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震荡伤2例、脑干损伤1例、脑挫裂伤4例、颅内血肿11例、脑疝4例;开颅手术16例,内科治疗6例.结果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 0S)评分: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应提早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分类、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7例经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死亡6例,重残2例,轻残5例,治愈1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其发生与血管损伤、受压、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因素有关;梗塞多发生于基底节区,小儿和老年人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应注意颅脑损伤与脑梗塞并重,其预后取决于梗塞的范围、部位以及原发性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脑梗塞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梗塞面积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出现脑梗塞的病人根据梗塞面积及颅内压情况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按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6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并发外伤性脑梗塞,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一定死亡率,主要治疗方法应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脑梗塞是指颅脑外伤患者于CT复查时,发现脑梗塞病灶,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并发症。1992年3月至1999年10月我科共收治经CT检查确诊的外伤性脑梗塞24例,占同期收治颅脑外伤的2.5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7例,年龄2~71岁,平均25.6岁,其中<10岁8例,10~20岁4例,21~40岁3例,41~60岁3例,60岁以上6例。全组病例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其中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以颅脑外伤入院,按GCS评分≥13分5例,9~12分6例,6~8分10例,≤5分3例。本组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震荡5例,脑…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损伤病人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诊治,将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我院近8年来共收治29例外伤脑梗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伟 《中外医疗》2013,32(20):3-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形成机制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对23例外伤性脑梗塞伤者的性别、年龄、影像资料、临床症状体征、损伤程度、伤残程度以及因果关系鉴定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中评为重伤1例;4例进行工伤评残,其中一级伤残1例,二级伤残2例,七级伤残1例;18例进行道路交通事故评残,评为一级3例,二级8例,三级伤残5例,四级伤残2例;1例进行伤病关系评定,评为直接因果关系。结论外伤性脑梗的形成机制复杂,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伤后CT和MRI影像检查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法医学鉴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分析(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伟峰 《海南医学》2007,18(5):99-100
颅脑损伤后合并脑梗塞的发生往往加重了颅脑损伤的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从而影响患者的病程及预后.最新文献报告其发生率达1.6%[1].本文对我院2000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塞的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48例外伤性脑梗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好 2 8例 ,中残 12例 ,重残 5例 ,植物生存 2例 ,死亡 1例。结论 对本病及早作出诊断 ,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48例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创伤后脑梗塞的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提示须重视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亚低温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07年1月-2014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400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按照GOS回复标准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评价,其中恢复良好的患者有100例(25%),中残的患者有130例(32.5%),重残的患者有70例(17.5%),植物生存的患者有30例(7.5%),死亡的患者有70例(17.5%)。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种类多而且复杂,因此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关治疗,对降低患者的致残和致死率有着很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9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6例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年龄从4个月~11岁,受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和重物击打伤。所有患儿均在伤后1周内确诊。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是严重的脑外伤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132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并发脑梗死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标准随访半年,治愈50例、中残21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34例,其中死亡者均为成年人,以中老年居多。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方钿德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33-234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6.7%,显著高于对照组(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重残、植物状态和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并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患有颅脑外伤继发出现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抽取9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颅脑外伤继发出现脑梗死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采用减压手术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亚低温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颅内压、水肿体积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颅内压、水肿体积的减小程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亚低温状态下采用减压手术的方法对患有颅脑外伤继发出现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安全性比较高,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ml,每日2次。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达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T、APTT、出血性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张豫 《中外医疗》2014,(16):60-61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在外伤性脑疝术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该院收治的37例外伤性脑疝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CT检查在诊断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24 h复查检出脑梗死6例,24-48 h检出13例,3-6 d检出18例,大面积梗死21例,小灶性梗死16例;5例患者强化CT结果显示为大脑动脉或分支动脉狭窄、闭塞,后期复查出现梗死灶;预后良好率62.16%。结论豆状核轮廓模糊、脑动脉致密血管征、岛带及基底核消失征等CT征象是早期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临床重视CT影像早期改变,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脑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的临床分析,旨在探讨脑梗死与心脏病变的因果关系.方法 总结本院神经内科病房2009年-2010年101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的临床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结果 101例脑梗死心电图异常改变者62例,其中伴有高血压者54例,以左心室肥大伴劳损为主,其他心房颤动(12例),心VA员害亦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