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目的]探讨免责直报系统联合激励机制在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由护理部与信息部共同构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并结合激励机制对上报者进行奖励,比较实施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与实施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护理部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实施后坠床、新发压疮、管路滑脱、医院感染、用药错误、文书书写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事件上报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对医疗环境、护理安全管理、文书记录、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技能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免责直报系统联合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效果。方法 2014年1-3月,解放军第422医院护理部成员组成QCC小组,对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进行要因分析,并进行整改。结果通过全体圈员的参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由活动前的2.6%上升到3.84%,目标达成率为91.9%。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同时也提升了圈员的学习能力、质量意识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规避产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产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科室内实施PDCA循环管理,从人、物、环、法4个方面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来进行过程监控与质量管理,比较PDCA管理前后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及病人满意度的变化。[结果]PDCA循环管理后,病人用错药物、病情观察不详、产程观察不细、护患纠纷等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不安全事件呈报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后病人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病区管理、护理技术等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实现了不良风险的事前预防,有效规避了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医院原有的行政途径不良事件上报情况与2012年1-12月建立非惩罚性上报系统后获得的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当事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各种制度。结果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47.22%提高到93.7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5);患者的投诉率由14.72%下降到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患者满意度由(89.68±177;4.42)分升高到(93.52±177;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P<0.05)。结论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可以帮助查找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改进医院管理,减少差错,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分析PDCA管理工具在麻醉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运用情况。方法 2013年本院麻醉科开始实施PDCA管理项目,比较实施PDCA前后麻醉科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 1年后麻醉科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2年后的麻醉科不良事故上报率明显低于实施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管理后麻醉科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管理工具运用于麻醉科不良事件管理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降低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心内科收治,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各23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PDCA组应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患关系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护理沟通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PDCA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PDC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PDCA组患者护患关系评分、护理操作评分、护理沟通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患者预后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08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09年执行无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09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08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08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护理部能够获得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数据及各科室工作管理状态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反馈、整改,以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08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09年执行无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09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08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08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护理部能够获得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数据及各科室工作管理状态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反馈、整改,以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本院引进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比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后患者基础护理、护患沟通、文书记录、病房环境/安全、皮肤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患者皮肤危险度评估率、上报率、会诊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压疮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将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助于护理人员查找临床中压疮高危人群,降低压疮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20.
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与分析是提高护士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预见性,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加大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控制力度,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提高护理质量的可靠性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我科自2010年以来,在护理二级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增加了护士自我质量控制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