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胸闷、胸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具此症状的患者,常被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而有些患者经各项检查无心肌缺血佐证,为功能性改变,与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者发作时症状相似.我院对69例此类患者在排除冠心病后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结果52例阳性,诊断为VV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滴注(ISO)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NTG)两种药物激发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诊断饮酒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的效果对比。方法对19例饮酒后发生晕厥的患者先后进行基础倾斜试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异丙肾上腺素滴注药物激发倾斜试验,观察受试者心率血压变化及阳性症状的出现。结果基础倾斜试验全部阴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阳性3例,阳性率15.8%;异丙肾上腺素滴注阳性18例,阳性率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肾上腺素滴注对于饮酒性血管迷走性晕厥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晕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识障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过各种检查和询问病史仍不能明确病因,称不明原因晕厥(unexplained syncope,US)[1].直立倾斜试验(head up tilt table test,HUTT)是利用体位的迅速改变,引起神经体液的过度反应,诱发心血管系统异常变化,导致晕厥发作.HUTT常用来诊断US[1].HUTT可分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T)和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NHUTT),对于BHUTT阴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NHUTT.但是不论是BHUTT还是NHUTT都是一个耗时的检查过程,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本文旨在找出HUTT阳性反应集中发生的时间,并在该时间段内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年龄、性别因素对应用三阶段法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1 162例疑诊VVS患者,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7组(≤10岁组,11~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0岁组);分析HUTT结果在各年龄组的差异性,以及VVS在各年龄组的性别分布。结果 在纳入的1 162例疑似患者中,经基础+硝酸甘油HUTT共确诊505例(43.42%),经三阶段倾斜试验共确诊648例(55.8%)。HUTT在10~20岁组疑似患者中阳性率最高(60.8%),各年龄组间HUTT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人群中女性患者的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但该差异主要在31~50岁年龄组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三阶段法HUTT较传统的基础+硝酸甘油HUTT诊断VVS的检出率有所提高。VVS在各年龄段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女性较男性更为多发,但主要表现在31~50岁之间的晕厥患者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与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对52例VVS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QTd及HRV进行测量。结果VVS患儿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和最长QT间期较对照组显著增人,具有显著性差异;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间QTd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性。SDNN、SDANN及RMDNN病例组较对照组减小,且病例组SDNN、RMDNN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间HRV无显著差异。结论VVS的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障碍有关。HUTT作为诊断VVS的金标准,其阴性者不能除外VVS。QTd、HRV对VVS患儿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脏停搏致直立倾斜严重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直立倾斜试验中心脏停搏引起的严重反应.方法 采用基础倾斜(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激发试验(SNHUT).结果 心脏停搏5s以上致严重反应54例.BHUT 6例、SNHUT 48例;心脏抑制型30例,混合型24例;心脏停搏时间5.1~10s 32例,>10s 22例;青少年(<18岁)9例,成年人(≧18岁)45例.严重反应在不同性别、年龄组,BHUT与SNHUT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UTT中81.48%严重反应在达到最快心率后5min内发生,SNHUT组发生率大于BHUT组(P<0.05).结论 直立倾斜试验虽然是无创性检查,仍屡有严重反应发生.心率明显增快时要警惕严重反应发生.应积极预防和处理严重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在发病年龄、性别、诱因、晕厥先兆、持续时间及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HUTT)方面的差别。方法根据初次发病年龄把所有患儿分为低龄组(6~10岁)和高龄组(11~16岁),对两组分别进行年龄、性别、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的比较以及两组病例在诱因,先兆出现和持续时间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VVS在低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年龄组发病率抵;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低;HUTT阳性率在年龄组间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阳性率明显增高;两组在诱因、先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VS发病率低年龄组低于高年龄组,HUTT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在诱因和先兆方面,低年龄组低于高年龄组,持续时间无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不明原因晕厥患儿36例及对照组正常儿童20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 对 12 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 5 4名无晕厥病史健康对照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 ,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 (倾斜 70°、持续 30 min) ,阴性者再进行两阶段的异丙肾上腺素的激发试验。结果  112 9例晕厥患者中 ,倾斜试验阳性者 88例 (阳性率 6 8.2 % ) ,5 4名对照组中阳性者 6名 (阳性率 11.1% ) ,晕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5 )。本次试验的灵敏度 6 8.2 % ,特异度 88.9%。 2患者年龄越大阳性反应率越低 (P<0 .0 5 ) ,性别对试验的阳性反应率影响不显著 (P=0 .31)。结论 倾斜试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项比较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管抑制型(VD)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药物直立倾斜试验(IHUT)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观察指标的敏感性进行探讨。方法15例IHUT阳性的VD型VVS患者(VVS组)及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了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单阶段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SIHUT),在此过程中采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持续观察,对入选指标心率(HR)、血压(B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心缩加速度指数(AC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及胸部含液量的基础阻抗(TFC)进行分析。结果在BHUT时,两组均出现TFC值明显下降。在ISO注入仍仰卧位时,VVS组SVR值就显著下降,同时HR、CO、CI及ACI值明显升高;对照组SVR值无明显变化,但HR及ACI值也明显升高。在SIHUT阶段并且VVS组未发生晕厥时,两组仅HR值明显升高。VVS组发生先兆晕厥或晕厥时,其HR、BP及SVR值显著下降,CO、CI及ACI值仍持续明显升高。结论在IHUT过程中,VD型VVS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其晕厥发生主要与体循环血管阻力大幅度下降及ISO的诱导作用有关,并提示本组患者存在β2受体过敏。SVR值是诊断对ISO敏感或依赖的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晕厥的病因及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卧位立位血压、血常规、血糖浓度、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脑电图、24h动态心电图以及直立倾斜试验(HUT)等检测指标,以鉴别得病的原因;将VVS患儿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口服美托洛尔片)及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晕厥发作次数及HUT结果.结果 小儿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最高(64.3%),其中VVS晕厥发病最多(66.7%).治疗组经美托洛尔治疗后有效率为85.7%,HUT阴转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2.8%,HUT阴转率为44.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最高,尤其以VVS晕厥最多见;口服美托洛尔片可有效治疗小儿VVS晕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口服补液盐(ORS)在儿童体位性低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患儿8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ORS组45例和传统治疗组4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率、血压、相关症状发生率等。结果:ORS组治疗后HUTT阳性率6.67%,低于传统治疗组的23.26% (P<0.05)。ORS组治疗后HUTT-3 min和HUTT-7 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治疗前(P 均<0.05),且SBP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传统治疗组治疗后HUTT-3 min和HUTT-7 min时的DBP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HUTT-3 min时的SBP高于治疗前(P<0.05),但HUTT-7 min时的S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S组头晕、心悸、乏力、视物模糊发生率分别为8.89%、6.67%、13.33%、8.89%,均低于传统治疗组的27.91%、25.58%、34.88%、30.23%(P 均<0.05)。结论:ORS治疗儿童体位性低血压可迅速有效地升高血压,尤其是SBP,减少头晕等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儿对体位改变的耐受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时不同时间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9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基础倾斜试验及药物激发试验。其中一组基础时间为45min,药物试验时间为20min(A组),另一组基础时间为30min,药物为10min(B组),观察两组试验阳性率。结果 A组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36例(51.9%),直立性低血压94例(13.9%);B组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24例(50.4%),直立性低血压96例(14.9%),两组阳性率相似(51.9%与50.4%,P>0.05)。结论 2组不同时间直立倾斜试验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诊断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 儿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并以12名正常儿童作对照,在倾斜过程中动态观察心电图、血压、心率,并进行分析。结 果24例晕厥患儿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6例,而对照组为0。诊断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100%,诊断价值 为78%。16例阳性反应中,心脏抑制型反应3例(19%),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无变化;血管抑制型反应9例 (56%),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混合型反应4例(25%),表现为心率、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可作为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A 27-year old man experienced recurrent syncope with prodromal palpitations and resultant injury. The features of these episodes suggested a potentially neurally-mediated mechanism. Head-up tilt test revealed the 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Within the first minutes of upright posture during the total head-up tilt testing, a heart rate increase of >30 beats/min and to a maximum of 150 beats/min was documented in the patient. At the end of passive tilting, the patient lost consciousness in the absence of hypotension while in sinus rhythm of 140 bpm. The 12-lead ECG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showed no abnormalities. The patient received a beta-adrenergic blocker, a selective central imidazoline receptor agonist and psychiatric therapy, resulting in only a short-term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65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健康教育组20例、基础治疗组(健康教育结合增加盐水摄入和直立训练)22例和药物治疗组(基础治疗+美托洛尔)23例,比较三组患儿的主观疗效、客观疗效(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健康教育组、基础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主观疗效好转率分别为35.0%(7/20)、68.2%(15/22)和65.2%(15/23),基础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主观疗效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4,P>0.05),但均高于健康教育组(2分别为4.62和3.90,P均<0.05)。三组的客观疗效好转率分别为25.0%(5/20)、68.2%(15/22)和95.7%(22/23),药物治疗组高于基础治疗组和健康教育组(2分别为4.07和7.83,P均<0.05)。三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应首选健康教育结合增加盐水摄入和自主神经功能锻炼,对于反复发作次数较多以及非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者需考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0例肺栓塞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诊治的1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肺血栓栓塞诊治经验。结果1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胸痛、气短,憋气,呼吸困难,心悸,其次是晕厥,下肢疼痛肿胀及PTCA手术史;实验室检验:10例患者D-二聚体监测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低PaCO2和低氧血症;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四肢血管彩超检查提示都有一定的异常;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全部明确诊断为肺动脉栓塞;10例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9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对重症,危重患者及高危险患者常规行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DVT、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等全面综合分析能有效提高肺栓塞诊断率,胸部增强CT检查能明确诊断,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消心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β受体阻滞剂(β-RB)、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间断服利尿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静滴5.2 g.d-1,共10 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5.36%优于对照组(75.00%,P<0.05);心电图疗效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养阴生津,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活动耐量并缓解心绞痛,对缺血的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不明原因晕厥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tilt table test,TTT),试验全程行心电,血压监护,结果:TTT诱发晕厥16例,阳性率40%(16/40),其中基础倾斜试验诱发晕厥3例,阳性率7.5%(3/40),发生严重反应5例,占诱发晕厥者的31.2%(5/16),结论:T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虽为无创检查,但严重反应并不少见,应于试验前严格筛选病人,试验中及时对症处理,减少严重重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