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近视程度儿童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前瞻队列性研究。选取5~14岁的近视儿童患者45例89眼,并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不同的屈光组,其中轻度组27眼,中度组42眼,高度组2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加强深度扫描模式(EDI-OCT)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比较近视各组间的SFCT变化规律,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轻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SFCT分别为253.22±43.56、223.19±54.93、185.90±50.99μm(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FCT与SE、眼轴长度(AL)、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0.430、-0.499、0.425,均P<0.001); 与K1、K2略相关(P<0.05)。近视各组间近视家族史构成比有差异(χ2=7.44,P<0.05)。

结论:儿童近视程度越深,SFCT越薄,AL与SFCT相关性略优于屈光度,且儿童近视程度与近视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已经成为研究眼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在一些眼科疾病中,SFCT的改变呈多样性,表现出脉络膜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极其复杂的改变,而且在血管性相关性疾病,或因缺血、缺氧等因素导致的全身性疾病中,SFCT的变化也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学龄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其分层厚度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横断面观察研究.招募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的学龄近视儿童71例(142只眼),并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不同的屈光组,其中轻度近视组70只眼,中度近视组38只眼,高度近视组34...  相似文献   

4.
近视是引起视力损害的一个全球性公共问题,它的发生发展常常伴随着眼部各个组织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涉及巩膜、脉络膜及视网膜等退行性变化.近年来,随着近视患病率越来越高,近视病理机制的探索及防治已成为全球性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近视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因素的参与,最终会造成严重的视觉损害.脉络膜作为眼部重要的血管组织,...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脉络膜在调节眼球生长和近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脉络膜厚度显著变薄并伴有血流灌注减少,进一步引起视网膜和巩膜局部缺氧,促进眼轴延长并加速近视发展;脉络膜的厚度和血流或许可作为近视的早期预测因子。本文即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07/2018-09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6~15岁近视儿童60例60眼,分别在基线及随访6mo时测量眼压、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及SFCT,分析上述眼部参数的变化情况及SFCT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基线时相比,随访6mo,近视儿童SFCT平均减少8±14μm(P<0.001),眼轴长度平均增加0.15±0.16mm(P<0.001),等效球镜度平均增加-0.34±0.33D(P<0.001),且SFCT变化值与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变化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 s=-0.701、0.633,均P<0.001),表明较快的眼轴增长和近视度数增加与更多的络膜厚度变薄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是SFCT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近视儿童SFCT随着时间变薄,眼轴长度与SFCT呈负相关,且眼轴增长较快和近视度数增加较多的儿童通常也伴随着更多的SFCT变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近视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经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近视产生的眼底病变严重损害视力,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早期视网膜脉络膜的厚度变化是眼底病变的重要因素。然而,近视发生过程中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尚不明确。现就近视发生过程中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近视的进一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为临床医师诊断、预防和监测黄斑及脉络膜相关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测量和分析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并探讨MF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确诊为单眼MF的患者25例(MF组),同期选取50例(50眼)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年人为对照组。采用SD-OCT,分别对黄斑中心凹下及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5 mm处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F患眼与对侧眼相比,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及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5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均大于MF眼(t=24.131、20.345、16.140、13.923、19.037,P<0.01)及对侧眼(t=22.033、18.066、14.818、13.049、17.247,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MF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最薄[(130.3±27.8)µm],与对侧眼相比[(147.8±25.6)µ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薄可能是MF的危险因素(OR=1.78,95%CI:1.39~2.26,P<0.05)。结论MF患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明显变薄,可能和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目前我国近视低龄化与快速增长特点明显,青少年儿童近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视觉经验指导儿童屈光状态与正视化的发育。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伴随着眼球结构改变,脉络膜呈现变薄趋势。脉络膜的厚度变化可能由血流灌注决定。脉络膜血流灌注下降可能导致巩膜缺血缺氧,缺氧诱导巩膜基质重塑和眼轴增长。本文就脉络膜血流与近视的相关性展开综述,提示关注脉络膜变化在近视防控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君  雷方 《眼科新进展》2016,(8):777-779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前节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SD-OCT)等检查确诊。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6个月、12个月后应用SD-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进行深度加强扫描(enhanceddepthimaging,EDI)测量SFCT。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进行比较。结果 患眼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287.85±27.70)μm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患眼SFCT厚度(437.46±30.1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治疗2周后,患眼SFCT厚度为(352.50±60.37)μ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眼SFCT厚度分别为(299.32±20.12)μm、(297.61±21.89)μm,与正常人群SF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2、1.272,均为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SFCT较正常同龄人群明显增厚,恢复期与同龄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同时比较与其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均相匹配的高度近视未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高度近视患者72例(72眼),分为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36例(36眼)和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36例(36眼),2组患者均行眼轴长度、屈光度、眼底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 高度近视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102.38±39.05)μm,高度近视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61.72±22.28)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5)。两组内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结论 高度近视的发展可能与脉络膜的血流灌注状态有关,脉络膜血流灌注减少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薄可能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期间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SFCT)变化,确定临床与视力预后相关的脉络膜参数。
  方法:前瞻性、开放性研究。临床确诊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0例50眼纳入研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 ETDRS )视力表测量矫正视力,同时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及三面镜作相应检查。治疗前患眼EDTRS视力表视力0~69个字母,平均视力29.69±13.46个字母。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lL,每月随访,观察抗VEGF治疗期间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确定与视功能相关的脉络膜参数。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玻璃体腔注射2.47±2.23次。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提高13.62±8.98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5);治疗前、治疗后1、6、12lo,患眼平均SFCT分别为81.48±61.62、79.63±60.98、77.92±61.26、78.34±59.48μl,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2.09±8.93、3.68±7.42、3.16±6.95μl。治疗后1lo平均SF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治疗后6、12 lo平均SF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61,P<0.05)。24眼(48%)复发,平均每眼复发1.39±1.23次,SFCT自治疗后1lo的75.7±51.6μl到复发时的84.4±55.9μl (比治疗后1 lo 的厚度增加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6眼(52%)无复发眼,治疗后1lo 85.3±52.7μl,6lo 83.6±50.5μl及12lo 84.2±54.2μl ,各时间点SFCT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的改变(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严重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lab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抗VEGF治疗(雷珠单抗注射)使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 SFCT 下降,而CNV复发时表现为SFCT增厚, SFCT的增厚可能是CNV活动期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丛  李倩  刘武  史雪辉  苗伟丽 《眼科》2014,23(5):316-318
目的 利用频域OCT(Cirrus HD-OCT)研究中低度近视儿童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7~12岁双眼单纯中低度近视者54例(108眼),平均年龄(9.80±1.44)岁,最佳矫正远视力≥1.0,等效球镜度数(-6.00 D~-0.50 D)。正常对照组为双眼正视儿童58例(116眼),平均年龄(9.78±1.58)岁,等效球镜度数(-0.50 D~0.50 D)。方法 应用Cirrus HD-OCT的512×218扫描模式对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进行检查,并对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数值进行比较。主要指标 黄斑区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区视网膜容积(MV)、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AMT)、内环平均视网膜厚度(I-AMT)、外环平均视网膜厚度(O-AMT)。结果 中低度近视组CST(239.7±18.1 μm)与正常对照组(238.4±18.1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 MV、AMT、I-AMT及O-AM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且数值与屈光度呈正相关(r=0.276~0.424, P=0.000~0.004)。结论 中低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旁中心视网膜厚度随近视加深有变薄趋势。(眼科, 2014, 23: 316-318)  相似文献   

14.
高度近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因其对眼底造成的不可逆性改变。高度近视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不及时干预可引起近视进一步加重,甚至失明。但近视的筛查经常遇到患儿近视度数不高,进一步检查发现已有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这种隐匿性的高度近视改变在诊疗过程中极容易被忽视。本文旨在总结近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文献,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临床研究提供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5.
近视是目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往往会伴发一系列眼底病理改变,如Fuchs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可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伤。近年研究发现脉络膜厚度和血流的改变在高度近视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脉络膜的厚度改变可以直接反映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高度近视眼脉络膜厚度较正常眼显著变薄,且不同区域变薄程度存在差异。同时,脉络膜是眼部供血的主要来源,其血流状况直接决定了眼球的供血是否充分。因此观察高度近视眼脉络膜厚度及血流的改变,对探讨近视的进展或观察其病理性改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综述阐述了高度近视脉络膜结构、厚度及血流改变情况等,同时分析讨论了近年研究的新进展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所面临的新挑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期望为临床监测高度近视的发生和进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频域OCT观察高度近视继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mCNV)患者脉络膜厚度的特点及其与眼轴、屈光度的关系。
  方法:纳入2010-10/2014-12于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单眼mCNV的患者30例。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SD-OCT),分别测量患眼与健眼黄斑中心凹下及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5mm处的脉络膜厚度(SFCT,SCT1.5mm, ICT1.5mm,NCT1.5mm,TCT1.5mm)。屈光度、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下及不同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屈光度、眼轴长度、不同位点的脉络膜厚度与mCNV的关系。
  结果:mCNV患眼与对侧健眼相比,眼轴长度与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CNV眼的ICT1.5mm变薄(140.85±33.46μm ),与对侧眼相比(168.95±45.3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T1.5mm变薄是mCNV的危险因素( OR=2.12;95%CI:1.35~3.28;P=0.02)。
  结论:ICT1.5mm变薄可能是mCNV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