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中药穴位离子导入加服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观察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加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病人26例,与单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组26例作对照。结果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加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病人,与单口服消炎利胆片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已摘除胆囊的病人,一般治疗手段效果欠佳时,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手段确能改善胆囊术后综合征病人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治狼疮性肾炎60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共观察狼疮性肾炎60例,在服中药1个月左右,根据其治疗效果、病人对原用激素的反应情况,分为4组进行系统观察。①服中药后症状未改善,并且必须加大激素用量18例。②服中药后,症状明显改善,而递减原激素用量后,未出现反跳18例。③服中药后,无法递减激素量,但能维持病情稳定13例。④单纯中药治疗,未用过激素1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医内科门诊常见到一些高血压病人在服用压降药后,虽然用药量不大,而且血压也在正常标准(140/90mmHg,1mmHg=0.133kpa)上限,但病人即感到头痛、头晕、疲乏无力等降压后综合征的症状:患者以为西药物副作用,不愿继续服西药,而求助于中药治疗。由于中药汤剂服药上的不方便,长期服药难以坚持,且对较高的血压降压疗效不确切,故劝病人继续服降压西药,并配合中药改善这些症状:表研究通过两组病人比较观察中药对高血压病人降压后综合征的症状改善及血压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自1988年2月至1994年2月对子宫肌瘤施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给予服中药术后饮,以促进肠功能早日恢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 以子宫肌瘤出血过多或因压迫症状而施行全宫切除术,术后服用中药“术后饮”的病人320例为治疗组,以本科同期,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及子宫肌瘤大小等条件相似,全子宫切除后未服过中药的病人160人作为对照组。 给药方法及方剂 1.术后饮处方:当归10g,赤芍9g,炒卜子10,陈皮10g,积实9g,厚朴9g,大黄10g,芒硝10g(冲服)。加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隔4~5小时服1次。分2~3次服完。若有阴虚内热加麦冬,生地、玄参,以滋阴清热,疾湿明显加藿香、佩兰、以化痰利湿;术后呕吐则推迟或减量服药,亦可在药液中加生姜汁3~5  相似文献   

5.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的机理主要是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故中医称石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病人均经腹平片确诊,全部服中药治疗。治疗期间,停服西药及一切理疗。年龄段为23~60岁;男性18人,女性6人;双侧2例,单侧22例,(其中...  相似文献   

6.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过:“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除无之功,反而有害。”说明服药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以下从中药汤剂的服药方法、时间、温度、饮食宜忌及服药后的观察护理等几方面来阐述中药汤剂在临床中的正确服用,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取最佳的疗效。遵守药疗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给药前了解病人的病情、诊断、用药,发药前认真核对,观察药液外观颜色、气味、浓淡,确认无误、无变质后发给病人,严防错发、错服。如病人有疑问时,应认真听取,重新核对,必要时与煎药室联系,确认无误后耐心向病人解释。中药袋上的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配合中药治疗肝癌疗效。方法:32例肝癌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根据病人病情不同阶段及发展状况,采用四君子汤合生脉饮(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黄精、麦冬等)加减治疗。结果:失访4例,临床控制15例,基本临床控制10例,临床控制不良7例,这7例病人均进行2次射频消融术后,继续服中药,目前病情稳定。结论:中药对射频消融术后肝癌康复有健脾益气、养胃生津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病人临床表现为病情重,发展快,病死率高,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重型肝炎病人由于消化道症状重,恶心、呕吐明显,加上中药的特殊气味,许多病人对口服中药不能接受,为了保证病人用药。自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西医治疗重型肝炎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在辨证施护中 ,做好服药护理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汤剂是医生将中药饮片按辨证施治配成方剂后 ,由中药煎制人员按要求用传统的科学方法煎熬后过滤出的汤汁 ,再给病人口服 ,以达到最佳治疗的目的。中药汤剂服用不当 ,护理指导不善 ,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 ,还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给患者口服汤药时应注意以下护理问题。1 严格“三查七对”给药前要严格“三查七对” ,了解病情、诊断、近期所用药物以及病情变化 ,了解病人服药的目的和病人服药情况 ,并严格检查 ,确保药液无变质再发给病人服用 ,以免服错药给病人造成痛苦及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病人临床表现为病情重、发展快、病死率高,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重型肝炎病人由于消化道症状重,恶心、呕吐明显,加上中药的特殊气味,许多病人对口服中药不能接受。笔者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重型肝炎(早、中期)病人36例,同时配合积极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服中药的饮食禁忌理论源远流长,多源于人的实践积累和临床经验总结。所谓"药食同源",药后饮食不当不仅会减弱药物的治疗作用,甚者会加重、延误病情,危害身体健康。通过分析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中提及服药后的饮食禁忌,探讨饮食禁忌的理论渊源和不合理的药后饮食损伤人体的机理,并结合自身中医临床,从四时、体质、疾病、药物、生理期五方面的差异性论述服中药后的饮食禁忌,以指导患者服中药后的合理饮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采用中药贴脐(部分加服中药),治疗四岁以上遗尿病人4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脑挫裂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药治疗急性期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脑挫裂伤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服中药后5d、10d及3月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以活血化瘀法为主的25例中药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缩短、致残率降低。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药治疗急性期脑挫裂伤对促进早期清醒、降低致残率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给呕吐病人服中药是件麻烦事,无论是汤剂或丸散剂,许多病人一吃就吐或根本喂不进去。其实,只要掌握正确服药方法,还是可以让此类病人服好中药的。 呕吐病人一般不想吃东西,所以胃肠中空空,如果一下子吃进许多药液,对胃肠粘膜产生刺激,这种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这是吃药就吐的主要原因。因  相似文献   

15.
选用无毒抗癌中药内服,选用有毒抗癌中药外用,并阐述了几种中药的抗癌防癌机理:一是药物直接抗癌,二是提高自身免疫力间接抗癌,这种免疫尚能预防癌症复发;外用药除抗癌外尚能有效地止痛。中药在防治癌症中的优势一是内服药因无毒性可长期服用,二是医生可根据每个病人的病症灵活组方,中药治疗确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通肠汤对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肿瘤消退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服中药组和对照组各60名.两组根据病情选用"铂类"加"氟尿嘧啶"或加"亚叶酸铂"等药物为基础进行化疗;服药组在化疗期间加服扶正排毒通肠汤.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服中药组60例中显效39例,有效13例...  相似文献   

17.
抗癌中药的新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无毒抗癌中药内服,选用有毒抗癌中药外用,并阐述了几种中药的抗癌防癌机理:一是药物直接抗癌,二是提高自身免疫力间接抗癌,这种免疫尚能预防癌症复发;外用药除抗癌外有有效地止痛。中药在防治癌症中的优势一是内服药因无毒性可长期服用,二是医生可根据每个病人的病症灵活组方,中药治疗确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试述祖国医学对肝癌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为最常见癌症之一,我国每年约有十万人发病,在癌症病人中,男性占第三位,女性占第四位。由于症状隐匿,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据全国3254例肝癌治疗情况分析,疗效以手术切除最好,但只适用于9.3%的病人,有84.6%病人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单纯用中药治疗占28.7%,加上中药和化疗合并治疗者共达66.5%。在上海市治疗后一年以上生存的214例分析中,单纯中药治疗者占15.9%,最长生存已达8年10个月之久。童国泉氏等报告一例作左半肝切除术后长期服蛤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肠麻痹50例湖南省平江县南江中心卫生院(410411)张真善主题词肠麻痹/针灸疗法肠麻痹/中药疗法腹部手术后出现肠麻痹,是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增加了极大痛苦,并可影响病人的康复。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内服,能很快解除症状,现小结如下。1...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中药炮制的质量普遍下降。常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辅料的质量 辅料质量的好坏对中药炮制的质量有很大影响。首先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随便代用或使用霉烂变质和已被污染的辅料。例如用变质的蜂蜜炮制甘草,饮片色泽灰黑,有浊味,病人服后易引起恶心呕吐。保证辅料的质量是确保中药炮制质量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