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 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Corona Mortis动脉的存在率及位置,以期为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间行腹主动脉CTA检查的80例(160个半骨盆)患者资料,男34例,女46例;年龄19 ~ 84岁,平均47.2岁.利用Mimics 10.01软件对患者骨盆CTA.dicom格式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图像上观察Corona Mortis动脉,记录该血管的支数及起源,并测量该血管与耻骨联合的距离.比较左右两侧半骨盆、男女性及年龄≤50岁组与年龄> 50岁组之间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的差异. 结果 共发现29条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为18.1% (29/160).左侧和右侧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分别为17.5% (14/80)、18.8% (15/80);男性与女性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分别为19.1% (13/68)、17.4% (16/92),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分别为14.3% (14/98)、24.2% (15/62),以上组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ona Mortis动脉经过耻骨上支的交点至耻骨联合上边缘的距离平均为(53.70 ±4.00) mm. 结论 CTA三维重建可清晰观察到Corona Mortis动脉.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和Stoppa入路行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前建议先行腹主动脉CTA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该血管.术中剥离至距离耻骨联合上边缘(53.70±4.00) mm处的耻骨上支表面时,应高度警惕该变异血管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3.
经腹膜腰椎微创手术导致血管损伤,尤其是左髂总静脉和髂总静脉汇合点(conflunce of the common iliac veins,CCIV)损伤,是目前经腹膜腰椎微创手术最多,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微创手术器械进入下腰椎受到腹主动脉分权点(aortic bifurcation,AoB)和CCIV的限制,它们在解剖上的变异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脾内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脾内血管解剖。方法 以52例成人新鲜脾脏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管铸型的方法。结果 ①65.96%的脾脏存在明显的相对无血管平面;②75.53%的深切迹位于叶或段之间的相对无血管平面上,深切迹可作为脾叶段切除的参考标志;③脾叶段之间存在着血管吻合;④38.71%的相对无血管平面间有直径1.5~2.5mm的血管通过,有时血管粗大,部分脾切除时需注意处理。结论 本文提出脾脏的叶一段式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5.
脾脏血管的外科解剖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统计,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发病率为0.28%~1%,病死率高达50%~80%~〔1〕。尤其是儿童脾切除术后易继发各种感染~〔2〕。因此,临床上选择性保脾已成为共识,但众多保脾手术未必都获得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术者对脾的周围及脾内血管分布规律认识不足~〔3〕。作者将就脾脏血管解剖学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1.脾切迹:脾切迹可见于脾的前缘、后缘及膈面,出现率为79.5%。前缘切迹最多见,可为1~6个,以2~3个较为常见,切迹多位于前缘中、下1/3处。后缘切迹的出现率约为1/3,多位于后缘的上1/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囊周围血管神经的精确定位,为行精囊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具成年男性尸体骨盆标本,观察精囊周围血管神经的走行和分支,测量神经丛的定位数据。结果:精囊神经丛一部分随神经血管束从两侧分布至精囊,距前列腺后正中沟的最近距离为(2.85±0.18)cm;另有一部分行于Denonvillier筋膜中,分支至精囊后方,距前列腺后正中沟的最近距离分别为(0.81±0.06)cm。精囊动脉发自膀胱下动脉后分为4型:1支主干直接至精囊的为55%;1支主干至精囊与输精管壶腹之间的为15%,分2支主干的为25%,其中1支至精囊,另1支至精囊与输精管壶腹之间,其他占5%。自精囊动脉穿过前列腺神经丛后至精囊后外方的最近距离为(1.08±0.09)cm。结论:术中分离精囊时的距离,两侧2.85 cm、后方0.81 cm时可减少神经丛的损伤;在精囊后外方以及精囊与输精管壶腹间结扎血管可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7.
胎儿臂丛神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前臂肌内神经血管构筑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前臂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特点,并进行分类;探讨前臂诸肌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的可能性.方法 ①解剖并完整游离5具新鲜成年尸体的10侧前臂诸肌,经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行肌内神经的染色;②4具新鲜成年尸体的8侧上肢,经肱动脉灌注含30%硫酸钡的乳胶混悬液后,解剖游离每块肌肉并行X线钼靶摄片,研究前臂各肌血管的分布,比较其与肌内神经的关系.结果 经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后肌肉呈无色透明胶冻状,清晰町见神经在肌内的分布,依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特点将前臂肌分为3型,各型再分为a、b 2个亚型.结论 前臂肌中Ⅱ a型肌肉和Ⅲa型肌肉,可被分为不同的独立功能单位(肌亚单位),供部分肌肉移植重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盆底隧道(pelvic floor tunnel)是指肛管、阴道、尿道三者共同通过的肌性管道而言.它除了对上述器官起支持作用外,还对排便、排尿及分娩活动有精细的调节功能。隧道的形态和功能异常可导致盆内器官脱垂、膨出、便秘或失禁。  相似文献   

10.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选用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的供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下肢标本各40侧,着重对肱骨、桡骨、股骨和胫骨的滋养血管、进行观测;另选上述供骨区成人干燥骨各50根,作滋养孔(或称管)观察。结果 肱骨上端有4~12个滋养也,旋肱前、后动脉是其滋养血管主要来源;肱骨干滋养孔多位于肱骨中段前内侧面,滋养动脉多发自肱动脉;桡骨下端滋养血管主要由骨间前动脉及桡动脉供应;股骨干滋养1~3个,滋养动脉来自股深动脉的穿支;胫骨干滋养孔恒定位于胫骨中、上1/3段后面,滋养血管来自胫后动脉分支。结论 根据长骨大段骨缺损,选用在外形上与受区相匹配的供骨,上述血管长度、口径均适合显微外科的吻接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Stoppa入路髂外和腹壁下血管与闭孔血管在耻骨上支区的吻合支(死亡冠)解剖学特点,为提高骨盆髋臼前路手术操作安全性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模拟改良Stoppa入路对12具国人成人尸体标本共24侧半骨盆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死亡冠血管的出现率、直径大小、长度及其至耻骨联合和髂耻隆起的距离。结果87.5%(21侧)耻骨上支表面存在死亡冠血管,其中62.5%(15侧)为静脉型,8.3%(2侧)为动脉型,16.7%(4侧)为混合动静脉型。死亡冠血管的长度平均32.1(24.1~40.6)mm,直径平均2.5(2.0~3.7)mm。死亡冠血管至耻骨联合距离平均54.9(47.8~63.8)mm,至髂耻隆起距离平均20.3(6.2~35.0)mm。死亡冠血管紧贴耻骨上支,移动度小。结论死亡冠血管出现率高,变异度大,以静脉型为主。移位骨盆前环髋臼骨折及前入路手术时易损伤死亡冠血管,应注意其存在并妥善处理,推荐骨膜下剥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通过成人尸体髂骨形态解剖学及影像学相关数据的测量与分析,探讨Galveston 固定中最理想的髂骨钉置入路径.方法 保存完好的5具10侧新鲜尸体半骨盆,性别不限.于髂骨Chiotic线上方15 mm处每5 mm平行于该线截骨,直至髋臼上缘.分别测量截骨面髂骨钉置入有效路径长度、峡部位置及内径宽度.50例成人患者(性别不限)行骨盆CT三维重建.分别测量Click点至髂前下棘下缘(A)、髂后上棘至髂前下棘下缘(B)、髂后上棘至髋臼上壁(C)三条路径的有效路径长度,以及峡部内径宽度及峡部与进钉点的距离.结果 与尸体髂骨测量结论一致,影像学测量结果示路径A拥有最长的有效路径长度,男性平均(137±8)mm,女性(130±11)mm.经由路径A、B可支持两枚髂骨钉的置入,两路径均允许置入男性长度100 mm,直径8 mm,女性长度80 mm,直径6~7 mm髂骨钉.结论 相对于传统髂骨钉置入路径,Click点至髂前下棘下缘允许更长髂骨钉的置入而穿破髋臼的风险更小,为Galveston固定中髂骨钉置入最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髋臼后柱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髋臼后柱的解剖学结构及其相关临床意义. 方法取52具髋骨标本,确定髋臼缘最上点为点A,髋臼缘最下点为点B,坐骨大切迹顶点与坐骨棘基底中点连线的中点为点C,取CD垂直于AB,D点为CD与髋臼后缘的交点,把DC近似三等分,等分点为E、F,分别以D1、D2、 D3代表DE、DF、DC的长度,R1、R2、R3分别为在点E、F、C三点所测的髋臼后壁的厚度,测量D1、D2、D3、R1、R2、R3的值,并计算D1与R1、D2与R2、D3与R3的比值.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2具髋臼的D1与R1、D2与R2、D3与R3的比值分别为1.25±0.20、1.24±0.24、1.24±0.18,三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927),故可认为D与R是成比例的,平均比值为1.24. 结论我们发现髋臼后缘中部与坐骨大切迹中部连线上各点到髋臼后缘的距离与该点髋臼后壁的厚度成一定的比例,比值近似为1.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中相关血管及筋膜的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下解剖定位、操作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甲醛固定的标本原位与离体观察,同时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杨雁灵副教授1例完全LPD手术视频,对血管分布、系膜间隙位置、沟通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胰前间隙、胰后间隙及其延伸是手术两个主要的宏观外科平面,胰腺后融合筋膜及筋膜间隙是腹腔镜下外科手术操作的天然平面,一旦偏离可导致邻近血管、脏器损伤。LPD术中沿适宜的外科平面进行游离,尤其Kocher切口手术入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手术无损伤原则及肿瘤根治原则。供应胰十二指肠的重要血管均位于筋膜与胰腺实质间,LPD术中注意保护好胰十二指肠区域相关的血管,保留筋膜的完整性即可保护后动脉弓。探查及显露肠系膜上静脉以胃网膜右静脉作为术中标志,可更好地显露肠系膜上静脉,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率。结论:掌握LPD相关血管及筋膜的解剖学特点可为腹腔镜手术的设计与规范提供形态学依据,从而提高腹腔镜下操作的安全性及根治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腔内解剖结构在胸腔镜下的标记,以助于术中的定位及预防并发症. 方法对23例胸腔镜下的脊柱前路手术进行了解剖标志的观察,主要指标为节段血管、奇静脉、椎间盘、肋骨头及内脏大神经. 结果 T6~10节段血管位于椎体中央,较为恒定.T7~10椎间盘隆起,呈白色,易于辨别.各椎体对应的肋骨头清晰可辨.内脏大神经于T7~9处斜行跨越椎体. 结论借助于解剖标志可对椎体定位,以避免操作进入椎管损害脊髓,并大大减少X线的投照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心外膜活性物质(BVES)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胆囊癌组织和55例良性病变胆囊组织中BVE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VES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BVES蛋白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20.0%(13/65),低表达率为80.0%(52/65),而在胆囊良性病变组织中高表达率为74.5% (41/55),低表达率为25.5%(14/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1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VES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该3因素分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VES的低表达或者表达缺失可能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人工血管移植感染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健侧肢体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营养患肢治疗人工血管移植感染8例,其中股动、静脉4例.腘动、静脉2例,腋动、静脉2例. 结果 术后随访3年,所有肢体血液供应良好,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 结论 应用健侧肢体血管桥式交叉供血营养患肢可有效恢复人工血管移植后感染肢体的血液供应,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for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scaphoid fractures.Methods: The shape and vascular lake of 48 dry scaphoids and 36 wet scaphoid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data of dry bone group and wet bone group were as follows: the height of scaphoid tubercle were (11.28±0.94) mm and (10.35±1.54) mm; the thickness of scapoid waist were (12.02±1.90) mm and (11.21±1.20) mm; the width of scapoid waist were (10.59±1.11) mm and (11.34±1.47) mm; the minimal thickness of the body of scapoid were (6.51±1.22) mm and (8.54±1.07) mm; the axis length of scapoid were (25.68±2.21) mm and (26.50±2.56) mm; the width of epicondyle of scaphoid of distal portion, waist and proximal portion were (6.50±1.06) mm, (5.14±1.01) nun, (4.42±1.16)mm and(6.64±1.18) mm, (6.01±0.75)mm and(5.71±0.78) mm, respestively. The main blood vessels came from the dorsal and the radial of wrist and passed through the whole scaphoid along the crest of scaphoid.Conclusion: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scaphoid can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natomical data without damag-ing the articular surface and blood supply.  相似文献   

20.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的血管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我国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的血管处理技术。方法 为 1例 18岁的男性超短肠综合症患者施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供肠来自患者的父亲 ,切取供体回肠 15 0cm ,UW液灌洗血管。将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 ,移植肠远端与受体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 ,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斥 ,抗感染 ,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曾出现贫血 ,单纯疱疹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 ,经积极处理得到控制 ,目前患者健康 ,生存 11月余。结论 活体小肠移植术中处理好供、受体的血管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