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复习了近几年有关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分类学归属、家族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和观点。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目前仍应视为一组异源性疾病。今后的研究不宜按照任何一种单一模式进行。诊断标准还有待统一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锂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照组应用碳酸锂联合与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用躁狂评定量表(BRMS)与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6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6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的BRM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6周末的BRMS评分及显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副作用相似,组间主要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控制躁狂发作的疗效优于碳酸锂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远期影响。方法纳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BPRS和SANS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末、12周末分别进行评定,总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和SANS评分、18个月后患者复发率及服药依从性。结果(1)两组组在治疗后6,12周末BPRS和SAN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12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随访18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郁丸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解郁丸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后第4、6、8周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价治疗效果,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价不良反应。不同时间点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治疗时间各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6、8周的总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氮平配合小量利培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米氮平配合小量利培酮及单用米氮平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疗程共8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并根据HAMD量表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氮平配合小量利培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38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和101名正常对照组的头发Zn、Cu、Fe、Ca、Mg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头发Zn和Mg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u、Fe和Ca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头发5种元素的含量变化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云浮市罗定第三人民医院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MoCA评分、SCL-90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MoCA评分、SCL-90评分各项目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评分中的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中的延迟记忆、注意力、定向力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CL-90评分中的各项目因子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改善阴性症状和部分认知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住院患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探讨坦度螺酮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坦度螺酮联合利培酮治疗)和对照组(单独利培酮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PANSS评分在2、4、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坦度螺酮合并利培酮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培酮(Risperidone)系苯丙异恶衍生物,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是一种强5 -HT2A和相对弱的D2 受体拮抗剂[1]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对其研究也较多,但应用其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报道甚少。氯丙嗪是195 2年第一个被发现的抗精神病药,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代表性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舍曲林治疗双相抑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双相抑郁患者7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给予碳酸锂联合舍曲林治疗(碳酸锂从0.25 g/次,3次/d开始,剂量范围依病情调整至1.0-1.5 g/d;舍曲林从50 mg,1次/d开始,剂量范围50-100 mg/d),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6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cale,TESS)评估病情和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疗效、抑郁症状检出率、HAMD总分和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自杀观念因子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情感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自责症状检出率治疗6周末研究组分别为7.3%、4.9%、9.8%、12.2%,对照组分别为26.3%、31.6%、28.9%、3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自杀观念因子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8.4±3.4)、(5.2±1.2)、(1.8±0.7)、(1.5±0.8)、(1.6±0.9)分,对照组分别为(21.4±3.9)、(5.8±1.4)、(2.2±0.8)、(2.0±0.9)、(2.1±0.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末总有效率研究组97.6%,对照组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舍曲林治疗双相抑郁效果优于单用碳酸锂,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碳酸锂治疗精神患者冲动激惹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6名具有激惹行为的住院精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用药物不变情况下,分别加用含碳酸锂或不含碳酸锂的胶囊治疗,用修订的外显攻击量表(MOAS)和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定期作盲式评定.结果 研究组控制冲动激惹行为的有效率62.5%明显比对照组31.8%高(P〈0.01),未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 对具有激惹行为的精神患者,可加用碳酸锂来降低患者的激怒和冲动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分别使用利培酮+奥氮平治疗和单独使用奥氮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精神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T4、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富马酸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对患者炎症反应与精神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长春市第六医院收治的7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炎症因子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5、30 d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SAS、SDS评分,以及治疗15、30 d后的BRMS、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维纳&#  艾山拜 《工企医刊》2014,27(2):635-636
目的讨论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急性治疗及长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各类双相躁狂发作患者分为三组,治疗后随访5年,应用BRM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三组患者比较治疗后BRMS减分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三组患者住院次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能够有效的减少躁狂的发作,长期疗效稳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碳酸锂用于精神分裂症常规抗精神病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40例)与碳酸锂组(40例)。丙戊酸钠组在常规抗精神病治疗基础上增加丙戊酸钠治疗,碳酸锂组在常规抗精神病治疗基础上增加碳酸锂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变化,并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结果:碳酸锂组治疗后PANSS阳性症状(13.15±4.85分)、阴性症状(15.24±3.86分)与一般精神病理评分(19.35±5.24分)、总分(49.35±9.15分)均显著低于丙戊酸钠组(18.52±5.18分、22.13±4.93分、28.63±6.32分、75.14±10.38分),P<0.05。碳酸锂组总有效率(97.50%,39/40)显著高于丙戊酸钠组(77.50%,31/40),P<0.05。碳酸锂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89.37±6.38分)均显著高于丙戊酸钠组(79.68±7.11分),P<0.05。碳酸锂组(22.50%,9/40)和丙戊酸钠组(25.00%,10/50)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7,(5):719-7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恢复率、总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蔡志刚  兰社红  阳宇 《现代保健》2012,(12):150-151
目的:探讨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寻求提高抗精神病药(APS)疗效、减少APS副反应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对225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量表进行检查与评定,对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及TE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要使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达到不吸烟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应使用较大剂量的APS。在针对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评价APS副作用时应将吸烟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20.
腾丽娟 《临床医学工程》2015,(12):1609-1610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采用利培酮联合改良电抽搐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改良电抽搐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改良电抽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