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T2DM47例为对照。按初诊时空腹血糖(FBG)浓度分为A组FBG〈13.9mmol/L,B组FBG13.9-15.6mmol/L,C组FBG〉15.6mmol/L。观察2~3月后各组FBG、P2hBG、HbA1c变化情况。结果:B组和C组胰岛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BG≥13.9mmol/L有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对2型糖尿病(T2DM)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54例,根据BMI分为肥胖(Ob)组24例和非肥胖(NOb)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体重、FBG、HbA1C,计算BMI、胰岛素用量等。结果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后,Ob组和NOb组FBGE(7.3±1.2)mmol/L、(6.7±1.5)mmol/L]、HbA1C[(7.3±0.9)%、(6.5±0.8)%]均较基线值{FBGE(9.4±2.5)mmol/L、(8.1±1.7)mmol/L]、HbA1cE(8.2±1.1)%、(7.6±1.9)%]}明显下降(P〈0.05);Ob组治疗前后BMI变化[(-1.51±1.10)kg/m2]与NOb组[(0.15±1.00)k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肥胖和非肥胖T2DM患者血糖,且无明显体重增加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胰岛素泵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51例2猁糖尿病(TgDM)患者FBG≥15mmol/L者,分别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其血清C肽浓度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治疗4天血糖达标后血清C肽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变化,继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半年后明显升高(P〈0.001)。口服降糖药组亦有改善(P〈0.01)。但半年后两组结果显示:应用胰岛素组优于口服降糖药组(P〈O.001)。结论胰岛素泉数日快速控制严重高血糖不能消除高血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抑制,对新诊断的FBG≥14mmol/L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应废持续数月以期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4.
5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NPH配合OAD治疗组)26例,B组(Glorrgine联合平平唐苹治疗组)28例。按照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血糖值:6.0mmol/L≤空腹血糖(FPG)≤7.5mmol/L,7.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h2PG)≤10.0mmol/L。治疗时间12周。结果:两组FPG、h2P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A组BMI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Glargine联合唐苹能更好的控制老年T2DM人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其他组,是老年T2DM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sD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否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对IRSl磷酸化、P13K途径中Akt磷酸化及GLUT4转位的影响。方法42只sD大鼠分别给予高脂高糖饮食/链脲佐菌素(STZ)或普通饮食喂养,当空腹血糖(FPG)〉/7.8mmol/L且伴有胰岛素抵抗者为成模T2DM大鼠20只,正常组20只;分为正常不干预组(A组)、正常干预组(B组)、T2DM不干预组(C组)及T2DM干预组(D组),每组10只。B组及D组给予氯沙坦(4mg·k~·d“),干预6周后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取腓肠肌备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及Westernbloting检测IRSl/P'yr_IRSl、Akt/Pser473-Akt及GLUT4蛋白表达。结果(1)成功制备了T2DM大鼠模型。IHC结果示C、D组较A、B组P”-IRSl、P-Akt蛋白表达减少;Westernbloting结果示Ptyr。-IRSl、GLUT4膜蛋白表达减少(P〈0.05)。(2)氯沙坦干预后,D组FBG(mmol/L)、FINS(p~U/M1)(18.8±4.1,27±5)较c组(19.74-3.7,27±6)降低,IsI升高(D组一6.18±0.08,C组一6.18±0.08,P〈0.05);IHC示Ptyr-IRSl蛋白表达升高(P〈0.05);Westernbloting示GLUT4膜蛋白、P-IRSl上升(P〈0.05),P-Akt蛋白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通过增加骨骼肌组织中GLUT4的转位而改善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75例初诊T2DM患者,按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瑞格列奈1~3mg及二甲双胍0.25~0.5,每日各三次口服;强化组给予甘舒霖R(三餐前30分钟),甘舒霖N(睡前)皮下注射。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达标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强化组下降更明显分别为(15.8±3.2)mmol/Lvs(5.9±0.5)mmol/L,(20.2±3.8)mmol/L(7.5±0.5)mmool/L,(10.4±1.36)%vs(6.96±0.74)%。均P〈0.01,(3.49±0.82)vs(5.32±2.20),(2.20±0.81)vs(1.02±0.41),均P〈0.05。结论:甘舒霖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明显增强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使患者血糖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7.
69例应用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随机分为Glargine组30例,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39例。FBG水平调整用量,口服阿卡波糖控制餐后血糖(PPG)。治疗目标值FBG〈6.1mmol/L,PPG〈8.0mmol/L。治疗12周。结果2组患者FBG、PPG均低于治疗前(P〈0.05);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P〈0.05);两组BMI无明显差异。结论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影响小,安全、方便,是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魏爱风 《山东医药》2011,51(43):46-47
目的探讨诺和锐、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B组予诺和锐三餐前及中效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在B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目标均为空腹血糖(FBG)4—7mmol/L、餐后2h血糖7—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各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FBG、餐后2h血糖及HbA1c;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FB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B、C组餐后2h血糖、HbA1c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HbA1c显著低于B组(P均〈0.05);胰岛素用量c组〈A组〈B组,B、C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均〈0.05)。结论诺和锐、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9.
对50例初诊的T2DM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结果随Hb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的FCP、2hCP呈下降曲线(C组与A、B组比较P〈0.001)。并且所有患者的分泌高峰后移。经积极治疗,无论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使用胰岛素强化,FPG(P〈O.001)、2hPG(P〈O.001)、HbA1c(B〈C组P〈0.001)、FCP(A组P〈0.01,B组P〈0.05、C组P〈0.001)、2hCP(B组P〈O.05,C组P〈0.001)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结论有效的强化治疗均能改善糖代谢,胰岛素治疗尤为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糖毒性及脂毒性作用的改善情况。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30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1~30d)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以HOMA β反映)和胰岛素抵抗(IR)(用HOMA IR表示)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的FBG,餐后2h血糖(P2hBG),HbA1C,(TG),LDL—C,TC,IR(HOMA IR)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HOMAβ较治疗前明显提高。随访3个月后66.7%的患者可以不需使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就可维持血糖值达标。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老年T21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高血糖毒性和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中效或预混胰岛素治疗52例老年T2DM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24月,结果治疗前后:FBG:7.7±2.7mmol/L vs 6.3±1.1mmol/L,2hPG:11.4±3.9mmol/L vs 8.7±1.2mmol/L,HbA1c:7.4±1.8%vs 6.6±1.5%,24小时尿蛋白定量:2.6±1.7g/24h vs 1.9±1.2g/24h,胰岛素用量:26.8±5.2U/d vs 22.3±3.4U/d有显著性差异(P〈0.05)。Scr(148.3±82.8 vs 150.7±98.5)及CCr(38.5±14.4ml/min vs 38.7±14.4ml/min)仅轻度升高,体重轻度下降(66.0±9.3kg vs 65.5±9.5kg),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结论阿卡波糖治疗老年T2DM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且不加重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56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30)和预混胰岛素组(n=26)。以两组FBG均达到〈6.1mmol/L为目标,共12周,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下降更显著,低血糖事件更少;结论:长效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使继发性失效的T2DM患者血糖达标更好,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更少,依从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B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276例入选者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FBG<5.6 mmol/L;B组:5.6~6.9 mmol/L;C组:FBG 7.0~7.9 mmol/L;D组:FBG 8.0~9.9 mmol/L;E组:FBG 10.0~11.9 mmol/L;F组:FBG 12.0~14.9;G组:FBG≥15.0 mmol/L。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测定空腹胰岛素原。结果(1)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和空腹胰岛素,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明显增高(P〈0.05),C组至G组逐渐减低;(2)Homa-B细胞功能指数(HBCI)和糖负荷后30 min净增胰岛素/净增葡萄糖比值(△I30/△G30),B组至G组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或P〈 0.01);(3)空腹胰岛素原和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B组至G组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或P0.01)。结论空腹血糖是简单而实用反映老年人群胰岛B细胞功能的指标,空腹血糖越高,胰岛B细胞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4.
56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30)和预混胰岛素组(n=26)。以两组FBG均达到〈6.1mmol/L为目标,共12周,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下降更显著,低血糖事件更少;结论:长效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使继发性失效的T2DM患者血糖达标更好,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更少,依从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SDTM)模式对T2DM患者血糖的改善作用。方法分析2005-2010年进入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糖尿病门诊SDTM管理的2581例T2DM患者基线状况。比较其中865例有6个月以上随访记录的患者,记录管理前后HbA1C和FBG的变化,并按不同HbA1c基线水平(〈6.5%,6.5%~7.4%,7.5%~8.4%,8.5%~9.4%及≥9.5%)分组,比较血糖变化。同时按不同起始降糖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析治疗前后药物使用的变化。结果管理后HbA1C和FBG分别降至(6.75±1.20)%和(6.64±1.39)mmol/L(P〈0.01)。HbA1c≥9.5%组(n=157)降至(7.52±1.54)%,改善患者比例达88%。胰岛素使用比例升至34%(P〈0.05),且胰岛素组HbA1C下降幅度最大,约0.94%(P〈0.01)。结论SDTM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泵与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80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组(40例),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BG)〈10.0mmol/L]的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SII组治疗后各时段血糖(FBG,2hBG)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1,〈0.05)。和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时间显著减少[(12.9±3.3)d:(8.3±2.1)d],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46.9±5.1)U/d:(30.5±6.7)U/d]。P均〈0.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优于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明显高血糖的初诊和非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应用方法。方法T2DM患者1276例,其中初诊组479例,非初诊组797例,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CSⅡ治疗使初诊和非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76±2.56天和5.87±2.69天,初诊组达标较快(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相似,平均每天0.69±0.31U/kg,基础用量占全天用量的61%,但初诊组达标后胰岛素减量较早,降幅较大(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相差不多(P〉0.05)。结论CSII治疗于高糖急性期的初诊和非初诊患者都能迅速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对157例服用口服格华止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FBG≥7.0mmol/L)的患者随机进行甘精胰岛素与优泌林N治疗,随访12周。结果:甘精胰岛素组与优泌林N组的胰岛素平均每天用量分别为19.21单位和18.68单位,FBG分别从10.63mmol/L和10.88mmol/L降至6.96mmol/L和7.20mmol/L,hbA1c分别下降了0.96%和1.25%。分别有21.25%和28.81%者发生低血糖(P=0.0919)中发生夜间低血糖的者分别占9.07%和16.10%(P=0.0334)。两种治疗方法对T2DM病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但甘精胰岛素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陈进荣  王天鹏 《山东医药》2006,46(22):33-33
2003年2月~2004年6月,我们选择病程〈1a,空腹血糖(FPG)〉10mmol/L2型糖尿病(T2DM)为研究对象,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T2DM患者B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32名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T2DM患者,采用诺和锐30特充联合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IG)、餐后2小时血糖(h2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h2CP)、体重指数(BMI)。结果:患者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诺和锐30特充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空腹血糖较高的T2DM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