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和上方巩膜缘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3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38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进行手术,B组32例(34眼)采用上方巩膜缘切口进行手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中央厚度及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其视力水平不受手术切口类型的影响(P>0 05);患者的角膜术源性散光度受切口类型的影响(P<0.05),不同时间的术源性散光程度有所不同(P<0.05),且时间和切口类型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和内皮细胞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对于术前角膜散光0.5D ~2.0D患者,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较上方巩膜缘切口更利于角膜细胞的术后恢复,可获得更小的术后散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81例(81眼),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40眼),观察组41例(41眼)。对照组予以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变化情况,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7 d、1个月及2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内,观察组顺规性散光所占比例较术前增加,逆规性散光较术前减少;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矫正视力及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1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与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比较,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Ⅳ~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269例291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139例157眼)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组,130例134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小切口组和ECCE组比较,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更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非辅助穿刺切口前房内劈核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对123例123眼Ⅲ级以上硬核性老年性白内障行非辅助穿刺切口前房劈核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中后囊破裂2眼(1.6%)、角膜内皮混浊8眼(6.5%);术后裸眼视力≥0.05者123眼,脱盲率100%;≥0.3者121眼,脱残率98.4%.结论 非辅助穿刺切口前房劈核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简便,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尤其适于农村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硬核白内障患者140例,根据手术实施手段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及对照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各70例。对比两组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视力>0.1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及眼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更为有效,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眼压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温志雄  刘卫平 《现代医院》2011,11(10):58-59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为两组,A组50例53眼行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53例60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观察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恢复。结果术后1天两组角膜散光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周两组角膜散光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力比较,术后1天及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更小的手术源性散光和更快的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进行实验并观察评价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了共257例(270眼)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对其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采用上方角膜缘后约1.5~2 mm处切口做长约6~7 mm长的巩膜板层切口。之后观察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改善恢复程度以及手术中、后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0.5的眼数在手术后1 d、3 d、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为72.9%、77.4%、85.6%、89.6%和92.9%。结论术后患者能够较好的改善视力,患者的瞳孔形态能够保持良好并较好的控制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手法碎核与不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硬质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地将120例(134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住院次序分成两组,碎核组60例(66眼)和不碎核组60例(68眼)分别行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手法碎核与不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均一期植入硬质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1个月时视力≥0.5碎核组59眼,不碎核组52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时手术源性散光碎核组明显小于不碎核组(P<0.01).术后1 d时角膜水肿碎核组(35眼)多于不碎核组(23眼)(P<0.05);术后1周时角膜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时前房炎性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中,采用手法碎核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陈小冬  张进国  赵保军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1-2852
目的研究3种白内障手术切口对术后早期散光的影响。方法150例(15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50只眼,A组采用6mm上方直线型巩膜隧道切口,B组采用6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C组采用6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缝合,术后1周观察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散光度反眉切口+缝合组(C组)最小,反眉切口组(B组)次之,直切口(A组)最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散光以逆规性散光为主(74%-84%),C组以顺规性散光为主(6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缝合明显减小术后早期角膜散光,提高术后早期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并植入人工晶体,观察组患者实施小切口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术后1天及1周,观察组患者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差别不大,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始终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较为经济、方便、效果良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38眼),行2.8 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周视力≥0.4者29眼(76.32%).随访3~6个月,全部患者术后眼压有效控制,术后1周眼压[(12.24±3.59)mm Hg(1 mm Hg=0.133 kPa)]及术后3~6个月眼压[(15.53±5.26)mm Hg]较术前眼压[(36.72±4.34)mm 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及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将56例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两组,传统切口组和新型小切口组。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和裸视达到0.5以上的比例、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新型小切口组裸视达到0.5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切口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传统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新型小切口组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5。结论:近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角膜缘相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视力水平和散光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51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术后视力以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散光明显减少,视力稳定提高。同时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大小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80例(86眼)施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分两组,A组(48眼)作上方偏颞侧3mm透明角膜切口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8眼)作上方偏颞侧5.5mm透明角膜切口联合单片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不缝合.观察术前及术后7天、1月、3月的角膜散光状态.结果 术后7天A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明显小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3月两组角膜散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可以减少早期术源性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15.
姜锐光  姜杨  刘小环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675-1676
目的比较硬核白内障采取超声乳化手术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01月我科行Ⅳ、Ⅴ级核白内障手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20例143眼,根据所行术式将其分为两组,A组(超乳组):68例,76眼;B组(小切口组):52例,67眼,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B两组术后1周及1个月视力、角膜散光程度无差别;超乳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于小切口组。结论对于硬核白内障,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卢功生 《中国卫生产业》2013,(28):112-112,114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为白内障手术治疗工作加以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980例(1036眼)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非超声乳化)和对照组(超声乳化)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短期内(1周、1个月)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差(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术后散光度、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费用较低的优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46例,根据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部位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2),对照组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而观察组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按照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透明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但是选择在患者角膜屈光力最大轴向上行透明角膜切口能更明显地减少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经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方法 将72例(72眼)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A组35例(35眼):选用11点位右眼颞上方或左眼鼻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37例(37眼):根据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状态,做角膜最大屈光径线上透明角膜切口.两组患者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可折叠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检查患者角膜散光情况,并通过HoHaday-Cravy-Koch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结果 A、B组术前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6±0.52)D比(0.94±0.56)D,P> 0.05].术后1、3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高于B组[(1.15±0.32)D比(0.82±0.43)D,(0.85±0.38)D比(0.63±0.40)D,P< 0.05].术后1个月A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高于B组[(0.85±0.37)D比(0.75±0.54)D,P<0.05],术后3个月A、B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35)D比(0.58±0.30)D,P> 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选择角膜最大屈光径线上做透明角膜切口,可减小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并可矫正术前散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超声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组则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散光度、角膜中央厚度变化、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散光度、角膜中央厚度较术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散光度、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视力0.05比率分别为85.0%、90.0%,较超声组的87.5%、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水肿、前房虹膜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具有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593例(674眼)患者均行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并对每例患者在摘取晶状体时的难易程度、术后切口的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视力恢复和散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晶体一次成功取出率为(94.07%);21眼行1针缝合(3.12%);术后3 d视力恢复达0.3以上者629眼(93.32%);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患眼1mo角膜散光值分别为(0.82±0.50)D和(0.90±0.34)D,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63%(166/674).结论 动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术方法,器械慢入轻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