系。得到正确知识最重要!任何人运动都能获得健康益处,包括:保持体重或降低体重;改善情绪;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等;增加肺活量和心肌力量;提高睡眠质量,提高性生活质量等;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运动强度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反映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强度的较好指标和方法,用于制订和监测个体化运动强度。方法分析30例中重度男性COPD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获得的运动强度指标,比较在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VO2max%)运动强度下各指标的分布,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心率和Borg指数与VO2max%的相关关系。结果在取值上,心率储备百分比(HRR%)的实际值接近于VO2max%,而HRR%的预计值与VO2max%相差较远。在不同VO2max%运动强度下,HRR%实际值比预计值的分布变异更大。Borg指数越大越能准确反映COPD患者的VO2max%运动强度,Borg指数分别为3分(轻度气促)、4分(中度气促)和5分(比较重的气促)的运动强度分别达到60%、72%和78%VO2max心率和Borg指数与VO2max%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和0.834,在已知心率和Borg指数时,采用VO2max%运动强度的预计方程式可预计患者实际达到的运动强度。结论HRR%实际值能更好地反映VO2max%运动强度,建议采用心肺运动试验中获得的实际最大心率制订中重度男性COPD患者的运动强度。Borg指数是简单适用的运动强度制订和监测指标,建议中重度男性COPD患者在肺康复运动训练中应达到Borg指数4分。VO2max%运动强度的预计方程式可用于运动强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人或做运动试验时血压反应过高的人,常有运动心电图(ECG)“假阳性”,但运动后心肌灌注情况(MPI)有什么变化报道甚少(AmHeartJ,2008,155:130—137)。该文研究运动试验时血压升高过多是否会合并异常MPI增多。方法:病人7205名因胸痛或呼吸困难做运动试验,检查血压反应及锝^99m-SPECTMPI研究(1999—200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