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珠海口岸出入境劳务人员的传染病分布特点,评估出入境劳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为口岸传染病的预防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7~2009年出入境劳务人员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珠海口岸12935名出入境劳务人员中检出开放性肺结核、乙肝、丙肝、梅毒及相关指标异常1152例,检出率8.91%,其中HBsAg检出率8.28%,乙肝检出率0.23%、梅毒检出率为0.18%、开放性肺结核检出率0.15%、HCV检出率0.05%。出入境劳务人员中男性的传染病检出率为10.80%。高于女性的传染病检出率5.87%,X^2=91.69,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出境劳务人员的传染病检出率为9177%,高于入境劳务人员的传染病检出率为6.31%,X^2=3570,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了解传染病的感染现状,必须加强出入境劳务人员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合理规范劳务输出与输入,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日前,日照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为一名去巴哈马的外派劳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查体时,首次从出境劳务人员中查出1例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006—2009年丽水口岸传染病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丽水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现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丽水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共监测体检25817人次,共检出各类传染病2265例,总检出率为8.78%。其中HBsAg阳性1986例。检出率为7.69%;HCV—Ab阳性31例,检出率为0.12%;梅毒237例,检出率为0.92%;HIV—Ab阳性5例,检出率为0.02%;活动性肺结核7例,检出率为003%。结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加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传染病在国际问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北海卫生检疫局1993年至1995年开展出境人员传染病保险。3年各类出境人员5091人,自愿参加传染病保险2087人。投保率为41.47%;投保人主要是出国劳务人员,占劳务人员的77.07%。其次是出国公务人员,占65.09%,投保期限以一年较多,占60.28%,且主要是劳务人员。出境所到地区主要是港澳地区。同时还分析了传染病保险是完善卫生检疫执法和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服务的举措之一,阐明国际旅行易感染传染病,传染病保险解决了出境人员因患病所造成经济负担的后顾之忧.说明医疗保险将是我国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绥芬河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增加的因素。方法对绥芬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4-2008年65047名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共176人次,年平均检出率0.27%,男性检出率为0.28%,女性检出率为0.26%;梅毒感染者中以31-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42.05%;梅毒患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占93.61%;职业构成以商务务人员为主,占84.09%。结论2004-2008年出入境人员梅毒检出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性健康教育,做好梅毒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萝北口岸出境人员疾病流行和分布情况,为口岸传染病预防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10年萝北出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计检测24313名出境人员,检出传染性疾病121例,检出率为0.50%。传染病检出率,丙型肝炎为0.31%,为0.16%,HIV抗体阳性为0.01%,结核病为0.02%;2004-2010年传染病检出率分别为0.80%、0.45%、0.99%、0.44%、0.29%、0.70%、0.66%(P〈0.01)。121例中,劳务人员占87.60%,旅游探亲者占8.26%,商务人员占3.31%,公务人员占0.83%。结论萝北口岸出境人员中病毒性肝炎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山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短期出境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首例潜伏梅毒病例。本例采用TRUST法初筛试验阳性,续采用TPPA法确认为阳性。本病人有感染史,但无任何梅毒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期在二年之内,确诊为早期潜伏梅毒。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了相应的卫生检疫措施,防止了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提示检验检疫部门对短期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的重要性亦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甘肃口岸出境人员传染病流行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20—2021年,以甘肃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出境法定体检的5 433人作为研究对象,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和艾滋病病毒抗体(HIV-Ab),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20—2021年甘肃口岸5 433名受检人员中,年龄以20~50岁人群为主(88.11%),职业以劳务人员为主(64.97%),共检出传染病3类103例,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HBsAg阳性(1.40%)、HCV-Ab阳性(0.28%)、TP-Ab阳性(0.22%)。男性的总检出率(2.01%)明显大于女性(0.81%);随着年龄增长,传染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以>50岁人群检出率最高(4.89%);不同职业的出境人员,以劳务人员(2.40%)、留学人员(0.99%)、公务人员(0.93%)的检出率较高;不同地区的出境人员,传染病检出率以河西地区检出率最高。结论 出境人员传染病检出率以HBsAg阳性最高,应重点关注劳务、留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巴克图口岸出境人员中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情况,为口岸传染病预防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巴克图口岸2000 - 2010年10年间出境人员部分传染病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检查37742名出境人员,检出传染病及指标异常1588例,检出率4.2%.其中HBsAg阳性者1305例,梅毒阳性57例,HIV抗体阳性3例.结论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感染现状,加强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对出境劳务人员以电话回访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是盐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深入探索的一种开放式健康教育形式,它使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在保健中心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期间,而且延伸到体检后出境前对暂不影响出境劳务一些常见非传染病的督促治疗和日常保健过程中去,提升了出境劳务人员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了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首次在入境外籍人员中检出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事件,并对感染者及56名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止疫病扩散,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对2例患者进行了隔离治疗,对56名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检查及血样检测,同时对患者的学习场所、食堂和居住地用1%过氧乙酸实施终末消毒后,未再发现新病例。  相似文献   

12.
日照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日照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传染病监测工作,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经日照口岸出入境的16994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共监测体检人员16994名,检出各种传染病281例,总检出率为1.65%,位居前4位的传染病为乙型肝炎(HBsAg)阳性235例,检出率为1.38%;抗HCV阳性22例,检出率为0.13%;开放性肺结核16例,检出率为0.09%;梅毒8例,检出率为0.05%;阳性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是日照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针对此类人群制定传染病监测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咨询策略,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作者依据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任务,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国际卫生条例(2005年)》与《国际卫生条例(1969)》变化和突出特点,提出几点应对内容,主要包括口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监测和应对,流行病的预警和应对,加强传染病监测能力建设,传染病监测信息化管理以及加强与地方卫生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的技术合作,及时通报疫情信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国际间人员流动频繁及流量增加的情况下,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如何加强发展,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法〕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条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条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主要做好旅行者健康管理,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以及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结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该从旅行者健康信息管理、信息平台构建、预防接种、旅行者信息反馈、做好口岸急救应急准备等5个方面来加强发展,为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技术保障,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肇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现状,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肇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体检人数为2224人,检出各种传染220例,总检出率为9.89%,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98例,检出率为8.90%;梅毒14例,检出率为0.63%;丙型肝炎抗体阳性7例,检出率为0.31%;开放性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04%;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未检出。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和梅毒螺旋体阳性是影响肇庆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梅毒感染者明显增多。公务商务人员、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是肇庆口岸的重点监测人群。加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普及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入世后新形势、新任务下我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工作对策。〔方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角度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自身体系建设进行探讨。〔结果〕各级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明确各自职责,切实落实“垂直体制,双重管理”模式,大力推行保健中心品牌建设,完善保健中心分级管理办法并加强与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加快保健中心信息化建设步伐。〔结论〕我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作为检验检疫工作技术保障机构及具有医疗行业特色的医疗保健机构应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中心,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程,努力开拓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国际间人员流动频繁及流量增加的情况下,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如何加强自身发展,发挥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条件,查阅大量相关杂志文献和教学资料,结合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条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主要做好对旅行者健康管理,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以及加强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结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该从旅行者健康信息管理、信息平台构建、预防接种、旅行者信息反馈、做好口岸急救应急准备等五方面来加强自身发展,为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技术保障,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传染病监测体检与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立,提高了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的效率和加强相关信息的管理共享能力.方法 利用电脑与网络技术,如受检者摄像录入、图像处理、身份证/护照识别、条形码管理、仪器接口、互联网传输、数据库等技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共享服务体系.结果 系统已创建了体检管理、预防接种管理、检验管理、仪器接口管理、信息查询、业务统计等功能模块.结论 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无纸化传染病监测体检、检验、出证流程,可异地病例会诊,疫情信息上报,极大地提高了体检效率与准确率,并节约人力物力,达到了体检信息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新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喀什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866名出入境人员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共检出梅毒感染者126例,检出率为1.84%。文化程度低、男性、40--49岁年龄组的少数民族梅毒检出率较高,提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这类人群加强梅毒卫生知识的宣传,是预防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