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超声造影参数联合常见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前列腺癌(PCa)治疗后生化复发的价值。方法:选择PCa患者149例,治疗前均接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测定、超声造影以及穿刺活检病理分级,治疗后进行5年随访。随访期间出现生化复发的PCa患者纳入复发组,其余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临床指标及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影响PCa患者生化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PCa患者生化复发的概率。结果:149例患者中,失访8例,余141例患者治疗后5年内生化复发率为29.1%,41例纳入复发组,100例纳入未复发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32)、治疗方式(P=0.035)、Gleason评分(P=0.031)、治疗前PSA(P=0.022)、峰值强度(PI)(P=0.048)及达峰时间(TTP)(P=0.041)是PCa治疗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影响因子。基于上述因子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index 0.935)和校准度(χ2= 9.514,P=0.301,Hosmer-Lemeshow检验),能够准确预测PCa患者生化复发的风险。结论:基于超声造影结合常见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可以精确预测PCa患者治疗后生化复发的概率,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并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3例行氩氦冷冻消融术的CR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可能影响术后总生存期(OS)的因素:年龄、基线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碱性磷酸酶、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激素敏感时间、是否化疗、有无骨转移、Gleason评分、ECOG评分、PSA有效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3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9岁(50~82岁),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6~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碱性磷酸酶、NLR、激素敏感时间、是否化疗、有无骨转移、Gleason评分、PSA有效率是影响CRPC患者冷冻消融术后OS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P=0.003)、NLR(P=0.009)、Gleason评分(P<0.001)是CRPC患者冷冻消融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LR可作为CRPC患者行氩氦冷冻消融术的预后指标,N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增强(DCE)MRI和增强超声(CEUS)分析组织血管形成。评估CEUS是否可以提供与DCE-MRI相当的信息来检测前列腺癌(PCa)并预测其侵袭性。方法对92例病人进行了事后评估。对MRI发现的存在可疑病变的病人进行CEUS和DCE-MRI参数分析。评估良性病变、低/中等和高级别的PCa的预测值。靶向活检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良性病变,51例;低级和中级PCa(Gleason分级1和2),22例;高级PCa(≥Gleason分级3),19例]。结果在所有外周带病变中的CEUS检测参数中,仅达峰时间(TTP)CEUS显示良性病变和PCa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UC=0.65)。在所有测试的DCE-MRI参数中,速率常数(k_(ep))是整个前列腺(AUC=0.83)和外周带病变(AUC=0.89)中高等级PCa的最佳鉴别参数。结论 DCE-MRI显示出检测PCa和预测其侵袭性的优越性能。CEUS和DCE-MRI在外周带病变中的表现比在移行带病变中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列线图模型预测前列腺癌(PCa)Gleason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8例PCa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高危组(Gleason评分>7分)185例,中低危组(Gleason评分≤7分)153例。利用分割软件手动勾画所有患者的病灶感兴趣区并进行高通量特征提取,经过筛选和降维处理后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于评估模型对Gleason分级的预测效能。结果 分别构建基于T2WI序列、ADC序列和T2WI+ADC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三组模型在测试组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765、0.780。列线图预测模型由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影像组学评分构成,列线图预测模在测试组中的AUC为0.874,对PCa Gleason分级的预测效能最高。结论 由年龄、TPSA、FPSA及影像组学评分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PCa Gleason分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常规超声(CUS)、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VTIQ)、声辐射力成像(VTI)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参数在术前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的乳腺癌患者,共91例患者94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US、VTIQ、VTI、CEUS检查,术后完善病理结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筛选出有意义的超声特征参数,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超声特征参数为Alder血流分级、增强速度、最大剪切波速度(SWVmax),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0(95%CI:0.568~0.795)、0.643(95%CI:0.520~0.754)、0.681(95%CI:0.559~0.788)。基于以上三个超声特征参数建立预测模型方程Y=-6.903+2.100×Alder血流分级+1.790×增强速度+0.423×SWVmax,该预测模型AUC为0.814(95%CI:0.703~0.897),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78.05%。一致性检验(Kappa=0.625,P=0.002),预测模型与病理结果检验中高度一致。结论:CUS、VTIQ联合CEUS检查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乳腺癌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的MR波谱特征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MR波谱分析(MRS)方法定量分析前列腺癌(PCa)的代谢特征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Ca21例以6分区的方法(将前列腺分为左、右侧的底部、中部、尖部)进行MRS定量分析。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取材位置归入相应的分区,测量其(胆碱+肌酸)/枸椽酸盐(CC/C)的比值。将PCa的MRS代谢结果与其Gleason评分进行对照。结果21例患者74分区有癌,其CC/C均值为2.13±0.82;52分区无癌,其CC/C均值为0.59±0.20。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P=0.00)。PCa的CC/C比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r=0.66,P=0.01)。Gleason评分≥7组和<7组的CC/C比值分别为2.61±0.79和1.69±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1)。结论CC/C与Gleason评分有相关性,MRS有可能无创地评价PCa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value)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及PSA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Pca患者4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GE公司Twin-speedHD和HDe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体线圈为射频发射和接受线圈进行扩散加权成像。通过GE高级工作站4.3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的Pea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值,分析Pca癌灶ADC值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及PSA的相关性。结果:45例Pca癌灶ADC的平均值为(0.914±0.066)×10^-3mm^2/s,Pca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及PSA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03、-0.497、-0.437,P值均〈0.05。结论:Pca病灶的ADC值与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及PSA存在相关性,根据ADC值可对Pe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对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v2.1)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联合临床常用指标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4月本院515例经病理证实且行前列腺bp-MRI检查(T2WI+DWI)患者的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患者bp-MRIPI-RADSv2.1评分、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及前列腺体积(PV)在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得出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利用约登指数确定各独立预测因素的最佳诊断阈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各因素单独及联合诊断csPCa的效能,并通过Z检验加以比较。结果:515例患者,年龄47~93岁,平均70±8岁,其中csPCa116例,非csPCa399例(低危癌,即Gleason评分≤3+338例,非PCa36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I-RADSv2.1评分和上述临床指标在csPCa组和非csPCa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v2.1评分(OR=7.015,95%CI=4.776,10.302)和PSAD(OR=5.545,95%CI=2.364,13.007)为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当PI-RADSv2.1评分≥4、PSAD≥0.25μg/L·mL时约登指数最大,ROC曲线表明两者联合诊断csPCa的准确性高于bp-MRI和PSAD单独应用(AUC分别为0.939、0.887、0.77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Z=2.259、5.573,均P<0.05)。结论:基于PI-RADSv2.1的bp-MRI联合PSAD对csPCa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当PI-RADSv2.1评分≥4、PSAD≥0.25μg/L·mL时,两者联合显著提高对csPCa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b值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研究信号强度(S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血清PSA的相关性.方法 4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的PCa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PSA水平和进行b值=300,800,1 000 s/mm2 DWI扫描,并根据DWI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PCa区SI及ADC值,观察内分泌治疗前后血清PSA变化及不同b值条件下SI、ADC值的变化情况,并分别研究SI和ADC值与血清PSA的相关性.结果 (1)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后血清PSA分别为 (35.63±20.91) ng/mL、(5.98±3.8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b值条件下,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ADC值分别为(1.06±0.06)×10-3 mm2/s,(0.83±0.04)×10-3 mm2/s,(0.73±0.03)×10-3 mm2/s;治疗后ADC值升高,分别为(1.33±0.09)×10-3 mm2/s,(1.16±0.09)×10-3 mm2/s,(1.10±0.08)×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SI分别为809.09±79.06,417.42±26.65和327.42±25.26;治疗后SI分别为780.10±78.52,409.33±33.93和320.00±3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a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前ADC值与血清PSA呈负相关(r300=-0.58,P<0.01;r800=-0.60,P<0.01;r1 000=-0.66,P<0.01).内分泌治疗后ADC值与血清PSA亦呈负相关(r300=-0.55,P<0.01;r800=-0.52,P<0.01;r1 000=-0.61,P<0.01).治疗前SI值与血清PSA呈负相关(r300=-0.09,P<0.01;r800=-0.18,P<0.01;r1 000=-0.28,P<0.01).结论 不同b值条件下,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后ADC值升高,与PSA水平均呈负相关,以b值=1 000 s/mm2相关性最明显;DWI联合血清PSA可作为监测与评估PCa疗效的手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PC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高b值扩散峰度成像(DKI)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及肿瘤分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3例PCa及39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术前DWI图像。计算癌灶及良性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3000)、DKI扩散系数(D7b)及峰度系数(K)。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63例PCa患者分为低危组(Gleason评分=3+3、3+4)、中危组(Gleason评分=4+3、4+4)及高危组(Gleason评分≥9),比较低、中、高危组前列腺癌组织的D7b、K及ADC3000值,分析DKI预测PCa组织Gleason评分的能力。结果:外周带:39例癌灶的平均K值较39例良性病灶高,ADC3000及D7b值较良性病灶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KI(D+K)及ADC3000诊断外周带P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8及0.971。移行带:24例癌灶的平均K值较39例BPH高,AD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术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51例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做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前列腺癌复发定义为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连续2次≥0.5μg/L。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及患者年龄、术前PSA、穿刺标本的Gleason评分、切除标本的包膜、切缘、精囊及Gleason评分、淋巴结及患者睾丸是否切除、术后抗雄激素治疗和术后放疗的协同作用。结果 平均随访期为(34.88±22.33)月。将所有因素先放入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有年龄(P=0.007)、术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P=0.003)、包膜侵犯(P=0.005)、阳性切缘(P=0.000)、穿刺及切除标本Gleason评分(P分别为0.018,0.011)、术前或术后行睾丸切除术(P=0.005)。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预后有意义的因素是年龄(P=0.011)、术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P=0.017)、阳性切缘(P=0.000)、切除标本Gleason评分(P=0.002)、术前或术后行睾丸切除术(P=0.040)。结论 术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癌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及其意义,评估DWI的ADC值作为PCa疗效监测分析指标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理学证实的42例PCa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测量治疗前后癌区的ADC值及患者血清PSA水平,对治疗前后ADC值和血清PSA水平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治疗前后ADC值变化与PSA值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癌区的ADC值(0.6629±0.13)×10~(-3)mm~2/s、PSA值(65.7579±38.08)μg/L;治疗后ADC值(1.0031±0.22)×10-3mm2/s、PSA值为(10.4945±23.82)μg/L,癌区的ADC值和PSA值治疗前后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治疗前后癌区ADC值变化与PSA水平变化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本组病例结果表明ADC值可用于临床PCa内分泌治疗的疗效监测,作为疗效检测指标PSA有益的补充,在PCa内分泌治疗的监测与疗效评估中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PCa内分泌治疗前后ADC值变化与PSA值变化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磁共振波谱(MRS)分析在临床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曾行MRI检查,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87例的MRI+ MRS图像及谱线,计算(胆碱十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值,依据临床TNM分期、Gleason病理分级、危险因素分级进行分组,对各组(Cho+ Cre)/Ci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Cho+ Cre)/Cit值与临床TNM分期、Gleason病理分级、危险因素分级呈正相关性(r=0.643,P<0.000 1;r=0.656,P<0.000 1;r=0.644,P<0.000 1).且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危险因素分级的前列腺癌的(Cho+Cre)/Cit值组内有差异性(F=23.89,P=0.000 1;F=35.01,P<0.000 l;F=35.11,P<0.000 1).结论 前列腺癌MRS分析的(Cho+Cre)/Cit值与临床分期、病理及危险因素分级相关,对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PCa)内分泌治疗前后DCE-MRI定量参数的变化,探讨DCE-MRI定量参数作为分析指标在用于PCa内分泌治疗后疗效监测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33例PC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测量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e)和速率常数(Kep)在内分泌治疗前后癌区的各参数值和血清PSA水平,对前后间参数变化的差异作统计学分析,并探讨DCE-MRI定量参数变化与PSA值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癌区的Ktrans(3.2502±1.46)×10-3 min-1、Kep(2.3341±1.59)×10-3 min-1、Ve 1.1.7475±0.87、PSA (59.9054±37.15)μg/L,治疗后癌区的Ktrans(2.1873±1.19)×10-3min-1、Kep(1.0325±0.68)×10-3min-1、Ve2.0512±0.75、PSA (2.4831±3.93)μg/L;,其中癌区Ktrans、Kep值、PSA值在治疗前后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在治疗前后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癌区治疗前后DCE-MRI的参数变化与PSA值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DCE-MRI的定量参数Ktrans、Kep在PCa内分泌治疗后发生变化,可用于临床PCa内分泌治疗的疗效监测,可作为临床PCa疗效检测指标PSA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纹理分析技术评估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6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将术后病理结果分为GS=6分、GS=(3+4)分、GS=(4+3)分、GS=8分及GS=9~10分五组。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参照应用OmniKinetics软件提取各组磁共振T_2WI肿瘤区域的纹理特征,对五组受检者纹理值进行统计学比较,与Gleason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用二分GS作为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各纹理值及组合对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诊断价值,并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组之间AUC值。结果当Gleason评分增高,熵值呈增高趋势,能量呈现降低趋势,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差异(F=10.826,F=2.796,P0.05)。Gleason=6分组、Gleason=(3+4)分组与Gleason=8分组、Gleason=9~10分组间的能量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5)。前列腺癌区熵及能量与不同Gleason分组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0.267,r=-0.492,P0.05)。Gleason=6分与Gleason≥7分之间,熵和能量联合应用的AUC最大且与单独使用能量的AUC有统计学差异(P0.05),Gleason≤(3+4)分与Gleason≥(4+3)分及Gleason≤(4+3)分与Gleason≥8分之间,熵和能量联合应用AUC最大且与单独使用熵的AUC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磁共振T_2WI的纹理分析可以评估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尤其联合使用熵及能量可以产生更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前列腺术前多参数MRI(mp-MRI)在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后病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在本研究所接受前列腺癌术前mp-MRI和RP与ePLND的病人。记录每例病人的完整术前临床资料和肿瘤特征。最终的组织病理学分级为参考标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101(22.8%)例病人发现淋巴结转移。在单因素分析中,所有临床和放射学参数均与淋巴结侵犯相关(均P0.03);MRI上肿瘤的体积(mrV)、MRI上肿瘤的ADC值和肿瘤T分期(mr T)是最准确的预测因子(分别为AUC=0.93、0.86和0.84)。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原发性Gleason分级、mrT和mrV的多变量模型显示出高预测准确性(AUC=0.956)。在mrT2期和mrV1 mL(1.8%)的肿瘤中可见淋巴结转移的患病率非常低。结论前列腺术前mp-MRI可以预测前列腺癌病人的淋巴结转移,可能允许更好地选择ePLN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T2加权成像(T2WI)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靶点穿刺、临床病理学确诊并于穿刺前后1个月内行前列腺MRI检查的PCa患者41例,年龄49~89岁,中位年龄69岁。所有患者均行3.0T超高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2)的D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MRI成像。以前列腺靶点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T2WI、DWI(b=2000 s/mm2)、DWI(b=3000 s/mm2)、T2WI+DWI(b=2000 s/mm2)、T2WI+DWI(b=3000 s/mm2)对PC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各方法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 结果 41例患者中,PCa患者26例(通过临床结合穿刺点位置确诊为外周带PCa),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T2WI、DWI(b=2000 s/mm2)、DWI(b=3000 s/mm2)、T2WI+DWI(b=2000 s/mm2)、T2WI+DWI(b=3000 s/mm2)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0.962(25/26)、0.962(25/26)、0.962(25/26)、0.923(24/26)、0.923(24/26),特异度分别为0.400(6/15)、0.667(10/15)、0.876(13/15)、0.800(12/15)、1.000(15/15),准确率分别为0.756(31/41)、0.854(35/41)、0.926(38/41)、0.878(36/41)、0.951(39/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814、0.914、0.872、0.972(P=0.056、0.001、<0.001、<0.001、<0.001)。 结论 T2WI+DWI(b=3000 s/mm2)序列图像诊断PCa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多参数MRI(mpMRI)特征和临床因素与前列腺癌(PCa)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化复发(BCR)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PCa根治性切除术前行mpMRI检查的152例男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年龄44~82(69.0±7.2)岁。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分析MRI特征,主要包括PI-RADS评分、前列腺体积、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是否累及包膜或精囊、mpMRI临床T分期。采用最新的PI-RADS V2.1进行mpMRI图像评分。将发生BCR作为随访的终点。应用X-tile统计软件确定连续变量的最佳临界值。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PCa术后BCR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BCR发生率为27%(41/1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水平、穿刺和术后Gleason评分、PI-RADS评分、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MRI累及包膜、病理包膜侵犯和精囊侵犯、mpMRI临床T分期是PCa术后BCR的危险因素(χ2=4.224~23.531,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 、术前PSA水平及MRI累及包膜是PCa术后BCR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38、2.675、3.175,95%CI:1.437~7.293、1.046~6.841、1.061~9.502,均P<0.05)。 结论 低BMI、术前高PSA水平及MRI累及包膜与PCa根治性切除术后BC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弹性成像早期准确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前后的病理结果分为反应显著组(63例)和反应非显著组(1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NAC前、NAC周期1、2、3、4病灶最大径和弹性比值(B/A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AC每个周期下病灶最大径和B/A值预测NAC疗效的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探讨病灶最大径联合B/A值早期准确预测NAC疗效的最佳时间。结果:病灶最大径和B/A值在NAC治疗期间内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82.286,P组内<0.001;F组内=141.905,P组内<0.001)。B/A值在反应显著组与非显著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1.990,P组间=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径仅在NAC周期4的曲线下面积(AUC)>0.8;B/A值在周期3的AUC接近0.8,周期4的AUC>0.9,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NAC周期3最大径联合B/A值的拟合方程为logit(P)=-33.307+4.805×B/A值+3.087×最大径,此时AUC=0.915(>0.9),截断值为0.746,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4.60%。结论:形变弹性成像中病灶B/A值联合病灶最大径可以提前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NAC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患者治疗前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从而以ADC值为定量分析指标,将DWI用于PC疗效的监测与评估。方法:48例经病理证实的PC患者均行内分泌治疗,其中12例行去势手术。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其治疗前后的ADC值和血清PSA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PC患者治疗前病灶ADC值为(0.778±0.108)×10^-3mm2/s,PSA值为(28.055±28.880)μg/L;治疗后病灶ADC值显著升高为(1.068±0.187)×10。mm。/S(P〈o.05),PSA值显著降低为(6.265士13.203)μg/L(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患者治疗前后ADC值与PSA均呈负相关(r=-0.677,P=0.001;r=-0.644,P=0.00)。结论:PC患者内分泌治疗后ADC值升高,与PSA水平呈负相关,DWI有望连续、定量、便捷地监测和评估PC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