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途转诊危重患者的转诊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保证长途转诊的顺利开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4例危重患者长途转诊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在转运途中死亡外,其余均平安到达接诊医院。危重患者的循环、呼吸会受到转诊的影响。结论长途转诊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急救团队的紧密配合,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集院前急诊-院内急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在内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易艳 《临床急诊杂志》2011,12(2):120-122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长途转诊已成为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重症长途转诊的意义就在于尽最大力量挽救患者生命,最大限度降低转运途中的风险。患者需要转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方法总结6年来我中心院前长途转运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电,医、护、司的密切配合。结果死亡1例。结论急救护理在长途转运危重症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院前医疗急救是指以急救中心为主体的院前医疗机构通过"120"呼救电话受理承接的以属地现场抢救及途中监护治疗为主的医疗行为,是具有公共服务职能和公共卫生属性的医疗服务,从属急诊医学科范畴。而由长途出诊演变而来的非院前医疗急救是指通过救护车护送,为非急救患者所提供的无地域限制无分科差别的转诊转运服务,属于营利性、市场化、有...  相似文献   

5.
朱青龙 《当代护士》2017,(11):109-110
总结了本院75例院际患者长途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护理措施,认为做好转运前病情风险精准评估、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转运途中严密监护和及时治疗、做好转运记录提高安全意识,能够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长途转运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转运的规范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小组的成立、转运前的安全评估、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告知并记录、急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转运中病情的观察及护理、充分的镇痛降压治疗、院前与院内的快速衔接。认为规范化的院前转运可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转运的效率,保证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长途转诊已成为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创伤患者容易受到急救环境、急救药品携带、设备等限制以及转送途中颠簸等意外影响。根据创伤分级制度安全平稳的将这类患者转诊到高级别医院尤为重要。笔者抽取2008年5月-2009年5月成功转运的使用呼吸机接人我院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姜丽  张春琴 《临床医学》2012,32(12):76-77
目的 探讨长途转运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方法.方法 对1258例需要长途转运的危重患者的转运各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1258例危重患者中安全转运1239例(98.5%),19例(1.5%)因病情危重未转运.结论 危重患者只有在转运荻益大于风险时长途转运才是必要的.做好转运计划,把握转运指征,严格执行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培训专业急救人员,配置良好的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才能安全转运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张晓凡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42-1044
目的 通过分析21例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在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情况,总结院前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01~2008-05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长途转送21例呼吸困难急危重患者的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院前院内使用NPPV后除心率略增快外,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血压均无明显改变.21例患者均被成功转送到目的地.结论 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院前长途转送呼吸困难及危重患者是可行的,但严格入选标准,转送前充分准备,途中严密观察是安全转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患者院际间长途转运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6年2月-2019年2月院际间长途转运危重症患者646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和干预组)每组323例。传统组按院前出诊流程出诊;干预组出诊前进行采取一系列的干预,包括医生评估病情与风险告知、车载设备检查、出诊人员安排、急救物品抢救器材检查补充;收集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成功率、病情变化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干预组转运成功率高于传统组(99.3%)、病情变化发生率(6.8%)、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危重症患者院际间长途转运成功率,对降低病情变化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多发伤的院前转运护理体会,以提高多发伤病人院前转运的安全性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转运多发伤患者186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成功转运183例,死亡3例.结论:提高急救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急救物品、药品管理与储备是安全转运多发伤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长途转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加强长途转诊中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对163例长途转诊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3例全部由救护车转运,死亡1例,共有162例患者平安转运至目的地。结论:转运前只有做好急救物品、环境的准备和患者病情交接,尊重家属的知情权,转运途中保持静脉通路、呼吸道等管道的固定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诊记录、保障通讯的畅通等,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护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49.38±18.26)s、急救时间为(19.37±5.36)min、入院时间为(2.57±0.31)h,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93.51±32.40)s、急救时间为(41.39±6.28)min、入院时间为(3.14±0.42)h,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转运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病死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抢救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和急救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诊断率以及转运成功率能够获得较大提升,病死率显著降低,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转运及安全管理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540例心脑血管和严重创伤性危重患者实施院前与院内转运。结果540例危重患者均得到安全转运,无患者在转运过程发生意外及医患纠纷。结论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和专业培训,掌握救护及转运管理原则,加强转运安全管理,可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改良流程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11月改良流程管理以前的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患者院前转运及感染控制的实践方法:。方法:2020年2月2日~15日,我们安全转运8例疑似和9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科学合理安排人力,做好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严格落实人员防护及终末消毒处置。结果:本组1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快速隔离、安全转运、正确消毒处置,无转运人员被感染情况。结论: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转运及感染控制,不仅确保了患者转运安全,提升转运效率,还有效避免了职业暴露及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的方法、途径、时间,为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医疗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危重患者在院前转运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即迅速评估,准确分类,密切观察,按需处理,安全转运。结果: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结论:急救网络的完善、信息的畅通、设施的完备、车辆的配备、急救专家信息库的建立,是快速抢救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也是人类致残的主要原因[1].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每年新发患者约为130~150万[2].脑卒中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现场急救值得重视[3].规范院前救护管理,出诊护士熟练、果断的现场急救技能,转运过程严密的病情监护和细致安全的护理,可有效提高院前救护工作质量.本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院前救护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