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初步分析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病例中医病证特点及辨治方法。[方法]对收治于天津市海河医院的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患者开展中医证候学调查,并进行典型病案的辨治分析。[结果]相比较天津地区整体的病证特征,复阳患者以男性更多见,平均年龄较小,轻型或普通型患者居多;接近半数患者无症状,症状种类较首次发病时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舌苔厚腻等湿浊之象明显改善,但较多出现咳嗽、咽干等气阴两虚之征,治法上建议应用益气养阴配合化湿祛浊、活血通络,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病例中医病证特点的把握及典型病例的辨治思路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迅速蔓延,已成为威胁人类的健康杀手,面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基于中医瘟疫理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病因为"湿毒",具有超强传染性及隐匿性,存在无症状传染者;人群普遍易感,具有人传人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势进展存在预测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防治方面亦体现了三因制宜、攻补兼施及辨证论治原则。探究如何运用传统中医瘟疫理论,分析新发传染病,以期完善防治方案。这对于今后有效运用中医经典瘟疫理论应对可能再次爆发的其他公共卫生传染病,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北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病证特征,进一步研究其病因病机之变化,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哈尔滨市诊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采集、统计,总结疾病及证候特点,分析不同阶段病机及变化规律.结果 161例中,无症状感染者58例(36.02%),轻型37例(22.98%),普通型60例(37.27%)...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救治COVID-19患者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至2月14日湖北和四川两地多家医院收集的COVID-19确诊病例,收集其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使用SPSS 26.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138例COVID-19患者,来自湖北/四川的各120/18例,男女比例为0. 86∶1,平均年龄为(53. 2±14. 9)岁,60岁以下的患者有86例(62. 3%),其中普通型80例、重型58例,重型组患者发病[(57. 7±14. 67)岁]年龄较普通组患者[(49. 9±14. 4)岁]高。中医证型分布以湿遏卫阳证44例(31. 9%),湿遏热伏证28例(20. 3%),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36例(26. 1%)为主,其他尚有湿热袭肺、阳气虚馁、肺气欲绝证19例(13. 8%),湿热袭肺、气阴两伤、肺气欲绝证11例(8%),且各种证型在COVID-19患者中的分布不均匀(χ2=0. 202,P <0. 05)。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普通组患者中医证型以湿遏卫阳证(48. 8%),湿遏热伏证(26. 3%),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17. 5%)为主;重型组患者以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37. 9%),湿热袭肺、阳气虚馁、肺气欲绝证(25. 9%)为主,各证型在普通组和重型组患者间的分布有差异(Z=6. 452,P <0. 05)。结论: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遏卫阳证,湿遏热伏证,湿热袭肺、肺失宣降证为主,但应警惕避免疾病向肺气欲绝的危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4日本院收治的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及疾病史,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及胸部CT检查患者临床情况,由5名高级职称中医师对患者舌象进行诊断,并根据《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进行辨证。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平均年龄为(44.00±15.17)岁,以男性居多,57.14%的患者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旅居史,42.86%的患者有确诊患者接触史;50%以上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CD3、CD4和、CD8降低以及C反应蛋白增加;胸部CT显示,80%以上的患者出现肺部病变,其中双肺病变占60%,病变类型以斑块状阴影居多;多数患者伴有发热(85.71%)、咳嗽(80.00%)、肌肉酸痛(42.86%)、乏力(40.00%)等临床症状;患者的证型主要是湿邪郁肺(45.71%),其次为邪热壅肺(37.14%),病机特点以湿为主,其次为热;舌苔以腻苔为主,舌质以红和淡红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邪郁肺为主,致病特点以"湿"为主,可针对性地采取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温疫”范畴,其发病具有典型的湿毒致病特点,并与运气、地理、气候和人群的易感性相关,其病位在膜原,涉及三焦、肺、脾、胃。病机为湿毒盘踞膜原,可有寒热从化,易于影响气机升降,可耗伤正气、化热、化毒、夹寒、夹瘀,危重患者发病2~3周是疾病转折点,顺证(轻型、普通型)病情多向愈,逆证(重型、危重型)病情多呈恶化加重。应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宣肺降气、清解相合为治则,寒化佐以辛温,热重于湿加强苦寒,湿重于热侧重淡渗、芳化,腑实佐以通腑泄浊,热入营血当清营凉血,内闭外脱当留人治病。在治疗中应该坚持三因制宜和群防群治相结合,首重气机宣畅,注意给邪气以出路,时刻注意护胃气、存津液,不宜早用寒凉、滋腻,扶正需要确有正虚,并提出了辨方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路。  相似文献   

7.
总结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以中医证素为切入点,从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两方面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病病位证素主要为肺、脾、心、肾、大肠等,病性证素主要为热、毒、湿、虚(气虚、阴虚、阳虚)、瘀、寒、脱、闭等.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医证素研究对新冠肺炎证候的规范化研究,以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具有流行性、症状相似性和共同性、时令性、地域性特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本病基本符合中医学温病瘟疫湿热疫范畴,病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内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为时令戾气;病机为疫毒由表及里、由轻转重的病理过程。辨证应遵循温病学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2020年3月14日至2020年4月3日北京市小汤山定点医院收治的北京市境外输入轻型及普通型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41例患者中医临床证候表现依次为咳嗽、发热、流涕、咽痛、鼻塞、胸闷、乏力、脘痞、头痛、咳痰。舌质主要见红舌和淡红舌为主;舌苔主要见白腻苔、黄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数脉、濡脉。中医证型依次为疫毒袭肺证、湿邪郁肺证、风热犯卫证、湿阻肺胃证。结论: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疫毒袭肺证最为常见,病邪以湿邪为主体,但易化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入院中医证素特点,探讨本病的中医证候规律及病机本质。方法:选取29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进行分析,提取入院时和出院时的中医证素,研究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患者中医证素中病位证素以肺(190例,65.1%)、表(101例,34.6%)为主,病性证素以毒(164例,56.2%)、痰(116例,39.7%)和湿(84例,28.8%)为主。出院患者中医证素中病位证素以肺(27例,67.5%)为主,病性证素以虚(27例,67.5%)、痰(18例,45.0%)和(湿11例,27.5%)为主。4例死亡患者证素包括肺、心神、心、肾、毒、痰、饮、脱、闭、气虚、阳虚、血虚,且各证素存在不同等级的病变。对比出入院患者中医证素发现,肺、表、毒、寒、热、湿、痰等证素减少,且病变程度减轻;虚、脱等证素增加,以轻、中度病变为主。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肺的证素等级与病位数、痰的证素等级呈正相关,痰的证素等级与病性数呈正相关,心的证素等级与阳虚的证素等级呈正相关。结论: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是湿毒疫气,病位主要是肺和表,可波及脾...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地区的中医专家结合地域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均取得了较好疗效。基于目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等不同地域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证候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把握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与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中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75例COVID-19患者信息进行整理,采用预先设置的数据提取表收集中医证型与肺部CT影像等信息,根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天津地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下同)的用药及疗效情况进行总结。[方法] 对天津地区132例经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后达到出院标准的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进行用药情况总结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在132例患者中,整体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以中年群体为主,分型以普通型和重型为主。入院时腹泻、纳呆、恶心等脾胃症状较常见,同时发热、咳嗽、咯痰、少汗等湿邪困表袭肺的表现亦不少见,小便黄、口干、口苦等热象,乏力、气短等本虚表现以及暗红舌等瘀象也有体现。中药治疗方面,最常用半夏、茯苓、陈皮、厚朴、白术、虎杖、神曲、薏苡仁、豆蔻、广藿香、黄连、紫菀,西药治疗最常用抗病毒药物,比如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两者合用比例也高(59.1%),其他药物如重组人干扰素α-2b及乙酰半胱氨酸片,应用人数亦超过50%,喹诺酮类抗生素也相对多用。经过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壮热、恶寒、头痛、身重等症状消失率达100%,纳呆、恶心、低热、咯痰、少汗、口苦、小便黄、少气懒言、喘促等症消失率也达到了8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多项实验室指标均显示出了向好趋势。[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促进了核酸转阴,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新变异株奥密克戎传染性较其他病毒株强,致病力相对弱,但是传播隐匿,易出现局部疫情爆发。根据奥密克戎疫情特点,在天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导下,中医药深度参与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并针对无症状感染者,首次总结了“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重视“一老一小”患者治疗;对高龄有基础病者,提出“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总结了“新冠宿疾并重”,更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关注“一头一尾,全程干预”;构筑中医药疫情防控第二道防线的策略等经验。形成了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救治的“天津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5.
回顾湖北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天一病区收治的79例湿热蕴肺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基本特点,采用中医"1+4"治疗模式,以清肺排毒汤为基本方,兼以"江夏方舱颗粒剂"随症施治.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制定个性化中医护理计划,包括中医特色护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情志疏导、饮食调护等措施.79例患者中76...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成为危及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总共收治564名患者,全程使用中药治疗,无1例转为重症,无1例死亡。表明中医药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杨倩  孙勤国  江波  徐鸿婕  罗蒙  谢萍  黄威  丛泽伟 《中草药》2020,51(8):2050-2054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个院区2020年1月27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103例治疗完整的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出院、好转转出、死亡病例。根据当时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对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中药)组患者5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52例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肺部CT吸收情况,住院天数,转归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组51例,年龄(61.57±1.84)岁,男性28例,对照组52例,年龄(66.46±2.29)岁,男性24例,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升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经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降低(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白蛋白未见增高且有下降趋势,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患者白蛋白含量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白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肺部吸收好转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重症患者,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从而提高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重症患者疗效确切,中药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对COVID-19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方法进行归纳分类,并对当前现代化的四诊信息采集技术进行总结,各述优劣,以期两者可以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服务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为中医抗疫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对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COVID-19本土确诊病例176例,采集入院时临床资料,进行心理问卷(GAD7、PHQ9)调查,计算中医证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证素对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结果]纳入COVID-19患者176例,伴发抑郁状态者102例,伴发焦虑状态者112例,伴发抑郁合并焦虑状态者99例,计算得出中医证素20种(病位证素9种,病性证素11种),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位在脾、肝,病性为气滞,伴发抑郁状态比例高;病位在脾、肝,病性为热、痰、气滞、食积、寒,伴发焦虑状态比例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病位在肝(OR=10.346)和病性为气滞(OR=1.152)是伴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病位在脾(OR=3.380)、病位在肝(OR=9.791)、病性为热(OR=4.358)是伴发焦虑状态人群的危险因素;病位在脾(OR=2.259)、病位在肝(OR=12.057)、病性为气滞(OR=2.731)是伴发抑郁合并焦虑状态人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