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微孔板核酸杂交法对 5例非乙肝肝病患者、49例慢性乙肝患者 (其中 2 9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 )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检测。结果 :非乙肝肝病患者未检出YMDD、BCP变异 ,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中 10 .0 % ( 2 /2 0 )YMDD阳性 ,2 0 .0 % ( 4 /2 0 )BCP阳性 ,其中 5 .0 % ( 1/2 0 )YMDD、BCP均阳性。治疗组中17 2 % ( 5 /2 9)YMDD阳性 ,34.5 % ( 10 /2 9)BCP阳性 ,其中 6 .9% ( 2 /2 9)YMDD、BCP均阳性。结论 :微孔板核酸杂交法能准确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变异 ;乙肝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BCP、YMDD变异 ;部分病人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 ,可能与HBV、YMDD、HBVBCP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恩施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HBV DNA YMDD变异的情况。方法检测该地区100例乙肝患者ALT水平、HBV DNA载量、HBV YMDD变异,对其HBV DNA YMDD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乙肝患者中检出HBV DNA YMDD变异共15例(阳性率15%),已服用拉米夫定者60例,检出YMDD变异12例(阳性率20%),未服用拉米夫定患者40例,检出YMDD变异3例(阳性率7.5%)。15例YMDD变异患者HBV DNA在5.21×10^4-1.34×10^8copies/ml,ALT水平在38-1100U/L。结论恩施地区乙肝患者YMDD变异可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也可天然存在;尚未发现恩施地区乙肝患者性别、年龄、HBV DNA载量、ALT水平对YMDD变异检出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突变,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联合用药或单一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BocheLightCycler^TM荧光PCR定量分析仪,应用FQ—PCR技术进行乙肝病毒基因突变(YMDD)及HBV—DNA的检测。结果:经半年以上的临床治疗观察,拉米夫定加胸腺肽联合用药组20例乙肝患者未检测出YMDD变异株,用药后HBV-DNA和ALT检测指标分别随治疗的进展拷贝数降低和恢复正常;而单一服用拉米夫定药物治疗组37例乙肝患者,检测出发生YMDD变异有8例,阳性率5.4%和8.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YMDD)突变的检测有助于临床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HBV—YMDD变异检测为临床用药和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肝炎、乙肝肝硬化以及治疗后HBV—YMDD变异方面。而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HBV—YMDD变异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乙肝患者1年的疗效。方法:40例因拉米夫定治疗而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ALT为正常上限的2~10倍,HBV-DNAㄒ105copies/ml,胆红素水平小于正常上限的2倍,接受阿德福韦酯10mg/d同时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同期38例慢性乙肝初治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疗程均为1年,分别观察ALT、HBV-DNA、乙肝标志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ALT、HBV-DNA水平均显著下降,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为82.5%,初治组为84.2%,HBV-DNA阴转率前者为32.5%,后者为34.2%,乙肝标志两组均无变化。治疗9月时YMDD变异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A181V位点变异,但未出现ALT的波动。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乙肝患者疗效显著,与阿德福韦酯初治乙肝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易出现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P区YMDD变异中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用基因芯片检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阳性血清中HBV P区YMDD变异情况,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YMDD两种变异的状态,为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及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将150份未经抗毒治疗的HBV DNA阳性血清,用PCR方法扩增P区,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寡核苷酸进行杂交,杂交结果通过扫描仪扫描到计算机上,经软件分析可得到HBVY MDD野生型及其YVDD和/或YIDD变异型结果,并对部分阳性标本用基因序列测序证实。结果 150份HBV DNA阳性血清,用基因芯片方法检出阳性标本(包括YMDD野生型和变异型)共122例,占81.3%,阴性标本28例,占18.7%;在122例阳性标本中,单纯YMDD野生型(即无变异标本)有90例,占73.8%;YVDD变异28例,占22.9%;YIDD变异2例,占1.6%;YVDD和YIDD混合变异2例,占1.60A,,变异株检出率为26.2%,而且变异株均与野生株共存。其中8份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测序,证实与芯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1)用当前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P区YMDD变异,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特异性高。(2)基因芯片可快速、同时、多人份检出HBVYMDD野生株及其YIDD和/或YVDD突变株的共同感染。(3)部分HBV感染者在未经抗病毒治疗情况下已自然存在HBV YMDD变异,而且变异株均与野生株共存,其中以YVDD变异为多。(4)HBV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后有必要检测是否存在HBV YMDD变异株感染,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168例耐拉米夫定慢乙肝病毒的分布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耐药株的分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型。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前后的YMDD变异,分析耐拉米夫定耐药株的分布及临床表型。结果:168例耐拉米夫定慢乙肝病例中4例为预存在突变株;164例为拉米夫定应用期间产生的耐药株,对其中病毒载量≥104拷贝/ml的128例耐药株作YMDD变异检测,YVDD变异42株、YIDD变异20株、其它变异66株。分属“指导意见”中临床情况良好,较轻与恶化的例数为8:108:12。在非YMDD变异组中的病毒载量中、高等级的例数分别是56,10,而YMDD变异组中、高等级的例数是45,4,临床表型重的病例数非YMDD变异组为10例,而YMDD变异组为2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YMDD变异株可以是预存在的,部分YMDD变异株可能是由于因耐拉米夫定而选择性保留并成为优势株。非YMDD变异组的临床表型重于YMDD变异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慢乙肝(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与HBV~YMDD变异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肝病专科就诊的176例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前及服药后每半年进行HBV—DNA定量及YMDD变异检测,并选取35份发生YMDD变异和10份野生型YMDD血清样本进行DNA测序。结果176例CHB患者样本中,拉米夫定治疗前检出YMDD变异7例(其中YM/YVDD型2例、YVDD型3例、YIDD型2例),变异率3.98%;治疗2年后共检出62例(其中YVDD型9例、YIDD型36例、YM/YVDD混合型9例、YM/YIDD混合型3例、YV/YIDD混合型5例),变异率35.23%。6例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其YMDD变异类型会发生改变。结论惠州地区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变异类型可能会发生改变,YIDD可能是最终的变异类型,YM/YVDD、YVDD和YM/YIDD可能都是过渡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B、C基因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治疗作用。方法观察未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时间延长血清病毒标志物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及随拉米夫定疗程延长乙肝病毒聚合酶及转录酶区酪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基序(HBV YMDD)耐药变异率等的变化,对比分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B、C基因型乙肝患者的病毒抑制效应。结果(1)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 B基因型者HBV DNA水平低于C基因型者,而自发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C基因型者。(2)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B、C基因型者之间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及YMDD变异率没有明显差异。(3) B、C基因型患者均随拉米夫定疗程延长HBV DNA水平下降,HBeAg血清转换率增加,但YMDD变异率也增加。结论(1)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自然状况下C基因型乙肝患者携带的乙肝病毒复制能力强于B基因型患者者且不易清除。(2)使用拉米夫定疗程相同时B、C基因型患者之间拉米夫定的病毒抑制效应及HBV YMDD耐药变异率相似。(3)C基因型HBV感染的乙肝患者及早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0.
周强  张文  丁海明  梁伟雄 《广东医学》2006,27(8):1189-119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方法选用200例HBV DNA、HbeAg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异常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24个月。采用荧光探针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分析乙肝病毒野生型YMDD及突变耐药型YIDD/YVDD,HBV基因分型。结果200例慢性乙肝患者C基因型占39%,B基因型占26%,D基因型占22%,B+C混合基因型占10%,其他占3%,包括1例出现YIDD耐药株。口服拉米夫定12个月后,YMDD变异发生率为6%(12/200);口服拉米夫定24个月后,YMDD变异发生率为15%(30/200)。结论本研究中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及D型:服用拉米夫定后大多数患者的DNA水平明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发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突变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A组单用拉米夫定83例;B组联用拉米夫定、泛昔洛韦、乙肝疫苗等91例;C组拉米夫定、泛昔洛韦、乙肝疫苗等再加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32例。结果联合用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商品名水林佳)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水林佳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退黄、降酶、抗纤维化、支持及对症处理。疗程6~67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病毒水平、肝功能、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HBVDNA阴转、HBeAg转换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6~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37~67个月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率分别为11.4%、22.7%、34.1%、38.6%。治疗后治疗组未发生YMDD变异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水平及Child—Pugh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水林佳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YMDD位点累计变异率,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米多君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于透析前30min口服盐酸米多君5mg,两组在统一透析条件下对每位入选患者分别连续观察其用药后10次透析前血压,透析过程中最低血压和透析后血压,患者出现IDH时,对照组降低超滤速度,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降低透析液温度,输注生理盐水或高渗葡萄糖等,治疗组给予参附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共发生低血压62例次,经处理后显效43例,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共发生低血压65例次,经处理后显效31例,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发生低血压患者经处理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治疗组ALB、CRP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米多君联合参附注射液应用起到协同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米多君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HBV YMDD变异与HBV DNA复制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未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前血清HBV DNA载量以及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血清中YMDD突变情况。结果 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出现YMDD变异者35例(48.6%),其中YIDD变异者28例,YVDD变异者4例,YIDD和YVDD混合变异者3例。治疗后YMDD突变组HBV DNA载量显著高于YMDD野生组,拉米夫定治疗后YIDD及YIDD+YVDD杂合型的突变率明显增加,而对YVDD的突变率则有所降低。结论拉米夫定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而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复制水平与YMDD突变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早期监测原发性肝癌HBV YMDD突变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3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临床中以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型为主,分别占40.91%、31.31%和13.89%。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而脾肾阳虚患者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结论]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与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有显著相关性,湿浊之邪与乙肝病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HBV-YMDD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可统计的100例服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组40例,涅热中阻组20例,肝肾阴虚组20例,瘀血阻络组20例。分别检测肝功能、乙肝三系定量、HBV-DNA定量、YMDD变异。比较6、12、18个月时各组的ALT、AST、TBlL,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YMDD变异率。[结果]各组HBV-YMDD变异发生率6个月时无差异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8个月时,瘀血阻络组最高,肝肾阴虚组次之,肝郁脾虚组和湿热中阻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HBV-YMDD变异发生率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牵引、手法理筋、西药治疗及中药煎服等方法治疗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1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87例中优61例,占70.1%.良21例.占14.1%.差5例.占5.7%,优良率达94.2%.[结论]采用牵引、手法理筋、西药治疗及中药煎服等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益骨饮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益骨饮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内服中药益骨饮,B组46例采用西药“钙+D”作为对照组,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雌激素及骨密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的碱性磷酸酶、雌二醇、睾酮及骨密度均略有上升;疼痛NRS指数、尿钙/肌酐比值也均有相对降低趋势;中药组总有效率达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中药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益骨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化裁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对照组73例。治疗组口服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护肝、降酶、抗肝纤维化及对症支持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部分病例3年后随访死亡与重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化裁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银质针治疗运动员大腿肌拉伤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腿肌肉拉伤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对大腿肌拉伤75例患者,采用银质针治疗.[结果]治愈51例,占68%;显效24例,占32%.总有效率i00%.[结论]银质针治疗大腿肌肉拉伤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