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出境人员检测氯胺酮的适宜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胺酮作为出国人员毒品检测项目的适宜性。〔方法〕分析氯胺酮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比较氯胺酮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结果〕氯胺酮代谢快,代谢半衰期短,检测方法多,但是快速检测方法存在取材时间限制,检出限低等问题。〔结论〕对出国人员来说,目前没有适宜的、操作性强的氯胺酮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出入境人员中检测出的性传播疾病感染者表现出的心理反应,探索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方法]对感染者的不同心理反应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性传播疾病感染者的心理特征可归纳为:否认和压抑、畏惧、羞耻、疑病、悲观绝望、愤怒报复等心理反应。[结论]在出入境人员性传播疾病感染者中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对于其病情的发展以及是否造成进一步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和分析本地区新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结构特点,了解和掌握宁夏地区传染性肺结核病发病情况,及时调整查验和检测出入境人员的结核病策略. 方法 宁夏保健中心出入境人员体检记录、防疫部门传染病报表和分析报告,将这些资料收集、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0年-2003年问宁夏地区共发现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3414例,出境人员检查发现结核病例15例.传染性肺结核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以中青年为多(占93.33%),职业分布以学生、劳务为多(占86.66%). 结论 加强重点年龄段和重点职业人群的出入境检测,主要是对15-45岁出入境人员加强结核监测,加强预防宣传咨询工作,提高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沈阳口岸出境人员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进一步频繁,一些基本在我国消灭的疾病死灰复燃,发病人数急剧上升,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90年代以来,梅毒的发病率增长很快,这已经引起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机构的重视.本文总结分析了2001年在沈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出境人员的梅毒病人患病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口岸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张明  侯丹岩  许谦  范双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8):1002-1002
乙型肝炎(乙肝)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预防和控制乙肝是当前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解各年龄段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情况,为降低乙肝发病率提供依据,对沈阳口岸2003--2005年部分健康人群乙肝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口岸出境人员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4358名出境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酒精性肝病史及其相关的发病因素,无菌抽取静脉血5ml进行相关酶学检查。结果 酒精性肝病的检出率为4.84%,调查发现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与饮酒的剂量、饮酒的时间有关。结论 加强河南地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少饮酒或不饮酒,有益于提高出境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沈阳口岸各类出境人员中疾病分布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监测工作。〔方法〕对2005年经沈阳口岸出境的28117名出境人员的疾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被监测对象中存在着多种疾病。传染病按检出率的高低排列如下:HBsAg阳性、梅毒、肺结核、HIV抗体阳性;不同类别人员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差异。〔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出境人员卫生监管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预防疾病传播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珲春口岸1999-2004年6月对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者检出情况,为控制梅毒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4年6月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筛实验(RPR)阳性,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确认或初筛实验(TPPA)阴性采用酶联法确认.结果共检查出境人员14 142人次,发现梅毒感染者98例,感染率为69.3/万,远远高于全国的梅毒发病率(6.43/10万).结论要加强有关梅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对出境人员进行梅毒检测是控制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建立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的联防联控模式,提出在今后工作中要建立科学的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加强对传染病的研究、加强对归国劳务人员的监测、深化检验检疫自身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近年来 ,南阳市公派、自费出国人员亦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出境人员年龄、性别、目标地、健康状况等特征分布 ,为疾病控制及此类人员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我们对 1994年~ 1998年在南阳市卫生防疫站办理出境手续 6 32名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凡来我站办理出境手续人员 ,均详细登记统一印制的调查表格。并进行健康检查。按规定采取必要的防病措施。1.2 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2 结果2 .1 年龄、性别、时间分布  6 32名出境人员中男性 5 17人 ,占 8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基层计划免疫管理软件使用情况,为开发新一代软件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调查全市接种点,了解软硬件配备情况及工作人员软件操作水平。结果 33个乡镇(街道)接种点有7个使用了DOS版本的免疫管理软件,能熟练使用DOS版计划免疫管理软件的工作人员占19%,目前DOS版的软件已明显不适应基层计划免疫管理的需求。结论 各基层计划免疫接种点硬件应配备到位,对工作人员要加强电脑软件使用的培训,新的计划免疫管理软件应以界面直观、操作简易为原则,并适当增加多种功能,完善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成本测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及维持其正常运转所需成本,为实施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浙江、河北、湖北、甘肃、云南省的12个市、29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519个乡(镇,下同)卫生院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实施成本平均15 252.17元/乡,全国实施成本约需6.72亿元;实施直接成本构成中,人员工资成本比例最高,平均占43.1%。信息系统运行中,年故障频次平均2次/乡,年故障排除成本平均224.9元/乡,全国每年故障排除费约需991万余元;培训支出335.31元/(次.乡),全国约需1 478万余元;手工录入年平均需35.64小时/乡,需劳务支出平均206.49元/乡。结论政策和经费支持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东部地区实施成本低于中西部。就长期而言,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疫苗的发展及疾病预防控制的新需求,美国计划免疫咨询委员会(ACIP)每年都对0~18岁人员免疫程序进行修订。本文介绍2008年美国0~18人员推荐免疫程序及其主要变化,从而为旅行者预防接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流行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寻找一个解决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有效模式,为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水平、提高他们的健康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和对全程免后低/无应答者的再免疫效果。[方法]2009年,在威海市3个市(区)抽取7~12月龄儿童1 102名,按"0,1,6"程序接种3剂次5μg啤酒酵母重组乙肝疫苗(HepB-SC),对其中低/无应答者分别按上述程序再次接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乙肝疫苗,检测调查对象血清抗-HBs水平,观察变化情况。[结果]检测儿童1 102名,3剂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为98.19%(正常应答率为84.66%、低应答率为13.52%),无应答率为1.81%;GMC为800.94mIU/ml。检测再免疫的低/无应答儿童127名(17名无应答、110名低应答),抗-HBs的GMC,再免疫前为45.72mIU/ml,1剂次再免疫后为1 373.50mIU/ml(P<0.01);3剂次再免疫后检测其中100名(14名无应答、86名低应答),抗-HBs的GMC上升为1 763.33mIU/ml,与1剂次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现行免疫程序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应答。对低/无应答者按相同免疫程序再次接种3针后,抗-HBs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安全是实施免疫接种规划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预防接种是广泛应用的最经济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随着疫苗免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的大幅度下降,公众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已从过去的担心孩子会否患传染病转移到如今的是否会因预防接种引起健康危害.预防接种安全已成为实施免疫规划的重中之重.免疫接种规划的组织者必须确保和监测免疫接种各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疫苗质量,疫苗的运输和保存,疫苗的管理和使用("捆绑”式供应优质疫苗、自毁型注射器、安全箱及负责培训),处理使用过的注射物品,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预防接种后出现的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17.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进行管理,代替以往的手工操作,同时利用网络交换技术实现数据交换,从而全面提高各级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及时性、利用率,达到高效管理,解决异地接种和漏种问题,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这方面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虚假接种信息"易于实现等问题,发展受到一定制约。2005年卫生部决定依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平台,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库,在国家级构建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信息平台,用以存储每年全国约1 500万出生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动态收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实现数据自动整合、分离与共享。这一工作的完成将是继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又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将使中国的预防接种监测数据收集迈入新的阶段,进而使中国卫生决策更为准确、及时。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大连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连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接种现状,为制定免疫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9月,采用两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在全市15个县(市、区)抽查898名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进行NIP疫苗免疫接种情况调查。结果 大连市适龄儿童建卡率为100%、建证率和卡证符合率均为100%,各种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BCG 99.67%、OPV98.22%、DPT96.99%、MV 95.43%、HepB 98.22%、MenA 94.43%、JE 99.89%、HepA 94.77%,HepA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7.44%。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DPT 95.77%、MV 96.21%、MenA+C 92.48%、JE 81.49%。结论 大连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超过或接近95%,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个别地区预防接种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监测工作和预防策略及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市从 196 3年起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 (OPV) ,1987年报告最后 1例脊灰野病毒病例 ,1990年发现最后 1例外地来沪脊灰野病毒病例 ,1989年起检测健康儿童粪便标本未发现脊灰野病毒 ,可以认为 1987~1989年上海市已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1972~ 1978年对 110名 2~ 12月龄婴儿做前瞻性调查 ,全程免疫后 4年的脊灰中和抗体Ⅰ型、Ⅱ型、Ⅲ型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92 6 %、92 6 % ,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12 1 0、1∶33 0、1∶2 2 0 ,显示OPV 3次免疫后效果很好。 1983年起建立接种门诊进行常规免疫 ,使免疫程序得以及时实施。对 18月龄~ 2岁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后 ,脊灰中和抗体 3个型抗体阳性率均为 10 0 0 % ,GMT显著增长。从 1986年起 ,全市免疫程序为 2、3、4月龄 3次全程免疫 ;18月龄、4岁加强免疫 ;外来人口 (儿童和大学新生 )补服。 1984~2 0 0 1年全程免疫接种率为 97%~ 99% ,1986~ 2 0 0 1年加强免疫接种率为 95 %~ 99%。 1986~ 1997年 6月龄~ 2 9岁健康人群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均阳性率为 92 5~ 96 0 %。全市消灭脊灰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为主导 ,辅以对疑似脊灰病例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20.
《Vaccine》2017,35(29):3661-3665
BackgroundThe majority of pediatricians encounter vaccine hesitancy in their practices. As part of a broad discussion about vaccination, school requirements arise as a topic yet providers may lack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s of immunization on university matriculation.MethodsWe surveyed the top-ranked 200 universities regarding required immunizations, medical,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exemptions, and noncompliance policies. We examined the legal requirements for involved jurisdictions.ResultsOf 129 responding universities (64%), 94% had ≥1 pre-matriculation immunization requirement (PIR), with a mean of 3.53 (95%CI 3.17–3.89) requirements. In unadjusted analyses, funding, region, jurisdictional requirements, undergraduate size, and tuition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he number of PIRs. In multivariate modeling, jurisdictional requirements outperformed all other university demographics, but excluding these, Northeast and South region and smaller undergraduate size persisted. The most common PIR was measles (93%). 67% of involved jurisdictions have laws mandating ≥1 university PIR, and 45% of universities surpassed their jurisdiction’s law. With respect to medical,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exemptions, 24%, 40%, and 60% of universities with PIRs had the highest hardship category, and 2%, 2%, and 46% disallowed these outright. Frequent responses to student noncompliance were: hold on classes (89%), additional registration fees (13%), and hold on housing (11%).ConclusionsRequirements for pre-matriculation immunizations in top universities are common and exemptions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Conversations between providers and vaccine-hesitant families may be enriched by discussion of these future effects of their decision on immun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