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本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护理路径,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按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急救护理措施实施.比较2组的进出急诊室时间,静脉溶栓时间,并发症,转院PCI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在进出急诊室时间,静脉溶栓时间,并发症,转院PCI例数,住院费用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了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北方医院于2013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临床急救护理路径),每组各21例。结果观察组的D-to-B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具有有效缩短患者的D-to-B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住院费用、护高护理满意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诊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救治的ACS患者104例,按照成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护理小组的前后采用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行急救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急救护理分流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及入院至首次行球囊扩张时间等;2组患者的满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急诊分流时间、急诊滞留时间以及入院至行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相应的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处理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版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来诊日期奇偶数将其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改良组患者接受改良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相关指标优于常规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急救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整体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杭州院前转送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反应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96±4.62) min、(33.14±3.48) min、(75.34±13.66) min及(9.60±2.27) d,并发症发生率8.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应激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应激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09±1.25)d,下床时间为(4.18±1.26)d,焦虑评分为(49.23±3.01)分,抑郁评分为(47.24±3.3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4.49±1.42)d]、下床时间[(8.69±1.94)d]、焦虑评分[(56.87±3.87)分]、抑郁评分[(55.76±3.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45±0.03)min,心电图时间(4.31±0.89)min,静脉采血时间(4.58±1.13)min,静脉用药时间(4.59±1.09)min,急救总时间(40.06±5.47)min;对照组分诊评估时间(2.24±0.49)min,心电图时间(7.48±1.67)min,静脉采血时间(8.96±2.64)min,静脉用药时间(7.58±2.37)min,急救总时间(62.16±8.77)min,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8.35±2.1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2.06±1.89)分;对照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3.24±4.3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8.01±3.9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提升抢救时间,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以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抢救所用时间。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0.0%、9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抢救所用时间分别为:对照组(46.8±5.3)min,观察组为(31.3±5.0)min,观察组抢救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指导护理干预,有利于护理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可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急诊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以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抢救所用时间。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0.0%、9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抢救所用时间分别为:对照组(46.8±5.3)min,观察组为(31.3±5.0)min,观察组抢救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指导护理干预,有利于护理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可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5月收治的4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急诊护理处理方法与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抢救时间、发病到再灌注时间、冠脉开通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是90.0%,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是5.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是75.0%,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是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节省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并能够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2月间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112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6例患者按照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道构建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再行PCI手术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各急救环节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秦振梅 《全科护理》2016,(29):3066-3067
[目的]探讨运用优化的急救护理路径对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的效果。[方法]将118例救护车接诊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病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急救干预时间、溶栓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诊院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时运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和护理,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组予以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建立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获得干预的时间提前,提高急救成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患者中选取126例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则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D-to-B时间更短、术后住院时间更少、总医疗费用更低、患者存活率更高、总满意度更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从而提高急救效率与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时效性、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AMI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 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比较两组模式下的急救时效性(分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急救效果(抢救成功率、病情恶化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0.84±0.15)min、(7.81±1.50)min、(85.31±8.55)〕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7±0.36)min、(13.85±3.40)min、(98.17±10.56)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6.45±4.2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42±4.15)d、抢救成功率97.96%(48/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42/49)、病情恶化率2.0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遵循急救护理路径要求开展护理。对比2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院内再介入手术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总时间更短、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更低、病死率更低、院内再介入手术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对缩短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窗及提升抢救效果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进行抢救;将2013年5月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抢救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心率、血压较对照组平稳(P0.05);观察组在进出急诊室时间、PCI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死亡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4±0.2)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1±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0.5)min和(25.3±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8.0%(2/25),低于对照组32.0%(8/25)。结论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分诊评估和急诊停留时间,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接收的152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2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以及有效抢救时间分别为(19.34±1.24)min、(10.13±1.17)min、(4.35±0.67)min、(6.25±0.52)min和(40.07±2.93)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72.37%)、抢救成功率(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53.95%)、(72.37%),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急诊抢救严重创伤患者而言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MDT)的急救路径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内抢救反应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2020年该院急诊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12月未实施基于MDT的急救路径,将收治的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2020年1-12月实施基于MDT的急救路径,将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MDT的急救路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抢救介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6%(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4±5.7)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5±4.3)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DT的急救路径护理能有效缩短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抢救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