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设备研究的不断深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mary Angiography,M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中得以广泛应用,因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促使MSCTCA检查准确性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MSCTCA检查在预测CAD病程进展与心血管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此项检查已成为筛查CAD有效、安全的检查方式。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及其引发的病变能够作出较高的诊断指导,对评价CAD患者的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的稳定性,指导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即便MSCTCA在临床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256排、320排螺旋CT、双源螺旋CT的出现以及光谱CT不断研发进展,大大弥补了目前MSCT的技术缺陷,并且进一步提升影像质量。故就MSCTCA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mulit slice spiral CT,MSCT)技术的进步为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临床应用备受关注。特别是64层CT的出现,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大大提高,心电门控技术及三维后处理技术拓宽了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范围。本文阐述了CT在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因素,并对其现状及进展情况作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大于60岁34例,为老年组;年龄小于60岁26例,为非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给予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心电图改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19例患者(老年组患者11例,非老年组患者8例)57支血管进行常规冠脉造影和MSCT检查。结果:与非老年组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在血糖、血压以及血脂方面出现异常,并且心悸、胸闷和胸痛的临床症状较为常见。老年组患者经MSCT检查发现26支血管狭窄和冠脉造影结果一致,其敏感性83%,特异性100%,阴性预测值95%,阳性预测值93%。冠脉造影和MSCT检查结果总体一致。结论:在控制患者心率前提下,采用MSCT检查方法作为诊断患者是否患冠心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姚建民 《现代养生》2014,(22):104-104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病人采取心电门控MSCT(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所得出的数据采取三维重建,当中17例和以往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0例病人原始横断面图像和重建图像对近端冠状动脉全部显示成功,高达100%。对中段和远段的显示,横断面图像要比重建图像明显。7例呈现内支架8只。6例塔桥手术以后呈现桥血管15桥。17例多层螺旋CT呈现冠状动脉狭窄19处,通过DSA检查显示20处。结论:冠心病采取MSCT进行诊断,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病人采取心电门控MSCT(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所得出的数据采取三维重建,当中17例和以往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0例病人原始横断面图像和重建图像对近端冠状动脉全部显示成功,高达100%。对中段和远段的显示,横断面图像要比重建图像明显。7例呈现内支架8只。6例塔桥手术以后呈现桥血管15桥。17例多层螺旋CT呈现冠状动脉狭窄19处,通过DSA检查显示20处。结论:冠心病采取MSCT进行诊断,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鹏雨  李坤成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10):152-156,140
作为目前发展最迅速和最实用的一种冠状动脉无创性成像手段,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放射科医师和心脏科医师的认可和重视。本文就该项检查技术的特点及其基本和最新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该项检查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中,新的多层CT成像设备也将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创性MSCT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但CCTA的高辐射剂量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采用了多种降低辐射剂量方法。本文将就CCTA技术的发展、CCTA减少辐射剂量的方法、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冠心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平扫及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有创性CAG检查。根据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的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SCT冠状动脉成像共评价698节段血管,正常491段,占70.34%;轻度狭窄73段,占10.46%;中度狭窄69段,占9.89%;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65段,占9.31%。CAG共评价649节段血管,正常460段,占70.88%;轻度狭窄68段,占10.48%;中度狭窄62段,占9.55%;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59段,占9.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且MSCT安全无创,可作为CAG的临床替代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获得的图像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35例患者中有32例脑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1.43%,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脑血管成像共检测出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9例、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7例、前后交通动脉瘤10例以及椎动脉瘤6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获得良好的诊断结果,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来判断其成像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曾在我院接受治疗200例患者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经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50例,检出率25%,其中38例为左前降支,9例为右回旋支及其分支,3例为右冠状动脉.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出现率高,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64例本院所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2018年6月~2019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全部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总结患者2种检查结果,对比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性。结果: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确诊结果阳性53例,占比82.81%;阴性11例,占比17.19%。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阳性45例,占比70.31%;阴性19例,占比39.69%。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52例,占比81.25%;阴性12例,占比18.75%。疑似冠状动脉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4.34%)、特异度(81.82%)、准确性(92.19%)均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71.70%、36.36%、65.63%),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能够对心肌桥情况进行有效诊断,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更为准确,其效果优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寻求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方法:使用国内最先进的320排螺旋CT或新双源CT等先进工具,观察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等情况。结果:使用64层和256层以上的螺旋CT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判断更加可靠。50%以上的狭窄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94%和97%。结论:高端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可靠,可用于疑似冠心病病人的无创检查或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天津津南医院收治的76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管腔狭窄的检出情况,并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及狭窄程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80.6%、95.0%、93.6%、84.4%。结论在胸痛患者中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检出冠状动脉病变,判断管腔狭窄程度,对早期疾病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的检查方法有创伤和非创伤两种。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常用有创检查方法,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但费用比较昂贵且有并发症,患者很难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为无创伤性检查,通过造影增强及横断及曲面重建可以显示冠脉管腔的大小,直接评价冠脉有无狭窄。  相似文献   

15.
心电门控技术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多层螺旋CT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中,利用心电门控制技术在心脏运动最慢的时期采集图像数据,实线抑制心脏运动伪影的目的.心电门控制技术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两各种,本文介绍了两种心电门控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与之相互的图像重建方法,并讨论各自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多排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结构功能,进一步提高螺旋CT应用价值。方法:对16层多排螺旋CT的机器结构、图像重建方法、扫描功能、设备自制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CT图像分辨率得到提高,影响伪影减少,辐射剂量下降,影像整体质量大大提高。结论:在多螺旋CT使用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厚和探测器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图像重建方法应用,并正确合理应用CT扫描技术,将使临床上采集的影像信息更加丰富,多螺旋CT的设备功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时的护理及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均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护理操作、医患配合和心理生理干预及扫描前的准备工作是冠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王继芳 《现代保健》2011,(28):87-88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依据不同检查方式分组。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冠脉狭窄和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多排螺旋CT肺通气功能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我院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肺通气功能成像检查,将其作为A组,另取40例健康人员进行上述检查,作为B组,观察2组体检人员的Cvin(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Cvex(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Cvin%(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百分比)、Cvex%(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百分比)及全肺E/L等指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Cvin为(2585.42±735.21)cm3、Cvex为(1238.23±484.42)cm3、Cvin%为(35.76±6.23)%、Cvex%为(24.03±5.33)%及全肺E/L为(6.78±7.48)%,与健康人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肺通气功能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