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结合规律锻炼是否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痰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方法 对38例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规律锻炼.实施教育及锻炼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呼吸困难自我感党评定(采用改良的Brog量表)、静息肺功能检查、6min步行试验(6MWT)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价教育及锻炼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后,Brog呼吸困难评分较训练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训练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患者6MWT距离增加(P<0.01);CPET中最大功率增加(P<0.01),最大功率下通气量增加(P<0.05)、呼吸储备下降(P<0.05)、呼吸困难指数上升(P<0.05),最大功率下千克摄氧量、氧脉、心率、心率储备较训练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结合规律锻炼,能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未化疗仅给予支持疗法的Ⅲa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未化疗的Ⅲa期肺癌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仅给予Ⅲa期肺癌患者常规疾病治疗与护理及出院后跟踪护理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2组均在常规支持治疗第6周末进行6 min步行试验,采用Brog量表进行呼吸困难分级和疲劳分级评分,并计算心率变化分数和血氧变化分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疲劳评分、心率变化分数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min步行试验可反映Ⅲa期肺癌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呼吸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功能呼气阀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的排痰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 1 日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在本 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 4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20 例。对照组在 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多功能呼气阀锻炼呼吸肌。分析比较两组的排痰量、指脉氧饱和度、 血脉分析指标以及 6 分钟步行距离。结果 观察组的排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SpO2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 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6 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 功能呼气阀应用于 COPD 患者,能提高患者的指脉氧饱和度,改善血脉分析指标,增加排痰量和 6 分钟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在城乡COPD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处于缓解期肺功能Ⅱ~Ⅳ级COPD患者108例,按照患者来源(农村或城市)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进行6min步行试验,记录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及步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结果 6min步行距离,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高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农村组和城市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6分钟步行试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低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城市组与农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Ⅱ~Ⅲ级城乡COPD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时6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存在差异,提示COPD患者长期坚持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有氧训练、腹式呼吸和气功锻炼对早期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临床诊断轻度COPD患者62例 ,分有氧训练(n=20)、腹式呼吸(n=18)和气功锻炼(n=24)3组 ,观察康复训练6个月后6min走距离及步行末Brog评分、健康感、肺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3种方法都能降低6min走Brog评分以腹式呼吸和有氧训练为显著 ,提高健康感积分以有氧训练和气功锻炼为著。3种方法临床疗效分别为70 %、33.3 %和75 %。结论 :有氧训练、腹式呼吸和气功锻炼对轻度COPD患者有较好的康复作用 ,有氧训练和气功锻炼能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或用药 ,对轻度COPD患者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12月份入院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的护理措施,另外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增加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测量其运动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和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心率和收缩压低于入院时和对照组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长于入院时(P0.05),且出院时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吸气仪锻炼减轻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室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微型深吸气仪锻炼15min后雾化吸入,对照组常规雾化吸入。观察记录指脉氧、有效通气量、心率、呼吸频率、体温恢复时间、并发肺炎等。结果实验组指脉氧、有效通气量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较对照组降低,体温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并发肺炎例数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微型深吸气仪锻炼能够减轻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8.
丁倩  何爽   《护理与康复》2020,19(7):39-42
目的观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回馈教学对肺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胸外科常规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回馈教学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6 min步行试验距离、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联合回馈教学法可以有效减少肺癌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1日收治且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将行常规健康教育的179例作为对照组,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的221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教育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6分钟步行距离(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自我效能,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满意度。结果:教育后,研究组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教育后,研究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1);教育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教育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术前呼吸锻炼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锻炼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1月~12月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17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在术前同时给予系统的呼吸功能锻炼。以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首要结局终点指标,并以术后10d肺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为次要结局终点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术后10d,实验组术后FEV1高于对照组(p=0.014);6MWT测定实验组也要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术前呼吸锻炼能减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产生,提高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对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症状管理理论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接受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症状管理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负性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6分钟步行试验数值。结果:干预后,两组FACT中生理状况、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及功能状况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数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管理理论干预能有效提高6分钟步行试验数值,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院前预康复在老年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治疗的81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及实验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准备,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院前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血清白蛋白水平、焦虑评分、胸腰背部功能、疼痛评分和术后部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血清白蛋白水平、焦虑评分、胸腰背部功能、疼痛评分的组间主效应差异和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实验组的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预康复能有效改善老年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生理、心理功能,降低胸腰背部功能障碍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球吹摆法联合膈肌电刺激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球吹摆法联合膈肌电刺激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2周肺功能康复情况[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量(P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生活质量[采用中国癌症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护理后2周,两组FVC、FEV1、PEF及6MWT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周,两组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应用气球吹摆法联合膈肌电刺激训练,可改善呼吸功能,促进疾病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五禽戏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探讨适合在社区开展的对COPD患者简单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招募前期流行病学调查所筛查出的COPD患者共1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五禽戏组)和对照组,其中五禽戏组50人,对照组50人。实验组予五禽戏锻炼3月,每天上午锻炼45min;对照组予常规院外管理、电话随访;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CCQ)评分进行对比。结果:3月后,实验组与治疗前比较,6分钟步行实验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生活质量(CCQ)评分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生活质量(CCQ)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实验表明五禽戏锻炼不仅能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强运动能力,从而能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质量,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社区广泛推广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应用6 min步行试验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每分钟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依据制定活动计划,观察组采用依据6 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的个体化活动计划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结果锻炼3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完成率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6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可较好地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个体化肺康复训练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胸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设立专职肺康复班,从患者入院时开始干预,制定个体化肺康复训练方案,包括气道廓清技术、床上主被动锻炼、呼吸功能锻炼、有氧运动等,健康教育贯彻始终;2组均行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3天和拔除所有引流管时观察组6MWD均长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肺部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肺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升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尽早促进肺复张,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将5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腹式缩唇深呼吸运动、控制性深呼吸运动,观察患者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six minutes walk test,6MWT)情况。结果实验组肺功能及6MW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能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6分钟步行距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6分钟步行试验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组:训练组(n=50)和对照组(n=48)。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两月后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B超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训练组2月后与入院时相比HR、RPP、6分钟步行距离、EF值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入院时与治疗2月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适度的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编呼吸康复操演练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8年1—6月收治的COPD患者13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编呼吸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m MRc)、COPD评估测试(CAT)。结果观察组锻炼后3个月的FVC,FEV_1,PEF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锻炼后3个月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 0. 05),CAT评分、m MRC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编呼吸康复操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操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与疾病认知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纳入讨论中, 按术后护理康复锻炼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0例接受康复操锻炼), 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如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等。结果研究组床上主动运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行至洗漱间洗漱时间、顺着病区走廊行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出院当日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当日, 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操锻炼, 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对疾病的认知状况, 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