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荨麻疹以皮肤风团样皮疹伴瘙痒为症状,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复杂,感染、变应原暴露为最常见的原因。儿童是荨麻疹的高发群体,重症患儿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及学习。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都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症水平的重要指标。D-二聚体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级联活化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凝血与儿童荨麻疹关系的研究较少,考虑到凝血系统及炎症水平的变化可能有助于探寻某些类型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对儿童荨麻疹的治疗可能有所帮助,本研究检测了急性荨麻疹患儿体内D-二聚体及其他炎症相关指标如CRP、PCT的浓度,探讨三者在儿童急性荨麻疹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成人急性荨麻疹与急性细菌性咽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荨麻疹发作与急性细菌性咽炎的关系。方法:选择观察组10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对照组10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及外周血全血细胞分类计数、咽拭子细菌培养,以观察荨麻疹发作与急性细菌性咽炎的关系。结果:治疗组中发现有27例有急性细菌性咽炎,而对照组中只发现有6例有急性细菌性咽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2,P〈0.01)。结论:急性细菌性咽炎是急性荨麻疹发作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笔者从2000年4月以来采用克敏胶囊治疗急性荨麻疹48例,并与西药扑尔敏治疗相比较,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急性荨麻疹患儿116例,对所有患儿采用内服药和体表局部用药相结合的抗过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案,并对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发现,各年龄段的临床有效率差异不大,分别为96.8%、93.6%、92.1%,总体临床有效率为94.0%.未愈患儿在接受第二周的治疗后,也均康复出院,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抗过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感染性急性荨麻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儿童急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分析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荨麻疹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1日~2014年2月1日,对这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实验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皮疹消失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结果:①100例儿童急性荨麻疹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41例,占41.00%;肺炎16例,占16.00%;扁桃体炎34例,占34.00%;急性胃肠炎6例,占6.00%;化脓性中耳炎3例,占3.00%.②100例儿童急性荨麻疹患者均表现出全身泛发性鲜红色风团或水肿性红斑症状,以发热、咽喉疼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咳嗽、腹痛、呕吐、胸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占46.00%、56.00%、32.00%、45.00%、47.00%、27.00%及23.00%.③100例儿童急性荨麻疹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白细胞上升54例,占54.00%;中性粒细胞上升36例,占36.00%;淋巴细胞上升6例,占6.00%;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均上升4例,占4.00%.④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39/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皮疹消失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急性荨麻疹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患者常伴发热、咽喉疼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咳嗽、腹痛、呕吐、胸闷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伴有不同程度上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积极的疗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皮疹消失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促进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辨证施治儿童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依据儿童荨麻疹不同的类型,采用祛风止痒、解毒养血、凉血清热、活血通络等扶正祛邪的内服外用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结果 100例荨麻疹患儿治愈87例(87%),有效10例(10%),无效3例(3%),总有效率为97%。结论根据荨麻疹患儿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祛病迅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叶桂花  李华敏 《药学研究》2023,42(5):358-360
目的 探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引起儿童急性荨麻疹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开展药学服务,分析1例3岁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治疗后均出现急性荨麻疹的临床案例,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 患儿出现急性荨麻疹后,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抗过敏、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最终患儿症状好转。结论 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同致急性荨麻疹的不良反应报道较为少见但仍存在,患儿用药后需密切观察,出现急性荨麻疹时可予抗过敏治疗。临床药师进行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评分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霞  汪选斌  鲁英 《医药导报》2004,23(7):0486-0487
目的:研究复方甲硝唑乳膏外用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儿童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甲硝唑乳膏涂擦,bid;对照组40例采用炉甘石洗剂涂擦,bid。用药3 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55.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复方甲硝唑乳膏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儿童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给予地奈德乳膏涂擦,2次/d;对照组30例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涂擦,2次/d。用药3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0.01〈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地奈德乳膏治疗丘疹性荨麻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急、慢性荨麻疹患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方法:观察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64例急性荨麻疹患儿(急性组)和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慢性组)的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慢性组和急性组患儿的总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组中无过敏疾病患儿的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急性组中无过敏疾病患儿的总IgE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E水平在不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患儿的急、慢性荨麻疹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在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情况下不可作为诊断标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可作为诊断急、慢性荨麻疹标准,应结合患儿临床症状、疾病史等情况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急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荣  尹仲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34-2934
盐酸左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的R-异构体,具有西替利嗪的主要药效学特征,由于其治疗用量小,又适合于儿童,因而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已见报道,为探讨该药对急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我们于2004年8月 ̄2005年5月对6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入选者均为门诊就诊患者。入选标准:(1)年龄6 ̄60岁,性别不限;(2)发病均在2周内;(3)就诊时可见皮肤红晕、风团;(4)发病期间未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类药物;(5)无重要器官及系统性疾病;(6)非妊…  相似文献   

12.
急性荨麻疹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为探讨急性荨麻疹与急性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 ,现将我们于 1995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间诊治的急性荨麻疹伴急性心肌缺血样改变的 5 6例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对全部门诊确诊的急性荨麻疹病人 ,排除冠心及其它心脏病史后 ,常规作心电图筛查。其中心电图异常的 5 6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2 7例 ,平均年龄 31 6岁 ,病程 1~ 16天 ,平均 4 6天 ,其中有药物过敏史者 2 1例 ,有急性荨麻疹发生史者 16例。1 2 症状  5 6例中中度 18例 (32 1%) ,重度 38例(6 7 9%) ,其中伴有胸闷、心悸…  相似文献   

13.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搔痒、伴皮肤风团为特征,有时可伴心悸、胸闷、腹痛、发热等症状。我们对1995年~1997年住院治疗的46例急性荨麻疹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后做心电图检查,以探讨荨麻疹病人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其他症状之间的关系。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临床上均确诊为急性荨麻疹,男19例,女27例,年龄12~68岁,平均32±2岁。其中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痛,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呈阵发性发作,痛点多不固定,范围较大,无肌紧张[2],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以往主要靠病史、症状、体征来确诊,高频彩超的普及应用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为正确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急性荨麻疹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消化道感染分为A、B两组,A组不伴消化道感染,B组伴发消化道感染,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的差异。结果:A组73例(76.0%),B组23例(24.0%)。两组患儿消化道症状均以腹痛为主,其次还表现为腹泻、血便、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腹部压痛,此外,大便白细胞、大便隐血以及腹部彩超还可见异常。但A组腹泻、血便、腹部压痛、大便白细胞升高、大便隐血阳性及腹部彩超异常率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腹痛较轻,腹痛随皮疹好转而缓解,抗过敏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B组腹痛较剧烈,腹痛不随皮疹好转而缓解,解痉、抑酸或促胃动力等治疗有效。结论: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急性荨麻疹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荨麻疹,风团水肿累及胃肠粘膜以及消化道感染均可导致消化道症状的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应综合分析病史特点、临床特征,必要时可行内镜检查,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痛,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呈阵发性发作,痛点多不固定,范围较大,无肌紧张[2],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以往主要靠病史、症状、体征来确诊,高频彩超的普及应用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为正确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荨麻疹患儿10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表现:105例儿童急性荨麻疹中,皮疹以风团样丘疹95例(90.5%),伴腹痛63例(60%),伴发热71例(67.6%),伴胸闷、胸痛8例(7.6%)。(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以白细胞升高86例(81.9%),中性粒细胞升高90例(85.7%),C-反应蛋白(CRP)升高50例(47.6%),血糖升高75例(71.4%),嗜酸粒细胞(EOS)升高40例(38.1%),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阳性18例(17.1%);心肌酶谱升高30例(28.6%),其中以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为主,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2例(6.7%);心电图主要表现ST—T段下移,T波倒置,提示心肌缺血25例(23.8%),窦性心动过速18例(17.1%)。(3)治疗结果:患儿平均住院7d,复查试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急性荨麻疹临床表现复杂,严重者可引起心肌损害,临床应予积极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于1827年由 VelPeau 首次报道[1]。急性白血病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3~4/10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儿童白血病的75%左右。最初白血病的治愈率在3%~4%,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以及新的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20世纪80、90年代白血病的缓解率和治愈率均有明显提高。阿糖胞苷(Ara-C)是1959年合成的细胞周期特异性嘧啶类抗代谢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 S 增殖期,通过抑制细胞 DNA 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196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80年代广泛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2]。在2004年之前阿糖胞苷主要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在这以前无大规模使用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2004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修订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中首次将中剂量阿糖胞苷列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本课题通过测定使用不同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脑脊液中阿糖胞苷的药物浓度,判断两者是否有差别并研究脑脊液中阿糖胞苷浓度与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关系,从而为大规模推广新化疗方案的提供依据,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原因之一,本病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HUS两大类,前者系以胃肠炎为先驱病的HUS,即D+HUS;而后者是指不以胃肠炎为先驱病的HUS,即D-HUS.  相似文献   

20.
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桃荣  丁小珍 《中国药师》2005,8(3):233-23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3年12月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复方甘草甜素组31例和不用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有效率在12 d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6.77%和96.55%,在6 d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7.10%和62.07%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1±2.7)d和(6.7±2.9)d.结论:静滴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荨麻疹能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