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常见的难题,它不仅给患儿机体造成损伤,增加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影响治疗、抢救工作,并且加重了临床护士的工作负荷。现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科患儿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士主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临床多采用四肢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输血,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治疗效果。由于患儿心理发育不成熟和对疼痛的恐惧等,导致患儿在护理操作中表现出不合作或哭闹,使护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以致不能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或采集标本而延误病情。笔者根据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了提高患儿四肢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原体性肺炎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本院儿科病房住院的80例小儿支原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护士运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进行护理和指导,对照组护士则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患儿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后,其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在体温消退时间、咳嗽好转时间、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原体性肺炎感染中应用能有效减少肺炎并发症,改善患儿不适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途径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40例作观察,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在患儿治疗期间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途径,对比两组护理的应用效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患儿相关数据比较均存在显著优势,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取临床护理途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身体恢复速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小儿烧伤是烧伤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烧伤,约占烧伤病例的34%,因其体积小单位体表面积大,又因其对治疗不合作,故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尤其小儿卧床体位对治疗影响更甚。临床上无合适的小儿翻身床,用普通病床定时翻身,不仅增加患儿痛苦,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不利于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我科根据患儿的特殊情况制作了两种小儿人字床,用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手术床配制的手架往往对于大人的约束较实用,但对于14岁以下的小儿,由于小儿四肢不够大,所以固定起来比较不方便。临床上固定小儿体位多种多样,如绷带、绳子、手按压等。其缺点如下:(1)因使用的是一次性物品,造成资源浪费。(2)方法较复杂,耽误时间,增加工作量。(3)若打结方法不对或按压过量,会影响四肢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7.
陈凤宝 《家庭护士》2007,5(8):77-7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许多护士临床工作中感到棘手的难题,又是最能体现护士基本功的技术性操作,这无形的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压力,同时给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小儿头皮血管明显,血管充盈,一针见血大多没有问题.但如果遇上脱水、休克患儿或天气变冷,体表血管收缩,一次性输液管变硬时,穿刺的成功率就大大降低,这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更延误了抢救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小儿是常见手术对象,年龄从婴幼儿至学龄儿童不等,由于其生长发育不成熟,手术室的诸多护理措施也不同于成人。其中小儿下肢约束带通常情况采用中单对折2次后横铺于双大腿下,两端分别向上绕膝部1圈后掖在床垫下,不仅操作不够规范,患儿感觉不舒服,而且术中往往不能维持有效的约束作用,影响手术操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自制小儿束腿带术中固定患儿双下肢38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小儿内科住院治疗的前5位病种(婴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共1611例患儿订临床护理路径并实施,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的1566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P〈0.01)。结论在小儿内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头皮静脉是小儿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小儿头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术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高要求的技术操作。注射时,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出汗多、头发长等原因,常常使胶布固定不牢、松脱而致针头滑出血管外或针头脱落,增加了患儿痛苦,导致家属不满意,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浪费了材料,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小儿头皮固定圈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需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治疗的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儿科ICU气管插管患儿非计划性拔管是医护人员关心的问题.它的发生率是衡量ICU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非计划性拔管延长患儿住院天数,增加患儿住院费用,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所以,气管插管固定的护理很重要.在气管插管护理方面除了实施恰当的护理操作;适当地给予患儿镇静;妥善的给予患儿约束以外,妥善、有效、牢固的插管固定至关重要.在儿科,气管插管常用经口气管插管.为此,作者经过1年的临床实验证明小儿经口气管插管胶布固定新方法,效果更好,更适用于临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戴宁  刘文杰 《天津护理》2005,13(3):137-137
临床上对癫痫大发作、谵妄、躁动者进行四肢的约束时,选用约束带不当,可造成患者损伤,影响治疗与护理。因此,我们对约束带进行改进,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性操作,依靠静脉输液给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将不同年龄小儿分为三个年龄组,分别采取不同的穿刺部位,对穿刺方法及成功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采用小儿四肢静脉输液。由于小儿大多数治疗时不合作,静脉穿刺难度大。护理人员少,陪护限制等原因,容易出现输液液体外渗,输液终止的情况,影响了治疗,造成患儿多次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小儿四肢静脉输液时的简易固定法,即为手或足的约束法中的一种新方法,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许多方便,从而为患儿减少不必要的痛苦。1制作材料及方法现采用装药长方形、扁平纸盒,长约10~15cm,宽约4~6cm,高约1~2cm左右的小药盒,静脉穿刺成功后,先将针头按常规固定,将患儿小手或小脚平行放于纸盒上取患儿舒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护理工作中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技巧。分析2组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情况、患儿及其家长在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依从性(94.00%)与对照组(62.00%)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家长及患儿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98.00%)与对照组(66.00%)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肢体语言沟通技巧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较大程度地增加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与康复。笔者曾对上万名小儿进行过静脉穿刺,成功率在95%以上,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继荣 《护理研究》2006,20(2):454-454
在临床护理中,患儿因约束不牢或看护不当,导致躁动伤害的发生。唐莉…报道,22例患儿在烦躁哭闹中由于看护不当,患儿自行抓脱静脉留置针。王嫒报道,1例患儿术后放置“T”型引流管,由于患儿躁动不安,拔出“T”型管,造成再次手术。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小儿肘关节约束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士每天最常见的技术操作,在患儿输液的全程中是否能保证患儿舒适,减少输液故障的发生,是小儿静脉输液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多年来,在我院陪伴病房小儿四肢静脉输液多采用夹板、胶布固定约束的方法,临床观察存在  相似文献   

20.
患者四肢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往往因小儿、躁动患者配合度低或病情危重输液时间长等原因,经常导致输液中途脱针,复针率高.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我们在输液工作实践中对肢体进行夹板固定后用利用简易约束带进一步固定,此方法受到了手术患者、小儿及躁动患者、危重病人护理者的认同,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