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脑力激荡及柏拉图等品管圈工具对活动前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最后将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由活动前的37.12%降低到活动后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是进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有效办法,可以有效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小儿普外科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7年1月—12月为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8年1月—12月对本院普外科留置胃管患儿实施品管圈活动,成立目标管理小组,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应用PDCA循环改进方法进行措施制定,制定留置胃管标准化护理流程、对全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效果探讨,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与无形成果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儿的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拨管发生率由活动前的7.64%降低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小儿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调查现状,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实施相应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圈员的各项能力。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48.9%下降至16.7%,品管圈成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责任荣誉感、活动信心6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调查现状,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实施相应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圈员的各项能力。结果老年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50%降低到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士的QCC能力、团队精神、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荣誉感显著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观察对策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区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63.01%下降至改善后的32.5%,超过改善目标值约4.3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因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确保患者及时用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和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本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选择住院患者中20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20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对临床护理中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因素,查找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常规护理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59.50%,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16.00%(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减少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研究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全体圈员按照品管圈程序开展活动,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38.6%降至19.8%。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有效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以降低ICU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选题,对患者留置针留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评价其效果。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活动实施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85.3%降低到37.3%,目标达成率为48%,改善幅度为37.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ICU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圈名为"太阳花"的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病人非预期拔管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从64.86%降低至31.48%,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法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活动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9.46%降至1.54%,圈员们在运用QC手法、创新思维及协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雷霞  何丽  王莲香 《当代护士》2016,(1):127-12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优质管理的方法管理置管患者,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67例置管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6.22%下降至活动后的2.07%,活动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拔管率,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增强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降低NICU患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程序,以"降低NICU患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立目标、要因分析、提出实施对策,并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 NICU患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37.5%降低至改善后的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NICU患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总结分析神经外科患者留置胃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并评估活动后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神经外科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23.35‰降至10.73‰,目标达成率为108.89%,进步率为54.05%。圈员们在品管圈法的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助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既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脑外科患者鼻胃管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46%降低至改善后的19%。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外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脑外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总结降低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出老年病人留置针输液的标准化措施。[结果]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原来的63.5%下降到了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支出和护患纠纷,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增加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创造科室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QCC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1.0%低于活动前6.5%,(P<0.05),目标达成率107.8%,进步率84.6%,圈员技能等8个方面得到提高。结论 QCC活动能有效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共有成员9名,以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应用品管圈活动的PDCA循环管理办法,通过鱼骨图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评价效果等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ICU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8.95%降至5.9%,运用品管圈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降低。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整个活动过程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静脉留置针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组织,确定"静脉留置针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为课题,对QCC活动前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不到位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比较QCC活动前后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等。结果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从活动前的4.46%(123/276)提高到活动后的87.50%(253/289);〈72 h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70.00%(193/276)降至活动后的8.93%(26/289)(均P〈0.05)。活动后的患者满意率为94%(272/289)高于活动前满意率63%(174/276)(P〈0.05)。结论 QCC活动使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提高,〈72 h的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为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实施护理对策:及时上门宣教,建立导管安全意识;强化落实胃管固定技能;正确评估患者意识,有效落实正确约束方法。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16.49%降至3.06%(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社区居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计划拟定、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运用PDCA程序,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分析品管效果。结果:针对改善重点,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活动前(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增加了患者安全性,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