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宝安中医院10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发生的环节原因及防护处理等方面的调查,制定干预政策,减低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0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0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43%,针刺伤原因中操作不当占到86%,针头用后能放在特制专用的硬塑料盒占20.9%.结论 护理人员面临针刺伤损伤的职业危险,应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的对策,预防和控制针刺伤损伤.  相似文献   

2.
方翠霞  何金茹  李宪章 《全科护理》2012,10(13):1234-1235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论文发表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对策,以提高护理人员论文撰写技能,提升护理服务内涵。[方法]分析2006年—2010年近5年来我院护理人员公开发表论文情况,分析论文质量及第一作者情况,进而分析护理论文发表现状。[结果]近5年来我院共发表护理论文332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一作者以中级职称及以上职称人员占绝大多数,两极分化严重;发表的论文以专科护理实践及经验交流为主,缺乏研究类论文。[结论]护理人员的论文撰写的动力不足、质量不高、缺乏系统的学习训练,应加强有关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以提高各层次护理人员的论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安全防护理概念等问题。方法 对某医院部分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20名护士中,11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95%,发生在操作后针刺伤占58.9%,尤其是针头或注射器使用后处置不当;约78.1%的人从未主动报告针刺事件;86.7%的人愿意参加有关针刺伤的职业安全培训。结论 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师、护师、药师对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各级医院促进合理用药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了解影响医务工作者用药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推广合理用药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成都市、自贡市各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用自制问卷对医师、护师、药师等医务工作者进行面对面调查。医院等级与合理用药指南制订的差异性分析采用Monte Carlo卡方分析,对影响调查对象合理用药知识知晓度的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2份,有效回收率96.0%。调查对象中对药事委员会、药物和治疗委员会熟悉的分别有217人(32.29%)和83人(12.35%);理解基本药物概念的有502人(74.71%);参加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的有411人(61.16%)。199名(29.61%)调查对象否认其所属医院设有药物和治疗委员会;60.71%的调查对象表示其所属医院对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测和反馈。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职称、基本药物了解程度和合理用药培训参与情况是影响调查对象合理用药知识知晓度的因素(其P值分别为0.038,<0.001,0.008)。结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应注意管理和教育双管齐下。应健全合理用药监督机构、提升合理用药知识水平,推进合理用药;建立治疗或用药指南,提高用药合理性;规范制度、加强管理、注重教育、促进医患交流,改善医务工作者个人知识、科学信息和用药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提高洗手的执行率和正确率。方法采用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方法 ,对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洗手指征总执行率为84.2%,其中执行无菌操作之前和侵入性操作之后均为83.6%,接触血液性分泌物之后为92.7%。洗手方法正确率为73.8%。结论该院护理人员洗手指征执行率和洗手方法正确率均不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某传染病医院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了解传染病医院护士针刺伤现状,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为制订针刺伤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工作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针刺伤发生率为97.08%;91.57%认为针刺伤的发生原因是工作繁忙;被针刺伤后7.23%的护士未进行处理;6.63%的护士不知如何正确处理;97.59%的护士被针刺伤后未上报。结论 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繁忙和防护知识的匮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医院保洁员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原因,以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有关医院保洁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调查表,对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50名保洁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82%的医院保洁员在工作期间曾发生过针刺伤,68%的医院保洁员被隐藏在敷料里或废弃物里的注射器针头刺伤,78%的保洁员未按正确的程序对针刺伤进行处理,98%的医院保洁员在被针刺伤后未进行血液检测和未上报相关机构。结论医院保洁员对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对医院感染知识缺乏了解,应重视并加强医院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知识、针刺伤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正确处理针刺伤步骤的学习,以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医院保洁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离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降低护理人员流失的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主动离职或离开护理专业的142名护理人员的工龄、职称、学历、编制组成及离职后的去向。结果:护理人员离职率与工作年限、职称呈负相关,与学历呈正相关,而且离职人员中,聘用制护士占比为89.4%。结论:通过关心年轻护士的成长; 注重高学历护理骨干的培养;加快同工同酬步伐,加大转编力度及加强科室人性化管理环境的营造等对策,努力减少护士离职,留住现有的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病患者由于发病期间其认知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丧失,在法律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加之精神症状的支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自杀、自伤、攻击他人、窒息、摔伤等意外事件。一旦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事件,医疗机构难免会被卷入医疗纠纷中。本文通过对北京医学会鉴定的2例精神科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探讨精神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管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全体临床护理人员323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针刺伤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323名护理人员在12个月内被针刺伤率为41.80%。针刺时正进行的操作主要是配药、拔针、处理废弃物等;9:00~11:00为针刺伤发生的高发时段;多数护士发生针刺伤时无干扰因素;针刺伤发生与护士视力、工作环境光线的关联不显著;操作中采取防护针刺伤措施的护士的比例为10.07%;剌伤后向护士长报告的仅有16.32%。结论护士发生针刺伤率较高。应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并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督导护士执行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对104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对104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全体临床护理人员323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针刺伤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323名护理人员在12个月内被针刺伤率为41.80%。针刺时正进行的操作主要是配药、拔针、处理废弃物等;9:00~11:00为针刺伤发生的高发时段;多数护士发生针刺伤时无干扰因素;针刺伤发生与护士视力、工作环境光线的关联不显著;操作中采取防护针刺伤措施的护士的比例为10.07%;刺伤后向护士长报告的仅有16.32%。结论护士发生针刺伤率较高。应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并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督导护士执行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调查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64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及防范意识调查,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刺伤发生率,做好职业防护。方法对针刺伤发生次数、地点、刺伤针头种类、针刺伤环节、针刺伤时是否戴手套、针刺伤后的处理、追踪检查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中93.75%发生过针刺伤,与防护意识淡薄、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相对不足、锐器处理不规范等有关。结论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较高,通过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合理配备护理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建立并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可有效防范针刺伤发生,而针剃伤发生后伤口的正确处理可减少血源性医院感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行为.方法 举办针对性针刺伤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班,对针刺伤发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制定预防锐器伤害管理规划,锐器伤害档案,确保追踪和观察等措施.对干预前后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和针刺漏报率做比较.结果 医院护理人员经过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等系统干预,职业感染针刺伤知识从原来的平均47分上升到97分,护理人员针刺伤由每年2.21人次下降到平均每年发生1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器伤上报率上升到60%(p<0.05).结论 教育、瞥导、防护处理流程等多项措施相结合,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率和提高针刺伤后正确处理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东莞市各级医院263名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芳  邓美娟  辛文 《护理学报》2007,14(7):14-16
目的 了解东莞市各级医院护理人员自我沟通理念和技能水平,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东莞市三级甲等医院160名护理人员和二级或以下医院110名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理念和沟通技能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63份,对263名护理人员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263名护理人员中,在与亲密朋友共享信息和分享情感方面的沟通方面能力较强,在处理不明确或不确定的问题时沟通能力较差.护理人员的各项沟通能力中,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克制力》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摩擦能力.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明显高于二级或以下医院的护理人员(P<0.05);高职称、高学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明显高于低职称、低学历的护理人员(P<0.01);30岁以上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低年龄组护理人员(P<0.01);护龄10年以上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低护龄组护理人员(P<0.01).结论 东莞市各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培训和提高,尤其要做好低年资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某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文化满意度,为进一步完善医院护理文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化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文化的满意程度最高为能够自觉遵守道德,并形成自觉行为的占94.2%,最低为奖惩制度能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的占57%;有16.3%满意程度较低,30.2%满意程度中等,53.5%满意程度较高;(2)影响护理人员幸福感的原因依次为工作压力大、社会支持度不足、同事关系紧张、本身健康问题.结论 医院应重视护理文化建设,根据自身组织的特点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方面全面完善同时健全对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激发护理人员最大的效能和效率,增强医院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院护士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我院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我院114名护士针刺伤情况及相关的防护知识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73.7%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针刺伤的频率与护龄及学历无关(P>0.05).结论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较大,应全员重视,加强教育,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认知现状和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推动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和发展、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116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认知和应用情况,护理人员对临床开展心理护理的意见和需求。结果 认同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占95.7%,认同做好心理护理需要具备系统的护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占84.5%;认为自己缺乏护理心理学知识,不会运用心理护理技术的占45.7%,从未使用过心理评估量表的占83.6%,只有21.6%护理人员曾经系统学习过护理心理学知识;52.6%护理人员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论 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缺乏,临床心理护理应用情况不甚乐观。应加强护理人员护理心理学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教育力度,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护理工作模式,以进一步推动心理护理落实。  相似文献   

20.
某市5家二级医院护理人员流失情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小群 《护理学报》2009,16(8):10-11
目的 了解二级医院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失情况,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市5家二级医院2005-2007年护理人员流失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5-2007年5所医院护理人员流失率5.1%、5.9%、8.9%,其中聘用制护理人员流失率高;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流失护理人员的去向不同.流失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的薪酬和待遇低、工作价值得不到体现、缺乏个人发展空间、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大等,聘用制护理人员更为突出.结论 护理人员流失情况日趋严峻.应建立良好、有序的医疗护理环境,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完善激励机制,为护理骨干提供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宽个人发展空间;合理配置护理人员,降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需求,提高职业满意度,降低流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