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7岁以下儿童,约占儿童肢体骨折的30%和肘部骨折的50%~70%;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约占96%~98%、屈曲型约占2%~4%,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1,2]。Gartland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系统:Ⅰ型骨折无移位常采取保守治疗,Ⅱ型和Ⅲ型骨折因创伤严重致治疗棘手。由于儿童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均容易损伤,文献报道肱骨髁上骨折导致的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达10%~20%[1-3],医源性神经损伤也高达3%~6%[2-4],给临床带来严重挑战。本文就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损伤后的有效修复是减少损伤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临床上治疗单纯横断伤或微小缺损的神经损伤多采用显微外科对位缝合方式吻合神经断端,但临床修复效果难达到预期。基于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学说,研究者发现小间隙套接缝合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合方法。因此,研发一种用来桥接周围神经断端的周围神经套接管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为达到更好的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修复效果,专家组研发并制作了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免疫毒性的周围神经套接管。该套接管的应用可以减少操作难度及手术时间,有效促进周围神经的选择性再生。然而关于可降解神经套接管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科研应用流程还缺乏统一的定论和共识,为了规范周围神经套接管的制备和临床试验流程,本共识专家组结合周围神经损伤特点并经过反复讨论,达成了此共识。本共识为临床医师研发和使用周围神经套接管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是神经组织损伤康复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新技术很多,随着激光对生物作用机制研究的发展,低照度激光辐射周围神经组织损伤修复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再生方法被应用到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主要围绕弱激光照射神经组织修复机制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和神经组织部位瘢痕抑制进行论述,并对激光照射神经损伤治疗和修复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诊断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高频超声”、“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再生”作为关键词,在Elsevier ScienceDirecr、EBSCO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并对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领域诊断进展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高频超声诊断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上具有多元的方法;临床上神经多平面性损伤很难通过电生理以及其他方式进行诊断,但利用超声检查可诊断出多节段损伤,避免治疗的盲目性、减少手术次数并为手术提供了明确的手术入路。结论尽管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已相当成熟,但其早期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尚存在争议及进步空间。如何利用高频超声在术前有形态学证据诊断神经损伤成为高频超声之优势。  相似文献   

5.
黄立新 《医学信息》2009,22(1):128-129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常见,修复方法也有多种.随着显微技术的应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效果有了一个大的飞跃[1].作者从2004年至2008年共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病人72例,修复神经84条,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神经修复技术特别是显微外科的发展,神经损伤修复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利用神经导管桥接神经断端以实现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综述了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发展历史,分析比较了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效果,讨论了导管的形态及导管内微环境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外科处理方法是恢复断裂神经的连续性。目前,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手术方式较多,如神经外膜缝合、神经束膜缝合、骨骼肌桥接、自体神经移植及非神经移植材料桥接等。根据临床观察,修复后的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具有较大差别。虽然人们已经注意到了神经损伤的部位、损伤后的时间等因素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但在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损伤和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最大限度地恢复臂丛神经损伤肢体功能。方法 急诊修复腋窝部位直接碾挫的臂丛损伤11例,结果 患肢功能显著恢复,特别是有手内在肌恢复病例。结论 腋窝是臂丛神经最易受暴力直接碾挫的部位,常伴有多种组织和部位的损伤。在无生命危险的民政部下急认修复臂丛神经,这对忠肢特别是手内在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原神经、原位精确吻合神经,术后四周开始康复训练 。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神经元轴突的连续性中断,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缺陷,这将给临床病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促进轴突生长并使其与所分布的靶器官重新形成突触连接而达到形态和功能上的恢复成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关键。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常受到损伤部位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细胞因子的影响[1]。有研究发现,通过补充外源性的再生相关因子,如GAP-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SPRR1A(Small proline-rich repeat protein 1A),可明显加快周围神经轴突的再生。Bonilla[3]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证实,神经元在损伤前,检测不到SPRR1A表达…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率并不尽人意。据国内外一些大宗病例报告[1,2],其优良率在62.1%-82%之间,实际临床伤残率的比例仍较高。近年来结合临床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及其相关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时机神经干断裂的开放伤除外。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经l-3个月的保守治疗,有其充分的时间允许:①损伤后能自行恢复的神经麻痹患者;②损伤神经出血将被吸收时;③水肿消退;④感染征象消退;⑤外科手术应在恢复的过程减慢和停止时。从各…  相似文献   

11.
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免疫功能的早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调节网络 ,多年来人们从各个方面 ,各个层次研究了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 ,但对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却研究较少 ,而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后 ,局部发生的免疫反应强弱与神经损伤的修复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深入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 ,对于探讨其发生机理及促进神经再生药物的开发上都将有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 雄性Wistar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氯胺酮腹腔内注射麻醉 ,暴露右侧坐骨神…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损伤(PNI)的3个基本类型是牵拉伤、撕裂伤、挤压伤。Wallerian变性是严重周围神经损伤后必然经历的过程,然后形成有助于受损神经再生的Büngner带。周围神经再生与神经功能恢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损伤程度、损伤位置、年龄、局部血供情况等因素均影响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严重周围神经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显微外科手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阶段,虽然很多辅助疗法能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但其作用机制、安全性、有效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神经损伤与再生中神经元GAP-43mRNA表达的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中段钳夹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大鼠的腰髓和背根神经节的GAP-43mRNA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2d后,腰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可检测到GAP-43mRNA杂交信号;术后4、7和14d明显增强;术后30d减弱,60d已恢复正常。结论:周围神经损伤诱导神经元胞体GAP-43mRNA表达显著增强,表明GAP-43在神经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周围神经在骨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临床上神经损伤对骨搬移技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胫神经损伤对胫骨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胫骨骨缺损患者32例,根据是否合并胫神经损伤分为胫神经损伤组(n=16)与无胫神经损伤组(n=16),两组均接受单截骨骨搬移手术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矿化区愈合指数、外固定指数、对接点愈合及针道感染等情况;拆除外固定后,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标准评价骨愈合和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1)32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28±4.79)个月,两组骨性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愈合指数与外固定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胫神经损伤组2例、无胫神经损伤组1例出现针道感染,均为PALEYⅠ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胫神经损伤组对接点不愈合率为31%,无胫神经损伤组为1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ASAMI骨愈合评分的优良率均为100%,肢体评分优良率胫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是抻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自体神经和异体神经移植存在的较大缺陷,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应用于周围神经再生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就是将“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神经损伤处,细胞在生物材料逐渐被机体吸收降解过程中促进、引导轴突再生形成新的具行形态和功能的周围神经组织,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薛宏斌 《医学信息》2010,23(6):1759-1760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所有外科临床医师期盼解决的课题.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周围神经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均大大地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效果.但由于周围神经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目前临床采用的各种神经修复及吻合技术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效果都不十分理想.这引起了人们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本文拟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雪旺氏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晶  李锋  丁文龙 《解剖学杂志》2006,29(3):384-386
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SCs)在维持周围神经功能及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周围神经受损后能较好地再生。研究证明,周围神经这种自身修复能力主要依赖于SCs提供了适宜神经再生的微环境[1~3]。近年SCs在组织工程中作为重要的种子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规律性。方法:对临床154例肱骨髁上骨折中合并神经损伤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20例合并有桡神经损伤,无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20例病人均经手术证实。结论: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主要是桡神经,而不是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19.
对13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肌电图(EMG)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损伤神经支配的168块肌肉,EMG均为神经原性损害。166条受损神经MCV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或缺失,其中周围神经完全断伤29.52%,严重损伤21.69%,中度损伤21.08%,轻度损伤27.71%。本文认为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位和损伤程度的判断EMG和MCV是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茶多酚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 方法 成年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茶多酚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6只。前两组制备右侧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后每天以灌胃法给药,假手术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但不做其它处理。术后14 d通过足印分析检测小鼠患肢的运动功能,针刺法检测感觉功能;随后每组6只小鼠取坐骨神经提取RNA进行qPCR检测,其余10只小鼠的坐骨神经用于制备NF-200和MBP免疫组化显示再生轴突与髓鞘;其腓肠肌称湿重后制备HE染色切片。 结果 相对于生理盐水组,茶多酚治疗组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检测指标均有改善;腓肠肌湿重比及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损伤神经的远端再生轴突及髓鞘也有提高。 结论 茶多酚能改善由神经损伤所致的行为学功能丧失以及神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