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SRK/T、Haigis、Barrett UniversalⅡ、Wang-Koch修正SRK/T公式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01/2021-06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张力环植入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4例52眼,术前采用SRK/T、Haigis、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及Wang-Koch修正SRK/T公式分别计算术后预留屈光度,术后3mo进行综合验光测量实际屈光度。获得四种公式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评价各公式的准确性。结果:SRK/T公式、Haigis公式、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Wang-Koch修正SRK/T公式MAE分别为0.86(0.56,1.20)、0.79(0.56,1.16)、0.68(0.30,0.87)、0.65(0.43,0.75)D,其中SRK/T公式和Haigis公式MAE均显著高于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和Wang-Koch修正SRK/T公式(P<0.01)。根据术前角膜曲率(K)将纳入患者分为K>46D组(12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五种计算公式(SRK/T公式、优化眼轴后的SRK/T公式、Haigis公式、在线计算公式Barrett UniversalⅡ以及Hill-RBF Calculator Version 3.0)其术后屈光度的预测准确性。方法 共收集超高度近视白内障(AL> 27.00mm)患者82例(111眼),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术后1个月通过平均预测误差、平均绝对预测误差等比较5组公式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SRK/T公式,Haigis公式,眼轴优化后的SRK/T公式,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及Hill-RBF Calculator Version 3.0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81D (0.45D,1.01D),0.74D (0.47D,0.92D),0.42D (0.20D,0.46D),0.39D (0.13D,0.47D),0.36D (0.12D,0.41D)。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Hill-RBF Calculator Version 3.0与眼轴优化后的SRK/T公式,Haigis公式与SRK/T公式对比,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而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Hill-RBF Calculator Version 3.0、眼轴优化后的SRK/T公式与Haigis公式、SRK/T公式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平均中位绝对误差从低到高依次为: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0.22D,Hill-RBF Calculator Version 3.0 0.23D,眼轴优化后的SRK/T公式0.33D,Haigis公式0.65D,及SRK/T公式0.67D,MedAE最低的公式(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分别在53,15%、77,48%和92.79%的病例中产生了±0.25、±0.50和±1.00D的预测误差。结论 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和Hill-RBF Calculator Version3.0以及眼轴优化调整后的SRK/T公式,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群体中的人工晶体预测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相关生物参数及术后屈光误差,并与IOL Master 700进行对比,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精确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07/2021-07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13例122眼,分别应用IOL Master 700、A超及角膜地形图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角膜曲率(Km),并分析术后3mo屈光误差情况。

结果:IOL Master 700和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测量的AL(24.09±1.65、23.81±1.62mm)、ACD(3.11±0.42、2.97±0.43mm)、Km(44.12±1.59、44.06±1.54D)均有差异(P<0.05),LT(4.34±0.46、4.30±0.59mm)无差异(P>0.05)。不同测量方法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计算公式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具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IOL Master 700测量仪自带的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MAE与 Holladay Ⅰ、Haigis、SRK/T公式比较均有差异(P<0.01),与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公式SRK/T、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比较亦均有差异(P<0.01),但IOL Master 700测量仪自带的Holladay Ⅰ、Haigis、SRK/T公式MAE与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公式SRK/T公式比较均无差异(P>0.05)。此外,IOL Master 700测量仪自带的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绝对屈光误差中值(MedAE)最小(0.260D),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公式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MedAE最大(0.765D)。

结论: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测量的AL、ACD、Km值均较IOL Master 700偏小,运用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时,二者测算结果相近,而使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时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屈光误差较大,易导致远视漂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应用Pentacam AXL全景生物测量仪3 种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SRK/T、Haigis和 Barrett Universal Ⅱ)预测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3 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超高度近视[眼轴长度(AL)≥28 mm]白内障患者,应用Pentacam AXL全景生物测量仪进行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数据测量,个性化选择适宜的预留屈光度IOL,获取3 个公式理论预留屈光度,术 后3 个月随访时测量患者实际屈光状态,计算各个公式理论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实际屈光度的差值即平均屈光误差、差值的绝对值即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数据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或卡方检验;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眼轴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的相关性。结果:共32例(56 眼)患者纳入研究,SRK/T、Haigis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平均屈光误差分别为-0.18(-0.53,0.23)、-0.18(-0.54,0.09)、-0.11(-0.49,0.15),MAE分别为0.40(0.20,0.61)、0.32(0.14,0.64)、0.27(0.12,0.55)。对于平均屈光误差,Barrett Universal Ⅱ与SRK/T公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7,P=0.012);Barrett Universal Ⅱ与Haigis公式、Haigis与SRK/T公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MAE,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与SRK/T公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3 种IOL计算公式,MAE与AL均相关,对于SRK/T公式,AL增加1 mm,MAE增加0.23 D;在Haigis公式中,AL增加1 mm,MAE增加0.04 D;但是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中,AL增加1 mm,MAE反而会减少0.01 D。结论:3 种IOL计算公式对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IOL度数的预测都是相对准确的,其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10/2019-08-20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101眼,根据眼轴长度(AL)进行分组,A组(26mm30mm)22例31眼。采用IOL Master自带的SRK/T、Haigis和Olsen公式计算术后理论屈光度(即所植入IOL度数对应的各公式的预测屈光度),并记录术后3mo实际屈光度,计算绝对屈光误差(MAE)。

结果:三组患者采用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3mo MAE分别为0.15(0.04,0.22)、0.19(0.14,0.27)、0.26(0.115,0.455)D,无明显差异(P>0.05),且对于相同眼轴长度范围的患者,采用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3mo MAE最小。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采用三种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与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最为接近,与SRK/T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一致性最差。

结论: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优于SRK/T、Haigis公式,且Olsen公式受眼轴长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预测不同眼轴长度下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 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9例(63只眼)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男性30例(33只眼),女性29例(30只眼);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9.6±8.8)岁。采用IOL Master 700测量患者术前的角膜曲率、眼轴、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根据患者眼轴长度的大小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为27 mm≤眼轴<28.00 mm,B组为28.00 mm≤眼轴<30.00 mm,C组为眼轴≥30.00 mm。个性化选取适宜的预留屈光度,包括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和Barrett Universal Ⅱ三种公式的预留屈光度。术后1个月随访,测量患者实际的屈光度,计算三种公式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实际屈光度的差值及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比较不同公式及分组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预测的准确性。采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分析屈光度误差;当符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反之,采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描述不同屈光阈所占的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分析评估眼轴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间的相关性。 结果59例(63只眼)患者中,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及Barrett Universal Ⅱ三种公式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57(0.32,0.98)D、0.32(0.17,0.61)D及0.34(0.17,0.66)D。后两者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明显小于前者。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者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4.28;P<0.05)。术后屈光误差在±0.50 D和±1.00 D范围内所占百分比中,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最高,分别为69.8%和98.4%。A组与B组内三种公式平均绝对屈光误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0.97;P>0.05)。C组SRK/T公式预测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最大。经单因素方差分析,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及Barrett Universal Ⅱ三种公式预测屈光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3.29;P<0.05)。使用SRK/T公式时,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与眼轴相关。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21,P<0.05)。使用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及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时,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与眼轴不相关。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49,0.228;P>0.05)。SRK/T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与眼轴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3.606+0.146X。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49,P>0.05)。 结论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时,SRK/T、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都是相对准确的。但当患者眼轴≥30 mm时,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变化,并探讨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01/06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52例57眼。术前和术后3mo使用IOL Master 700完成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m)的测量并分析。对不同IOL公式计算时预留的目标屈光值与术后3mo全自动验光仪实际屈光值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

结果:手术前后测量的AL平均值分别为24.20±1.86、24.09±1.86mm,术后AL缩短了0.11mm; ACD值分别为3.08±0.44、4.55±0.36mm(P<0.001),术后ACD加深1.49mm; Km值分别为44.14±1.86、44.14±1.82D(P>0.05)。术前选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屈光误差最小,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Holladay Ⅰ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大(P<0.05)。

结论:白内障术后AL缩短以及ACD加深,度数测算时可考虑增加0.1mm的校正因子。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IOL Master 700与Lenstar LS900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眼生物测量的差异性、相关性、一致性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03/2023-03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36例136眼,平均年龄57.38±8.08岁。根据眼轴长度(AL)将患者分为3组:A组(26 mm≤AL≤28 mm)41眼,B组(28 mm30 mm)52眼。术前分别使用两种仪器测量AL、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白到白距离(WTW)。所有患者均采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度数,个性化选择适宜的预留屈光度,比较两种仪器的预测屈光误差(PE)和绝对屈光误差(AE)。

结果:三组患者中Lenstar LS900测量的AL和ACD均大于IOL Master 700测量值(均P<0.05),且两种仪器测量AL的平均差值C组>B组>A组。两种仪器测量LT、Km与WTW值均无差异(均P>0.05)。两种仪器所得各组生物参数均具有正相关性(均r>0.9,P<0.05)且一致性较好(95%LoA范围较窄)。两种仪器计算的AE无差异(P>0.05),但IOL Master 700计算的PE小于Lenstar LS900(P<0.05),且前者远视偏移百分比更低。

结论: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Lenstar LS900测量AL值大于IOL Master 700,且该差异随着AL的增加而增大,两种仪器对IOL的计算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IOL Master 700术后屈光误差更小,远视偏移百分比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角膜曲率对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计算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06/2021-06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57例157眼,根据术前角膜曲率(K)分为3组,A组(53眼)K<42D,B组(55眼)42D≤K≤46D,C组(49眼)K>46D。术前分别采用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Kane、BarrettⅡ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术后1mo行主觉验光检查,计算并分析三组患者屈光预测误差(RPE)和平均绝对值误差(MAE)的差异。

结果:A、C组每个公式的RPE与0D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BarrettⅡ公式与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公式比较均有差异(P<0.01),与Kane公式比较无差异(P>0.01); B组所有公式的RPE与0D比较均无差异(P>0.05)。A组BarrettⅡ公式MAE≤0.5D的比率显著高于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公式(均P<0.01),但与Kane公式比较无差异(P>0.01); B组BarrettⅡ公式的MAE≤0.5D和≤1.0D的比率与其他公式比较无差异(均P>0.01); C组Barrett Ⅱ公式MAE≤0.5D的比率高于SRK/T和Hoff Q公式(均P<0.01),但在MAE≤1.0D的比率与其他公式均无差异(P>0.01)。

结论:当术前K<42D或K>46D,常用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均会产生屈光误差,但Kane和BarrettⅡ公式的准确性依然高于其他公式。  相似文献   


10.
李鸿钰  李军  宋慧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6):1044-1048
目的:比较改良Haigis公式计算近视准分子激光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2014-02/2019-03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31例31眼,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近视角膜屈光手术(LASIK/PRK),白内障术后至少随访6mo进行验光。比较不同角膜半径范围(2.0、3.0、4.0、4.5、5.0mm)的等效角膜曲率(EKR)联合Haigis公式计算近视术后IOL屈光度的准确性,得到改良Haigis公式,进而比较改良Haigis公式与Barrett true K、Haigis-L、Shammas-PL公式计算近视术后IOL屈光度的准确性。

结果:4.0mm EKR联合Haigis公式计得到的术后中位数绝对屈光误差(MedAE)和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明显低于4.5mm EKR和5.0mm EKR(均P<0.01),且术后屈光误差(PE)在±0.50、±1.00、±2.00D范围内的患者百分比也明显高于4.5mm EKR和5.0mm EKR(均P<0.05),故将4.0mm EKR联合Haigis公式命名为改良Haigis公式。改良Haigis、Barrett true K、Haigis-L、Shammas-PL公式的术后MedAE分别为0.58(0.27,1.12)、0.51(0.30,1.15)、1.26(0.67,1.72)、0.77(0.36,1.45)D,术后PE在±0.50D和±1.00D内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42%和74%、52%和71%、22%和42%、32%和61%。在眼轴长度(AL)<27mm和27mm≤AL≤30mm患者中,Haigis-L公式的术后PE值高于改良Haigis公式(P=0.019、0.0142)和Barrett true K公式(P=0.002、<0.001)。在27mm≤AL≤30mm患者中,Haigis-L公式的术后PE值高于Shammas-PL公式(P=0.003),其余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4.0mm EKR联合Haigis公式可以用于近视LASIK/PRK术后IOL屈光度的计算,其准确性与Barrett true K公式相当,且AL越长,患者术后发生远视漂移的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