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小识     
眩晕之发作,急证也。方书多责之风、火、痰、虚而分别论治。其说虽不谬,而临证时实难取法,何哉?盖风、火、痰、虚四者,固为眩晕之病因,然若四者单独为患,不过引起头晕、耳鸣,或头胀痛而已。惟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引起天旋地转、泛恶呕吐之眩晕证。而所谓“特定条件”者,木郁犯土,脾运维艰,津液不得布散,凝聚而成痰饮。痰饮停留,阻遏气机,三焦气化因之失调;三焦壅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益加速痰饮之凝聚。一旦火动风生,必挟痰饮上逆而扰清窍。故眩晕之发作也,如疾风暴雨,来势急迫,病  相似文献   

2.
脑病填髓四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诸脑病之虚者 ,说到底在于髓海亏虚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胫眩冒、懈怠安卧”(《灵枢·海论》)。然则 ,临床所见脑病绝非单一的髓海不足 ,而多虚中挟实 ,如髓空窍阻、髓空络瘀等 ,故填髓又有变通多法。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 ,初步总结出填髓四法 ,用之于疑难脑病常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1 填髓清窍法脑为“清阳之府” ,凡六淫外袭 ,或内生之邪均可上犯巅顶、阻抑清阳、蒙蔽清窍 ,加之髓海本已亏虚 ,故治宜填髓清窍法。案 1 张某 ,男 ,72岁。 2 0 0 3年 9月 11日就诊。因发作性头晕、头胀痛上月脑CT检查示 :多发性脑梗塞、硬脑膜下…  相似文献   

3.
眩晕是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或清窍不利 ,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多见于中老年人 ,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 ,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而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中医药防治眩晕有多种治疗方法。或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肾论治 ,而从肺论治者 ,少为人用。兹就从肺论治眩晕九法 ,略识于下。1 宣肺祛风法 :所谓祛风必宣肺。严用和于《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 :“所谓眩晕者 ,眼花屋转 ,起则眩倒是也 ,由此观之 ,六淫外感 ,七情内伤 ,皆能导致”,第一次提出六淫致眩说 ,补前人之未备。从临床…  相似文献   

4.
视物昏暗谓之眩,视物旋转俗称晕,二者临床上常常同时出现,故名眩晕。眩晕一证除应分清外感何邪、内伤何脏外,尤其重要的是辨别何脏、何腑之虚实。一般来说外感所致者,定有六淫形症,其多猝发而暂时;内伤者,必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见症,其多乍辍而缠绵。今古学者,提出以虚证居多,而虚中挟实,更为多见。张老认为:“风邪乘肝,肝火随风上扰清窍;暴怒  相似文献   

5.
眩晕耳鸣是临床常见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青人发病则多见于女性.由于眩晕耳鸣病因复杂,诊断与处理极为棘手,且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灵枢·海论》亦云"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笔者认为无虚不作眩,久患眩晕耳鸣者多以虚为主,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虚风内动,上扰清窍是致眩晕耳鸣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因清窍失养,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归纳为风、火、虚、痰、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之枢。气血亏虚,则清窍失养;中气不足,则清阳不升;脾失健运,则痰浊中阻;痰阻气机,则郁而化热,均可致眩,故从脾胃论治眩晕尤为重要。针刺治疗眩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疗效,多以局部取穴为主,辨证取穴、远端取穴也应重视。本文从脾胃论治眩晕的理论基础、证候分析、选穴思路及临床案例,探讨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眩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颜德馨教授擅治疑难杂病,对眩晕论治亦颇具特色。尝谓:头为天象,诸阳会焉,若六气外袭,精血内虚,瘀阻清窍,清阳不运,眩晕乃作,故治疗应详察病因,并根据病程之久暂,病证之虚实而灵活施治。我有幸随师侍诊,其独到之治验,每令人叹服。现将颜师常用治眩之法简介如下。一、疏散风邪法:适用于风邪上犯巅顶,阻遏头部经脉,头目眩晕而痛,吹风受凉加重,或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等症。颜师认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  相似文献   

8.
顾仁樾教授从脾论治眩晕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群  傅培红 《河北中医》2007,29(8):683-683
顾仁樾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心内科主任。从医40余载,治学严谨,致力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学验俱丰,尤其在眩晕诊治方面造诣颇深,临证擅长从脾着手,屡获佳效。我们有幸师承于顾老,亲聆教诲,深受教益,兹将其辨治眩晕的经验浅介如下。1脾虚为本痰瘀为标对眩晕的认识,朱丹溪有“无痰不作眩”及“治痰为先”之说,张介宾有“无虚不作眩”之说,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历代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风、火、痰、瘀、虚5个方面,而顾老认为痰、虚、瘀三者与脾密切相关。一则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忧思伤脾,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则气血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振,血虚则清窍失养,进而作眩。二则脾为阴土,主运化,喜燥恶湿,若嗜酒肥甘,或饥饱劳倦,伤于脾胃,脾虚不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阻滞气机,清阳不升,痰浊上蒙清窍,发为眩晕。三则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艰涩,可致虚瘀共存;而脾虚不运,痰湿中阻,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内停,久病入络,可使眩晕反复发作,由此脾虚可致痰湿、血瘀。故眩晕证属本虚标实,正所谓“脾胃...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其病因病机复杂,但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为肝肾阴虚、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致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上扰清窍。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临床采用疏肝解郁法、清肝泻热法、平肝潜阳法、养阴柔肝法、滋补肝肾法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针刺合疏肝清胆汤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系指外感或内伤杂病以头痛为主者,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滞致使经气逆上或肝阳上扰清窍,或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髓失养等皆可引起头痛。  相似文献   

11.
李鲤教授认为,眩晕多由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病性多虚中夹实,以虚者居多,病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李鲤教授治疗眩晕时常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风动、清阳不升、脾肾不足、气血亏虚、痰湿上犯清窍证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益气升阳法是李东垣在《黄帝内经》关于脾胃相关论述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形成的独特治法,其运用首见于《脾胃论》中卷,主要针对脾胃气虚、阳气不升诸证而设,代表方有补中益气汤等。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虚者居多,其虚多由气血亏虚、清阳不升、肝肾不足、髓海空虚所导致。病位在头窍,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依赖机体清阳之气、精华之血濡养,而脾胃与清阳之气、精华之血的产生及运行关系密切。文中运用李东垣《脾胃论》所立益气升阳法为主,兼用祛湿化痰、活血祛瘀等治法,辨证治疗证属脾胃气虚、阳气不升之眩晕经验。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眩指眼前发黑的感觉 ,而晕是一种旋转的感觉 ,为众多疾病中一常见症状。朱丹溪曾经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的论点 ,提出眩晕是中风的先兆 ,中风是眩晕的后果。眩晕中风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 ,且有随人们寿命的延长而逐年增多的趋势 ,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 ,成为当前防治老年病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 ,我们在临床中辨证治疗老年性眩晕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就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 ,是由于年老体衰 ,肝肾精亏 ,髓海不足 ,脑失所养 ;七情过激 ,恼怒伤肝或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风阳内动 ,上扰清窍 ;气血亏虚 ,清阳不展 ;膏梁厚味 ,损伤脾胃 ,痰浊中阻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而发生眩晕等一系列症状。以上诸因是互相影响 ,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 ,其根本机理为肝肾阴虚 ,脏腑功能失调。2 临床分型与治疗眩晕中医辨证分虚实两类 ,但临床上常虚实互见 ,表现为本虚标实和虚实夹杂的复杂病变 ,归纳起来 ,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急者多偏实 ,选用熄风、潜阳、清火、化痰等法以治其标为先。缓者多偏虚 ,当用补养气血、益肾养肝 ,健脾等法以治其本为主。治疗应权衡虚实、缓...  相似文献   

14.
伍大华教授认为,眩晕乃风眩内动、清窍不宁或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所致。其病性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精、髓亏虚,不能上荣头目;标实或为风火痰瘀郁阻清窍,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气上扰,发为眩晕。周围性眩晕急性期病机为肝风裹挟痰浊上犯,应治以熄风化痰,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缓解期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治法,采用平眩定晕汤平补肝肾,熄风化痰。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眩晕急性期,应以西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缓解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其病机为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痰瘀同治,常以柔肝通络汤为主方。精神疾患相关眩晕常合并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病机关键为肝郁气滞,且常兼夹血瘀、痰浊、火热、水湿等病理因素,以疏肝解郁为治疗法则,同时注重心理治疗,常以逍遥既济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中“眩”之病机分为虚实两大类:虚为精血亏虚,清窍失养;实为水湿痰饮,上犯清窍,蒙蔽清阳,虚实之间又以水湿痰饮等病理因素为主。水湿痰饮致眩可导致肺中虚冷,津液不布;饮停胸膈,上蒙清阳;脾胃阳虚,饮停心下;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风湿郁遏;湿热蕴结等。因虚致眩可导致虚劳失精,正虚挟风等。制方合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和“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等治法,用药以利水、健脾、温阳类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自2007年开始在临床上依据从虚从瘀论治的理论,自拟补本化瘀定眩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眩晕,取得满意疗效,现略述体会如下。1老年性眩晕中医辨证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为"眩冒""眩";明代张仲景在《景岳全书·杂症谟·眩晕》中说:"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瘀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因此,中医学认为,眩晕的病机主要是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者病邪上犯,扰动清窍,病位在于头窍,病变脏腑与肝、  相似文献   

17.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摄,认为许多眩晕病的发生当责之脾胃。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为其主要病机,由此提出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清热祛湿、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升运清阳;温化寒饮、健脾利湿等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于晓东 《四川中医》2007,25(12):11-12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摄,认为许多眩晕病的发生当责之脾胃,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为其主要病机。由此提出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清热祛湿、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升运清阳;温化寒饮、健脾利湿等治法,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9.
警桂术甘场乃张仲景所创,由获警、枝枝、白术、甘草4味药组成,功能健脾利水,治疗由于牌阳受损,气不化水,聚湿成饮之痰饮证。《伤寒论》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在劳桂枝白术甘草场主之。”《金匾要略》曰:“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者,等挂术甘汤主之。”由于饮为阴邪,易阻遏阳气,若水气上冲于胸,胸阳为饮所阻,则有胸闷憋气之感,心悸不安之象。若水饮进一步上冲,必蒙蔽清阳而发为眩晕;因耳目皆为清窍,赖清阳温养,浊阴蒙蔽清阳,其房失于温养,则…  相似文献   

20.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疗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风  路洁  边永君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42-2143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摄,认为许多眩晕病的发生当责之脾胃。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为其主要病机,由此提出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清热祛湿: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升运清阳;温化寒饮、健脾利湿等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