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济南铁路地区 6 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 ,进一步探讨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及Alzheimer病 (AD)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用简易精神量表 (MMSE)进行初选 ,根据DSM -IV -R (1994 )痴呆标准、NINCDS -ADRDA的AD临床诊断标准及NINCDS -AIREN血管性痴呆 (VD)的诊断标准和Hachinski (HIS)缺血指数量表、头颅CT、MRI和实验室基因学等检查 ,综合诊断痴呆并进一步区分AD和VD。结果 :老年期痴呆总患病率为 4 17% ,AD和VD的患病率分别为 2 83%和 1 34% ,其中AD占 6 7 8%。结论 :高龄、文化程度低是AD的易患因素 ,高糖饮食可能为AD的诱因之一 ,少量吸烟可能会降低AD的患病率 ,脑电图、FT3、头颅CT、MRI有助于诊断和分期。  相似文献   

2.
廖杰芳  楼小亮 《江西医药》2003,38(2):140-143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化,痴呆病人随之增加。按老年人患病率4.5%计算,我国已有540万患者。一个阿尔茨默病(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从发病期到寿终,在美国护理费每例平均17.4万美元,如果能推迟发病1年的话到2007年光这笔开支就可节约90亿美元。可见AD对家庭和社会,精神和经济负担都是极为沉重的,有人预言,痴呆人群增加在我国将是21世纪的又一个“灾难”。本文就痴呆诊断和治疗,结合国内外文献加予简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诊断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1例老年人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MRI扫描,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组患者大脑萎缩及海马萎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V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左右两侧海马体积、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及二者比值均显著少于VD组及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D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可通过测量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左右两侧海马体积及颞叶沟回间距来区分患者的疾病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韦建武  方达  巨喜焕  付晓燕  魏宏晨 《河北医药》2012,34(15):2266-2268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病(AD)脑部MRI的特点,为临床对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104例经临床拟诊为VD患者(VD组)及116例AD患者(AD组)进行脑部MRI平扫并对比分析其MRI图像特征.结果 AD组的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P<0.05).VD组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VD组脑白质疏松(LA)3~4分出现率高于AD组(P<0.05).结论根据VD和AD不同的脑部MRI特点,结合临床有助于对这两种痴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济南铁路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探讨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及Alzheimer病(AD)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选,根据DSM-IV-R(1994)痴呆标准,NINCDS-ADRDA的AD临床诊断标准及NINCDS-AIREN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标准和Hachinski(HIS)缺血指数量表,头颅CT,MRI和实验室基因学检查,综合诊断痴呆并进一步区分AD和VD,结果:老年期痴呆总患病率为4.17%,AD和VD的患病率分别为2.83%和1.34%,其中AD占67.8%,结论:高龄,化程度低是AD的易患因素,高糖饮食可能为AD的诱因之一,少量吸烟可能会降低AD的患病率,脑电图,FT3,头颅CT,MRI有助于诊断和分期。  相似文献   

6.
罗万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73-377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灾难,早期诊断对延缓病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但准确诊断十分困难,数学方法、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的介入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1 AD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11C-PIB和18F-FDG联合脑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额颞痴呆(FTD)鉴别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方法 10例难以鉴别为AD或FTD的患者,行11C-PIB及18F-FDG PET联合脑显像。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 老年人为对照组,行18F-FDG PET脑显像。18F-FDG结果应用统计参数图(SPM)进行基于体素水平分析,行2个样本t 检验,P < 0.001认为有统计学意义。选取11C-PIB廓清及滞留情况对比明显的55~60 min图像进行视觉分析,PIB阳性 定义为双侧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及皮质下结构PIB放射性滞留较白质为著,小脑PIB廓清。PIB阴性定义为大脑皮 层及皮质下结构、小脑无明显PIB滞留,仅在脑白质走行区少量放射性滞留。结果 18F-FDG与11C-PIB PET脑显像 示典型AD图像5例,双侧颞-顶联合皮质区、楔前叶及后扣带回大脑葡萄糖代谢减低,PIB阳性。典型FTD图像2例, 双侧额叶、前扣带回及双侧皮质下结构大脑葡萄糖代谢减低,PIB阴性。3例患者经18F-FDG脑显像仍难以鉴别,但 11C-PIB脑显像提示AD 2例,FTD 1例,并且经5~6个月随访证实。结论18F-FDG和11C-PIB联合脑显像能为AD及FTD 鉴别诊断提供双重的影像学依据,尤其是在大脑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相互重叠时,11C-PIB显像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相似文献   

8.
AD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是老年认知衰退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根据我国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AD在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5%,其发病率一般随增龄而增加。临床上出现原因不明的缓慢进展的痴呆并不能就此作出肯定的AD诊断,AD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神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氏病是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类型[1],临床典型病例少,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无法早期诊断AD[2],目前国内外已把PET/CT作为诊断AD的新型检查方法[3,4].近年研究表明:PET/CT作为新型功能的解剖成像技术,能准确无创地反应AD病灶及代谢水平,特征性地显示病灶[4],能从分子学水平上反映脑细胞的代谢水平及病变分布区域,有助于确诊AD及鉴别其他类型的痴呆,在AD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5].我们采用PET/CT检查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人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是一种慢性阶梯性进展的疾病,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痴呆。影像学改变对VD的诊断和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诊断腹部淋巴结疾病方面,将组织生化及代谢改变与解剖信息结合在一起,能够更为精确地对肿瘤淋巴结转移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1-4]。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39例行PET/CT检查并最终确诊病例,结合手术、病理、影像学和随访等资料研究探讨PET/CT在诊断腹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的认知功能总体衰退量表(GDS)及脑电图(EEG)分析,了解二者关系。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38例AD患者和49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及总体衰退量表检查并比较。结果 EEG异常率AD组89.5%、VD组85.7%,AD组随病程延长GDS、EEG呈现逐渐加重趋势,而VD组经治疗后程度有改善。两组患者EEG异常程度与认知功能GDS减退程度相平行。结论 对疑有痴呆病人进行EEG和GDS检查对AD和VD的鉴别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太原城区435名老年人老年痴呆患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太原城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筛,再根据DSM2 Ⅲ2R和修改的Hachinski缺血量表进一步区分为Atzheimer型痴呆(AD)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结果:AD和MID的患病率分别为1.37%和0.97%,总患病率为2.33%。AD的患病率与国内报道相近。而MID的患病率偏低。高龄是AD和MID的易患因素,而女性还是AD的危险因素。结论:太原城区老年人中。高龄和女性是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PET/CT联合MRI检查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69例,进行MRI、PET/CT及PET/CT联合MRI 3种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肺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PET/CT联合MRI、PET/CT及MRI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6%、76.4%及67.6%,PET/CT联合MRI诊断敏感度最高;诊断的准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ET/CT联合MRI检查(86.3%)、MRI(77.2%)及PET/CT(70.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MRI在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与PET/CT检查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联合MRI在肺腺癌诊断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独检测的不足,有助于更好地诊断肺腺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痴呆中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3年住院治疗的痴呆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D 41例,VD 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RI检查发现海马萎缩、脑萎缩、脑室改变、脑梗死、脑出血、脱髓鞘改变及无异常的发生比例。结果 AD组患者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脑萎缩以颞、顶叶明显;VD可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分别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及脑室旁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呈全脑萎缩或局限性脑萎缩。结论根据AD和VD不同的颅脑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有助于对2种痴呆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以认知障碍伴随思维、心境、行为等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潜在发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群痴呆的主要病因。有研究预测,到2040年,全球将有8 100万AD患者。高患病率将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准确、早期诊断对AD的防治至关重要。时至今日,AD的临床诊断仍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学检查,没有确切的实验室诊断生化指标和替代标准,且其最终确诊仍需脑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军队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MCI)的发病率及向痴呆和Alzheimer病(AD)的转化率,为进一步研究AD提供依据。方法:以2001年石家庄市26个部队休干所MCI患病率调查的2674名60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为研究对象,对患病率调查时诊断为MCI的216例患者和2302名认知正常受试者进行为期3年的队列研究,比较MCI患者和认知正常受试者痴呆和AD的平均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术后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和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大肠癌术后随坊中的作有及相互关系.方法 43例大肠癌术后病人做个全身PET/CT检查,并在一周内检测血癌胚抗原(CEA)、肿瘤抗原19-9(CA19-9)、肿瘤抗原50(CA50)水平,并与最终诊断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之间差异和相互关和关系.结果 43例中,27例诊断大肠癌转移.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术后转移的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87.5%;PET/CT诊断人肠癌术后转移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3.8%.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2.1%.结论 PET/CT诊断人肠癌术后的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肿瘤标志物检测高,肿瘤标志物对PET/CT诊断具有补允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是诊断大肠癌术后转移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痴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而其中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miers Disease,简称AD)约占总痴呆的10%。据国外资料显示,在西方AD患者已是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原因。而我国估计在21世纪,65岁的老年中每年约有数十万新发AD。由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问世,患者的有效护理就愈显重要。围  相似文献   

20.
方雷  安建平  赵辉  毛军峰  李运  代伟 《安徽医药》2013,34(9):1380-1383
目的研究PET/CT一体机一站式13N-Ammonia 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CT冠状动脉造影(CCTA)在冠心病(C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64排PET/CT对35例临床怀疑有中度罹患CAD风险患者进行一站式检查,先行13N-Ammonia 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后行CCTA。结果 29例患者(82.9%)被CCTA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18例患者被诊断为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18例患者中12例总压力积分>12),同机PET 24例患者(82.8%)显示心肌缺血。另外6例患者均被CCTA诊断为正常,其中3例同机PET显示心肌缺血;CCTA与PET诊断心肌缺血的一致性为93%;排除心肌缺血的一致性为37%;CCTA与PET诊断冠脉粥样硬化的一致性是83%;排除冠脉粥样硬化的一致性为50%。结论 CCTA诊断冠脉狭窄与PET诊断心肌缺血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对于轻度冠脉狭窄,PET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显示心肌缺血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