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规律与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2012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乌苏市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 983例,发病率761.54/10万,死亡2例,病死率0.10%;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1 045例,发病率401.31/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938例,发病率360.22/10万;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主要有:流行性腮腺炎(4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302例)、肺结核(289例)、手足口病(189例)和其他感染性腹泻(274例),这5种传染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4.84%。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传染病,全年无法定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等人群比较集中场所的管理,做好校园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奎屯地方性砷中毒高砷暴露区与非高砷暴露区水中砷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探讨砷在人体内蓄积排泄情况与水砷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奎屯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高砷暴露区与非高砷暴露区23份水样中元素含量;选择奎屯129团高砷暴露区83人作为砷暴露组1,29团非高砷暴露区50人作为内对照组,选择123团98人作为外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各组人群的尿砷含量。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地砷病高砷暴露区水砷含量明显高于非高砷暴露区(P〈0.05)。高砷暴露区水样中Cu、Pb含量高于非高砷暴露区,Zn含量低于非高砷暴露区(P〈0.05)。砷暴露组尿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砷暴露组和内对照组男女尿砷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尿砷含量未见差异(P〉0.05)。结论地砷病高砷暴露区水中Zn含量低,Cu、Pb含量高,可能伴随高砷增加居民患地砷病的危险性;水砷含量与尿砷排泄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述新疆奇台县水痘疫情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水痘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即网络直报)系统中上报的2010—2014年奇台县水痘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奇台县累计上报水痘542例,以2012年发病率最高,2014年最低,年均发病率49.79/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19,P0.00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11月、12月和次年1月,共报告病例272例、占全部病例的50.18%,不同月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88,P0.001);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50例,发病率为293.70/10万,占全部病例的64.58%,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37.674,P0.001);托幼儿童发病率最高,为514.29/10万,不同职业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305.991,P0.001);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奇台镇60.80/10万,占发病总数的43.36%,各乡(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56,P0.001)。结论 2010—2014年奇台县水痘病例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自2013年起,针对水痘的发病特点,对全县的小学学生和托幼机构的儿童进行水痘疫苗接种,大大降低了水痘的发病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质量控制是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节,也是加强妇幼卫生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的关键环节.根据自治区和地区生命指标及保健服务指标质控调查的要求,2006年新疆乌苏市妇幼保健院在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及相关单位的同力协作下,组织保健科人员对乌苏市1/5乡(镇),每个镇的1个村(街道居委会)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单位分别是西大沟、皇宫镇、古尔图牧场和乌苏镇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云南省高砷水分布及其危害。方法以自然村为调查点,采集居民饮用水测定砷含量。结果共检测居民饮用水样9535份,砷超标的水样33份,含量0.05~0.2 mg/L,分布在耿马县(27份)、镇源县(2份)、翠云区(2份)、勐腊县(1份)和洱源县(1份),涉及10个自然村6839人。在耿马县高砷水分布村初步确定7例为"慢性砷中毒可疑病例"。结论云南省首次报道"饮用水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和"存在饮水型慢型砷中毒可疑病例"。今后应继续扩大水砷筛查范围,进一步查明高砷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了解2006~2012年新疆乌苏市居民碘盐的食用状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的要求抽样,收集并分析2006~2012年乌苏市碘盐的监测资料。结果在7年的监测中,共检测居民盐样2 328份,除2011年未检出非碘盐外,每年都有非碘盐检出;碘盐覆盖率为98.7%、碘盐合格率97.3%、合格碘盐食用率96.0%,其中2011年的碘盐覆盖率(100.0%)、碘盐合格率(99.7%)、合格碘盐食用率(99.7%)均最高,2012年则最低;在2012年的2次监测中发现,食盐中碘含量平均值从34.3 mg/kg下降至22.5 mg/kg,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P<0.01)。结论 2006~2012年,乌苏市居民食用盐碘含量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国家标准,但2012年碘含量平均值有下降趋势,尤其是10月份的检测下降明显,今后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市涂阳结核病病例构成以及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涂阳结核病病人的发现率。方法对2005-2008年的资料进行涂阳结核病病例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416例涂阳结核病人以少数民族和男性病例为多。年龄分布情况,以35-45岁和65岁以上年龄组为多,平均年龄为37.63岁;涂阳病人文化程度分布,初中以下病人占68%。职业分布来看,农牧民占51%;结核病可疑病人就诊不及时现象较为明显。结论涂阳病人存在男性多,少数民族病例所占比例明显偏高,与病人的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各年份涂阳病人病变范围、痰菌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市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结核病登记报告系统,对2008—2013年乌苏市肺结核病登记、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乌苏市可疑肺结核病初诊患者5 213例,査痰2 708例,査痰率51.90%,登记发现肺结核病患者1 014例,年均报告75.0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新涂阳患者368例,年均新涂阳报告率27.30/10万;新涂阳患者中25-35岁年龄组155例,占42.11%,治愈率95.50%;转诊和因症推荐的患者646例,占63.71%(646/1 014)。结论乌苏市肺结核病登记报告率和新发涂阳患者报告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青壮年发病率高,新涂阳治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8~2009年新疆乌苏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苏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09年乌苏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乌苏市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分别为50.08/10万和205.18/10万,发病数分别占这两年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0.10%和40.68%,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数为2008年的3.17倍,跃居39种法定传染病第一位,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点为6月28~29日;估计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流行期)为4月7日~9月22日,发病季节性升高特征显著;2009年分布区域较2008年广;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7.14%和22.56%;学生占9.59%;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5∶1;发病年龄第10百分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1.25岁和6.68岁,年龄中位数为3.06岁;有明确密切接触史的78例,占调查总数的64.46%。结论 2009年乌苏市手足口病发病强度高,年发病率远高于湖北省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水平(58.95/10万)和全国2009年发病水平(87.01/10万);手足口病防控已成为乌苏市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长期摄人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是典型的饮水型病区,是中国氟中毒较重的省份之一,也有地方性砷中毒流行。为了解我省使用防病井水氟和水砷含量情况,对部分使用防病井进行了水氟、水砷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对乌苏市古尔图山地的苦都克,芒代,沙斯台,哈尔哈特,沙尔萨拉,察岗果勒,布半布拉克进行了全面鼠疫监测,监测面积250km^2,时间为5月27-8月30日,采集灰旱獭标本350份,未分离鼠疫菌,也未检出F1抗体;采集狗血清24份,采血率约80%,F1抗体阳性检出率12.5%;检则长尾黄鼠血清485份,F1抗体阳性检出率3.9%;小鼠出洞前后的长尾黄鼠密度分别为3.4只/hm^2和5.1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并掌握2018年新疆农村饮用水水砷含量分布,为防病改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8年新疆农村饮用水水砷含量及分布的监测数据,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评价水砷含量。结果共检测农村水样4 571份,其中水砷达标4 469份、达标率97.77%;丰水期水砷达标率(98.20%)高于枯水期(9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5);地表水水砷达标率(100.00%)明显高于地下水(9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0,P0.05);水砷达标率集中式供水(97.74%)与分散式供水(100.00%)(χ~2=1.130)、出厂水(97.68%)与末梢水(97.81%)(χ~2=0.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农村饮用水水砷含量0.000 1~0.086 0 mg/L、中位数0.000 5 mg/L。结论新疆农村地区高低水砷含量并存,大部分地区饮用水水砷含量低、呈片状分布,仅少数地区超标,且超标水样全部来自地下水,其中高砷水样全部来自深井水,呈点状分布;应继续加强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监测,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董玉梅  周慧 《地方病通报》2007,22(3):111-111
2003年10月1日实施国务院《婚姻登记条例》以来,婚前检查不再是强制性的,而是改为知情自愿检查,新疆乌苏市的医学婚前检查工作呈直线滑波趋势,跃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色素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地砷病有饮水型和燃煤型2种,饮水型主要分布在美洲和亚洲,其中,孟加拉、印度、中国是病情最重、病区面积最大、受害人口最多的国家;燃煤型是我国特有的地砷病类型,分布在贵州和陕西2省[1]。  相似文献   

15.
2000~2004年新疆乌苏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吾莲  董玉梅 《地方病通报》2006,21(6):126-126,128
目的分析了解新疆乌苏市2000~200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提高本市儿童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乌苏市5乡11镇5个牧场5岁以下儿童连续5年的死亡情况回顾调查,所有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通过在全市实施1996~200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妇幼卫生合作项目,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1995年执行项目前相比明显下降,各年龄组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儿童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早产和低体重、出生窒息为近年来儿童死亡的第1、2位死因。结论今后儿童保健的重点在农牧区,重点保健对象是围产儿和新生儿。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阿克陶县地处我国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东西长283.2km,南北宽216km,全县总面积24176km^2,全县总人口17.67万,农村总人口160045人,有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1%,阿克陶县辖2镇、3场、11个乡、119个行政村,水源情况复杂,水土资源丰富,而地方性氟、砷中毒是严重危害新疆广大农村和牧区人民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为了加强新疆地方病防治工作,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阿克陶县农村、牧区人民生活饮用水水氟、水砷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乌苏市南山巴音沟1978年被判定为鼠疫疫源地。1989年又确定了其后山亚马特鼠疫疫源地。疫源面积约2万化顷。1978-1998年共分离出鼠疫苗15株;旱獭4株,长尾黄鼠10株,蚤1株;检菌率分别为0.06%,3.01%和0.28%。检出动物阳性血清旱獭39份,长尾黄鼠43份,牧犬39份,阳性率分别为1.16%,20.985和4.92%;血清阳性点集中在安集河以东地区,河西示查出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010—2014年新疆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的复核鉴定,了解各地(州、市)监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和技术水平。方法依据国家《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GB 4789-2010规定的相关方法操作。结果 2010—2014年新疆各监测实验室报送分离菌株9类共计295株,鉴定符合252株,符合率85.42%;2013年符合率最低、为77.14%,2014年的符合率最高、为94.51%,5年间符合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年份间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5);3类食源性致病菌的符合率高于90.00%,符合率较高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00.0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92.59%、沙门氏菌90.63%;符合率最低的为副溶血性弧菌60.00%。结论新疆各地(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还有待加强,应加大对基层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基础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监测实验室的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疫情动态趋势,为疫情监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pss 19.0和Epi Info 3.5.3软件,对中国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2004—2014年新疆黑热病疫情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4年新疆累计报告黑热病1 588例,年均发病率0.686 7/10万;累计发病数(或年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喀什地区,最高的县为伽师县;病例主要集中在秋季(9—11月)、占总发病人数的35.92%,10月是发病的最高峰;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55.88%,10岁以下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占总发病数的77.58%,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人数的53.0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7∶1。结论近十一年来新疆黑热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灭蛉与普查和普治患者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陕西省商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06年7月筛查出有高砷水的山阳县葛条乡的和平、庙沟、龙山和杜河4个自然村的所有水源进行了再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